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解穗发芽不同程度下对不同筋性春小麦品种品质的影响,该实验选取强筋小麦品种克春1号、克丰6号,中筋品种克旱16、克旱21,弱筋小麦品种新克旱9、克丰9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模拟自然环境,人为控制种子发芽程度并测定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出粉率在萌动状态下,强筋>中筋>弱筋,随着发芽程度的加深,出粉率并未表现出与小麦筋性相关的规律性;强筋粉降落值在萌动状态下,较正常状态下降幅度大于中筋粉,中筋粉大于弱筋粉;各筋性小麦品种其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以及面筋指数均随发芽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克春13089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小麦育种团队选育出的中强筋型春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春性晚熟品种,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89 d左右,株高97.1 cm;小穗数12~19个,千粒重32.8 g左右;对小麦秆锈病的生理小种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 等均表现为免疫;品质达到中强筋标准;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496.9 kg,较对照品种克旱16号增产3.6 %;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143.7 kg,较对照品种克旱16号平均增产8.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项目为国家农业跨越计划项目"大兴安岭沿麓地区优质强筋小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子课题研究内容,针对本区域推广种植优质春小走龙麦30、克丰10号进行不同播期试验.探讨春小麦品种不同播种时期与产量及品质的关系,寻求最佳播种时期,为农业垮越计划项目形成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克丰12号小麦新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选育而成,200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克丰12号。该品种为春性,中晚熟,出苗至成熟期为92 d左右,平均产量为3 995.6 kg/hm2,适应在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及其相似生态条件下栽培。  相似文献   

5.
克丰8号小麦新品种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87年以克82R75(克旱12号)为母本,以克82-37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系谱选择,于1992年决选.2001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津农7号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采用"995-789/8901高代品系"作母本,"sccb/长丰3//辽春10号高世代品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用系谱法经过6年6代自交选育,于2008年选育而成的强筋冬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北部冬麦区审定,品质达国家强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小麦区划布局上黑龙江省春小麦被确定为优质强筋"硬红春"小麦优势产业带。所种植的小麦品质优良,商品性能比较稳定,能够较好地替代进口强筋小麦。本文主要介绍包括优良品种选择、配套深松整地、合理平衡施肥、田间精细管理、病虫草害精准防治等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从农业部传来好消息,由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丰德存麦5号"、"存麦8号"同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德存麦5号"、"存麦8号"属高产、强筋、多抗优质小麦。这两个小麦品种苗势较壮,穗层整齐,角质饱满,适应性好,抗病抗倒,性状优异,在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农村科学实验》2007,(12):45-45
强筋小麦是制作优质面包等食品的主要原料.全国每年需要各种优质专用小麦200多亿公斤.其中90%以上依赖进口。山西省农科院在省内首次培育成功强筋小麦新品种“临优145”,该品种不仅高产稳产,而且烘焙品质优良,品质超过国家一级强筋小麦标准,优于美国、加拿大硬红冬麦和硬红春发,成为郑州商品粮交易所唯一达到强筋品质指标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1.面包小麦龙麦26该品种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小麦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强面筋面包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东北麦产区实现优质麦产业化工程、改善地产小麦品质的最理想品种.   经谷物品质鉴定,龙麦26含粗蛋白质16.4%、湿面筋43%,沉淀值50.2毫升、面团形成时间7.5分钟、稳定时间达10分钟.上述指标均超过黑龙江省当前推广的优质品种克丰6号,相当于加拿大推广的优质面包粉专用小麦品种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吹泡稠度仪对春小麦种质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吹泡稠度仪是测定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的一种先进仪器,能快速准确测定小麦的内在品质.本试验利用该仪器对克旱19等24个品种材料进行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克旱19、克00-780、克丰10号、龙麦26、克00-1153、克02-368、克02-1331、垦红14,品质性状好,属于强筋类品种;克丰9号,克00-2072各项指标符合弱筋标准,为弱筋类品种;而小麦克01-3513,克02-850属于中筋类品种.与常规分析比较,在三个品质类型判断与评价方面呈相同趋势.说明吹泡稠度仪在品质分析中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该方法在小麦品质育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利用国产小麦原料.就北方春小麦能否生产专用粉问题.对黑龙江垦区近3o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了品质化验分析和焙烤实验。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春小麦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但面团特性难于同世界主产国小麦相比.同国内优质麦相当。不同品种间品质差异较大,具有生产专用粉的基础条件。罗布林、辽春10号、钢91-46等品种的面团特性好.达到生产面包粉的指标;克丰3号、克丰5号等品种可用来生产馒头、饺子等专用粉;辽春4号、龙辐麦5号等品种具有较好的生产面条专用粉条件。  相似文献   

13.
津强5号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于2000年5月以辽春10号做母本,津强1号做父本,进行化学杀雄配制杂交组合,利用混合系谱法经南繁北育选育而成的强筋春小麦新品种。2008年2月通过天津市审定,该品种综合性状好,品质达到国家一级强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14.
龙麦30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克丰2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春小麦品种克丰2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高、丰产、多抗优质等突出特点。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克丰2号为育种亲本,采用不同育种途径,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为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大兴安岭沿麓地区优质强筋小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子项目之一,针对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克丰10号进行不同肥密模式化研究并形成栽培模式,为本区域推广应用及项目的完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色素含量基因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粉及其制品的色泽是衡量小麦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解黑龙江省小麦品种Psy-A1位点上控制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功能标记YP7A对95份推广品种的Psy-A1位点等位变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Psy-A1位点控制低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Psy-A1b的材料在黑龙江省小麦中的分布频率为58.9%,而控制高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Psy-A1a的材料在黑龙江省小麦中的分布频率为41.1%,说明黑龙江省小麦品种Psy-A1位点以Psy-A1b为主。但从单个品种上看,当前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及骨干亲本却大多以高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Psy-A1a为主,如龙麦26、龙麦30、龙辐麦12、龙辐麦16、克旱18、克旱19、克旱20等。而克丰6号、克丰10号、克丰12及龙辐麦15为低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Psy-A1b类型。  相似文献   

18.
龙麦2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小麦常规育种室1990年用克88~779做母本,用龙辐麦3号做父本,有性杂交育成。1996年决选,品系代号龙96—6239。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强筋优质面包麦新品种。中熟,旱肥型,生育期85天左右,苗期有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针对北部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调整育种目标,进行优优组配,选育出产量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8.0%以上,品质达国标二级强筋小麦指标的强筋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津农6号;在对津农6号进行产量、品质栽培试验基础上,总结出了津农6号栽培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强筋高产抗病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麦366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丰优育种室最新育成的优质强筋、高产、抗病、半冬性、矮秆小麦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国审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为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核心品种. 2005年中国郑州小麦展示暨交易会上进行优质品种评比,郑麦366综合品质评价居我国新选育强筋小麦品种首位.2007年12月,在由农业部主办的"2007全国小麦品质鉴评会"上,郑麦366综合品质指标在全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评比中名列前茅并进入现场鉴评阶段,获得优质强筋面包类品种第2名,面条类品种第5名.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50个小麦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