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豆俊波 《乡村科技》2023,(15):107-110
香樟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和景观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从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圃的选择与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香樟苗木培育技术,从选地整地、造林时间与苗木选择、苗木处理、移栽等方面总结香樟造林技术,从松土除草、水肥管理、抹芽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香樟抚育管理技术,旨在为香樟苗木栽培和造林经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香樟是大田县主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也是大田县的主要珍贵乡土树种之一。该文对不同苗木胸径、不同苗木类型、不同海拔高度的香樟进行了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苗木胸径在5cm大小和袋装苗香樟成活率最好,海拔越高成活越低;使用胸径为10cm的袋装苗木,在较低海拔高度进行种植,形成景观林的效果最佳。鉴于不同胸径香樟苗木价格、种植后生长分化及大田县典型山区人工栽植的现状,推荐胸径10cm的袋装苗木,在海拔700m以下种植,可取得较好的性价比和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对勐海县乡土珍贵树种香樟的研究,总结了科学提高香樟苗木品质的繁育技术方法。该方法培育的苗木造林后生长迅速、干性良好,无严重病虫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提高香樟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苗源、苗木新鲜度和管理方面分析了目前香樟大树移栽成活率低的关键因素,并就此提出提高香樟大树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提高香樟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香樟主要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樟是我国淮河以南地区广泛种植的园林绿化树种,其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但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栽植,导致其病虫害逐年上升,造成香樟苗木生长不良,危害严重的甚至引起苗木死亡,严重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该文概述了六安地区香樟主要几种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香樟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50-151
香樟是集用材、防护、城镇绿化等为一体的优良树种,介绍了香樟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绿化苗木的培育技术,以期为香樟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致富门路     
《新农村》2000,(6)
从事苗木生产效益好长兴县农经委(313100)蒋继康长兴县泗安镇三里亭村有个叫池长军的退休工人,人退手不闲,近3年来不仅自己靠勤劳的双手从事香樟苗木生产获得好收益,还带动了附近贫困的农民一起走致富路。目前,种植香樟苗木已成为泗安镇效益农业中的一个产业。池长军原是长广煤矿工人,3年前与妻子来三里亭安家后,选择了一项绿色工程——种植香樟苗木。他俩向村里和农户租来2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土地,买来2000株香樟树苗,开垦种植、施肥治虫,渐渐地使苗木叶绿成林,一片郁郁葱葱。两年以后,客户开着车主动上门采购,每株以90元的价钱出售,首次出售苗木,收入3万元。2000年3月前已卖出  相似文献   

8.
香樟的移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樟,别名樟树,四季常绿、枝叶茂密,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道路绿化、村镇绿化。随着城镇绿化的发展。香樟成为了绿化苗木的主力军。为了提高香樟移植的成活率,必须采用合理的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不同光环境下香樟、猴樟苗木的生态适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100%、80%、47%、23%4种人控光环境处理香樟、猴樟2年生苗木,结果表明,相对光强80%最有利于香樟、猴樟苗木生长,其苗高、侧枝长度、生物量都达到最大。地径生长则随着光强的减弱而逐渐减小。试验证明,两树种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有一定差异,猴樟和香樟均属于中性偏阳树种,猴樟比香樟稍喜光,而香樟的耐荫性比猴樟强。两树种对光照的适应策略相同,强光下苗木将生物量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下根系生长,弱光下则将生物量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上部分。不同光环境下香樟、猴樟苗木的生理响应表现为,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日进程曲线岭型改变,峰值出现时间不一,其日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差异较大,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香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香樟的特征特性,并从苗木培育、移栽、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栽培管理技术,以为香樟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种子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扩大无性系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资源,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进行了刺五加种子生态学的研究。结果:①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刺五加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同。种子出苗率以变温层积处理的最高,时间也短;而种子直播和果实直播明显地低于前者,而且时间也长。②采自不同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刺五加种子千粒重不同,并影响到幼苗的出苗率以及高和地径的生长。其大小顺序均为采自硬阔叶林的种子>蒙古栎林的>山杨林的。  相似文献   

12.
樟树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樟树的播种育苗技术。[方法]以樟树种子为材料,以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苗木总产量、合格苗产量为指标,探讨不同播种方法、施肥种类对樟树苗木质量、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方法造成樟树主根长、侧根数、苗木总产量和合格苗产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差异显著,施肥种类造成所有指标差异极显著。宽条播的合格苗产量最高,分别是条播和撒播的258.3%和105.0%。增施磷、钾肥的樟树苗高、地径、主根长和侧根数分别是常规施肥的123.3%、128.3%、132.4%和135.2%。[结论]樟树播种育苗应采用宽条播,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3.
杨树优良品种选育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优质丰产杨树品种品系。[方法]根据育种目标,引进青杨派、黑杨派、白杨派杨树品种品系200个品种,在对引进品种进行苗期试验的同时,选出21个苗期表现较好的苗木定植品种混交栽培试验林,通过对各品种品系生长量、干形、冠幅、侧枝粗度、冻害、病虫冻害等综合指标进行评定,筛选表现突出的优良品种。[结果]通过综合评定,14个黑杨派品种品系中,中林三北1#、78-133树冠窄,生长量大,是农田防护林的理想树种。黑杨派品种中林、中林23、54、78-8、78-133等,白杨派品种银白杨、林场银×新、银×新12#、84K、101等品种,可作为速生品种在工程造林中推广。白杨派品种84K、101、林场银×新、银×新12#生长迅速,干形通直,不飞絮,可用作城市绿化树种。[结论]该研究可为伊犁林业工程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冬瓜杨——青海高原优良乡土杨树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瓜杨在青海高原分布广泛,天然林资源比较丰富,在河滩地生长表现突出,三年生苗高5-6m,胸径3-4cm,比同等条件下青杨雄株优良无性系优势明显。同时抗病、抗污染能力强。树干通直,材质优良,是高寒地区重要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杨树溃疡病菌为弱寄生菌,具潜伏侵染特性.因此,适地适树、培养壮苗健苗和保证造林后及时返苗成活是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的关键,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树种,划定主要造林杨树种的抗病适生区和杨树主要栽植区溃疡病发生的危险等级( 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 ,采用主要包括在造林中尽量减少水分损失,施用防病促生剂、诱导剂,根据造林地生态条件及经营强度分别采用带干、去梢、修侧枝及截干几种不同的造林方法等各种措施提高杨树的抗病性.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及病虫监测.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和方案,针对河南省内农田防护林网因杨树过量、树种单一而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建立高效生态林网及其经营模式,加大投资力度,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等对策以促进农田林网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速生杨大田育苗成本高、出苗率低、效益低、周期长,而速生杨温室扦插育苗技术,实现了当年栽植、当年出圃,苗木出圃率达到95%,成活率达到90%。文章从苗床制作、营养土配制、育苗容器选择、插穗处理、苗期管理、炼苗等环节总结了速生杨温室扦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人工杨树林存在食物链不完整的特点,出现病虫害的几率相对较高,且病虫害一旦出 现,严重性也会相对较高。本文主要围绕人工杨树林病虫害防治展开探讨,其中,针对现如今人 工杨树林中出现较为频繁的病虫害特点等与相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促进我国 人工杨树林整体种植水平的提升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9.
徐军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88-8889
从品种出发,阐述了速生杨育苗技术和丰产栽培技术,旨在促进杨树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萌发的香樟种子为试材,采用种子浸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时间对香樟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0.1%~0.2%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泡处理种子36~48h,其多倍体的诱导率最高,死亡率相对较低。秋水仙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香樟幼苗死亡率越高,试验共获得香樟多倍体植株67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