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中山杉302(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 302,T. distichum ♀×T. mucronatum ♂)与母本落羽杉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形成的差异,为中山杉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5年生的同龄中山杉302和落羽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包埋切片技术和组织离析方法观察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的形成。【结果】(1)中山杉302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与落羽杉相同,二者轴向系统均包括韧皮纤维(PF)、筛胞(Se)和韧皮薄壁细胞(PP)。中山杉302的细胞排列方式多于落羽杉,其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和“PF-Se-PP-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P-Se-PF”,偶见“PF-Se-PP-Se-PP-Se-PP-Se-PP-Se-PF”;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F”。(2)中山杉302和落羽杉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均为2层木栓层细胞,1层木栓形成层细胞,1~2层栓内层细胞。(3)中山杉302和落羽杉每年均产生新的周皮,但形成时间及位置不同,中山杉302于8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8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5~10层韧皮纤维带;而落羽杉7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7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10~15层韧皮纤维带。【结论】中山杉302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相同,细胞排列方式相似;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新生周皮产生时间较落羽杉更晚,产生位置较落羽杉更近。  相似文献   

2.
桦木树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白桦,岳桦,黑桦,枫桦4种桦树的1-16年生侧枝,主干以及1-8年生实生苗的树皮为试材,并作显微切片,比较其结构上的差别。结果表明;桦树的树皮由多层周皮,黑色死组织和次生韧皮部组成;周皮的木栓层有薄木栓和厚木栓之分,不同树种其分化比例和时间不相同,故不能用其鉴别桦树的年龄;桦树的第一层周皮的木检形成层起源于厚角组织,且寿命较长,据观察15a左右仍在进行分裂活动;白桦的木栓细胞伸长最快,枫桦  相似文献   

3.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穿龙薯蓣根状茎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穿龙薯蓣根状茎成熟结构主要分三部分: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里的维管束。周皮由木栓层、栓内层和木栓形成层组成;组成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后期体积增大、细胞壁加厚;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无束中形成层。根状茎顶端为生长点,原分生组织细胞有鳞片包被。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散生的原形成层束。以后分别分化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顶端下部原表皮内侧有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存在,其衍生细胞数目的增多及其体积增大及维管束的生长是根状茎增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山药地上珠芽的发生规律进行解剖学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山药珠芽发生于主茎或侧枝顶端向下第三节位的叶腋处。由叶腋表皮下1~2层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增加细胞层数,随后第二、三层细胞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形成一团分生组织的珠芽原基。在外观上呈现嫩绿色球形小珠芽时,内部已分化出顶芽及多处根原基。顶芽和根原基的基部均有壳状区,形成与内部结构的分界,并对芽和根向外方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幼嫩珠芽的结构,最外为一层表皮,表皮以内的数层薄壁细胞排列较为紧密,其内方有三、四层分生组织组成的分生带,珠芽中部的薄壁细胞富含淀粉及蛋白质颗粒,外韧有限维管束散生于薄壁细胞之间。成熟珠芽与之相比,最外为木栓质表皮,其内方为木栓形成层形成的周皮。由于分生带的作用,中部薄壁细胞数量增多,并伴随着细胞的增大,形成了成熟珠芽的一定形态和体积。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观察了扦插于珍珠岩中的马铃薯品种"东农303"顶芽苗不定根生成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结果显示:扦插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马铃薯不定根属于诱导型生根;大部分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和临近薄壁细胞区域,极少数起源于皮层薄壁细胞区域。马铃薯扦插苗不定根的发生,整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细胞和临近薄壁细胞分裂出细胞质浓、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新形成的薄壁细胞团不断分裂并脱分化,形成具有分生能力的根原基;(3)根原基分别向轴心、远离轴心方向分裂,轴心方向分裂的细胞最终与茎内的维管束相连,远离轴心的方向分裂的细胞穿过皮层,向外继续朝表皮方向发展,最终穿破表皮伸出不定根。  相似文献   

6.
垂丝海棠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许晓岗  童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89-4891
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垂丝海棠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垂丝海棠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愈伤组织自身形成的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40 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并且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产生根原基。  相似文献   

7.
杜仲根组织分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根为主根系。根尖顶端原始细胞分旱层为中柱原、皮层原和表皮-根冠原。整个根尖基本生长速率,自原始细胞向基端320μm前后最大,1200μm处下降到最小。原始细胞最初无分化,向基100μm处开始分化为初生分生组织,210μm处中柱鞘开始分化,500μm处出现最早筛管分子,620μm处出现最早导管分子,1300μm处表皮成熟形成根毛,2500μm处初生结构分化完成。内皮层凯氏带不明显,中柱鞘由一层细胞构成。木质部束多数为二原型,另外有三原、四原和五原型。韧皮部薄壁细胞形成许多橡胶丝。初生结构形成后,维管形成层即活动,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同时皮层第二层细胞分裂形成第一次的木栓形成层,产生周皮。次生韧皮部的轴向系统中也分化产生橡胶丝。侧根原基由木质部放射棱顶端中柱鞘细胞发生,根尖及成熟结构与主根相同。  相似文献   

8.
以富贵菜叶片、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过程中定期取样进行石蜡制片,观察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细胞组织学变化及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脱分化始于叶缘周嗣细胞;形态发生的主要方式是由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再生植株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起源于束间形成层,约12 d后,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藜蒿幼叶、嫩茎外植体及再分化的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制片法制片,对其进行细胞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藜蒿幼叶、嫩茎愈伤组织的形成经历了启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嫩茎愈伤组织的来源有两种:第一种是由表皮及以下多处皮层薄壁细胞脱分化而产生;第二种是由切口处维管组织周围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脱分化产生;藜蒿愈伤组织芽分化大多数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在幼果生长期对韩国梨外果皮进行了观察测定,并在组织结构上研究套袋对其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上改善其外观性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韩国梨幼果期外果皮组织结构由外向内为角质膜覆盖的角质层、表皮细胞层(包括皮孔发育初期形态)和木栓形成层,外果皮共有细胞5~8层。(2)幼果期外果皮生长动态呈现各层细胞随果实膨大增大生长。从组织结构水平上看,表皮细胞层向内分化的木栓形成层细胞较小。(3)幼果期套袋使外果皮各层细胞形状趋于一致、各细胞层间隙变小。  相似文献   

11.
扁桃砧木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扁桃砧木品种‘Nemaguard’试管嫩茎为试材,在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同时对其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嫩茎不定根的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形成层细胞分裂期,不定根原基形成期,不定根的分化形成期.扁桃砧木不定根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与射线交接处,根的发生与愈伤组织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甘薯形态结构对茎线虫病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薯抗茎线虫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块根周皮的木栓层细胞有4 ~ 5层,并在细胞壁上沉积有较多的木栓质。表皮接种线虫结果表明,这种形态结构可有效阻止马铃薯腐烂线虫侵入。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的周皮不发达,只有1 ~ 2层木栓层细胞,而且木栓质极少,线虫能在24h内从表皮直接侵入。甘薯抗病和感病品种的地上茎和地下茎髓部均可受到该线虫危害。抗病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在地下茎和块根顶端连接部位与感病品种粟子香和徐薯18相比较,抗病品种木质部薄壁细胞的壁厚,木质化程度高,导管数量多,线虫不能够穿过这种结构进一步扩展。抗、感品种薯块表皮的伤口有利于线虫侵入,表皮和皮层变成黑褐色,呈糠皮状,但线虫不能进入木栓形成层危害块根皮层以内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沙棘微扦插不定根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沙棘微扦插不定根的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属于诱导型生根,观察到其不定根原基起源于2个区域,一部分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另一部分起源于韧皮部薄壁细胞区域。沙棘不定根原基继续发育时,一部分沿射线向外生长,另一部分向外生长的同时会与茎段的髓连接起来,这种现象在其他树种中尚未发现。沙棘插穗不定根的发生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出一些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新形成的薄壁细胞团不断分裂并且脱分化,形成具有很强分生能力的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3)根原基发端细胞继续分裂,沿着射线向远离轴心的方向伸展,从而形成根原基;4)根原基穿过韧皮射线和皮层,向外继续朝皮孔方向发展,最终从皮孔伸出形成不定根,不定根伸出皮孔前内部维管系统发育完善并与茎部维管系统相连接。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紫茎泽兰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Spreng)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解剖进行显微观察,确定了紫茎泽兰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根的次生结构自外而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初生韧皮部(后期可被挤毁)、次生韧皮部和韧皮射线、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木射线、初生木质部。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大部分组成。叶片内部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大部分;叶柄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相似文献   

15.
以四年生艾纳香当年生枝条为研究对象,采用硬组织切片法对艾纳香插穗进行解剖学观察,研究艾纳香茎的次生结构及不定根的发生及发育过程,探讨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外部形态观察,艾纳香属于皮部生根型;从解剖学角度观察,艾纳香插穗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属于诱导生根型。艾纳香茎的次生构造从外至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不定根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①维管形成层与木射线交叉处的细胞活动,产生薄壁细胞团;②薄壁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不定根原基原始细胞;③不定根原始细胞继续分裂分化,形成不定根原基;④不定根原基分裂,形成不定根,并突破皮层。  相似文献   

16.
分枝列当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枝列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由原表皮、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组织组成。在原形成层束分化为初生维管束的过程中,维管束可通过束内分化出1或几列薄壁细胞的方式分离形成2-4个维管束,使维管束的数目迅速增加。在初生生长过程中,部分髓射线薄壁细胞转变为异常形成层束,异常形成层束再分化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17.
1.胚芽鞘为包住胚芽的套状结构,其生长是有限的。它的结构分为外表皮、内表皮和中部的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中并有两束维管束。 2.高粱的胚芽为苗端的雏形。苗端的原分生组织为原套和原体结构。原套呈一层细胞,行垂周分裂。原体为多层细胞行多向分裂。原始细胞不明显。 3.在原套发生叶原基的下方为初生延长分生组织。它分为三种组织系统——表皮原、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在下端束数较多。随着幼叶的分化,每轮原形成层形成的叶迹分别进入幼叶。 4.苗端的侧生组织有叶原基,叶原基由原套衍生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18.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鲁梅克斯长叶-20花芽形态分化、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以及胚后发育等生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鲁梅克斯长叶-20花芽分化分为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形成期和雌蕊原基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以2-细胞型为主,兼有3-细胞型,具有3条或4条萌发沟;雌蕊发育过程中双珠被的倒生胚珠、厚珠心发育形成核型胚乳,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呈线形排列,合点端的一个功能大孢子发育成单核胚囊,经三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八核的蓼型胚囊;受精后初生胚乳核先于合子分裂,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经过原胚期、球形胚期、心形胚期直至发育成具有完整子叶的成熟胚。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其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组织离体培养并附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进行调控。研究表明 :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形成可分为 3个阶段 :启动期、分裂期及形成期。同时阐述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分化及其调控过程以及植物器官的发生 (苗的发生和根的发生 )。  相似文献   

20.
山核桃嫁接愈合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山核桃嫁接经过了愈伤组织形成、对接、维管束桥的形成及维管分化等过程。休眠的形成层薄,只有3层左右细胞,嫁接后9d,愈伤组织首先发生于形成层,再在皮层和韧皮部处发生;14d后,愈伤组织对接,呈点状分布,隔离层也逐渐消失;接后24d,维管束桥形成,并进一步分裂分化产生输导组织,实现嫁接体的完全愈合。山核桃形成层薄,嫁接时很难与砧木准确对接,这是山核桃嫁接成活率低的原因,以化香为砧木嫁接山核桃则存在不亲合现象。图1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