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8个油茶物种为实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低温(4℃)预处理方法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同的油茶物种最适宜的预处理时间不同,普通油茶为10 d左右,攸县油茶为5~10 d,越南油茶为15 d左右,浙江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广宁红花油茶为15 d左右,腾冲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宛田红花油茶为15 d;小果油茶经过低温预处理诱导率没有明显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均达到了70%以上,可以作为花药培养的桥梁物种在以后的研究及技术推广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不同蔗糖质量浓度、培养基类型、琼脂用量、取材时期、是否光照培养及培养基是否添加活性炭等不同的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来筛选较为适宜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初期所采样品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盛花末期所采样品的诱导率;以MS琼脂固化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30~40g·L~(-1)为最佳的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可以提高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3.
油茶两物种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5,他引:13  
对小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花药具有很强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而小果油茶褐化严重,诱导率很低。培养基及其激素种类与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有很大影响,且两种油茶表现出一致性,在最好的MS+2,4-D0.6mg·L-1+NAA0.4mg·L-1和B5+2,4-D1.2mg·L-1+6-BA0.4mg·L-1培养基中,广宁红花油茶诱导率高达94.67%和91.00%,小果油茶则分别为8.00%和3.34%。低温预处理6~12d有助于提高诱导率。MS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增殖。还就小果油茶花药褐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不同激素配比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为了加快油茶品种改良,提高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率,在低温预处理(4℃)的基础上,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4-D、NAA及2,4-D、6-BA配比对普通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4-D、NAA诱导普通油茶愈伤组织的较优组合为2,4-D0.6mg/L,NAA0.05或0.5mg/L,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35.56%和24.65%,在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2,4-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最重要的因素;2,4-D、6-BA的混合使用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发生,并且两种激素适当的配比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的重要因素,0.5mg/L的2,4-D与0.2mg/L6-BA组合是实验得出的较优水平,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42.74%。  相似文献   

5.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山岭绵延,丘陵起伏,石山林立,群峰错综分布,土壤肥沃深厚,油茶物种繁多。根据其开花颜色的不同,可分为白花油茶、红花油茶和黄花油茶三大类。其中以白花油茶种类最多,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等物种;红花油茶有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等物种;黄花油茶有金花油茶、凹脉金花茶、薄叶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等物种。除久经栽培、面积较大的普通油茶(中果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外,其它物种都处于零星栽培或处于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北缘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引种成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热带北缘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引种成功薛海兵,李玉善(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不仅含油率比普通油茶高出5%~10%,同时,其花大红艳,初春开花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们于1978年3月从浙江、云南引...  相似文献   

7.
雪峰山区分布着山茶属物种较多,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皱果油茶、小瘤果茶、多齿红山茶、长毛红山茶、西南红山茶、西南白山茶等。开发乡土资源,选择性状优良的种或类型,对增加油茶种质资源,发展油茶生产,实现食用油料木本化,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973年,据辰溪县同志介绍,苏木溪公社林场有一种春天开红花的油茶。1975年8月我们到现场调查并挂勾收集种  相似文献   

8.
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利用,于10月份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定植于广西南宁的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和南荣油茶共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普通油茶光合效率最高,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达到7.24μmol.m-2s-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的宛田红花油茶光合速率仅为普通油茶的51.52%,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宛田红花油茶。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6个油茶物种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10.5μmol.m-2s-1之间,普通油茶最高,宛田红花油茶最低;普通油茶的光补偿点仅为15.5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香花油茶的光饱和点为499.7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对山茶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卡那霉素、潮霉素对浙江红山茶、大花红花油茶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对攸县油茶幼苗叶片诱导愈伤的影响,确定作为选择压力的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50~60mg·L-1,潮霉素为25~30mg·L-1。在3种抑菌性抗生素中,羧苄青霉素促进愈伤组织诱导,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没有影响,头孢霉素则有抑制作用,而羟氨苄青霉素轻微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不大。考虑到抑菌效果,适于在转基因研究中使用的羧苄青霉素的抑菌质量浓度为250mg·L-1,羟氨苄青霉素为125mg·L-1。  相似文献   

10.
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壮苗匮乏,是制约海南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通过花药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来获得具主根的体细胞再生植株组培苗,从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别、初代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培养方式的筛选以及花药体胚植株的再生和移栽等方面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海南白花油茶花药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海南白花油茶未开花蕾的横径为1.19~1.30 cm时,花粉发育多处于单核靠边期,此期的花药是诱导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合适外植体;适用于海南油茶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代培养基为改良MS配以NAA和KT激素组合的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方式为暗培养;花药胚性愈伤组织在NAA、BA和Zt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可再分化出体细胞胚和诱导体胚成熟。  相似文献   

11.
油茶组(Camellia Sect.Oleifera)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全国14个省(区),种植面积达300万hm2.茶油为油茶组多个树种种仁油的统称,其中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最为常见,其次是浙江红山茶(C.chekiangoleosa)和短柱茶(C.brevistyla)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并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4种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均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2)同一类型枝上叶片相同养分含量中‘长林166’和‘长林18’养分含量整体比其他两种油茶高,不同养分含量结果枝叶全氮>全磷>全钾,营养枝叶全氮>全钾>全磷;3)4种油茶中不同类型枝上结果枝叶的面积和比叶重比营养枝叶小;4)同一类型枝上的叶面积属‘长林18’的最大,而叶形指数最小;5)‘龙眼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其他3种油茶相比均较低;6)果实产量和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全氮和全钾、叶面积和比叶重等,且叶片全氮、叶面积和比叶重都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与果实间的养分存在积累与转移,可以从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上判断油茶生长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根据不同树种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促进叶片养分高效利用,实现油茶优质丰产。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进一步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油茶花药培养褐化愈伤组织的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到油茶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褐化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褐化的本质原因,从而确定更加有效的培养技术措施,以普通油茶花药培养中褐化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了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无褐化愈伤组织的细胞含淀粉、脂滴相对较多,而褐化愈伤组织细胞的含量相对较少;褐化愈伤组织的细胞含单宁类物质、过氧化物酶含量相对较多,而无褐化愈伤组织的细胞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主栽红花油茶品种的品质特点与加工特性,选择目前已规模化种植且种植面积较大的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的果实为原料,对其果皮、籽壳、种仁中的粗脂肪、还原糖、可溶性总糖、黄酮、多酚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其油脂主要集中分布于种仁中,浙江红花、腾冲红花、广宁红花油茶种仁中的脂肪含量分别为68.53%、58.58%、60.96%;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5%~24%之间,且在油茶果各组成部分中的分布相对均较均匀;黄酮在果皮和籽壳中的含量均较丰富。3种红花油茶种仁中各种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脂肪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多酚、黄酮含量之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浙江红花油茶种仁中的脂肪含量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广宁红花油茶种仁中的脂肪含量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则呈不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腾冲红花和广宁红花油茶种仁营养成分的综合评分分别为18.05、13.24和15.05,这一结果说明,浙江红花油茶种仁的营养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湖北省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但因种种原因,油茶产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笔者阐述了全省油茶生产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生产低迷的原因和发展潜力,提出了推进湖北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油茶对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稳定生态体系至关重要。笔者从黄冈市基本概况、发展油茶的重要性、发展油茶的历史和现状、油茶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存在的问题、发展油茶产业的思路与对策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地阐述。  相似文献   

17.
攸县油茶皂素积累和油脂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生育周期的进程,攸县油茶种子皂素含量不断减少,种子含油量不断增加;果壳皂素含量不断增加,果壳含油量变化不大。种子中皂素含量的减少和亚油酸、棕榈酸含量的减少是一致的;含油量的增加和油酸含量的增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