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灌服丙二醇防控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在一些规模化奶牛场已得到了应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灌服保健技术,本试验研究了产后灌服丙二醇与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对奶牛四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娩后第18天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灌服丙二醇)和试验Ⅱ组(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的血酮(β-羟丁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与灌服丙二醇相比,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不仅在预防奶牛隐性酮病方面效果显著,在预防产后低血钙症方面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灌服保健技术,本试验对比了产后奶牛灌服丙二醇与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对乳品质以及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组奶牛的乳脂率及乳干物质较灌服丙二醇组均有提升,差异显著;而乳糖率、乳蛋白率以及体细胞数二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2004年8~12月我们对海南州城郊的1 625头产后奶牛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产后奶牛的年龄、胎次、分娩时间、305 d泌乳量及围产期疾病对奶牛产后发情期、受胎率的影响,以及产后不发情与不孕的关系,为预防奶牛不孕症,提高繁殖率和奶牛场生产水平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奶牛来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比较产后灌服不同补充液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经产荷斯坦奶牛3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在奶牛分娩后立即采血作为0 h,灌服不同补充液后1、2、4、6、12、24 h采血,测定血清中钙、镁、无机磷、血糖、胰岛素、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结果表明:产品D对血糖、胰岛素的调控效果最佳;产品C对钙、磷、游离脂肪酸、β-羟丁酸含量的调控效果最佳;产品A、B更有利于血清镁的维持。产后灌服补充液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对奶牛产后恢复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围产期亚临床酮病与泌乳早期奶牛繁殖性能、卵泡发育之间的关系,并检测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在黑龙江某大型集约化牛场开展,根据产后血酮水平确定亚临床酮病组(SCK)和健康组(C)奶牛共60头,根据试验牛产后50 d内发情状况,将SCK组再分为发情组(SCKE,16头)和乏情组(SCKA,14头),C组也同样分为发情组(CE,25头)和乏情组(CA,5头)。所有试验牛在产后50 d通过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子宫复旧及卵泡发育状况,记录繁殖性能数据,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发情奶牛相比,亚临床酮病发情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日期推迟约10 d(P0.05);产后50 d卵泡直径差异极显著(差值约4 mm)(P0.01)。亚临床酮病乏情奶牛子宫复旧延迟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发情奶牛(P0.05);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5),而泌乳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发情奶牛相比,乏情奶牛血浆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Glu)、胰岛素(Ins)、雌二醇(E_2)、孕酮(P_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奶牛患亚临床酮病而导致能量代谢指标异常是引起奶牛乏情、产后卵泡发育受阻和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而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药对围产期奶牛血浆IL-2、IL-6含量的影响,本试验选择90头年龄、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经临床检查健康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头。A组,于预产期15天饲喂时添加中药加味四君子散(400 g/头),每天1次,连用5 d,分娩后当天灌服益母生化散2剂(400 g/头);B组,产前不添加中药,分娩后当天灌服益母生化散2剂(400 g/头);C组为对照组,产前不添加中药,产后灌服常用水2次,每次400 mL/头。在预产期15 d、7 d,产后0 d(分娩当天灌服益母生化散前计为0 d)、7 d和15 d时,在各组随机抽取10头奶牛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IL-2、IL-6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A组奶牛血浆IL-2含量明显高于B组、C组(P0.05或P0.01);血浆IL-6含量A组在产前7 d时低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而产后0 d、7 d、15 d,A组高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围产期亚临床酮病与泌乳早期奶牛繁殖性能、卵泡发育之间的关系,并检测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在黑龙江某大型集约化牛场开展,根据产后血酮水平确定亚临床酮病组(SCK)和健康组(C)奶牛共60头,根据试验牛产后50 d内发情状况,将SCK组再分为发情组(SCKE,16头)和乏情组(SCKA,14头),C组也同样分为发情组(CE,25头)和乏情组(CA,5头)。所有试验牛在产后50 d通过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子宫复旧及卵泡发育状况,记录繁殖性能数据,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发情奶牛相比,亚临床酮病发情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日期推迟约10 d(P<0.05);产后50 d卵泡直径差异极显著(差值约4 mm)(P<0.01)。亚临床酮病乏情奶牛子宫复旧延迟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发情奶牛(P<0.05);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5),而泌乳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发情奶牛相比,乏情奶牛血浆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Glu)、胰岛素(Ins)、雌二醇(E2)、孕酮(P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奶牛患亚临床酮病而导致能量代谢指标异常是引起奶牛乏情、产后卵泡发育受阻和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而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日粮消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开展3个试验。试验一:选择40头1~6胎次、产奶量20~35 kg及泌乳天数60~100 d的泌乳盛期奶牛,根据泌乳天数、产奶量和胎次随机分为酵母培养物添加组和对照组2个处理组;试验二:选择60头1~6胎次、产奶量20~35kg及泌乳100~200 d的泌乳中期奶牛,根据泌乳天数、产奶量和胎次随机分为酵母培养物添加组和对照组2个处理组;试验一和试验二的对照组共50头牛集中饲养于牛舍Ⅰ,饲喂基础TMR日粮;试验一和试验二的试验组共50头牛集中饲养于牛舍Ⅱ,饲喂在基础TMR日粮中添加200 g酵母培养物(奶师博);试验三:选择牛舍Ⅱ所有牛只个体,进行200 g酵母培养物添加效果试验,监测牛只个体日产奶量和平均采食量,并在试验前后进行粪便分析。结果表明:奶牛泌乳盛期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日粮消化,提高产奶量,利于泌乳高峰期的到达;奶牛泌乳中期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日粮消化率,减少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稳定生产性能;泌乳奶牛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有效改善泌乳盛期和中期奶牛的日粮消化率和日粮干物质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灌服保健技术,试验采取对比的方法,测定了奶牛产后灌服丙二醇与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的乳汁质量及牛奶体细胞数。结果表明: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组奶牛的乳脂率及乳干物质率较灌服丙二醇组均有提升,差异显著;而乳糖率、乳蛋白质率以及牛奶体细胞数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泌乳量对奶牛繁殖性能、血浆代谢产物和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集约化奶牛场泌乳量对泌乳奶牛生殖机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泌乳奶牛30头,按泌乳量分为高(H)、中(M)、低(L)三组,每组10头,在产后30d、40d、50d、60d、70d、80d及发情时记录试验奶牛采食量、体况分、泌乳量和繁殖性能,检测其血浆GLU、NEFA、LH、FSH、E2、P4和PGF2α的水平,结果显示:1)随泌乳量增高,泌乳奶牛采食量增加,但体况分降低,首次发情时间延长,情期受胎率和年受胎率下降,配种指数和平均产犊间隔增加;2)随泌乳量增高,试验奶牛血浆E2、LH的水平增高,血浆Glu、FSH、P4>水平降低:3)发情时三组奶牛7项血浆参数的水平相近.这些结果提示:高泌乳量加重机体能量负平衡,抑制卵泡性周期活动,从而降低奶牛产后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生产中奶牛承担着两项重要的工作,一是泌乳生产,二是自身繁殖。对于奶牛来说,泌乳量与发情时间呈负相关,因而片面地追求泌乳性能,就会延长奶牛的发情时间,使生产性能降低。305 d泌乳量小于7 000 kg的奶牛,产后60~70 d发情判定为优良,而泌乳量大于7 000 kg的奶牛发情时间为90 d,在此基础上每(延长)晚发情1 d,则就会每天增加12~14 kg干物质采食量的饲喂成本[1]。所以准确的分析、判定影响奶牛发情的因素并使之受孕是工  相似文献   

12.
过瘤胃脂肪对泌乳奶牛生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过瘤胃脂肪对奶牛产后发情的影响,为提高集约化牛场奶牛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及泌乳量相近的健康泌乳奶牛40头,按添加过瘤胃脂肪的量分为高(H,400g/d·头)、中(M,300g/d·头)、低(L,200g/d·头)和对照组(0g/d·头)四组,每组10头,试验期为产后30d至70d。在产后30d、45d、60d、70d以及发情时记录试验奶牛采食量、体况分及泌乳量,调查繁殖性能,检测血浆血糖、游离脂肪酸、雌激素和孕酮的浓度。结果显示,试验奶牛繁殖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H组、M组、L组和对照组;第一情期血浆葡萄糖浓度为H组〉M组〉L组〉对照组(P〉0.05);第一情期间血浆雌激素水平随着能量摄入增加而升高,孕激素水平变化不大(P〉0.05)。M组奶牛产后发情最早,繁殖性能最高。本研究得出结论:集约化奶牛场奶牛日粮能量水平能明显地影响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日粮能量摄入越低,奶牛配种率与受胎率越低,产犊间隔越长。产后30d每天饲喂300g过瘤胃脂肪能改善奶牛生殖机能,提高奶牛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随机选取产前奶牛29头,跟踪采集产前2周、产前1周、分娩当天及产后3,7,14,21 d的血浆样品,检测血浆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特征,并记录泌乳量。任意采集时间点血浆β-羟丁酸(BHBA)≥1.2 mmol/L则为酮病组, BHBA<1.2 mmol/L则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牛群中酮病发病率为58.6%,酮病主要发生在产后7~14 d;酮病组奶牛产前血液相关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酮病组奶牛分娩当天血钾水平升高,血磷水平显著降低;产后3 d酮病组奶牛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HBA、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产后7,14,21 d血浆BHBA、非脂化脂肪酸(ENFA)、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3 d血液TC、HDL-C、K、BHBA、泌乳量与奶牛酮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将显著性相关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建模,最终建立了基于血液HDL-C、BHBA、泌乳量的奶牛酮病早期诊断模型,即y=17.95-9.81×HDL-C-2.71×BHBA-0.20×泌乳量,当y<0时存在发生酮病风险,模型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准确率82.8%、灵敏度81.3%、特异性84.6%。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围产期奶牛饲料中补充维生素E和硒对产后奶牛氧化应激以及繁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泌乳量大于10 L/d的奶牛26头,随机分为2组(n=13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饲料,不添加任何补充剂;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干物质基础)上补充80 IU/kg维生素E和0.3 mg/kg硒。从产前4周到产后8周,每周采集血样,检测血液中氧化应激指标及评估免疫水平,通过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间隔和妊娠率对产后繁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清丙二醛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分娩当天、产后1周和产后3~8周时,试验组吞噬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分娩当天、产后第4周和第8周,试验组血清中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维生素E与硒对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和妊娠率具有显著影响。可见,围产期奶牛饲料中补充维生素E和硒可减轻分娩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并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中药对围产期奶牛血浆IL-2,IFN-γ和TNF-α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经临床检查健康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0头.Ⅰ组,于预产期15 d时喂服中药加味四君子散(400 g/头),每天1次,连用5d,分娩后喂服益母生化散一剂(400 g/头);Ⅱ组,产前不添加中药,分娩后喂服益母生化散一剂(400 g/头);Ⅲ组为对照组,产前、产后均不喂服中药.在预产期15 d,7 d,产后0 d(分娩后喂服益母生化散前计为0 d)、产后7d和15d时,在各组随机抽取10头奶牛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IL-2,IFN-γ和TNF-α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Ⅰ组奶牛血浆IL-2含量、IFN-γ含量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Ⅲ组(P<0.05).研究说明,中药能增强围产期奶牛的免疫水平,为中药防治奶牛围产期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24头泌乳前期的荷斯坦奶牛(产后15~24 d),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吡啶羧酸铬试验组B、C、D.对照组A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B、C、D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铬3.6、7.2和10.8 mg/(头·d),饲养试验时间为9周.试验期内白天平均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9,形成严重的热应激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补铬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下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添加铬7.2和10.8 mg/(头·d)可以显著提高泌乳量、血糖浓度、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IGF-I)及胰岛素的活性(P<0.05).此外添加铬7.2和10.8 mg/(头·d)可以显著提高发情后第1天黄体生成素(LH)浓度和发情后第10天孕酮(P4)和LH浓度(P<0.05).补铬使各试验组奶牛产后发情天数分别缩短1.85、4.00和3.84 d(P>0.05),添加铬7.2和10.8 mg/(头·d)可以改善奶牛第一情期受胎率(P>0.05).由此可知,添加铬7.2和10.8 mg/(头·d)能显著提高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机体代谢及调节生殖激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泌乳高峰期奶牛日粮中添加反刍专用酵母对奶牛消化率和产奶量的影响。选取泌乳高峰期奶牛56头进行饲养试验,按照初始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相近的原则,将试验牛随机分为酵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酵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反刍专用酵母20g/(头·d),试验共持续27d(预试期6d,正式期21d)。结果显示:1在粪样取样量相同的情况下,酵母组第一层粗饲料残留量降低了38.59%、棉籽+碎玉米颗数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饲喂反刍专用酵母21d后,试验组产奶量较对照组高出1.14kg/(头·d),每天每头多增加2.81元收入。综上所述,添加反刍专用酵母可以有效改善饲草料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提高泌乳高峰期奶牛单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54年丙二醇就被用来治疗酮病,且一直沿用至今[1]。近几年,丙二醇在缓解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防治脂肪肝、预防酮病发生、提高繁殖性能、改善奶牛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功效已被研究所证明[2-3]。同时研究证明,日粮中添加丙二醇有显著提高奶牛泌乳性能的作用。因此,产后灌服丙二醇及在饲料中添加丙二醇的做法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得到了应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完善奶牛产后保健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丙二醇对产后奶牛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含量的影响及牛奶中丙二醇残留情况。[方法]选择18头预产期在5~20 d内的经产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不灌服丙二醇,试验1组产后2 h内灌服丙二醇500 g/头,试验2组产后2 h内灌服丙二醇300 g/头,牛只饲养管理按照场内程序进行。灌服后每天三班次挤奶采样,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尾静脉血液。测定牛奶中丙二醇含量、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含量。[结果]灌服后8 h内,牛奶中丙二醇含量达到最高,16 h、24 h含量逐渐降低,在32 h时未检出丙二醇。在每个时间点,试验1组牛奶中丙二醇含量均高于试验2组;试验组血浆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试验1组血浆葡萄糖含量3.49μmol/mL,试验2组血浆葡萄糖含量3.28μmol/mL,对照组血浆葡萄糖含量2.07μmol/mL,灌服丙二醇对血浆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1组血浆葡萄糖高于试验1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中酮体含量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血浆酮体含量1.14μmol/mL,试验2组血浆酮体含量1.47μmol/mL,对照组血浆酮体含量3.20μmol...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将108头产后牛随机分为两组,对试验组牛一次性灌服20kg温水(约30℃),水中加入畜牧盐(80g)、氯化钾(120g)、氯化钙(120g)、丙二醇(500m L)、益康XP(100g);为对照组牛提供红糖麸皮水和丙二醇(500m L),以研究产后奶牛用灌服器进行补液对产后机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一胎牛产后20d内可以转出产房的牛比对照组增加16.93%;试验组三胎以上牛在围产后期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低13.33%,一、二胎牛差异不显著。而且试验组产后达到产奶高峰的时间和第一次发情配种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数据表明,从产后到转出产房的时间、产后疾病、产奶情况和繁殖情况综合来看,产后牛用灌服器补液减少奶牛代谢疾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