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以白城地区1961—2014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选择SPI为指标,对区域干旱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城地区干旱空间分布差异较小,不同区域干旱严重情况和持续时间不同。春季以轻度和中度干旱为主,呈"南北相反"的分布特征,重旱和特大干旱少发;夏季旱情最缓和,发生轻度和中度干旱,且概率较小;秋季轻旱最多,重度和特级干旱仅次于春季,但较夏季有增加趋势;冬季易发生特级干旱,重度干旱概率仅次于秋季。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互助县不同浅山干旱区以不同季节和不同截干方式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山杏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造林的成活率、年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92.0%、29.04cm、0.22cm,较春季造林高。中度截干的成活率、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97.0%、36.5cm、0.270cm,均比其它截干方式高,说明山杏在我县干旱浅山造林中以中度截干在秋季10月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适宜陇中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春小麦品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陇中干旱半干旱区是甘肃旱情最严酷、土壤最瘠薄、经济最贫困、作物产量水平最低的区域,也是甘肃贫困农民集中区。降水量一般在250~450 mm,春小麦是该区域的主粮和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目前,该区域山旱地春小麦主栽品种定西35号已种植20多年,混杂退化严重,产量水平低,且晚熟,随着气候变暖和干旱趋势加重,常遭受灌浆后期干热风或高温加干旱的危害,籽粒青干瘦秕严重,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抵抗力也变差,急需替代品种。为此,笔者将甘肃省近几年来选育出的适宜陇中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春小麦新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干旱半干旱区5种典型灌木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干旱下的盆栽试验,通过对比5种灌木叶片中的生理特性及解剖结构的变化,对其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设充分供水(CK,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95%),轻度干旱(LS,70%~75%),中度干旱(MS,50%~55%为),重度干旱(HS,30%~35%)。结果表明:(1)各树种生理特性对不同水分梯度的响应各异,其中各水分条件下砂生槐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0.05),中度干旱时其分别是香柏、醉鱼草、江孜沙棘和细叶小红柳的3.1、5.3、6.0、10.5倍;细叶小红柳和香柏的叶绿素质量分数较另外3个树种较低,醉鱼草在中度干旱时叶绿素质量分数达到1.95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中、重度干旱会增加细叶小红柳、江孜沙棘、砂生槐及醉鱼草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2)不同水分条件下各灌木树种气孔密度存在差异,细叶小红柳气孔密度在轻度干旱下最大;江孜沙棘气孔密度在充分供水、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时较大,重度干旱时显著小于其余3个水分条件(P<0.05);香柏气孔密度在轻度干旱时最大;砂生...  相似文献   

5.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耐旱、稳产等特点。榆中县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水资源极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十年九旱,冬春季降水量更少,春季降水多以10mm以下的微量甚至无效降水为主,对改善土壤墒情意义不大,春季干旱常常影响谷子的播种和出苗。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期对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板蓝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药材产量和质量随播期延后出现"低-高-低"变化趋势,4月25日播种板蓝根产量达到最高为1 082.24 kg/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板蓝根最佳播期以4月25至5月5日为宜,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板蓝根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耕作方式是限制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Zea mays L.)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秋季深翻垄作、秋季深翻平作、秋季旋耕垄作、秋季旋耕平作、春季旋耕垄作和春季旋耕平作6种耕作方式来探讨耕作方式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玉米子粒灌浆的角度为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栽培探索一种高产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玉米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与玉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玉米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季深翻平作较其他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灌浆期的光合速率,增加玉米子粒干重,提高子粒灌浆速率的峰值,增加子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物量,增加玉米的粒重并最终提高产量。在秋季深翻平作处理下,玉米产量最高,为11 141.93 kg/hm2。因此,采取秋季子粒深翻平作处理,可以提高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马俊德 《北京农业》2013,(24):83-84
青海东部农业区造林大部分以春季造林为主,通过循化地区秋季扦插造林的调查表明,秋季扦插造林无论在成活率、苗木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等方面均优于春季扦插造林,十分适宜于干旱浅山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部农业区柽柳造林以春季扦插为主,近年来通过秋季扦插造林试验表明,柽柳秋季扦插造林无论在成活率、苗木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等方面均优于春季扦插造林,十分适宜于干旱浅山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东部以雨养农业为主,开春4~5月,正值冬小麦起身、拔节和春小麦、大秋作物播种的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此时若出现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如果春季第一场透雨适时,即使出现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轻,有时甚至没有危害。因此分析甘肃东部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4.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6.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8.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测厚胶合板弹性模量,通过简化层合板理论,该文建立了胶合板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并以单板条、经过涂胶热压处理的单板条和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采用4种不同铺层方式的19层桉树胶合板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2顺纹在0.86以上,横纹在0.88以上,但是精度不同。采用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低;采用经过涂胶热压处理后的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高;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顺纹平均误差为4.64%,横纹平均误差10.94%。因此,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来预测胶合板的弹性模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赵经华  张春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80-4481
分析了入世4年来,我国水果出口在量上实现了突破,但并没有实现质变的主要原因,指出我国水果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引进外资对发展我国水果业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