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社会发展下的土地破碎化是土地利用面临的重大难题。论文基于突变理论,将经济社会发展下的土地破碎化过程划分成3个阶段;并选取江阴市为研究案例,就20052010年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下土地破碎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阴市20052010年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下土地破碎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阴市20052010年各镇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与此同时,土地利用破碎程度逐渐增大;2005年有7个镇,土地破碎问题尚不突出,人地系统处于稳定状态,而到了2010年,全部17个乡镇表现出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破碎化的系统非稳定状态;且经济社会发展越高的地区,偏离突变边界越远,土地破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程度逐渐增大;今后应重点考虑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破碎化整治的问题,提高土地规模化利用水平,提升土地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究区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能够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基于恩施市2010年、2015年、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Arc GIS和Fragstats等软件,分析了恩施市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恩施市的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耕地次之,林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整体上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土地利用变化较小,主要表现为林地与耕地的互转;类型级别方面,林地是恩施市的主要景观类型且破碎程度最大,建设用地的破碎程度明显加深,各景观类型均具有较好的物理连通性;景观级别方面,景观格局复杂性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异质性加剧。  相似文献   

3.
从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构建常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4年常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2015~2020年常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常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2013~2014年,两者耦合协调度开始下降;在不考虑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预测2015~2020年间,常宁市土地利用系数与经济社会系数之间的绝对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度持续下降,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洛江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2000和2005年泉州市洛江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并运用G 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对泉州市洛江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破碎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5年,泉州市洛江区的面积从368.74 km2扩大到374.27 km2,斑块由13115个增加到30118个,城市有明显的扩展.2000和2005年,该区土地利用的景观类型中林地为基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破碎度指数均最低;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的均匀度较高,多样性指数较大,但破碎化程度较高.总体上看,土地利用的各类型景观比较单调,多样性指数不大,破碎化程度低,景观异质性低.针对洛江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耕地破碎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研究区内各评价单元耕地破碎综合指数进行评价与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价单元耕地破碎化程度不断严重;2015年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域为Ⅱ级区或Ⅲ级区,其中,敦化市耕地破碎化程度增速最快,破碎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西安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ArcGIS 10.5分析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并利用Fragstats 4.2计算景观指数研究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为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建设用地明显扩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97.54 km2,建设用地增加532.36 km2;各地类相互转化,其中耕地的转出率较高,建设用地的转入率较高,且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2000—2018年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最高但有所降低,耕地和林地破碎化程度升高,草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升高后降低,景观类型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异质化.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西部地区,必须注重生态保护,降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强度.  相似文献   

7.
为给喀斯特地区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处理、政府决策等提供参考,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年、1995年和2000年三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4期土地利用/覆盖现状.选取分维度指数、斑块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土地利用破碎度指数和景观分离度等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对贵阳市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趋势不同,有增-增-减型(景观分离度和土地利用破碎度指数)、减-增-减型(分维度指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和增-减-增型(土地利用优势度).2)各时段景观格局变化不同.1986-1995年,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团聚程度均增加;1995-2000年,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团聚程度减弱;2000-2006年,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团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研究区内各评价单元耕地破碎综合指数进行评价与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价单元耕地破碎化程度不断严重;2015年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域为Ⅱ级区或Ⅲ级区,其中,敦化市耕地破碎化程度增速最快,破碎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运用信息熵理论,以欠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省宿迁市为例,计算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并分析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可以描述土地系统的有序度,其信息熵值越大土地系统越无序,反之则越有序。1997~2005年宿迁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在曲折中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土地系统的有序度在增强。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土地政策对土地系统信息熵值演变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青海省民和县近20年景观分布规律及其土地利用程度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青海省民和县作为研究对象,选用2000、2010、2020年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基于GlobeLand30分类系统,构建分类体系,并通过土地类型转移矩阵得到20年来研究区各景观类型面积及其变化情况,最后利用Fragstats4景观分析软件选取9个主要景观指标,对民和县的景观格局进行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面积增加最多的是人造地表,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耕地转化为人造地表的趋势尤为明显;(2)草地和耕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湿地破碎化程度较小;(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整体上升,土地利用效果明显。进行景观生态格局动态分析对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的作用,可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设n 为任意正整数,本文证明了丢番图方程(13n)x+ (84n)y= (85n)z 仅有正整数解x= y= z= 2。  相似文献   

12.
山陕峡谷张家湾2 3 0k aB P以来黄土记录的环境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陕峡谷张家湾村蔚汾河阶地上沉积的黄土地层粒度—磁化率进行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变化曲线能够很好地反映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的变化.粒径小于5μm和大于40μm组份的体积分数曲线分别是夏季风和冬季风的良好替代性指标,通过粒度分析所绘制的各粒级组份体积分数曲线显示,古土壤S2、S1和Sm发育时期,东亚夏季风加强,粒径小于5μm组份的体积分数增大;黄土L2和L1堆积时期,冬季风有所加强,粒径大于40μm组份的体积分数增大.张家湾剖面的黄土记录只能在万年尺度上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整体上反映了最近230ka以来山陕峡谷东亚季风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n阶矩阵A的全部不同的特征根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解定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这一类n阶矩阵m次方幂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4.
15.
Bc A 9 - B a r n a s e转基因雄性不育烟草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大白菜启动子BcA9与Barnase的融合基因对烟草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经含Basta的筛选培养基连续筛选,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转基因植株经PCR扩增,表明BcA9-Barnase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花药发育进行细胞学比较观察,显示野生型植株的花药发育正常,花粉粒形态正常,活力高;而转基因植株则发生花药绒毡层细胞提前降解,花粉母细胞退化,成熟花药中无正常花粉粒产生等系列现象.转基因烟草植株最终表现为花药瘦小、自交不能正常结籽等.同时,在高温条件下转基因植株不育性稳定,无育性恢复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PCR扩增出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半乳糖凝聚素3(gal-3)cDNA全长开放读码框(ORF)并克隆至pGM-T载体,经DNA测序确定获得全长ORF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993733).序列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gal-3的ORF是由789个碱基组成,编码2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中华大蟾蜍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vis同源性最高,为51%,与其他10种动物的同源性在41%~50%之间.SMART分析显示gal-3蛋白在136-259位氨基酸存在保守的半乳糖结合域.Net Phos预测gal-3在Ser-6和Ser-186有潜在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gal-3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符合传统动物分类学特点.经菌落PCR、双酶切和DNA测序确认gal-3的ORF正确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表明原核表达用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研究其蛋白功能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调和级数的发散性,证明了调和级数的两条有趣而重要的性质,关于这两条性质更一般性的结论,本文还给出了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18.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0-2010年重庆市各区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对重庆经济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重庆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显著上升,但各区域间的差异仍比较明显;在"一圈两翼"这一空间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空间范围成反比;"一圈"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圈层分布,"两翼"内则出现具有一个弱核的单中心结构.2000-2010年重庆经济发展水平遵循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一圈"始终高于"两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主城区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一圈"与"两翼"间经济差异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高程数据(DEM),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粤北地区不同高程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景观指数在30~500 m尺度下的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程500 m以下的区域各景观类型分布均较丰富,200 m以下的区域为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区域;除蔓延度指数外,其他景观指数均随高程的增加而降低;在景观水平及不同高程上表现出尺度效应的景观指数有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平均分维度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在土地利用类型水平上表现出尺度效应的景观指数有斑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平均分维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和凝聚度指数。  相似文献   

20.
首次提出了n维超立方体的层次结构模型HHM,详细讨论了了该结构中结点的分布及各结点的连接关系,并利用HHM,讨论了超立方体非对称比较模型的最优诊断算法,极大独立点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