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方式对烟草赤星病有控病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Ata28生防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经紫外线处理获得正突变菌株14株,将抑菌带最宽的突变株UV-126作遗传稳定性试验,其结果不理想.经复合诱变获得正突变菌株8株,其中突变株Uvl-199抑菌带宽由出发菌株的8.4 mm提高到9.7 mm,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5%,高于UV-126,且传代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拮抗菌Ata28菌株对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均比较敏感,但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对拮抗菌Ata28的拮抗性能具有更好的提高作用.控病实验表明,Uvl-199比出发菌株的防治效果有较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方式对烟草赤星病有控病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Ata28生防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经紫外线处理获得正突变菌株14株,将抑菌带最宽的突变株UV-126作遗传稳定性试验,其结果不理想.经复合诱变获得正突变菌株8株,其中突变株Uvl-199抑菌带宽由出发菌株的8.4 mm提高到9.7 mm,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5%,高于UV-126,且传代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拮抗菌Ata28菌株对紫外线及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均比较敏感,但紫外线加氯化锂复合诱变对拮抗菌Ata28的拮抗性能具有更好的提高作用.控病实验表明,Uvl-199比出发菌株的防治效果有较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紫外线诱变、亚硝酸诱变对菌株WN-4的孢子依次进行处理,采用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筛选和琼脂块筛选法,得到一株梧宁霉素高产菌株W11;其生物效价是出发菌株的1.27倍。  相似文献   

4.
以木醋杆菌1.1812为出发菌株,采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和亚硝酸进行了诱变,从紫外线诱变后的突变菌株中,获得了几株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其中UV-45菌株最高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8.8%。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紫色红曲霉菌M21发酵产洛伐他汀的含量,首先确定了紫外线、亚硝酸和氯化锂单诱变剂的最适诱变剂量,再采用紫外-亚硝酸和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剂对出发菌株M21进行诱变选育。结果表明:最适处理剂量为紫外线照射时间90s,亚硝酸处理时间30min,氯化锂处理浓度0.8‰。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剂在最适处理剂量下对原始出发菌株M21的复合诱变效果更佳,得到了3株高产突变菌株ULi17、ULi19和ULi26,洛代他汀产量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75.2%、60.4%和67.0%,遗传稳定结果显示ULi17产量最高、遗传性状较为稳定,因此将ULi17确定为后续研究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索黄单胞菌的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亚硝酸钠复合诱变条件;经紫外线照射时间为40S,照射距离为40cm的低照射剂量诱变,再进行亚硝酸钠复合诱变,获得一株正变菌株46-7菌株,该46-7菌株摇瓶发酵的黄原胶产量达到2.33g/L,比出发菌株增产5.9%。  相似文献   

7.
以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 myloliquefaciens)A-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以期筛选出高产低温淀粉酶量诱变菌株;经紫外线诱变、亚硝基胍诱变、紫外线一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所得突变菌株经淀粉酶平板水解圈初筛、再经摇瓶发酵复筛,得高产低温淀粉酶突变株UNA46,其最大产酶量62.13U/mL,是出发菌株A-4的1.96倍;将UNA4-6连续传代6次,低温淀粉酶活性仍可达到第一代的99.7%,试验表明遗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得到产壳聚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方法]利用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界中筛选得到1株产壳聚糖酶活较高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且利用紫外线和DES诱变方法来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结果]经初步鉴定,大致判定产壳聚糖酶的Y-4菌株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经紫外线和DES诱变处理分别得到2株壳聚糖酶活性明显提高的突变株,其酶活分别为8.92和8.12 U/ml,分别是出发菌株Y-4(3.00 U/ml)的3.0和2.7倍。2株突变株经连续传代10次后均具有较高的产酶稳定性。[结论]紫外线诱变较DES诱变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室筛选的具有降解L-苹果酸功能的酿酒酵母FM-sc-08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和60Co-γ射线2种诱变因子的协同作用对其进行诱变育种.结果显示,紫外线诱变之后获得1株降解L-苹果酸能力较出发菌株FM-sc-08提高11.23%的突变株FM1-53;用60Co二次诱变FM1-53,筛选获得1株降解L-苹果酸能力比FM1-53提高22.23%的突变株FM2-9,该菌株比原始菌株FM-sc-08的降酸能力提高29.45%.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FM1-53和FM2-9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菌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的绿色木霉菌株。[方法]以一株绿色木霉F1为出发菌株,以每一轮诱变处理筛选到的酶活最高的突变株作为下一轮诱变的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计录菌落数,计算致死率并测定CMCase的酶活。[结果]紫外线处理200 s时,孢子的致死率接近100%。U1突变株的相对酶活最高,为出发菌株F1的110.4%。NTG处理50 min时,孢子的致死率接近100%,N4诱变菌株的相对酶活最高,为出发菌株F1的128.9%。DES处理50 min时的诱变致死率接近100%,D8菌株的配对酶活最高,相对酶活为出发菌株F1的140.6%。[结论]得到了一株产酶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绿色木霉菌株D8,其CMCase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F1提高了4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