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影响中华鳖产卵、孵化的几个因子程宝良(江苏省宝应县水产局)闵每圣(江苏省宝应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局)86—89年我们在宝应县长沟特种水产养殖场对中华鳖的人工繁殖进行了试验,获得了成功。四年累计产鳖卵145347枚,孵出稚鳖113459只,平均孵化率达8...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属爬行纲,龟鳖目。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是目前颇有养殖潜力的经济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鳖的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人工育苗技术,解决养殖业鳖苗供应不足问题,本文就笔者进行的中华鳖人工繁殖技术和稚鳖培育管理技术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北渔业》2008,(7):66-66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保定市畜牧水产局接到许多求购中华鳖苗种的电话,经与该市的中华鳖繁殖场联系,得知今年的中华鳖稚鳖、鳖卵销售火爆,一些订单已至8月下旬,除了省内养鳖基地互通有无之外,有30%销往浙江、云南、山东、河南等地.价格也创2000年以来新高,3g以上的稚鳖每只售价达5.5元,4g以上达到6元/只;受精卵也高达3.5~5.5元/枚,市内的各个苗种孵化场盈利颇丰。  相似文献   

4.
宝应湖农场位于江苏省金湖县境内,该场从2008年8月开始在鲤鱼滩养殖场开展中华鳖稚鳖网箱培育到成鳖网箱养殖试验,3年共放5000只,稚鳖的成活率达95%,成鳖的回捕率达90%以上。每平方米产值180元,每个网箱获效益4500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言湘阴县鹤龙湖农场侯菊芳同志于1974年开始从事鳖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当年初春采捕野生鳖108只(其中雌鳖77只、雄鳖31只),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产卵1053个,孵出稚鳖537只,于1976年以后分别育成商品鳖和亲鳖共412只,完成了一个养殖生产周期的试验,以后年年坚持,到八○年底止亲鳖累计产卵23304个、  相似文献   

6.
中华鳖人工繁殖的研究成功 ,大大地促进了人工养殖的发展 ,但还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有待于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本研究通过中华鳖亲鳖产卵和鳖卵孵化试验 ,试图建立中华鳖工厂化养殖中人工繁育稚鳖的规范化操作技术 ,为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形成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 1 亲鳖培育亲鳖池为泥底水泥墙池 ( 2 0m× 1 0m× 2m) ,产卵场设置在亲鳖池一端的空地上 ,占地面积 5m2 ,上盖顶棚 ,场内铺上 30cm厚的细沙子 ,四周设置防逃墙 ;亲鳖池与产卵场连接处用坡度为 30°的水泥面。野生鳖 1 70只 ,平均个体重 0 6kg ,雌雄比…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FS蛋白喂养中华鳖稚鳖和成鳖的不同试验结果,证明在稚鳖饵料中添加激素或类激素是有害的;在成塑饵料中适量添加FS蛋白比对照增产12.2%,并对饵料中使用添加剂的范围与限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1989年我们在保定地区蠡县和石家庄地区平山县两养鳖场对鳖种繁育技术作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成绩。1990年投产面积16.5亩,当年孵化稚鳖3.1万只,孵化率达到88.3%,成活稚鳖2.74万只,成活率87.1%,饲养幼鳖5300只,成活率100%,增重倍数分别为7.7和14.0。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玉田县中华鳖生产情况中华鳖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中华鳖繁养在玉田县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养殖技术上率先攻克了中华鳖人工繁殖、加温喂养及人工配合饵料三大技术难关,将商品鳖的养殖周期由4~5年缩短至18个月,在养殖规模上已经跻身华北地区养殖大县行列。截止2006年10月,该县中华鳖规模养殖场40余个,养殖面积达到37.3hm2(560亩),养殖温室60多万平方米,存塘优质种鳖10000多只,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鳖100多t,种蛋及稚鳖30万只。2无公害中华鳖发展情况为了实现玉田县中华鳖健康可持续发展,控制药物毒素残留,提高中华鳖产品质量、开发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养殖成了县中华鳖养殖业又一新的研究课题,先后在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净化水质、无公害水产物品的研发与推广上取得了很大成绩。2005年,一个中华鳖养殖专业村和一个较大规模的中华鳖养殖场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了100%。通过实施无公害中华鳖的养殖,玉田县的中华鳖产业有了很快发展。一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底全县养殖面积仅为13.3hm2,这两年增加近2倍;二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0.
山瑞鳖与中华鳖繁殖生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山瑞鳖和中华鳖的繁殖生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鳖的发情和交配季节以及产卵时间和产卵习性均相似。山瑞鳖卵在室内常温下的孵化期平均为75 d,中华鳖卵平均为50 d。山瑞鳖年产卵窝数少于中华鳖。山瑞鳖卵的受精率和卵化率均明显低于中华鳖。山瑞鳖卵的长径和卵重明显大于中华鳖,山瑞鳖稚鳖也明显大于中华鳖稚鳖。两种鳖的卵长径与卵重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种鳖的稚鳖背甲长与体重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下)3.稚鳖饲养(1)鳖池规格:稚鳖池必须用砖砌水泥浇制,规格有4×3×0.6m或5×4×0.6m,水深30~40cm,1/2池底放沙厚为15~20cm,1/2底无沙。(2)放养密度:刚出壳稚鳖重3~5克,每平方米密度为60~8...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中华鳖长成500克左右的个体,一般需4-6年,进行鳖的增温养殖则可大大缩短其生长期。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场根据新疆冬季的气候特点,参照内地人工养殖中华鳖的经验,率先进行了高寒地区中华鳖的人工养殖试验,1994年由内地引入部分稚鳖、成鳖进行小规模试验养殖,初见成效,1995年、1996年又由内地购进890只成鳖进行扩大养殖,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报告如下:1塑料温棚养鳖池的建造考虑到本地冬季最低气温达到-38℃左右,夏季最高气温达到+39℃左右的气候特点,在进行鳖池的建造时为了充分利…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在多年养殖中华鳖的基础上,于2007年从广西陆续引进山瑞鳖商品鳖和稚鳖进行养殖与后续的繁育试验,其中2010-2011年进行了山瑞鳖与中华鳖"温室-外塘"二段式养殖对比试验。经过10个月的温室养殖与3个月的外塘养殖,山瑞鳖与中华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富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1],是名贵的水产养殖品种.我国中华鳖养殖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华鳖产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中华鳖商品价格有所降低,养殖利润减少[2].但是只要提高养殖技术,降低成本,中华鳖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养殖品种.稚鳖苗种成本占养殖成本中很大的比例,稚鳖一般指当年孵化的,体重在50g以下的小鳖.在中华鳖的整个养殖过程中,稚鳖阶段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一般在20%以上,是影响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总结了一些适合于北方地区提高稚鳖成活率的经验,希望能对中华鳖的养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鳖的人工繁殖综合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伟仁  谢万奎 《淡水渔业》1990,(1):30-31,11
<正> 为了促进鳖的人工养殖生产的发展,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鳖人工繁殖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四年来共孵化出稚鳖3.3万余只。孵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6%,稚鳖越冬成活率也由原来的60%提高到98%。一、材料与方法亲鳖与稚鳖均来自本场,个体健康、无伤、无残、无病。鳖卵来自场内亲鳖池与商品池产卵场。试验场点在潢川县场与省生物所动物场内。  相似文献   

16.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2%、4%和8%的喷雾干燥血粉,替代部分白鱼粉,研究其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的影响.经过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5种饲料对中华鳖稚鳖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中喷雾干燥血粉含量的增加,中华鳖稚鳖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且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中华鳘稚鳖饲料可以添加4%左右的喷雾干燥血粉.  相似文献   

17.
从亲鳖的选育、雌雄的配比、温度、湿度及水化因子进行人工控制,对鳖进行规模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每只雌鳖产卵45只以上,受精率90%以上,孵化率87%以上,稚鳖成活率99%以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我场自1993年起开始饲养稚鳖。刚开始养殖稚鳖时,由于没有很好掌握防病治病技术,头两年稚鳖的成活率只有50%左右。1995年和1996年,我场加强稚鳖养殖期间的疾病防治,并且改变了原有的养殖方式,使稚鳖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提高稚鳖成活率有以下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 1989年我们在蠡县和平山县养鳖场进行了鳖种规模性生产技术研究。1990年投产面积16.5亩,当年孵化稚鳖3.1万只,孵化率达到88.3%,成活稚鳖2.74万只,成活率87.1%,饲养幼鳖5300只,成活率100%,增重倍数分别为7.7和14.0。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怎样提高鳖卵的孵化率1995年我场共产鳖受精卵20452枚,爬出稚鳖18650只,孵化率达91.2%,其中亲鳖产卵最集中的6月25~8月5日期间的受精卵为15594枚,孵出稚鳖14752只,孵化率达94.6%。且孵出的稚鳖体质健壮,行动敏捷,畸形率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