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2012年鲆鲽鱼类产量达123982吨。一、牙鲆资源和养殖现状牙鲆是一种名贵鲆鲽鱼类。在太平洋西岸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沿岸,以及日本和朝鲜半岛沿岸,是主要养殖、捕捞及海洋增殖的对象。牙鲆养殖产量26477.5吨,占鲆鲽类产量的30%,在海水鱼类养殖中处于第2位,目前大菱鲆排第1位,产量57042吨,占鲆鲽类产量的64%(杨正勇,2009)。二、牙鲆养殖品种存在的问题牙鲆苗种疾病多、成活率低:如鳗弧菌病、淋巴  相似文献   

2.
培育快速生长的单性多倍体,是降低人工养殖生产成本的方法之一。鉴于内陆水域鱼类养殖和海水鱼类养殖(包括鲑科鱼类)日益受到重视,我们觉得定向控制鱼类的性别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牙鲆苗种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鲆是近海冷温性底层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回游性小、回归性强、肉质肥美等优点,是优良的近岸养殖、增殖品种。牙鲆在日本被列为近期大量生产鱼种的高级海产鱼类,在海洋牧场计划中也被列为重要的增殖对象。为了促进我国海水鱼增养殖事业的发展,1990年5月我们捕获天然牙鲆亲鱼,分别采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及自然产卵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水鱼类养殖的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养殖面积及密度日益增加,海水鱼类养殖已成为继对虾养殖之后的另一经济增长点。但由于局部养殖密度过大、人工投饵、种质退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鱼类病害频繁发生,对海水鱼类规模化养殖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以期为今后我国海水鱼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继藻、虾、贝养殖高潮之后,又迎来了海水养殖的第四次高潮,以牙鲆、真鲷、大菱鲆、黑鲷、黑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海水鱼类养殖正在我国蓬勃兴起。饲料是鱼类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而全价优质的饲料又以深入系统的营养学研究为前提,但我国目前海水鱼类营养学研究比较滞后,势必制约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海水养殖鱼类———鲆鱼、鲷鱼、鲽鱼、石斑鱼等营养与饲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海水鱼类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一、脂类营养研究脂类是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又为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所以脂类营养的研…  相似文献   

6.
牙鲆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隶属鲆科牙鲆属,俗称偏口(北方)、比目鱼(浙江)、左口(广东)、酒瓶(厦门),系肉食性、冷温性底栖鱼类,栖息于沙泥海区,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东海、南海。生长快,肉质鲜嫩味美,为名贵海水鱼之一。该鱼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具明显的回归遗传属性,是海水增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 自70年代起,日本就大量培育牙鲆种苗、养殖和放流。在我国,1959年中科院海洋研  相似文献   

7.
<正> 牙鲆是近海冷温性底层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洄游性小、回归性强、肉质肥美等优点,是优良的近岸养殖、增殖品种。牙鲆在日本被列为近期大量生产苗种的高级海产鱼类,在海洋牧场计划中也被列为重要的增殖对象。为了促进我国海水鱼增养殖事业的发展,1990年5月我们捕获天然亲鱼,人工催产、受精、自然产卵,培育出2.5~4.1cm苗种52635尾,业已通过省内外专家的验收。  相似文献   

8.
<正>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目前牙鲆养殖业中存在病害严重的问题,其中由迟缓爱德华氏菌引起的腹水病经常造成大批死亡。为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山东海阳黄海水产有限公司,分别选育出快速生长品系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家系,再将这2个品系进行交配,获得具有抗病力强、养殖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牙鲆"鲆优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5-2016)。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发展迅速,已从传统的小型网箱养殖向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发展。研制开发营养全面,高效实用的全价人工配合饲料,以消除对鲜活饲料的依赖,减轻对海域环境的污染和近海鱼类资源的损害,保持海水鱼类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海水鱼类集约化、产业化养殖的关键之一。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结作为浙江省“十五”渔业攻关项目《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技术研究》承担单位之一,承担着深水网箱主要养殖鱼类营养与配合饲料研究专题。由于海水鱼类饲料开发与应用涉及面广,鉴于作者水平所限,现主要就以…  相似文献   

10.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又称大西洋漠斑牙鲆、南方鲆,隶属硬骨鱼纲(Osteicthys)、鲽形目(Peuronetiformes)、鲽亚目(Plenronectoides)、鲆科(Bothidae)、牙鲆亚科(Paralichthyinae)、牙鲆属(Paralichthys),为深海底栖鱼类,是美洲众多鲆鲽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漠斑牙鲆具有很好的养殖性能,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等特点,它既可生活在海水里,又可在淡水中生长,适合在我国北方、南方进行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该品种的引进,为我国鱼类养殖又增添了一个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ns)俗称比目鱼,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是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沿海、朝鲜、日本和俄罗斯的亚洲海区。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肉质细嫩鲜美,是名贵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对北方褐牙鲆的人工育苗和苗种放流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对南方褐牙鲆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2.
鲑科鱼类及其养殖状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鲑科鱼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点、鲑科鱼类在世界渔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养殖产业技术发展现况。鲑科鱼类属典型的冷水性鱼类,高蛋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大、无肌间刺、易加工,是欧美人民的传统水产食品和重要养殖鱼类。鲑鱼是世界三大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产量仅在鲤鱼和罗非鱼之后,海水鱼类养殖中,半数以上(54.3%)来自鲑鱼产量。2005年,世界鲑鱼产量280万吨,其中195万吨(69.6%)来自人工养殖。本文也简要叙述了我国鲑鱼养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鲑鳟鱼类遗传育种、养殖新品种开发、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繁殖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鲑鳟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庆营 《水利渔业》2007,27(3):47-47
日本冈山立刻大学专科学校鱼类系的研究人员目前尝试用加入少许钾等电解质的淡水来养殖海水鱼虎豚、真鲷、牙鲆,并获得成功。经试吃后发现,尽管是人工养殖,但其味道却毫不逊色,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14.
<正>牙鲆、大菱鲆是我省海水养殖主要品种,近年来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发生疫病时,使用抗菌类药物往往效果不佳。为摸清上述鱼病是否因病毒引起,今年4-5月,笔者采集了部分人工养殖的牙鲆、大菱鲆样品,进行了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实验室检测,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采样4月中下旬,从我省沿海6个海水鱼养殖单位采集了牙鲆、大菱鲆成鱼样品11个,其中牙鲆样品5个,大菱鲆样品6个,每个样品1.5kg,冷  相似文献   

15.
李仲明 《科学养鱼》2016,(12):54-56
正近十年来,鲆鲽类成为我国工厂化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其产量已跃居海水养殖鱼类第二位。半滑舌鳎作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北方沿海具有极大的养殖规模,最早于2003年便实现了工厂化养殖。但是由于其亲鱼种群来源较单一,主要为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并且由于大量捕捞,野生群体资源接近枯竭,近交现象日趋严重,进而导致了种质严重退化,抗病力急剧下降,各种抗  相似文献   

16.
正牙鲆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是一种名贵鲆鲽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口感好、价值高,生长快、易活运,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在养殖生产中牙鲆鱼幼鱼白化已经成为多发病和易发病,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体色牙鲆与白化牙鲆不仅体色不同,生长性能和优势性状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幼苗的底板黑斑病是人工培育的苗种在腹面出现单个或多个黑斑,同时也有的伴有背部白化和个体形态异常,一般认  相似文献   

17.
祖国各地     
联合国粮农组织拟援建启东鱼虾养殖场江苏省启东县地处长江口北岸。这里滩涂广阔,鱼虾资源丰富,是发展海淡水养殖生产的好地方。1984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派遣了两位专家到启东县实地考察,确认有发展鱼虾养殖的潜力,拟作为援建项目的实施基地之一,并提供资金33万美元,该项目的近期目标是:(1)建立海水养殖鱼类的鱼苗孵化场;(2)实行鲻、梭鱼类的全人工养殖,包括单养及鱼虾混养;(3)培训海水鱼类人口养殖的技术骨干力量。基地建成后,将能填补我国东海、黄海泥沙沿岸海水鱼类养殖之不足,促进海水鱼、贝、虾养殖的全面发展。目前,启东县鱼虾养殖场在省淡水水  相似文献   

18.
大西洋牙鲆的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西洋牙鲆(Atlantic flounder)学名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或狼齿牙鲆,是西北大西洋所产4种牙鲆中的1种较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耐高温能力较我国目前养殖的褐牙鲆及大菱鲆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于2002年9月将其首次引入我国。此鱼的引进对改善国内养殖牙鲆品种单一、品质改良和遗传育种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爱侠 《科学养鱼》2007,(12):26-26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比目鱼,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为冷水性底栖鱼类。牙鲆生长温度2~32℃,适温范围8~25℃。牙鲆味道鲜美,市场价格高,销路广,逐渐成为名贵的重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等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牙鲆养殖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近年来,南方各省市纷纷从北方引进苗种,或通过本地牙鲆人工育苗获得苗种进行养殖,已经形成热门的养殖优势品种。但是,由于南方夏季温度比较高,牙鲆又是低温品种,一般认为水温23℃摄食减少,水温达30℃有的成鱼开始死亡。如果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生活区域水温超过28℃,就不能保证冷水性鱼的生活栖息。所以,牙鲆安全渡夏的问题制约了其在南方养殖的发展。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养殖经验,将在南方养殖牙鲆安全渡夏技术介绍给广大养殖户。  相似文献   

20.
王孟华 《水产养殖》2012,33(2):49-51
牙鲆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现牙鲆体表充血溃烂.引起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日本Ototake(1986)首次报道养殖牙鲆发生体表溃烂,发现病原主要是盾纤类纤毛虫(Scuticociliatid ciliate)[2]。盾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牙鲆和其他海水鱼类的体表皮肤甚至内脏及脑中,引起幼鱼大量死亡[3]。通过对治疗药物的试验,筛选适用于养殖生产治疗盾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