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几种营养条件对裂褶菌生长及产L—苹果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裂褶菌在发酵培养基中振荡培养产生苹果酸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每毫升发酵液产苹果酸10.48mg,果糖和麦芽糖次之,苹果酸产量分别为6.28mg/ml、5.05mg/m1.最佳氮源是牛肉浸膏、草酸铵和硝酸铵,苹果酸产量分别为6.65mg/ml。6.05mg/ml、5.98mg/ml,苹果酸产率分别是16.5%、13.3%、12.5%.在自来水配制的发酵培养基中,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钾对裂褶菌产酸影响不大,而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镁后苹果酸产量下降。碳酸钙浓度与苹果酸产量成正比,碳酸钙浓度从1%增加到5%,苹果酸产量从1.55mg/ml提高到11.38mg/ml,产率可提高约7倍。  相似文献   

2.
裂褶菌液体发酵转化酸枣仁和黄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含有酸枣仁、黄芪的培养基中加入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进行液体发酵,观察其菌丝体和发酵液中转化的粗多糖和总皂甙含量变化.方法:将裂褶菌接种到含有酸枣仁和黄芪的液体培养基中,于25℃条件下发酵,分别于发酵第0、3、7、11天抽样测定每瓶发酵物中的生物量,分析裂褶菌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粗多糖和总皂甙的含量.结果:经过7~11 d的发酵,酸枣仁组、黄芪组和合剂组的菌丝体生物量、粗多糖和总皂甙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 or P<0.01).结论:利用裂褶菌液体发酵,可将酸枣仁和黄芪中的多糖和皂甙进行有效菌物转化,从而提高了菌丝体的有效生物量.试验还提示,在发酵第7天有效生物量出现明显拐点,建议第7天终止发酵.  相似文献   

3.
以动物实验的方法分析裂褶菌改善人体疲劳的情况,检测裂褶菌子实体干粉和发酵液对小鼠肝糖原含量、肌糖原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力、乳酸脱氢酶(1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力、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及血乳酸(1actic acid,L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小鼠的肝糖原含量、SDH活力及LDH活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喂100%基础饲料)(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肌糖原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小鼠的BUN增量和LD的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裂褶茵具有明显解除运动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食品标准,通过测定人工栽培的裂褶菌菌株(LZJ-1、LZJ-5)子实体与野生裂褶菌(SM-1)子实体的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矿物质、氨基酸等的含量及组成,评价其营养效价。结果表明:3种裂褶菌子实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脂肪含量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食品;氨基酸配比最为合理的是人工栽培菌株LZJ-5(34.2%、55.7%),比较接近FAO/WHO规定值,为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比值系数LZJ-1的SRC值为77.7%,明显高于SM-1(75.5%)和LZJ-5(75.3%);鲜味氨基酸中特征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的为LZJ-1,分别达到1.36%、2.14%,明显高于野生种SM-1(0.72、0.97)。综合结果,LZJ-1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松茸浓缩口服液的品质做了初步的评价,对其感观、相对密度、p H值、卫生学指标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松茸浓缩口服液呈澄明的黄褐色液体,无浑浊和沉淀,味甘,相对密度(1.10±0.05)g·m L-1,p H值为7.50±0.05,每支装量为10 m L,棕色瓶包装,卫生学检测符合标准,含有多糖(86.7±0.2)mg/100m L、维生素C(0.50±0.04)mg/100m L、黄酮(1.18±0.04)mg/100m L、蛋白质(193.3±0.3)mg/100m L、多酚(0.19±0.02)mg/100m L、三萜(38.3±0.1)mg/100m L,检出了17种氨基酸,其品质良好。本研究为松茸口服液的推广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裂褶菌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裂褶菌子实体干粉(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和裂褶菌发酵液(试验Ⅲ组)饲喂小鼠,检测裂褶菌子实体干粉和发酵液对小鼠肝糖原含量、肌糖原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力、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及血乳酸(lactic acid,L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小鼠的肝糖原含量、SDH活力及LDH活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喂100%基础饲料)(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肌糖原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小鼠的BUN增量和LD的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裂褶菌具有明显解除运动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祁金玉  高国平  张伟 《北方园艺》2010,(24):103-105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单剂及复配对林木病原腐朽菌—裂褶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4以上;不同杀菌剂对裂褶菌的菌丝生长都表现出抑制作用,代森锰锌、退菌特、可杀得、多菌灵、石硫合剂和百菌清的EC50分别为33.79、41.20、441.93、475.231、430.34和4 117.42 mg/L;退菌特和代森锰锌按1∶3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明显,按1∶1比例复配略有增效,按3∶1比例复配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裂褶菌发酵生产苹果酸的提取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液体培养基能发酵产生苹果酸,经10天振荡培养后,发酵液中的苹果酸积累量为1600mg/100ml。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的苹果酸,经纸层析鉴定其hRf值为61.5,熔点为97~100℃,旋光度(?)=-5.0,红外谱的吸收高峰在3200cm~(-1)、1700cm~(-1)、1400cm~(-1)、1300cm~(-1)、1200cm~(-1)和660cm附近,结果与标准苹果酸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有效的利用人工栽培与野生裂褶菌资源,采用国家最新标准对两者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与野生裂褶菌子实体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等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在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裂褶菌多糖(Schizophyllan)是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综述了裂褶菌多糖结构、提取纯化工艺和生理活性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又称白参、树花、白花、八担柴等,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1])。裂褶菌食用价值高,质嫩味美,具有特殊浓郁香味,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平,具有滋补、镇静作用~([2])。裂褶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裂褶菌人工驯化栽培成功,始于云南昆明云蕈科  相似文献   

12.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 Fr.属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在我国云南等地民间早有食用及药用的传统,药理试验表明,其中所含的裂褶菌多糖,对小白鼠肿瘤有抑制作用.国外在裂褶菌的生态、遗传、生理等方面已有所研究,我们于1987~1991年开展了此项工作,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总糖含量为指标,对影响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深层培养的3个工艺条件(摇瓶的装液量、接种量、转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50 mL/250 mL、接种量20%、转速160 r/min,此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为1.10 g/100 mL,总糖含量为77.6 mg/g.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芽孢杆菌发酵液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提高西瓜幼苗质量,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3株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贝莱斯芽孢杆菌sj1616,枯草芽孢杆菌sj1701)及其混合发酵液对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芽孢杆菌发酵液均能促进西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其中混合发酵液D4(250 mL·L-1)处理的西瓜幼苗株高和鲜质量较对照(蒸馏水)分别提高了23.27%和21.89%,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提高了49.66%,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中A4(250 m L·L-1)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达到243.83 mg·g-1·min-1。通过隶属函数的综合指标分析得出,混合发酵液D4处理的西瓜幼苗生长优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裂褶菌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裂褶菌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根据文献,系统综述裂褶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现阶段裂褶菌的菌种生产、人工栽培模式及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以亚香棒虫草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C-10为试验菌种,利用培养基发酵培养C-10,用来转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pH、光照情况、营养因子、振荡、金属离子对虫草多糖的影响。试验表明,亚香棒虫草内生真菌C-10在pH 6.2条件下发酵液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3723mg/mL;pH 5.7条件下菌丝体中多糖量较多,含量为0.2909mg/mL。避光条件下菌丝体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5035mg/mL;不避光条件下发酵液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036mg/mL。正常摇荡条件下菌丝体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3409mg/mL;前2d摇荡、后3d静置条件下发酵液中多糖较多,含量为0.0456mg/mL。加入甲硫氨酸的条件下,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多糖都较多,菌丝体中多糖含量为0.7758mg/mL,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为0.0478mg/mL;加入锰离子的培养条件下,发酵液中和菌丝体中多糖含量较多,分别为0.6072mg/mL、0.1989mg/mL。  相似文献   

17.
利用芦笋秸秆替代玉米芯栽培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分别记录和统计各配方的菌丝满袋时间、鲜菇袋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培养料中芦笋秸秆比例的增加,裂褶菌菌丝生长速度不断加快,配方79%芦笋秸秆、18%麸皮、1%CaH_2PO_4、1%石膏和1%钙镁磷肥的生长速度最快;随培养料中芦笋秸秆比例的增加,生物学效率先增加后降低,配方60%芦笋秸秆、19%玉米芯、18%麸皮、1%CaH2PO4、1%石膏和1%钙镁磷肥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67.6±4.3)%。  相似文献   

18.
选取4种市售常用酿酒酵母(BV818、D254、71B、L2323)为研究对象,对树莓果汁进行发酵,通过酒液的感官评定、总糖含量、酒精含量、鞣花酸含量和树莓酮含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一种性能较优的酵母用于树莓果酒发酵生产,以期为树莓果酒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发酵15 d,4种酵母发酵酒液酒精含量均达11%以上,其中D254酵母发酵酒液中酒精含量最高为13.7%±0.4%,71B酵母发酵液酒精含量最低为11.9%±0.9%。71B和L2323酵母发酵酒液过程鞣花酸含量随发酵过程而增加,其中71B酵母发酵酒液中鞣花酸含量最高为(45.3±1.1)mg·mL~(-1);BV818和D254酵母发酵液中鞣花酸含量随发酵过程而降低,BV818酵母发酵酒液中鞣花酸含量最低为(31.9±0.7)mg·mL~(-1)。发酵酒液中树莓酮含量变化呈现降低趋势,其中BV818发酵酒液中树莓酮含量最低为(2.81±0.09)μg·mL~(-1),综合考虑感官评分高、发酵时间短、鞣花酸和树莓酮含量高,因此酵母D254是最适合树莓果酒发酵的酵母。  相似文献   

19.
测定冬生多孔菌(Polyporus brumalis)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菌丝体生物量,发酵液中乙醇沉淀物、多酚、黄酮及抗坏血酸含量,发酵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分析代谢产物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4 d的培养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以及发酵液中的乙醇沉淀物、多酚、黄酮含量分别在第8、14、10、8天达到最大值(7.14±1.30)g·L~(-1)、(4.03±0.06)μg·mL~(-1)、(59.10±3.80)μg·mL~(-1)、(0.94±0.05)mg·mL~(-1);发酵液不具有铁离子还原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均较强;多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抗坏血酸含量与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冬生多孔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采集到的裂褶菌标本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裂褶菌液体发酵工艺,以期获得适于工厂化生产的液体发酵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该菌PCR产物长度为615 bp,结合ITS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以得到的菌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液体发酵试验,以菌丝干质量为标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裂褶菌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0 g·L-1,牛肉膏8 g·L-1,KH2PO4 0.75 g·L-1,MgSO4 0.25 g·L-1,pH自然;通过单因素筛选、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6℃,装液量109 mL,初始pH 6.3。结合正交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后,培养的菌丝球密度大、大小适宜、活力强,适合作为菌种进行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