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前期引、选、育种基础上,通过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进行良种筛选,选育出大峰、高城、广银3个加工用日本栗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加工品质优良、抗栗瘿蜂、果个大的特点,嫁接3~5年生大峰平均产5.03kg/株、高城平均产5.75kg/株、广银平均产5.53kg/株。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了日本栗良种"大国"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大国"系引种选育获得的日本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果大质优、抗寒耐瘠薄的特点。嫁接5~7年生平均株产9.92 kg,平均冠影面积产量1.78 kg·m~(-2);每苞平均含坚果2.6粒,平均单粒重23.09 g;果肉淡黄色,粉质,味甜;在辽宁丹东地区9月中旬成熟;可在年平均气温8℃以上的辽宁省凤城、宽甸、东港、庄河、金州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引、选、育种基础上通过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进行良种筛选,选育出适宜丹东地区生产的加工用日本栗新品种大国。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加工品质优良、抗栗瘿蜂、果个大的特点,嫁接5~7年生大国平均株产9.92 kg,为当地良种大峰平均产量的1.34倍。大国在辽宁丹东地区9月中旬果实成熟,平均单果重23.09 g,高于大峰16.50%,果肉淡黄色,粉质,味甜,加工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引种、选种、育种基础上,通过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进行良种筛选,选育出栗树中日杂交种高见甘,2013年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一方面具有日本栗丰产稳产、果个大的特点,另一方面具有中国板栗品质优、涩皮易剥离的特点。嫁接3~4年生高见甘平均株产5.27 kg,平均单果重20.57 g,每苞平均含坚果2.1粒,果肉淡黄色,质地细腻,风味香甜,涩皮易剥离,经蒸煮后涩皮极易剥离。在辽宁大连地区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高见甘为中日杂交种,对砧木选择性不强,嫁接亲和能力强。另外具有抗栗瘿蜂、耐瘠薄、抗寒性较强等特点,适宜在辽宁省宽甸县中部以南、年平均气温8℃以上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出辽栗10号、辽栗15号、辽栗23号3个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辽栗10号、15号、23号在凤城地区4-6年生嫁接树,平均产量分别达4372kg/hm^2、3052kg/hm^2、3300kg/hm^2,同时具有品质优,抗虫性,抗寒性与适应性强等特点。新品种巳在辽宁凤城、庄河、桓仁等地示范推广面积3000hm^2,新增产值1092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日本栗良种"大丹波"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大丹波"系引种选育获得的日本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果大质优、抗逆性强的特点。文章重点阐述了苗木繁育、气候适应性、立地条件选择、栽植密度、授粉树配置、整形修剪、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栽培技术,该品种可在年均温8℃以上的辽宁省丹东、大连等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7.
沾益县具有较大面积的实生低产板栗园。 1998年采用在曲靖表现良好的红油栗、黑油栗、鸡腰栗、早大栗、特早栗、磨盘栗 6个板栗优良无性系对低产栗园进行高头换接改造 ,并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的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造后 ,6个优良无性系第 2~ 4年每hm2 平均产量分别达 6 73 2kg、 174 5 7kg和 1881kg ,结实率达 10 0 %。最高的早大栗第 2年平均每hm2 产 2 4 88 2kg ,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丰产标准 ,其坚果的品质亦达优于全国的水平。除介绍实生栗园的改造效果外 ,还系统地介绍了低产栗园的高头换接改造技术及改造后的树体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辽宁地区日本栗养分用量与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地指导栗树施肥,该文研究了嫁接6~8年生大峰和辽栗10号各器官的年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测定了2个品种各器官的养分含量,计算单株所需养分用量及其相应施肥量。结果表明:嫁接6~8年生栗树的单株平均生物量为:10.64、19.97、29.75 kg,生物量年均递增率达76.59%,同立地、年龄,不同品种间生物量差异很大;在干枝、根、叶、果肉、刺苞、1年生枝、果壳、雄花中的分配依次降低。嫁接7~8年生栗树单株年间养分(N、P2O5、K2O、Ca、Mg)平均吸收量分别为175.87、34.55、68.21、170.88、31.13 g。盛果初期,栗树分配于生殖生长的养分量逐年加大,各器官中,N、P2O5用量最多的是叶片,K2O用量最多的是果肉;树体内各营养元素吸收量占总量的排序NCaKPMg。根据试验分析:每生产100 kg鲜栗果,树体需要施N 3.06 kg、P5O21.50 kg、K2O 1.48 kg,N:P5O2:K2O=2:1:1。这一指标可作为辽宁地区日本栗的科学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9.
沾益县具有较大面积的实生低产板栗园。1998年采用在曲靖表现良好的红油栗、黑油栗、鸡腰栗、早大栗、特早栗、磨盘栗6个板栗优良无性系对低产栗园进行高头换接改造,并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造后,6个优良无性系第2-4年每hm^2平均产量分别达673.2kg、1745.7kg和1881kg,结实率达100%。最高的早大栗第2年平均每hm^2产2488.2kg,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丰产标准,其坚果的品质亦达优于全国的水平。除介绍实生栗园的改造效果外,还系统地介绍了低产栗园的高头换接改造技术及改造后的树体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日本栗属菜栗类,适宜加工和生食,同中国板栗相比,日本栗具有"枝条健壮,叶片多而狭长,节间短,栗实大,早期丰产"等特点.我们自1996年冬季开始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林业科技示范园中对日本栗壮苗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栗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文章主要介绍了栗树抗寒新品种"宽优9113"栗的品种特性、选育过程、适宜栽植范围及主要栽培技术。该品种以嫁接育苗为主,"宽优9113"栗嫁接亲和性比较高,适宜选择丹东栗、中国栗(丹东地区种子繁殖的)及两者中间型砧木上嫁接,以中间型最好。  相似文献   

12.
<正> 日本栗属菜栗类,适宜加工和生食,同中国板栗相比,日本栗具有“枝条健壮,叶片多而狭长,节间短,栗实大,早期丰产”等特点。我们自1996年冬季开始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林业科技示范园中对日本栗壮苗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种、品种比较及区域试验,筛选出叶里藏、浅刺两个适合辽宁地区发展的板栗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叶里藏、浅刺栗在凤城地区4~6年生嫁接树,平均产量分别为3 877.5kg.hm-2、3 712.5kg.hm-2,均达到或超过了板栗丰产林国家标准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板栗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上用于坚果商业化栽培的栗属植物主要是中国栗、欧洲栗和日本栗,欧洲栗主要在欧洲南部地区栽培,日本栗在日本、朝鲜半岛及我国东北的部分地区种植,中国栗则主要在我国。此外,在选出大果类型后,我国特有的栗属植物锥栗开始在我国福建省大量种植。一、中国板栗生产现状板栗(中国栗)以优良的品质和高度的抗逆性享誉世界,但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我国板栗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国家林业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板栗产区相继开展了板栗生产品种化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板栗生产现已完全实现了品种化。8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5.
程光  赵斐 《陕西林业科技》2012,(5):60-62,66
经过9年的山地培育试验,实现板栗栽培的早实丰产,连续4年挂果,年均产量达2 928.5kg/hm2,最高达4 346kg/hm2,初步筛选出"蓝田红明栗"、"柞栗11"、"长安寸栗"和"山东油栗"四个适宜本地栽培的丰产优质良种;试验表明,初植密度为600~1 050株/hm2,控制林份郁闭度0.6~0.7,有利于丰产稳产;适宜的栽植方式可以加快建园进程,合理的整形修剪,林农间作,林地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幼林培育技术综合措施,是实现山地栗林早实丰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金寨板栗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栗属植物中有 4种栽培种 ,分别分布在欧洲、北美、日本和朝鲜半岛以及中国 ,相应称之为欧洲栗、美洲栗、日本栗、板栗 (中国栗 )。全世界食用栗总产量约 5 4万 t。欧洲栗是欧洲大陆唯一自然分布的栗种 ,是这一地区重要的干果和硬木来源之一。但是 ,历史上由于栗疫病和根腐  相似文献   

17.
丹东栗(属日本栗系统。Castanea Crenata Silb)是辽宁栗树生产的主栽种。集中分布在辽宁省宽甸、东沟、凤城、丹东市振安区、岫岩等几个县(区)。目前年产量己达650万kg以上。但由于长期实生繁殖,现有实生树良莠不齐,普遍存在晚实、低产、品质较差等问题。其原因除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外,主要是缺少良种。为尽快选育出优良品种,辽宁栗树选种协作组曾于1972~1974年开展了实生树选优研究,选出了23株优树。经无性系比较试验,于1980年评选出辽丹61、辽丹24号两个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板栗矮化砧木选育研究进展做了阐述,并对板栗、野板栗、茅栗、锥栗、日本栗等作砧木与板栗的嫁接亲和性及矮化效果等做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今后板栗矮化砧木的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嫁接时期、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砧木对日本栗嫁接成活率与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认为在日本栗萌芽前后10 d内,较晚嫁接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插皮舌接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都好于劈接;中国栗与日本栗嫁接亲和力较差。  相似文献   

20.
对新选育出的辽栗10号、辽栗15号、辽栗23号3个栗树新品种,应用良种、施肥、修剪、授粉、合理密植等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中试推广,结果表明,以2年生实生苗嫁接建园,初植密度1m×1m,嫁接第4年,密度调整为2m×2m,在不同立地条件选用合适的良种组合,可以达到结实早、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