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中水水培对4种绿地植物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水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拓展深圳市中水的利用范围。利用中水和清水(对照)水培试验对大叶油草、台湾草、蟛蜞菊和金叶假连翘4种常用绿地植物小苗进行培养,测定2种水质对4种绿地植物株高生长、根系发育及光合生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水中培养30d,4种植物的株高大于清水;根活力小于相应的清水;叶绿素含量都高于清水;而根长在培养21d前大于清水,在21d后小于清水。大叶油草、蟛蜞菊的原始荧光(F0)和最大荧光(Fm)均大于清水,Fv/Fm值小于清水;而台湾草正好相反。经差异显著性分析,中水培养对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与清水培养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中水水质能对4种绿地植物的形态、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与不同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水灌溉绿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深圳市罗芳污水厂厂区长期中水灌溉绿地土壤的调查,探讨中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中水灌溉下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清水相比有增加的趋势。在土壤表层(0~20 cm),以细菌的增加最显著(P0.05),增幅达43.49%~76.22%;其次是放线菌,增幅达7.11%~15.39%;真菌的变化最小,增幅仅达0.96%~3.44%,但放线菌和真菌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微生物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且中水灌溉下较清水变化更显著。从而表明中水灌溉绿地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中水灌溉对草坪绿地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大田定位调查的方法,对浇灌中水(灌溉清水为对照)经过7年的草坪绿地理化性状及肥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中水浇灌下,与清水对照相比,中水灌溉使绿地土壤pH降低,孔隙度增大;全氮、全磷含量均有高于清水对照的趋势,且与清水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P<0...  相似文献   

4.
禾谷缢管蚜与内生真菌互作对醉马草幼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一系列生理变化指标,研究人工接种条件下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 (L.))对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菌(E-)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禾谷缢管蚜刺吸可使醉马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一个虫口密度E+与E-植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幼苗体内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随危害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同一个虫口密度E+与E-植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接种蚜虫可使MDA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一个虫口密度内E+与E-植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内生真菌的侵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禾谷缢管蚜取食,进而影响醉马草幼苗生理生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草地早熟禾幼苗对矿井再生水灌溉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4个品种(新歌来德、奖品、午夜Ⅱ号、橄榄球Ⅱ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矿井中水(二级处理水)、矿井中水与清水2:1混合、矿井中水与清水1:1混合以及清水(三级处理水)对照灌溉条件下草地早熟禾基质盐分的变化,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等生理指标的反应,对4个品种对4种灌溉水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材料在矿井中水和2:1混合灌溉条件下基质盐分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POD和CAT活性增幅较大,MDA和Pro含量显著增高。1:1混合灌溉基质盐分与清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各项生理指标增幅相对较小,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表明奖品和新歌来德在基质盐分的累积和生理指标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自然生长条件下的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C.A.Mey ex Trauvt)Serg.)为对象,研究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对其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6月份和8月份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的活性(P<0.05),在7月差异不显著;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含量差异不显著;处理样地可溶糖性含量随时间呈倒"S"形变化,而对照样地的含量呈"V"字形变化,处理样地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在7月和8月可溶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施用GGR提高了矮嵩草叶片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在生长初期和后期,显著降低了矮嵩草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速率。施用GGR提高了矮嵩草叶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张鹤  敖平星  赵雁 《草地学报》2022,30(5):1178-1184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苜蓿属(Medicago)植物耐热性的影响,以苜蓿属3个品种盆栽苗为材料、以常温无ALA (CK)和高温胁迫无ALA (Heat)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ALA (5,10,15,20,25 mg·L-1)预处理对高温胁迫后叶片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42℃高温胁迫后,3个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WL525HQ、德钦苜蓿和楚雄南苜蓿相对电导率较CK分别升高205.844%,206.589%,226.741%,MDA含量则升高112.649%,110.140%,124.664%,且叶片严重失绿。但喷施不同浓度ALA后可有效减少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P<0.05),缓解叶片失绿,同时提高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并且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较高(P<0.05)。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影响苜蓿各耐热性指标的因素中,处理和品种虽有显著影响,但其作用大小为处理>品种。以8个生理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20 mg·L-1ALA预处理对3个品种缓解高温胁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王静  魏小红  龙瑞军 《草地学报》2007,15(6):537-542
以高寒草甸22种植物叶片为材料,研究草本、灌木、蕨类和苔藓植物在低温胁迫下叶片膜透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变化。结果显示:受低温胁迫后,叶片膜透性变化特征为蕨类植物>草本植物>灌木>苔藓,其中8种草本植物膜透性较对照的增加幅度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嵩草(Kobresia bellardii)、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和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增幅明显低于阔叶型杂草和毒草;12种灌木膜透性的增幅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增幅24.0%~241.9%;蕨类植物问荆(E.arvense)膜透性较对照升高达518.2%;苔藓(Aulacomnium glaucuta)增加不显著,仅高于对照6.7%;8种草本植物MDA含量大幅度上升(P<0.05或P<0.01),其中嵩草、醉马草和马蔺MDA增幅明显低于阔叶毒杂草;12种灌木MDA含量,除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百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P<0.05)和青海杜鹃(R.Prze-walskii)(P<0.01)较对照降低外,其余增加显著(P<0.05或P<0.01);问荆MDA变化幅度最高,达210.7%;苔藓含量降低,仅为对照的68.2%;蕨类植物MDA增幅大于草本植物和灌木,以苔藓最小;22种供试材料的抗寒性顺序为苔藓>灌木>草本植物>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9.
绿洲-沙漠过渡带引种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引种植物在绿洲-沙漠过渡带极端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在自然条件下对3种引种植物文冠果、酸枣、紫叶小檗的光合、水分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3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大净光合速率(Pn)先增大后减小;文冠果和紫叶小檗的光饱和点明显高于酸枣(P<0.01),说明文冠果和紫叶小檗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大,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紫叶小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也明显高于文冠果和酸枣,表明紫叶小檗具有高光合耐胁迫的优势。2)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一致,文冠果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植物(P<0.05);3种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紫叶小檗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植物(P<0.01),说明在该生境下紫叶小檗能够较好的保持体内水分含量,较好的适应该生境。3) 3种植物的清晨水势和正午水势都有相同的大小关系,都是文冠果较大,酸枣最小,而且植物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紫叶小檗和酸枣的吸水能力较强,它们主要依靠夜间水分恢复能力来应对干旱环境。总的来说,3种植物的光合参数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不是完全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植物种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植物对同一生境的差异所致,因此,要想选取适合在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大面积种植的引种植物,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居群马蔺抗旱性评价及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我国北方不同居群的15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采用温室苗期模拟旱境胁迫-复水方法,于干旱胁迫0,5,10,15,20,25 d和复水后5 d分别取样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SPAD值、相对含水量(RWC)、植株相对生长率(RGR)等生理与生长指标,利用欧氏最大距离法聚类分析划分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和弱抗旱3个抗旱级别,研究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显示,在连续干旱胁迫下,3个抗旱级别马蔺种质材料的REC、Pro和MDA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增幅表现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弱抗旱,于胁迫前20 d三者间REC差异不显著,但胁迫到25 d时,呈显著差异(P<0.05);于胁迫前15 d 三者间Pro、MDA差异不显著,但胁迫到20和25 d时,差异均显著(P<0.05)。3个抗旱级别种质的叶绿素SPAD 值和RWC呈逐渐下降趋势,降幅表现为强抗旱<中度抗旱<弱抗旱,分别于胁迫到20和25 d达到显著差异(P<0.05)。复水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再生水短期灌溉对绿地植物生理指标、矿质元素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用清水、混合水和再生水分别对沟叶结缕草、海滨雀稗、叶子花及黄金香柳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水灌溉增加了草坪草的叶绿素含量,对草坪草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和矿质元素及土壤环境无显著影响。再生水灌溉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土壤电导率、速效K及Na含量,对Cu和Zn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全N和速效P含量在不同土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再生水灌溉对4种草坪草均未造成显著伤害,增加了部分植物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叶片全N和Na含量,但对草坪草叶绿素含量、速效P、速效K、Cu及Zn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混合水可以做为城市绿地灌溉的优质水源,再生水亦可短期用于城市绿地灌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释放挥发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用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分析技术,对再生水及自来水灌溉条件下的3种北方城市绿化主要草种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VOCs)进行测定,得到再生水和自来水2种不同水质灌溉条件下3种草坪草BVOCs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主要为萜类、烷烃类、醛类、醇类、酯类、酸类和酮类7类,并且使用再生水灌溉与自来水灌溉相比,3种草坪草释放的BVOCs无明显差异。这表明,使用再生水灌溉城市绿地草坪不会对大气组分产生明显影响,再生水可作为城市绿地草坪生态用水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中水灌溉绿地5个主要控制指标上限阈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水运用于绿地灌溉,可以拓宽中水的应用范围,同时对缓解现在城市的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深圳市常见的2种绿地植物———夏堇和金叶假连翘为研究对象,对中水水质中影响绿地植物生长的氯化物、余氯、盐度、悬浮物及pH 值5个常见指标进行了室内浓度(值)对比试验,通过引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求半致死浓度(值)的方法,确定绿地植物所能耐受的上限阈值。结果表明,用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求半致死浓度作为上限阈值,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实际表现基本相符,可以应用在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中;通过上述方法求得的适宜用于绿地灌溉的中水水质指标的上限阈值分别是:氯化物<531.48 mg/L,余氯<2.59 mg/L,全盐量<1605.5mg/L,悬浮物<141.63mg/L,pH 值范围为5.29~10.28。本试验从实践上拓宽了中水水质的适用范围,对于城市中水绿地灌溉水质标准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灌溉绿地再生水余氯上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灌溉是再生水回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保证回用水的生物安全性,回用前均经过加氯消毒且一般过量加氯。但是,再生水中过多的余氯对所灌溉的草坪草生长将产生伤害,甚至致其死亡。余氯上限的要求在现行的回用水标准中并没有体现。通过含余氯0.0~2.5mg/L的再生水灌溉苗期高羊茅与早熟禾的盆栽试验,得出再生水灌溉这两种常用草坪草的余氯上限值应为:高羊茅余氯不超过1.0mg/L,早熟禾余氯不超过0.8mg/L。  相似文献   

15.
再生水用于草坪绿地灌溉对拓宽再生水的应用范围、缓解城市用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自来水和再生水两种水源灌溉供试草坪,分析其在再生水灌溉条件下的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供试草种为冷季型草坪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潘多拉(Panterra)、首相(Premier),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凌志(Barlexas)、易凯(Easy car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百胜(Barvictor)、百斯特(Barrister),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使各草坪草的再生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也显著提高,灌溉后期草坪草叶宽显著提高,但对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根系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再生水用于草坪灌溉在兰州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2份野牛草材料蒸散量及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研究了12份野牛草材料的蒸散量与抗旱性,结果表明:水分充足条件下各材料间除T09蒸散量较高外,其他材料差异不显著(P0.05);水分胁迫的前18d,材料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并且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各材料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则为增加趋势;蒸散量与各抗旱指标间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份野牛草划分为3个抗旱级别,即较强抗旱材料T01,中度抗旱材料T02、T03、T04、T05、T06、T07、T10和T11,较弱抗旱材料T08、T09和T12。  相似文献   

17.
污泥中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经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和植物肥料。试验旨在研究并对比污泥和外源吲哚丁酸(IBA)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及耐旱性的影响。污泥取自北京市酒仙桥污水处理厂。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包括:充分浇水和干旱处理,副处理包括污泥处理、外源IBA(2 μmol·L-1)处理和对照。草地早熟禾播种生长3个月后干旱处理组不再浇水,至土壤水分含量降到25%田间持水量时复水,一个月后再次不浇水干至25%田间持水量,再复水一个月。在每次干旱开始和结束时,测定草地早熟禾坪观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脯氨酸、脱落酸、吲哚乙酸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在充分浇水条件下,污泥和IBA能改善草地早熟禾的坪观质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IAA含量(P<0.05),且污泥的作用比IBA更持久;干旱胁迫下,污泥和外源IBA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草地早熟禾的坪观质量,降低萎蔫度,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P<0.05)。2次干旱处理结束后,对照、污泥和IBA处理的脯氨酸含量分别为433,385和254 μg·g-1,脱落酸含量分别为1.74,0.68和0.70 μg·g-1,丙二醛含量分别为62.39,40.08和25.38 nmol·g-1,污泥和IBA处理的草地早熟禾叶片中脯氨酸、脱落酸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试验结果说明污泥和外源IBA能促进草地早熟禾的生长,污泥能提高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IBA能提高其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中水灌溉下6种绿地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相比,中水灌溉下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布有增加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单峰曲线变化(5-11月),6种植物最大值均出现在7、8月;不同植物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增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植物具体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