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姆渡遗址“鱼藻”纹盆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遗址“鱼藻”纹盆考释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黄渭金河姆渡遗址曾出土不少表现农业题材的陶器,这些陶器不仅制作较精致,而且器表大都经打磨光亮,腹壁也往往刻划线条粗矿、流畅的动植物图案,是河姆渡遗址中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鱼藻”纹盆即是此...  相似文献   

2.
河姆渡人如何食用稻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一处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七千年的原始人类遗存。经大规模地发掘,获得了大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稻谷、动植物遗骸和原始艺术品等实物标本。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原始人类在长江流域的发展和农业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从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等实物资料证实:河姆渡的先民们,已栽培稻谷。当然也可由此推知河姆渡人已食用稻米,但如何食用呢?仅此还难以定论。本文试图用掌握的标本资料来论证这一问题。一九七八年,笔者为组织“古人类陈列”专程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察和征集标本资  相似文献   

3.
河姆渡稻谷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姆渡稻谷研究进展及展望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郑云飞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有稻谷的遗址累积到1970年代初止,约30处;从1973—1989这十多年中又出土了49处,合计达79处。1989以后至1992年止,共已达112处。稻作遗址的不断出现,促进了稻作起...  相似文献   

4.
河姆渡稻作渊源探折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邵九华1973年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两次考古发掘中都发现大面积的稻谷堆积层,伴随出土的还有170余件骨耜,其中2件骨耜柄上还绑扎着残木棒,它应是古籍上称为耒耜的农具。这个发现得到考古界...  相似文献   

5.
河姆渡遗址农业形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著名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丰富的人工栽培稻谷和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遗迹,因此而闻名于世,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专家们在研究出土稻谷的同时,往往联系到出土的170多件骨耜。涉及当时的农业形态问题,并根据遗迹、遗物对当时的农业形态作了相应的推测。九十年代以来,浙江省的有关文物部门与日本宫崎大学……  相似文献   

6.
河姆渡遗址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六、七千年。遗址出土有菱角遗存,另外孢粉分析也表明遗址中有菱。有同志就此推测:“河姆渡人除种植水稻外,还可能种植葫芦、菱角等作物”。菱在河姆渡时期是否已栽培,颇值怀疑。河姆渡菱角遗存(图1)及花粉出土于遗址的第四文化层,距今约6570—6900年以前。遗存未炭化,但已  相似文献   

7.
河姆渡的谷物收割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属长江下游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1973年和1977年先后两次进行了发掘。此遗址共有四个文化层,时间跨度在公元前5005±130年到公元前3380±3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稻谷堆积。第一次发掘时,就在第四文化层的十多个探方广达四百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普遗地都发现了稻谷,有些稻谷和谷壳、稻秆、稻叶等交互混杂堆积成层,厚度从10~20厘米到30~40厘米,最厚处达70~80厘米。可见当时的水稻栽培规模已相当大。河姆渡人又是怎样收割和加工这些水稻的  相似文献   

8.
刘志一 《农业考古》2002,24(1):68-100
关于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问题,国际学术界一直存在“印度说”与“中国说”之争。自从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前古栽培稻之后,“印度说”的呼声才渐渐下降。到中国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距今9000年前左右的古栽培稻、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12000年前的古栽培稻,“中国说”才真正确立起来,“印度说”开始消沉了。……  相似文献   

9.
河姆渡稻谷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军 《农业考古》1991,(1):170-177
一、引言河姆渡遗址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发现发掘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并得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学术界的重视。河姆渡遗地的发现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如此重视,笔者认为:不仅是河姆渡遗址年代古老,并且出土了一批前所未见的崭新的夹炭黑陶器物群和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如骨耜等以及栽培稻谷;其次,发现了许多干栏式长屋遗迹以及各式各样的  相似文献   

10.
河姆渡文化“五叶纹”陶块考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黄谓金河姆渡遗址第二期考古发掘时,其第四文化层曾出土一件“五叶纹”陶块。陶块为夹砂灰陶,形似马鞍(略残),造形厚重,刻划花纹保存完整。在一方框上,阴刻以五叶组成的栽培植物,五叶中一叶居中直立向上,另外四叶分...  相似文献   

11.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出土的大量骨耜、木耜等农耕工具、稻谷遗存和令人惊叹不已的木建筑与艺术品,所呈现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之高,都是大出人们的意料的,以致当时有人怀疑它的年代有否那么古老。然而,随着考古工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河姆渡遗址稻的硅酸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植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物和土壤中的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进行了观察调查,以冀从细胞形成角度了解河姆渡稻谷的种属。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以β型为主,占73.8%;a型次之,占22.1%;中间型占4.1%。平均尖度0.86,背离系数1,是一个以粳型为主的栽培稻群体,其生物学性状与现代的热带粳稻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中,从大量出土的稻谷和谷壳稻秆稻叶交互混杂形成20-50厘米厚的堆积层,与水井的发现,大面积于兰式建筑物的遗迹,(1)证明我国农耕文化雏形出现了,原始的传统农业形成了。同时也证实了人们确已定居。农业是生活基础,生存条件;定居则是生存方式,生存空间,这是相互协进的关系,是造化所生的孪生姐弟。农耕保证了定居生活的供给,定居生活又促进了农耕的发展。(2)按照马克思说法:考察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工具,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从河姆渡遗址…  相似文献   

14.
浅析河姆渡骨匕的用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共出土6700余件文物,其中骨器占了3000多件,种类达二十余种,几乎遍及当时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对于这些骨器的用途,学术界历来聚讼纷纭,尤其是对其中的骨匕,更是各抒自见,未有定论。本文拟通过对河姆渡遗址出土骨匕的器形特征及使用痕迹的观察分析,以探求河姆渡骨匕的用途。一、骨匕的器形特征及使用痕迹分析河姆渡遗址出土骨匕系取材于大中型兽类的肋骨,以其一段剖成两半,并将剖开的一面磨光制成,所以它们的器形基本相似。通体光洁弧曲,前端多呈舌形,后端多平齐,并钻有一个小圆孔。最长…  相似文献   

15.
河姆渡稻作农业剖析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黄渭金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大量稻谷堆积和大面积榫卯木构干栏式建筑遗迹,表明了河姆渡先民早在七千年前业已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从事原始稻作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一河姆渡文化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当时的原始农...  相似文献   

16.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赵晓波一、河姆渡文化周边遗址简况八十年代初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会同有关县(市)文物部门对河姆渡文化的分布范围作过一次普查工作,发现30多处河姆渡文化1期以后的文化遗址,近几年在基本建设中又有新的发现,增加了...  相似文献   

17.
河姆渡遗址稻的硅酸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植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物和土壤中的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进行了观察调查,以冀从细胞形成角度了解河姆渡稻谷的种属,结果表明,河姆渡址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以β型为主,占73.8%;a型次之,占22.1%;中间型占4.1%平均尖度0.85,背离系数1,是一个以粳型为主的栽培稻群体,其生物学性状与现代的热带粳稻有相仅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世界稻作农业发祥于何处?这个问题一直是稻作史上的疑案。海外学者最初根据印度古稻及云南三种野生稻的存在,倡导“云贵高原──阿萨姆说”。后来,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批7op年前的栽培古稻,子是国内学者首倡“长江下游说”。当湖南波县彭头山遗址出土9000年前的栽培古稻后,国内学者又倡导“长江中下游说”。江苏连云港古稻的出土,则又有学者提出“黄河下游首创说”。而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栽培古稻后,不少学者提出“长江中游──淮河上游说”。亦有学者作泛论,主张“亚洲稻作文化圈说”(‘)。原始稻作的起…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农业的起源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水稻和粟历来是中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与中国农业起源有关,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特别是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大量稻谷之后更加引起重视。作者从农业生态学的观点,分析和探讨中国农业的起源与传播,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试论河姆渡稻谷发现的文化学意义宁波市博物馆虞浩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关“文化”的概念达百余种,然从广义上讲,不外乎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考察“文化”概念的演进过程,在人类思想史上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文化”这个术语产生于拉丁语,在拉丁语中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