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以毒解毒     
蜜蜂毒,人们常理解为带毒的制剂,很可怕,其实不然,人体的细菌具有两种毒素分别为内毒素和外毒素。这些内外毒素是细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常常裹在细菌的外面,好比细菌的外衣。许许多多的抗生素可以抑杀细菌本身,可奈何不了细菌解体后所释放的内外毒素。细菌死了,仍在放毒,因此杀死的细菌越多,所释放的毒素也越多,这些毒素危害很大,甚至能置人于死地。有一些抗生素是可以解这些细菌毒素之毒,如多粘菌素B,但副作用很大,极易损伤人体肾脏和神经系统,因此很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曹强 《兽医导刊》2022,(3):70-71
由梭菌引起的真胃炎和肠炎是在所有家养反刍动物中参见的重要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最常见的病原是A、B、C、D和E毒素型的产气荚膜梭菌过度生长引起的,病伴随着细菌外毒素的释放导致皱胃和肠道黏膜坏死.此外,艰难梭菌也可能与犊牛的肠炎有关,但比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临床病例相比数量较少.本文就反刍动物胃肠道梭菌病的病因、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传染病也随之不断暴发,给养殖业以及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细菌病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细菌毒素作为细菌的一种重要的毒力相关因子,对其致病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关系到饲料的安全卫生,因此必须要对毒素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加以防控,本文从外毒素和内毒素2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一些兽医临床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细菌毒素的致病机制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F、G 7个型.D型肉毒梭菌在我国比较少见,对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5.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um perfringens)是一类G 产芽胞的厌氧梭菌,可以引起人食物中毒和家畜气肿疽,其致病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产生不同的外毒素.目前至少已鉴定出20余种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根据产气荚膜梭菌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т),可以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E5个型.……  相似文献   

6.
36株气单胞菌外毒素溶血性和致病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血试验和动物试验检测36株气单胞菌外毒素的溶血性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其中30株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有溶血性。溶血价在菌株间差异较大。毒素的溶血介与对实验动物的致死率有明显相关性,溶血价在1:16以上的外毒素对小鼠的致死率均为100%,溶血价在1:8以下的餐毒素对小鼠的致死率在0 ̄100%。此外,两株浊和气单力培养物无菌上清液无溶血性,但对小鼠的致死率达66.6%,可能与细菌产生了胞外蛋白酶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羊肠毒血症是绵羊的一种急性细菌毒素中毒的病症。病的发生是由于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因此名为"羊肠毒血症"。本病在临床上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病状类似于羊快疫,所以又称"类快疫",死后肾脏组织容易变软,故又称"软肾病"。病原为D型产气荚膜杆菌(D型魏氏梭菌)能形成强烈的外毒素,已知有12种之多,这些毒素能引起溶血、坏死和致死作用。作者结合多年经验,从中西医两个方面的治疗对本病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添加抗菌剂,实际上等于给动物持续低剂量口服用药,动物机体胃肠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肠道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人们不仅在动物和人体中分离到相同的耐药细菌,而且发现动物源细菌和人体细菌,甚至不同菌种中携带有相同的耐药基因.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耐药性细菌有可能随动物产品进入厨房和餐桌,进而传递给人,或将耐药基因传递给人病原菌.有些细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一旦在动物体产生了耐药性,此类细菌再感染人时,抗生素治疗效果会大大降低,甚至失败.因此,动物细菌耐药性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其与人类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用小鼠复制仔猪水肿病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幼鼠和成年鼠为试验动物 ,分别经腹腔注射细菌或外毒素。试验结果表明 ,注射细菌后能够导致成年鼠死亡的最小细菌数为 2×1 0 10 ,成年鼠注射细菌后 1 2~ 96 h死亡 ,剖检死亡鼠可见皮下、淋巴结、肝、脾和肺脏出血 ,十二指肠和胃壁水肿。幼鼠注射细菌后 1 2~ 48h死亡 ,导致幼鼠死亡的最小细菌数为 3× 1 0 9,死亡鼠剖检结果与成年鼠相同 ;注射外毒素后 ,成年鼠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 ,最后死亡。致成年鼠死亡的毒素最小剂量为 1 m L,注射外毒素后 1 2~2 8h死亡。剖检死亡鼠可见皮下胶冻样水肿 ,皮下淋巴结出血水肿 ,脏器表面多汁 ,胃肠壁水肿 ,十二指肠和胃底壁尤其严重 ,积聚大量黄色黏稠液体。幼鼠注射外毒素后 4~ 2 8h死亡 ,其神经症状和死亡剖检结果与成年鼠基本相同 ,水肿病变更典型。本研究结果表明 ,细菌外毒素是引起水肿病的关键性因子 ,小鼠可作为诊断仔猪水肿病模型  相似文献   

10.
论菌毒并治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是畜禽常见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多数抗生素在杀菌、抑菌的同时,能够促进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诱发机体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及败血症等,导致畜禽机体受损,生产性能下降,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破伤风是由革兰氏阳性破伤风梭菌经创伤感染产生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引起的中毒性传染病。破伤风梭菌能形成芽孢,普遍存在于土壤中,动物的肠道中亦常有其芽孢存在,因此与粪便混杂的土壤中此种细菌更多。破伤风毒索主要作用于脊髓和延脑的运动神经细胞,使羊对刺激的应激性增高和肌肉发生痉挛。本病的死亡率极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是细菌性毒素型食肉中毒之一。肉毒梭菌是一种腐败寄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肉毒梭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外毒素(肉毒毒素),它的毒力是现今已知的化学毒物以及细菌毒素中毒性量强烈的一种。口服0.0001mg就可毙命,其毒力比氰化物还要大一万倍。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乳腺炎是指在产后或者犊牛时病原微生物侵入乳房,或者疾病继发、饲养管理不当等应激因素使奶牛乳腺实质和间质的炎症。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病,可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牛奶品质下降,牛奶中的细菌毒素还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方法有:抗生素、疫苗、纳米粒子和抗生素联合使用如细胞因子、植物来源的抗菌物质、动物来源的抗菌物质和细菌来源的抗菌物质等。其中抗生素治疗依然是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4.
变形杆菌属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这些细菌可以引起犊牛、仔鹿和其他幼龄动物的腹泻以及某些动物的局部感染。这已经由病原分离和实验动物感染所证实。本文指出:变形杆菌的病原性因素可能包括溶血素、内、毒素、L-相细菌,也可能包括肠道菌群失调的“抗生素选择作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49年首先在仔猪和雏鸡饲养中使用抗生素以来,饲用抗生素的应用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的目的主要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及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其使用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10~1/5)。但是,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体内蓄积,不仅会导致器官病变,而且还能把人体变成培养"超级细菌"的小环境。由于在食用动物养殖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趋严重和复  相似文献   

16.
C型产气荚膜梭菌能够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的坏死性肠炎。该菌能产生α外毒素和β外毒素,大部分该菌菌株也能分泌出产气梭菌细胞溶素O(PFO)和TpeL。试验证明β外毒素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病毒素。在兔子肠襻和小鼠模型试验中发现,通过细胞中同源基因C型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敲除基因突变株而导致该菌株失去毒力。当野生型β毒素基因补充这些突变体时毒素的活力将会复活。大多数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所有毒素(除TpeL外)都易与肠癌(Caco-2)细胞紧密结合并发生反应,比它在体外生长更加迅速。VirS/virR双组分调节系统(TCRS)被证明是在Coca-2细胞中导致β毒素和PFO产生快速上调。当virR基因被抑制时,pfoA和β毒素基因的表达也会受阻,这种系统是可逆的,virR表达时会恢复。通过β毒素作用于动物模型的试验研究,来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保健》2008,(4):121-121
长期以来,认为是仪毒素蛋白引起鸡发生坏死性肠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CSIRO家畜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仪毒素蛋白不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参与研究的Anthony Keyburn说,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这种细菌存在于土壤、垫料和灰尘中,在健康鸡的肠道中也有少量存在。这种细菌只有在大量繁殖时才能引起疾病发生,产生侵袭鸡肠道的细胞外毒素,引起病变。  相似文献   

18.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α毒素是第一个被赋予酶活性的细菌毒素 ,194 1年Mac Farlane和 Knight将其命名为磷脂酶 C。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厌氧粗大杆菌 ,大小 3~4μm× 1~ 1.5μm,分布广泛 ,恶劣时可产生高抵抗力的内生性孢子。该菌产生的外毒素有α、β、γ、δ、ε、η、θ、ι、κ、λ、μ、ν 12种以及肠毒素 (也称为芽胞相关蛋白 ) ,但主要起作用的是α、β、ε、ι4种。根据细菌产生外毒素的种类差别 ,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成 A、B、C、D、E等 5型。各型菌均可产生α毒素 ,其中以 A型菌产生的最多。毒素…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部分中草药对三黄鸡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0年证实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以来,抗生素在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畜禽产量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长期添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转移以及造成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并通过食物链而影响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许多国家禁止或限制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滥用抗生素酿祸根人体发现抗药恶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伦敦皇家医学院科学家迈克尔·米勒说 ,有很大数量的人体内有能抵抗主流抗生素的细菌。他说 ,英国超过 1 /1 0的儿童体内有能抵抗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的“超级恶菌”而成人中的比例可能更高。米勒的研究小组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市检查了5 39名 7~ 8岁孩子的粪便 ,吃惊地发现当中带不少抗药恶菌 ,这些恶菌能抵抗一些孩子从未服用过的抗生素。孩子最常服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 ,研究人员相信 ,细菌对盘尼西林产生抵抗力后 ,把抗药基因传给其它细菌 ,令其它细菌能抵抗其它抗生素。科学家一直呼吁停止滥用抗生素 ,遏止抗药恶菌的产生。因为若抗药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