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根据潮州产13种野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参考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级评价标准和我国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限量标准(≤4.0mgkg),对13种野菜的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菜、酢浆草、野茼蒿、黄鹌菜和腋花蓼硝酸盐含量低于轻度污染水平,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4.0mgkg),属于一级无公害野菜,可以安全食用;少花龙葵、马齿苋、鳢肠、叶下珠、铁苋菜、小藜和牛繁缕的硝酸盐含量高于432mgkg,而低于785mgkg,亚硝酸盐含量低于限量标准(≤4.0mgkg),属于二级野菜,不宜生食,煮熟和盐渍可安全食用;鼠曲草的硝酸盐含量高于785mgkg,低于1440mgkg,属于三级野菜,不可生食和盐渍,可熟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嫁接对果树硒积累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以少花龙葵(二倍体)、少花龙葵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四倍体后代和龙葵(六倍体)为砧木,以树番茄为接穗进行嫁接,研究不同倍性龙葵砧木对树番茄幼苗的生长和硒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嫁接相比,以不同倍性龙葵为砧木嫁接均能提高树番茄的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硒含量,提高幅度由大到小为六倍体龙葵砧木嫁接>四倍体龙葵砧木嫁接>二倍体龙葵砧木嫁接>未嫁接。以不同倍性龙葵为砧木进行嫁接,提高了树番茄幼苗砧木茎秆、接穗茎秆、接穗叶片和整个接穗的干重和硒积累量,其中以六倍体龙葵砧木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与未嫁接相比,六倍体龙葵砧木嫁接树番茄整个接穗的干重、硒含量和硒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9.54%、56.43%和165.17%。因此,六倍体龙葵为砧木嫁接可用于促进树番茄的生长,提高树番茄的富硒能力。  相似文献   

3.
野生少花龙葵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野生植物少花龙葵嫩叶的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矿质元素等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三种常用蔬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少花龙葵嫩叶中粗蛋白、粗纤维、灰分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分别为2.95%、1.57%、1.73%和0.46%。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含量丰富,分别为88.7和67.10 mg/100g FW。嫩叶中还含有丰富的Ca、Mg、Fe、Zn、Cu、Mn等元素,尤其Ca、Zn、Cu、Mn的含量高于三种常用蔬菜。因此,少花龙葵是具有很好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少花蒺藜草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设定不同的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基质和光照等条件研究环境因子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萌发最低温度为20℃,萌发最高温度为30℃;光照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光照促进种子萌发;土壤湿度对其萌发有影响,最适萌发湿度为20%,最低萌发湿度为6%;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对土壤基质要求不严格,于沙土及草炭土中均可萌发.  相似文献   

5.
混种龙葵对番茄和茄子生理生化特性及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混种对蔬菜生理生化特性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在镉污染条件下,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幼苗分别与镉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混种,研究混种龙葵对番茄和茄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龙葵混种后,番茄根系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地上部分镉含量较单种均增加,仅根系镉含量减少了43.54%。与龙葵混种后,茄子根系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单种均减少,但根系及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增加了44.06%和6.52%。龙葵分别混种番茄和茄子后,其根系镉含量、地上部分镉含量和镉积累量较单种均减少。因此,龙葵混种番茄和茄子不适合用于修复镉污染土壤和作为镉污染地区蔬菜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三角梅苞片色素的主要组分,以7个不同颜色的三角梅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石油醚-盐酸-氨水反应、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对其色素进行定性分析,以开花过程中颜色淡化幅度较大的‘金发女郎’和‘变色龙’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开花过程中苞片甜菜色素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白色地毯’苞片色素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组成外,其他6个品种均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甜菜色素组成。‘金发女郎’花蕾期共检测出甜菜红素9种,盛花期4种,末花期3种,3个阶段含量最多的组分均为5-O-β-槐糖甜菜苷;花蕾期甜菜黄素为3种,盛花期和末花期均4种,其中花蕾期多巴胺-甜菜黄素(I)含量最高。‘变色龙’花蕾期和盛花期甜菜红素为8种,末花期5种,3个阶段含量最多的组分均为5-O-β-槐糖甜菜苷;花蕾期和盛花期甜菜黄素为7种,含量较多的组分均为组氨酸-甜菜黄素和多巴胺-甜菜黄素,末花期8种。综上,三角梅苞片的主要呈色色素为甜菜色素,包括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不同品种在开花进程中作用的甜菜色素种类和组分含量不同。本研究为探究三角梅苞片的呈色机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食品、药品行业筛选...  相似文献   

7.
采用SPAD仪进行甜菜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甜菜大田栽培及生产过程中氮素的营养状态,以便及时补充氮素亏缺,使用SPAD-502仪(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测定了甜菜叶片不同叶位和叶序的SPAD值,发现SPAD值的分布特点及其规律性,建立了基于SPAD值的氮素营养快速诊断方法。试验设计了室内盆栽及田间试验,对不同基因型、不同发育阶段甜菜叶片不同叶位叶序的SPAD值进行测定,统计并分析SPAD值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植株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甜菜叶片SPAD值在不同叶位及叶序上有差异,其中叶片尖部SPAD最大值出现的次数与叶片侧缘部和叶片基部相比较有较明显优势,施氮及不施氮处理均达到50%以上;4~6片真叶期后最高叶片SPAD值与测得的同株叶片的SPAD值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所以最高叶片的叶片尖部可作为甜菜叶片SPAD值的最适测定部位;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叶片SPAD值;不同品种间叶片SPAD值也有差异;SPAD值与不同发育阶段甜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全氮含量分别建立线性方程,拟合后发现叶片SPAD值和总叶绿素含量之间为极显著相关,与植株含氮量之间为相关性显著。因此,利用叶片SPAD值可实时监测甜菜生长与光合效应,进行氮素营养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NaCl胁迫对不同苗龄甜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甜菜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及其生理响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NaCl胁迫对不同苗龄甜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苗龄甜菜随NaCl浓度递增,保苗率在NaCl质量分数0.6%时开始下降,株高逐渐降低;干质量呈单峰曲线变化,低盐胁迫有利于甜菜生物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升高,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细胞膜系统受损严重;SOD活性和POD活性升高,抗氧化酶活力增强。依苗龄的推进,不同盐胁迫处理间,甜菜保苗率、株高、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的差异逐渐减小,而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差异逐渐增大,甜菜的耐盐能力提高。总体来看,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甜菜的SOD和POD活性增强,叶片质膜透性增加,丙二醛含量升高,甜菜保苗率、株高和干质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且随着苗龄的推进,对甜菜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为研究材料,检测了火龙果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肉和果皮中叶绿素、甜菜红、总酚、总黄酮和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通过烘干称重法检测果实水分含量和干物质重;通过手持式折光仪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两个火龙果品种的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持续下降。在成熟过程中,两个品种的甜菜红、总酚、总黄酮和总抗氧化活性均逐渐升高;在成熟阶段(开花后第30天),白肉火龙果果皮中总酚和总黄酮浓度及抗氧化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红肉火龙果,而甜菜红浓度显著低于红肉火龙果。在成熟过程中,红肉火龙果的果肉中甜菜红浓度逐渐升高,而白肉火龙果略有下降。两个火龙果品种果肉中的总酚、总黄酮和总抗氧化活性均在开花后第23天达到最高,并在随后逐渐降低。在成熟阶段,两个火龙果品种果皮中的甜菜红、总酚、总黄酮和总抗氧化活性均高于果肉。开花后第18天开始,两种火龙果果肉干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含水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表明火龙果果皮是提取甜菜红、总酚和总黄...  相似文献   

10.
甜菜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探究调控甜菜素合成关键基因BvDDC1功能,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甜菜‘Yellow chard’的甜菜素含量和BvDDC1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BvDDC1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甜菜叶片中甜菜素含量随甜菜生长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且BvDDC1在不同时期甜菜叶片中均有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甜菜素含量越高,BvDDC1表达量越高。BvDDC1序列全长为1509 bp,编码502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预测其在膜外发挥作用。系统进化树显示与菠菜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甜菜素生物合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海南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生长时期赤芝中多糖和三萜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蒽酮显色,在625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析多糖含量;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显色,在5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析三萜含量。不同来源的赤芝多糖和三萜含量不同,霸王岭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59%;尖峰岭野生赤芝的三萜含量最高,为0.87%;其中同一产地不同生长环境的赤芝,多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尖峰岭和五指山赤芝的三萜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同生长环境不同产地的赤芝相互间的多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尖峰岭和霸王岭野生赤芝三萜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长时期的赤芝,多糖和三萜含量在菌蕾期和成熟期处于较高水平,衰退期明显下降。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均超过野生赤芝,野生赤芝的三萜含量相对更高;赤芝中的多糖和三萜含量在前3个时期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成熟期为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2.
银胶菊根际土壤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银胶菊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蔬菜种子和幼苗的化感作用。采用水浸提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银胶菊根际土壤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上海青、甜菜、苋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银胶菊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总体具有抑制作用,但对甜菜的GI表现为促进作用,同一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苋菜>上海青>甜菜。与对照相比,幼苗根长和苗高发生明显变化;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且随浸提液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趋势不一致。银胶菊根际土壤浸提液具有一定的的化感效应,且对不同植物及不同生长特性的化感效应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石斛的药用成分含量直接影响其品质,筛选高品质的药用石斛对其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热水浸提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比较研究了26种野生石斛和9个春石斛品种成熟茎段多糖和生物碱含量的差异。野生种和春石斛品种多糖含量分别在2.0%~39.1%和9.4%~23.7%之间;而生物碱含量则分别在0%~0.638%和0.156%~0.308%之间。肿节石斛、铁皮石斛和齿瓣石斛在所有样品中多糖含量较高,而报春石斛的生物碱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石斛,其次为兜唇石斛、玫瑰石斛和金钗石斛。按《中国植物志》石斛分组,检测的14种为石斛组,平均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均较高,分别达23.2%和0.2%,其次为春石斛品种,分别达18.4%和0.2%。不同石斛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生产应用中需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石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储藏温度对芳香蔬菜精油含量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以芫荽、茴香、艾蒿3种芳香蔬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可食部分的精油含量及不同储藏温度下不同部位的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芳香蔬菜鲜样中茴香的精油含量最高为0.42 mL/100 g;叶片的营养成分高于幼茎,3种芳香蔬菜叶片分别比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83.22%、66.66%、58.75%,维生素C高29.07%、60.02%、66.49%;常温下(25±0.5)℃不利于芳香蔬菜的储藏,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迅速下降,与鲜样差异显著;低温下(5±0.5)℃可有效控制营养成分的的下降,延长保鲜的时间,更能保存芳香蔬菜各种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5.
夏枯草生殖生长期总黄酮积累规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淼  白月梅  苗芳  周乐 《华北农学报》2012,27(2):170-174
通过测定夏枯草生殖生长期各阶段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揭示夏枯草各器官总黄酮的积累规律。采用70%乙醇超声波提取,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以BHT为对照,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夏枯草根、茎、叶中的黄酮含量随着生长进程而升高,至终花期达到最高;花穗中的黄酮含量在花盛期最高;各器官相比,叶中黄酮含量最高。夏枯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对照BHT清除DPP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BHT>水提物,清除.O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物,并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呈较显著的相关性。夏枯草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在夏枯草花终期或果穗干枯期采集叶或全草提炼加工。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合肥市六个蔬菜市场出售的主要蔬菜品种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5类17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依次为叶菜类>豆类>根茎类>茄果类>瓜菜类,硝酸盐污染轻的占52.9%,污染中等的占35.3%,污染重的占11.8%;亚硝酸盐含量普遍较低,均未超标, 含量依次为叶菜类>豆类>茄果类>瓜菜类>根茎类;同一蔬菜,叶片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高于叶柄中。  相似文献   

17.
刘敏轩  陆平 《作物学报》2013,39(3):398-408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0份不同省份来源的谷子育成品种籽粒中的4种维生素E(α-VE、β-VE、γ-VE和δ-VE)及叶黄素和玉米黄素2种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含量,并分析了谷子维生素E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谷子育成品种籽粒中VE总量、α-VE含量及(β+γ)-VE含量均呈正态分布,δ-VE含量呈偏态分布,且(β+γ)-VE是维生素E的主要组分; 陕西和吉林谷子的VE总量和(β+γ)-V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品种,东北三省谷子的α-V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省份,而不同省份谷子品种中δ-VE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省份谷子品种间叶黄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P<0.01),玉米黄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参试品种籽粒中叶黄素含量与VE总量呈显著正相关,与α-VE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δ-V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β+γ)-VE含量不相关;玉米黄素与VE总量和α-V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δ-V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β+γ)-VE含量不著相关;VE总量和(β+γ)-VE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δ-VE含量与粒重和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各组分与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对此了解有助于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文章以诸暨市为例,同时采集了489对不同作物可食部位与对应耕层土壤样品测试镉、铅含量,计算了农作物可食部位镉、铅的富集系数,制订了稻谷、瓜茄果菜和叶菜安全生产的土壤镉、铅阈值。结果表明:农作物对镉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对铅的富集,市内农田土壤镉污染风险较高,发生铅污染的风险较小。不同作物对镉的富集系数有很大的变化,稻谷、花生中镉的平均富集系数高于蔬菜。叶菜对镉的富集系数高于根茎蔬菜、豆类蔬菜及瓜茄果类蔬菜。镉污染农田可种植玉米、番薯替代水稻,降低污染风险;在污染农田中种植蔬菜,应优先考虑种植瓜茄果蔬菜、根茎蔬菜或豆类蔬菜。对比分析表明,市内农产品镉、铅卫生质量状况与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存在明显的交错现象;在土壤环境质量筛选值以下,仍然存在稻谷镉超标的风险。但调查结果也表明,瓜茄果类蔬菜和叶菜安全生产的镉和铅阈值低于筛选值,酸性、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中当镉含量分别在1.00、1.40、4.20 mg/kg以下及铅含量分别在141、448、1530 mg/kg以下时,没有发现瓜茄果蔬菜重金属超标;土壤镉含量分别在0.32、0.50和2.00 mg/kg以下和铅含量分别在87.30、121.00、164.00 mg/kg以下时,没有发生叶菜重金属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不同种类蔬菜与土壤镉污染相关性及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障中国南方蔬菜质量安全,避免重金属Cd污染,并为指导其进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省常见的4类蔬菜,叶菜类(小白菜)、根茎类(胡萝卜)、茄果类(辣椒)、豆类(豇豆)为材料,采用广东省典型地区不同浓度Cd污染的原位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盆栽条件下不同种类蔬菜对Cd的吸收差异,及其与土壤Cd总量及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并通过拟合方程确定安全种植不同种类蔬菜的土壤Cd污染阈值。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加,4种蔬菜中的Cd含量均呈增加趋势;(2)同一Cd污染浓度下不同种类蔬菜对Cd吸收程度不同,富集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胡萝卜>小白菜>辣椒>豇豆;(3)土壤Cd总量与有效态都与蔬菜中Cd相关性显著,有效态Cd相关性更好;(4)模拟得出种植小白菜、辣椒、豇豆、胡萝卜的土壤中Cd总量的阈值分别为:0.8995、1.8936、119.6875、1.0779 mg/kg,土壤中有效态Cd的阈值分别为:0.5004、0.7069、58.87、0.065 mg/kg,大小顺序均为豇豆>辣椒>胡萝卜>小白菜,均高于现行土壤限量标准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