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光照充足、降水分配不均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造成春季严重干旱,给林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素。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水资源,解决春季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摆在了林业工作者的面前。固体水是采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成为不流动、无蒸发、不渗漏、可长期保存使用的束缚水。如遇降水可迅速吸收水分,当土壤缺水时又缓慢释放水分以供植物利用。特别适合于生态治理和植树造林。为了验证固体水在干旱、…  相似文献   

2.
王俊杰 《甘肃林业科技》2009,34(3):33-35,48
甘肃省黄土高原区林业生态建设面对的难点是自然气候条件严酷,气候干旱少雨则是这种严酷性的重要表现之一。秋雨型降水、降水年际变化大、有效降水少、大气干燥多风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甘肃省黄土高原区气候干旱的本质所在,频繁的自然灾害进一步导致该区林业生态建设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3.
径流林业是以径流利用为基础,以降水的合理时空分配为手段,在干旱的气候、土壤环境中为林木的生长创造出相对适宜的土壤水环境,使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也能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生长快速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绿文 《国土绿化》2020,(3):56-61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西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干旱缺水是西北地区林业草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西北地区各省积极探索合理的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市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市是我国重要的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地区,为提高该地区应对季节性旱灾的能力,本研究选用呼伦贝尔近30年的降水量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及不同干旱指标分析了该区域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不同季节干旱特征差异显著,秋季的干旱强度为0.86,冬季干旱频率为36.67%;从影响范围(干旱站次比)看,夏、秋季呈显著上升趋势,呼伦贝尔季节干旱均表现出全区一致性的特点,中部地区干旱距平变率较大。从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变化可以看出,呼伦贝尔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繁且强度较大,其中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和扎兰屯是呼伦贝尔干旱的重点防范地区。  相似文献   

6.
衡量现代林业发展水平的新标尺:森林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林业,需要有一些不同于传统林业的衡量标准。本文在综合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等传统林业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项新的指标——森林厚度。它是指用某一地区森林和树木的总蓄积量假设覆盖全部土地所能达到的厚度,单位用毫米(mm)。该指标可解决长期以来运用森林覆盖率不能全面反映生态建设水平的问题,使衡量和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之间的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变得既简易又清晰。当指标值大于9mm时,表示生态环境优秀;6~9mm为生态良好;3~6mm为生态适中;0~3mm为生态较差。本文计算了全球、17个国家、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地区的森林厚度指标值,并对其林业生态状况作了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林业政策对西部地区的倾斜,在河套地区掀起大造林、造好林的热潮。但由于河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春耕生产的实际情况,仅用春挖苗造林已不能满足现状。大力提倡采用冬贮苗等水造林,一方面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另一方面可相对延长春季造林时间,缓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土耳其的林业概况、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林业机构的设置情况.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之间,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及气候和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土耳其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适合本国特征的林业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鉴于土耳其东部地区的干旱气候和荒漠地理特征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相似性,建议引进耐旱植物试种.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利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39年(1953~1991)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构建一个可用于描述生态过渡带气候特征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并用与植被动态密切相关的天然放牧条件下(1958~1979),该旗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历史资料代替植被动态资料,进行鄂尔多斯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天然放牧条件下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动态分析,构建其ARMAX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气候敏感易变,降水年际变化大;高原光、温、水配合并不完全一致,光、温超前,降水滞后,天然植被生产力不高;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生产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天然放牧情况下,主要依赖于牧场植被长势的畜牧生产与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密切相关,说明构建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6-8〕  相似文献   

10.
张兴东  于磊  苏也  任来平 《绿色科技》2023,(18):103-110
研究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对保障京津冀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MIP6中的15个气候模式和京津冀地区气象数据,评估了各个气候模式对京津冀地区气候变化的模拟性能,在此基础上对SSP126、SSP245及SSP585情景下京津冀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特征来看,SSP126情景下,降水强度与中雨日数变化趋于平缓,大雨日数、极强降水量与强降水量略呈下降趋势;SSP245情景下,中雨日数、大雨日数、极强降水量、强降水量与降水强度均呈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极端降水风险在此发展情景下达到最高;SSP585情景下,除中雨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平缓,降水强度略有上升;(2)从空间特征来看,中雨日数除张家口西北部外,其他区域均处于高值区,峰值位于京津冀地区南部的邢台与邯郸等地。大雨日数、极强降水量、强降水量与最大降水量高值均位于京津冀地区的东北部,中南部相对较低。降水强度较高区域集中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的天津、北京、秦皇岛、承德等中北部地区和南部的邯郸与邢台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11.
杨毒蛾(Leucoma salicis.L)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不仅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而且能造成枯梢死亡。为了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笔者于1984—1986年对杨毒蛾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分述如下。一、观察地的自然条件化德县地处乌兰察布高原,位于北纬41°9′,东经114°,海拔高度1482m,年降水量300mm左右,降水年变率大,一般降水多的年份是降水少的年份的3—4倍,降水分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林业、农业、地质和环境专家关注的热点地区.黄土地层中保存着大陆上最完整、最连续的古气候记录(顾兆炎,1991).黄土沉积以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交互沉积为特征.学者们已从各个角度来挖掘这些记录,以探寻最好的气候指标,提取可靠的古气候、古植被信息.  相似文献   

13.
红松是我国东北材种兼优的乡土树种,用途广泛。为扩大红松栽培区域,对红松自然分布区内一般气候特征,即温度、热量状况、季节分配、霜期、地面温度、降水、蒸发、空气湿度、日照时数和风等气候因子进行全面综合分析。阐述红松适宜生长地区的气候环境,为扩大红松栽培区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纳帕海区域周边4个气象站1958-2008年温度、降水和结冰日数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以及Mann-Kendall检验法,对纳帕海区域50年气候进行分析,阐述气候变化对纳帕海湿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纳帕海区域从1958年至今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升高1.2℃,气温线性变率为0.036℃/a;气温在1985年发生突变,由相对平稳的状态转为明显上升的状态。结冰日数和气温变化相反,显示下降的趋势,且突变在气温突变4年后发生。纳帕海区域近50年降水趋势变化不显著,但年际变率较大。纳帕海湿地近50年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作用的影响,第1阶段(1955-1974年)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湿地水域面积较大;第2阶段(1975-1997年)主要受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湿地水域面积大幅减少;第3阶段(1998-2012年)受人类保护加强的影响,湿地水域面积扩大,但纳帕海湿地的内部生境处于退化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云贵地区的林业经济结构逐渐调整,将当地气候差异大作为发展林业产业的特点,发挥出了云贵高原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分析了云贵地区林业经济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和云贵地区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云贵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关系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气候系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其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性质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山地由于海拔的差异、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独特的山地气候,其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为高度、方位与地被。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0米约降低6℃,而降水则随海拔升高而递增,但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则随高度增高而递减,所以高山地区气候随着高度的变化依序形成若干垂直气候带,就如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一样,这种环境条件就造成山地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异。  相似文献   

17.
永胜县“生物质能源开发研究”进展顺利黄德顺1981年8月,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会议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对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研究”,就是利用某地丰富的气候、土地、物种和林业资源以及可靠的国际支持,开展...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1961-2014年呼和浩特地区气候资料,结合同一时期发生的El Nino/La Nina事件,对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特征与El Nino/La Nina事件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El Nino/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气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呼和浩特地区气温具有明显的波动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为正距平;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0年,降水均为负距平,2011年以后降水开始逐渐增多。El Nino/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具有一定的影响,El Nino年气温偏高,La Nina年气温偏低;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降水都有减少的作用,El Nino事件中,降水量减少的概率和幅度更大。El Nino事件提高了呼和浩特地区发生干旱的概率;La Nina事件促使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小,但其促使发生干旱的程度可能更深一些。  相似文献   

19.
近期以来,我省持续干旱,加上农事用火增多,森林火灾不断发生。据气象部门预测,全省今冬明春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往年偏高2~3摄氏度,降水偏少3~4成,干旱、高温、雷击、大风等极端天气较常年偏多,气候条件极为不利。对此,省政府于11月12日召开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省全力以赴做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磴口县1954-2005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分析该地区四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且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4a之久。冬季与春季以重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40.4%与36.5%;夏季以中旱为主,中旱频率为38.5%;秋季重旱与中旱频率一致,为32.7%。这种气候特点与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有关。以年代际划分,70年代春季干旱最为严重,80年代夏季干旱最为严重,60、90年代秋季干旱最为严重,60、80及90年代冬季干旱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