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离筛选出对鳞翅目害虫高毒力的新苏云金杆菌.[方法]通过温度筛选法从长白山区土壤中分离出苏云金杆菌,再通过生物测定和毒力测定筛选出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结果]从15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8株苏云金杆菌,其分离率为12.0%,其中山地分离率为8.5%,农田分离率为16.2%.活性测定结果,18株菌株中对小菜蛾、斜纹夜蛾及甜菜夜蛾致死率超过90%的菌株分别有17株、5株和4株,其中YN1-1菌株对3种害虫都表现出高活性.毒力测定结果,YN1-1菌株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速效性最好;对甜菜夜蛾高毒力菌株依次为YN6-2>YN1-1 >YN4-2>YN2-6;对斜纹夜蛾高毒力菌株依次为YN4-4>YN1-1 >YN6-1 >YN4-1>YN2-1.[结论]经活性测定和毒力测定,最终筛选出广谱性、速效性及高毒力的YN1-1为目标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筛选出对鳞翅目害虫高毒力的新苏云金杆菌。[方法]通过温度筛选法从长白山区土壤中分离出苏云金杆菌,再通过生物测定和毒力测定筛选出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结果 ]从15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8株苏云金杆菌,其分离率为12.0%,其中山地分离率为8.5%,农田分离率为16.2%。活性测定结果 ,18株菌株中对小菜蛾、斜纹夜蛾及甜菜夜蛾致死率超过90%的菌株分别有17株、5株和4株,其中YN1-1菌株对3种害虫都表现出高活性。毒力测定结果,YN1-1菌株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速效性最好;对甜菜夜蛾高毒力菌株依次为YN6-2YN1-1YN4-2YN2-6;对斜纹夜蛾高毒力菌株依次为YN4-4YN1-1YN6-1YN4-1YN2-1。[结论]经活性测定和毒力测定,最终筛选出广谱性、速效性及高毒力的YN1-1为目标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5.
葡萄园应用性诱剂诱捕斜纹夜蛾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为葡萄园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隔4 kn的两个葡萄园分别设置性诱剂诱捕区和化学防治对照区,诱捕区于2011年4月10日~9月20日挂诱捕器,期间每40d更换一次诱芯,对照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调查记录诱捕区诱虫量及两个试验区斜纹夜蛾在葡萄叶片上的产卵数及幼虫数.[结果]应用性诱剂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可使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减少71.3%,减少75%的杀虫剂使用量,节约29.3%的成本.[结论]性诱剂可有效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为葡萄园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隔4 kn的两个葡萄园分别设置性诱剂诱捕区和化学防治对照区,诱捕区于2011年4月10日~9月20日挂诱捕器,期间每40d更换一次诱芯,对照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调查记录诱捕区诱虫量及两个试验区斜纹夜蛾在葡萄叶片上的产卵数及幼虫数.[结果]应用性诱剂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可使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减少71.3%,减少75%的杀虫剂使用量,节约29.3%的成本.[结论]性诱剂可有效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对斜纹夜蛾生物活性较高的杀虫剂配比,从而为生产防治和开发复配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种杀虫剂的两元复配混合物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杀虫剂复配组合中,甲氰菊酯与氟铃脲1∶7.5,氟铃脲与甲维盐1∶1、5∶1和15∶1,甲氰菊酯与乙酰甲胺磷1∶7.5,毒死蜱与阿维菌素1∶1、5∶1、10∶1、12.5∶1、15∶1和17.5∶1等均对斜纹夜蛾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高效氯氰菊酯与氟铃脲、乙酰甲胺磷与溴氰菊酯的复配组合对斜纹夜蛾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稻搓菜甲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拒食活性.[方法]室内测定了稻搓菜甲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和5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稻搓菜甲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和5龄幼虫均具有较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且在相同浓度下,对前者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要强于后者.在浓度10 mg/ml下,稻搓菜甲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和5龄幼虫24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78.73%、65.17%,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3.24、5.71 mg/ml.[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此类植物性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及其近缘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对2种不同作用类型杀虫剂的响应,为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控及抗药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并用2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LC25)和致死中浓度(LC50)处理过的小麦叶片分别饲喂2种害虫的3龄幼虫,比较取食6、12、18、24和48 h后幼虫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变化。【结果】甲维盐对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毒力高于氯虫苯甲酰胺。2类杀虫剂胁迫下2种害虫的CYP450活性均上升,且草地贪夜蛾的CYP450活性高于斜纹夜蛾,在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低剂量(LC25)胁迫下草地贪夜蛾的CYP450活性均高于高剂量(LC50)胁迫处理,处理后48 h均达最高值(15.72±0.41和15.36±0.47 ng/mL);而草地贪夜蛾另2种解毒酶(GST和CarE)活性在甲维盐处理后低于斜纹夜蛾。甲维盐胁迫下2种害虫体内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均降低,且草地贪夜蛾保护酶活性低于斜纹夜蛾;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草地贪夜蛾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均上升,高剂量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2种害虫SOD和CAT活性均高于低剂量胁迫处理,且草地贪夜蛾SOD和CAT活性高于斜纹夜蛾。2种害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对2类杀虫剂响应差异明显,且物种、药剂、浓度、时间、物种×浓度和药剂×浓度因素对2种害虫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2类杀虫剂胁迫下2种害虫的SOD和CAT活性间相关性较强。【结论】草地贪夜蛾对甲维盐的敏感性高于斜纹夜蛾,而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低于斜纹夜蛾,且2种害虫均主要通过增强CYP450活性对杀虫剂进行解毒代谢。农业生产上推荐使用甲维盐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剂。  相似文献   

10.
甲维盐等几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浸叶法和喷雾法测定了甲维盐、安打等8种杀虫剂对斜纹夜娥的室内毒力,浸叶法测定的毒力次序为:甲维盐〉安打〉除尽和阿维菌素≥米螨〉灭铃皇〉同花顺和高效氯氰菊酯;喷雾法测定的毒力次序为:甲维盐〉安打〉灭铃皇和高效氯氰菊酯≥同花顺〉米螨和阿维菌素、除尽,可见斜纹夜蛾对甲维盐和安打最敏感。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幼虫龄期的递增,同一种药剂的毒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