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垦区于1985年10月从丹麦引进丹麦荷O斯坦奶牛297头,分别饲养在857、858和克山三个农场。这批牛将给垦区荷斯坦牛增添新的血液,是个很好的基因库,为了提高垦区牛群质量,加速品种改良,促进奶牛事业的发展,我们于1986年对丹麦荷斯坦奶牛(以下都简称丹麦牛)的产奶性能、生长发育、繁殖性状和产奶性能的遗传及变异进行了观测和研究,兹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丹麦牛主要经济性状的测定结果 1.1 丹麦牛产奶性状的测定 1.1.1 胎次产奶 丹麦牛的产奶量见表1。  相似文献   

2.
引进丹麦荷斯坦牛的产奶性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丹麦荷斯坦牛的产奶性能观察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61041)傅尚杰,刘文信,王曾明黑龙江省山市种奶牛场俞春英,许辉1984年12月,黑龙江省山市种奶牛场从丹麦引进荷斯坦青年母牛124头,经过9年多的饲养管理,这群牛已完成6个以上生产周期,现将其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1990年底从加拿大引进110头荷斯坦育成母牛,平均12月龄,现已全部投产。为了解加拿大荷斯坦牛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适应性及其生长发育情况和生产性能,与当地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了对比饲养试验。1材料和方法1.1供试牛选择:试验组为加拿大荷...  相似文献   

4.
选择德国荷斯坦育成牛95头(12~18月龄),成母牛129头(1-6胎)及中国荷斯坦育成牛111头(12~18月龄)、成母牛164头(1—6胎);分别测定其体尺、体重及生产性能,并对两国荷斯坦牛体型、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现行饲养管理水平对德国荷斯坦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国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快,12月龄体尺、体重极显著地大于中国荷斯坦牛(p〈0.01),德国荷斯坦牛各胎次产乳量、乳脂率均极显著地高于中国荷斯坦牛(p〈0.01),德国荷斯坦牛情期受胎率较中国荷斯坦牛低(p〈0.01),育成牛初配月龄明显晚于中国荷斯坦育成牛(p〈0.05)。产间距德国荷斯坦牛较中国荷斯坦牛略长,但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胚胎移植是荷斯坦牛繁育新技术之一,可缩短育种年限、迅速提高生产性能.[方法]本试验通过对胚胎移植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测定,真实表达了实施胚胎移植技术的作用和意义.[结果]表明,在完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组7头胚移荷斯坦牛305 d的泌乳量为5593.47 kg,对照组31头非胚移荷斯坦牛305 d的泌乳量为3 599.88 kg,前者泌乳量比后者高1 993.59 kg,提高55.38%(P<0.01).[结论]胚移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显著高于非胚移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6.
据今年《荷斯坦牛通信》反映,饲养1000头以上奶牛的大牧场,在美国已不乏见。日本、西德拥有100头的就称大牧场了,并都集中于这两个国家的北部,不管规模大小如何,这些牧场的共同特点是:布局合理,巧用地势,设施造型配套,使用机械恰当,结果牧场生产效率较高,平均每个劳动力可饲养奶牛40~100头不等。特别是近  相似文献   

7.
西安荷斯坦牛经过近五十年的饲养繁育,形成了具有鲜明外形和生产性能特点的荷斯坦牛群。1972在美国友人阳早、寒春的帮助下,从美国引进六头荷斯坦牛冻精,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长期引进外血计划,对西安荷斯坦牛群进行改良提高。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努力,引血计划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 引进外血情况 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西安市先后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四批20余头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80年代后又引进了如:1491007、1650414、1723741、1665634等美国优秀种公牛的后裔八头。90年代, “中国──加拿…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部分荷斯坦阉牛肥育用于生产商品牛肉.奶用阉牛饲养者应准确地设计饲粮计划和预测其生产性能.荷斯坦阉牛的增重速度较快,获得每磅体重所需要的饲料也较少.肥育饲养前的荷斯坦阉牛从断奶到体重约340kg的放牧生长阶段,动物的干物质消耗量远远高于其转化为体增重的量.限制饲养途径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限制饲养计划通常是指给牛饲喂占自由采食量85%的饲料量.在肥育的所有阶段,动物都采用相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垦区于2013年引进了德系弗莱维赫牛冻精,并与本地荷斯坦奶牛开展杂交推广应用。为了更好地研究杂交效果,对在相同饲养环境下的弗莱维赫牛与高产荷斯坦奶牛的杂交一代(F1代)作为研究对象,与纯种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与荷斯坦奶牛比较,F1代不仅提高了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还具有较高的产奶量、较强的抗病能力,以及耐粗饲和饲养成本低等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荷斯坦牛产奶量遗传趋势的研究唐臻钦(北京市奶牛研究所100085)引言北京地区在中国荷斯坦牛的育成过程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从6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正规育种工作,经过几代人近30年的努力,使荷斯坦牛的生产性能和牛群质量有了巨大改进。但是该牛群遗传...  相似文献   

11.
美国娟姗牛在广州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娟姗牛为 1 7世纪英国培育的小型乳用牛品种 ,以乳脂率和蛋白率高、乳房形状良好而闻名 ,在美、英、加、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均有饲养。 1 8世纪初 ,娟姗牛传人美国后 ,因为对高湿高热环境有较强抗逆性 ,在美国南部首先得到重视 ,而得以较大发展。据美国娟姗牛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该品种尽管在产奶量上并不十分突出 ,但在许多方面却优于其它乳用品种 ,甚至比荷斯坦牛还更胜一筹 ,不仅产出效益高 ,而且适应于热带气候饲养。同荷斯坦牛相比 ,其奶的干物质含量较高 ,千克单位体重产奶超过荷斯坦牛 ,产犊年龄早 ,怀孕天数和产犊间隔短。最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旨在比较荷斯坦牛和娟姗牛泌乳性能的差异。[方法]收集了江苏某奶牛场2020年1—12月间共896条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不同测定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荷斯坦牛和娟姗牛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测定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和娟姗牛泌乳性能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测定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荷斯坦牛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娟姗牛(P0.01),而娟姗牛乳脂率和蛋白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1)。1胎和春季产犊的娟姗牛SCS极显著高于相应的荷斯坦牛(P0.01)。[结论]该结果表明娟姗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1.美国荷斯坦牛的起源荷斯坦牛起源于欧洲,大约在2000年以前,欧洲的两个部落巴塔维斯(Batavias)和弗里生(Friesians),共同移居到富饶的 RhineDelta 地区。他们当时饲养的黑牛和白牛就是现在荷斯坦牛的祖先。1885年美国育种者联合成立美国荷斯坦——弗里生牛协会,提出了用他们自己的基础牛群改良和培育美国荷斯坦奶牛的目标。从此便开始了美国荷斯坦牛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饲养的奶牛是以"中国黑白花奶牛"为主,本品种是利用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荷斯坦牛与我国的黄牛杂交,并经过了长期的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犊牛、育成牛、成母牛以及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同时讨论了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常见普通疾病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饲养1.1犊牛的饲养犊牛是指出生到6月龄的牛。  相似文献   

15.
梁辛 《畜牧与兽医》2004,36(2):19-19
<正> 奶水牛耐热、耐湿、耐粗饲,较荷斯坦奶牛更适合南方饲养。目前我国饲养的乳用水牛主要是摩拉、尼里/拉菲等引进品种及其杂交后代,年产奶量在1 500—3 000 kg,乳脂率6.5%~9%,优秀牛305 d产奶量达4 000 kg,一个泌乳期所产乳脂及非脂乳固物已接近南方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水平。水牛世代间隔长、初产年龄较迟(一般荷斯坦奶牛在30月龄以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娟姗牛和荷斯坦牛在养殖过程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整理鹤庆县欧亚牧场2021年成年母牛发病率较高的8 种疾病和犊牛发病率较高的3 种疾病的月报表数据,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娟姗牛酮病、产后瘫痪和前胃弛缓的年平均发病率与荷斯坦牛无显著差异(P>0.05),真胃移位、子宫炎、胎衣不下、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年平均发病率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娟姗牛犊牛肺炎、感冒年平均发病率与荷斯坦牛无显著差异(P>0.05),而犊牛肺炎年平均发病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结论]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娟姗牛抗病力较荷斯坦牛强。  相似文献   

17.
浅谈荷斯坦奶牛夏季的饲养管理○青岛市畜牧研究所(266100)冷常礼安宝珍兰信海钟德钦夏季,荷斯坦牛的生产性能受热应激的影响很大,当外界气温达到26-27℃,尤其相对湿度较大时,往往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较差,产奶量下降等现象,而且热应激还易引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引用德国荷斯坦奶牛改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 8月安徽省下萨克森州友谊示范奶牛场从德国引进 79头荷斯坦奶牛 ,其中 1 5~ 1 7月龄种公牛 2头 ,这批奶牛生长发育良好 ,系谱资料齐全 ,外貌评分特级牛 2 8头 ,一级牛 51头 ,均为良种奶牛。而我省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以及体型外貌和乳房结构与德国荷斯坦奶牛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据此我们开展了引用德国荷斯坦奶牛改良效果的研究。1 德国荷斯坦奶牛在合肥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以安徽省下萨克森州友谊示范奶牛场为基地 ,开展德国荷斯坦奶牛在合肥地区适应性研究 ,为合理的饲养管理、品系纯繁、提高生产性能和杂交改良打下良好的基础。1 .…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荷斯坦牛是从国外引进的荷兰牛在我国不断驯化和培育,或与我国黄牛进行杂交并经长期选育而逐渐形成的,其体格有大、中、小三个类型。目前大型奶牛主要是含有美国荷斯坦牛血统,成牛母牛体高135厘米(体重600千克左右);中型奶牛主要是引进欧洲部分国家中等体型的荷斯坦公牛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3厘米以上;小型奶牛主要是引进国外的荷斯坦牛与我国体型小的本地母牛杂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1):37-39
测定了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后代的外周血血常规、血生化和热休克蛋白指标。结果:与荷斯坦牛相比,弗荷牛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含量显著低于荷斯坦牛(8.3 vs 9.39 mg/mL,142.77×106vs 320.33×106/mL);夏季弗荷牛尿素含量显著低于春季弗荷牛和春夏季荷斯坦牛(5.04 vs 6.34、6.31、5.60 mmol/L)、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春季弗荷牛和春夏季荷斯坦牛(4.10 vs 5.64、5.90、4.86 mmol/L);弗荷牛春季与夏季热休克蛋白(HSP70)含量均显著高于春季荷斯坦牛(43 264、39 847 vs 30 243 pg/mL),弗荷牛夏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10 507 vs 8 031 pg/mL)。结果表明弗荷牛比荷斯坦牛有更好的抗热应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