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目前千吨囤出粮安全风险高的现状,开展了千吨囤中心出粮技术改造研究和中心出粮设备研究。从两个示范点的实仓试验效果可以看出,该项目充分保证了千吨囤出粮的均衡性,能够使大部分粮食通过中心机械化出粮,提高了千吨囤出粮的安全性,降低了出粮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为综合评价大豆耐旱性,筛选耐旱大豆优质种质资源,本实验利用水分胁迫溶剂聚乙二醇(PEG-6000) 30%浓度对黑龙江省主推大豆品种中龙号、黑农号、东生号、黑科和黑河号、克豆号、东农和农生号、牡字号、垦字号、绥农号、佳豆和合农号等96份材料进行芽期耐旱鉴定。结果表明:中龙号3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3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黑农号4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2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东生号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4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黑河49’、‘黑河52’表现出了较耐,‘黑科69’、‘黑科77’、‘黑科59’表现出了中耐;克豆号3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2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东农76’、‘农生2号’表现出了较耐,‘东农72’表现出了中耐;牡字号中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1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垦字号中1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5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绥农号中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4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佳豆和合农号中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5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本研究为明确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旱性、挖掘大豆抗旱基因、开展大豆抗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宝贵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一、麦田冬季除草效果好小麦田杂草出草危害时间长,受冬季低温抑制,常年有两个出草高峰:第一个出草高峰在播种后10~30天,第二个出草高峰在开春气温回升后。早播的麦田,秋季雨水多、气温高,冬前出草量大;春季雨水也多,杂草发生量也大。晚茬麦冬前出草量少,春季出草量较多。遇秋冬干旱、春雨较多的年份,早播  相似文献   

4.
几种磷矿粉中磷和钙溶出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4种磷矿粉在1M NH4OAC(pH4.8)酸性溶液中磷和钙溶出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磷矿粉中磷的溶出分为2个阶段,0~30min为快反应过程,30min后为慢反应过程,它能较好地符合Elvoich方程,磷的溶出速率(b)与枸溶性磷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受磷矿粉中SiO2和碳酸钙含量的影响,枸溶性磷含量愈高,磷的溶出速率愈大,溶出磷的浓度也愈高。磷矿粉中钙的溶出也符合Elvoich方程,且与游离的碳酸钙含量有关,与其他磷矿粉不同,在PR1中钙的溶出浓度较高,很可能来自于碳酸钙的溶解。因而,磷矿粉不仅可以提供磷素营养,还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钙素营养。  相似文献   

5.
莳养兰花的朋友,喜欢正格瓣型花的也好,偏爱奇花奇叶奇型的也好,恐怕谁也不会拒绝“花上添锦”——名花突变出叶艺。一株兰花,只要花品过得去,一旦出叶艺,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就会上一个大台阶,如果是名品出艺,自然更会引起轰动。但是兰花青叶品要突变出艺,其机率是几十万甚至百万分之一,一个人养一辈子兰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引物通用性分析杨柳科树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引物的种间通用性,本研究分别从杨属和柳属中各随机筛选出10对SSR引物,对17个杨树品种和20个柳树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在杨树品种有扩增,共扩增出155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3.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6条谱带;16对引物对在柳树品种有扩增,共扩增出120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1.6%,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5条谱带。筛选出了14对杨柳树通用引物,14对通用引物可以将37个供试材料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杨树树种,一类为柳树树种,与传统的植物学分类相符。  相似文献   

7.
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RAPD技术引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梨属44个种和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RAPD技术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出的多态性引物每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4—11之间,扩增出的DNA片段分子量大多在450bp—2000bp之间,共扩增出118个条带,其中样品间相同的条带数有11条,呈现多态性的条带107条,多态百分率达90.8%。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初步证明:1.使用桥交组合的转育方法,能使符合当地育种目标的玉米材料B_(774)、B_(80—1)、吉_(63)×华_(160) 、吉_(63)×B_(73)等由原来出愈率为0.分别提高到4.43%、2.5%、5.8%和2.75%,原来出愈率为0.3%的沈单_3转育后,其子一代的出愈率也高达4.4%.2.作“桥”材料的出愈率与桥交组合F_1的出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γ=0.9741,P<0.01).3.以桥作母本与转育材料配制正交组合F_1出愈率,超过其反交组合F_1出愈率的三倍,因此,本试验上述结果.可为玉米采用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出菇管理水平是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影响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定位出菇是出菇管理阶段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以猴头菇栽培因素为典型,阐述了猴头菇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预处理对枣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赞皇大枣、冬枣、月光枣、阜平大枣和辣椒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在花药愈伤组织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甘露醇预处理的浓度和时间均对花药出愈率有显著影响,阜平大枣和赞皇大枣2个品种的花药出愈率均以0.1 mol/L处理3 d的最高,分别达到了98.89%和82.22%,随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花药出愈率会显著降低,褐化率与出愈率之间并没用明显的相关性;4℃低温预处理没有显著促进枣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月光枣和冬枣2个品种的出愈率甚至有显著降低;35℃高温预处理的效果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出愈率会显著提高,有的会显著降低,有的则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麦后夏直播花生的适宜栽培方式及其作用效果,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可矮化株高,主茎高度较地膜覆盖的减少15.7%,防止徒长和倒伏;促进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单株结果数较其他处理增加0.8~2.0个,公斤果数减少23.8~66.5个;显著增加干物质向荚果中分配的比例,经济系数提高0.08~0.17,荚果产量提高5.5%~29.2%。地膜覆盖的植株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露地栽培的,秸秆还田的优于不还田的。研究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是取得夏直播花生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地区花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花生属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少数作物,其栽培条件对其产量影响尤为显著。花生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占20%—30%左右,而栽培技术对产量的贡献率达70%左右。随着种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发展的需求,花生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总结了近50年来北方区花生栽培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目的在于为花生生产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生育种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几十年来,中国花生生产迅速发展,花生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在其中的贡献巨大。为了阐明花生育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介绍了中国花生品种的更替历程,综述了除引种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之外,新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归纳了中国花生育种的目标。指出综合利用花生育种新技术并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早熟、优质、多抗、适于出口以及适于机械化栽培和加工的花生新品种将是今后中国花生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疆花生栽培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此文分析了新疆花生栽培及生产现状,阐述了新疆花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花生产业科技发展方向,从新疆花生的品种优化、科研投入、发展前景为着眼点,对于大幅度提升新疆花生科技创新水平,实现花生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栽培模式,于2015年以高产油用大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为试材,利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花前揭膜(UPF)和全生育期覆膜(MPF)2种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PF和MPF 2种方式下,花育36号的农艺性状、各器官干、鲜质量动态变化以及荚果产量间均存在不显著差异。与MPF种植方式相比,UPF方式有利于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主茎节数等。同时,UPF前期根茎叶和荚果的鲜质量以及根茎叶各器官的干质量均大于MPF,但荚果的干质量小于MPF,UPF下的荚果减产871.3 kg/hm2,减产率为8.1%。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和花生种植效益的前提下,UPF种植方式是可行的,采用该种植方式不但能够较好的利用地膜前期的正向效应,而且大大提高了残膜回收率并增加花生秸秆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平桥区农业局通过实施农业部花生高产创建项目,使平桥区的花生单产提高1000 kg/667 m2以上,同时在总结花生规模高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集成了一整套花生优质栽培管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花生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简述了中国当前花生生产发展概况,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目前花生生产在品种与种子、栽培技术、机械化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花生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分析认为,为进一步挖掘花生产量潜力,必须加强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与集成。笔者最后就国内花生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促进花生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丰富花生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笔者在大田覆膜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断根、培土和断根培土3个处理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土处理提高了花生功能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有时达显著水平;断根处理在处理初期造成花生功能叶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以及MDA含量升高,之后通过补偿效应提高了花生功能叶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MDA含量,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断根培土处理则综合了断根处理和培土处理的优点,表现出正向叠加效应。3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百仁重、百果重和有效果数,其中断根培土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该试验明确了花生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为花生栽培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普通型和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效应进行了研究,从各品种物候特点、植物学特征和经济性状、产量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型与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差异不显著,且普通型品种的饱果数、荚果品质低于珍珠豆型品种,所以在我县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应以珍珠豆型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20.
白灵菇新型栽培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栽培白灵菇,以棉柴、花生壳、栗木屑为新型栽培基质,设计13组配方全部或部分替代常规栽培主料棉籽壳进行栽培试验,对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周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棉柴、栗木屑均可作为栽培基质主料,可部分替代棉籽壳;产量最优配方是以40%花生壳替代棉籽壳的配方A4,但该配方生产周期较长。综合考察,最佳新型栽培基质配方为C1(棉籽壳40%、生棉柴40%、麸皮15%、玉米粉2%、石灰2%、石膏1%),其平均单位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栽培周期分别为188.38 g、53.81%、150.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