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江苏省水稻"小穗头"现象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对江苏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0个品种、3种类型、63个样品、315个单株稻谷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干尖线虫病危害是造成江苏地区水稻“小穗头”大面积发生的直接原因,与恶苗病(镰刀菌)带菌率没有因果关系;“小穗头”现象是否表现,可能与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光合产物的代谢、积累等状况有关;药剂浸种可有效防治干尖线虫病造成的“小穗头”发生;验检结果显示,水稻浸种剂16%恶线清对水稻干尖线虫病的浸种防治效果较好,浸种剂施保克浸种对水稻“小穗头”没有防效。  相似文献   

2.
药剂浸种是控制水稻恶苗病发生最有效途径,我镇在1998、1999年进行了不同药剂种子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试验.2000年全面推广应用25%施保克乳油进行水稻种子处理,推广面积达98%以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恶苗病属种传病害,每年在水稻育秧浸种时,都要加入施保克药剂或种衣剂包衣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其它种传病害。但近几年水稻恶苗病有逐年加重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试验就是进一步探讨防治恶苗病的最佳配方,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多发病,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由于缺乏高效的防治药剂,在大理州的水稻生产上发生危害很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咪鲜胺类(开始主要是25%施保克乳油)药剂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由于该类药剂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特效,水稻恶  相似文献   

5.
一、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术1、水稻立枯病。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数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的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病水稻1.5~2.5叶期,30%恶·甲(瑞苗青)水剂1~1.5ml/m~2,兑水5升迷雾机茎叶喷雾。2、水稻恶苗病。在选种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药剂浸种,25%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乳油25毫升+0.15%天然芸苔素乳油20毫升,兑水100~120公斤,浸种100公斤水稻种子。或1公斤种衣剂,兑水0.6~0.8公斤,包衣50公斤水稻种子,阴干36~48小时,常规浸种催芽,防治恶苗病、水稻立枯病,严禁使用循环水催芽泵催芽。  相似文献   

6.
16%恶线清WP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 16 %恶线清WP(咪鲜安 +杀螟丹 )和 2 5 %施保克EC(咪鲜安 )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结果显示 ,恶线清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与施保克没有差异 ,因其具有使用方便 ,且可兼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特点 ,在生产上更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不同药剂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在常规用药量情况下,以17%杀螟.乙蒜(菌虫清)、25%咪鲜胺(使百克)+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防治效果为好,可作为防治水稻恶苗病的高效浸种药剂推广。  相似文献   

8.
用25%施保克3000倍液,强氯精300倍液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其防效分别为96.9%和86.7%。  相似文献   

9.
为指导水稻生产、减药增收,以龙粳31为植物材料,采用生产中用量较大的几种壮秧剂,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浸种剂、种子包衣剂设置14个处理进行药效试验,明确不同壮秧剂和种子处理剂对青枯病、立枯病、恶苗病等水稻苗床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劲护浸种和苗元道壮秧剂育苗可有效防治黑龙江省苗床主要病害。其中,对青枯病防效84.72%,对立枯病防效93.06%,对恶苗病防效92.42%。同时,使用该方法育苗每100 m~2苗床可节省成本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是重要的水稻种传病害。目前生产上均使用菌虫清等浸种剂防治,随种子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新的水稻种子种衣剂。我所在研制生产水稻浸种剂的基础上又研制出水稻专用型种衣剂,它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出苗安全,对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具有优良的防病效果,保产作用显著。1998、1999年连续两年在江苏、上海等地示范,均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水稻播种前用农药浸种,可有效地杀灭附着在种子内外的病菌,防止或减轻对水稻的侵染危害,是预防和控制恶苗病的关键措施,也是唯一的办法。而在水稻生长期用药防治恶苗病基本上没有效果。目前已登记用于防治恶苗病的浸种药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旱育秧水稻恶苗病发生危害加重的趋势,研究在麦茬稻地区采用免浸种催芽、用麦颖壳或锯木屑等保湿替代物代替地膜覆盖、结合药剂拌种来防治该病。结果表明,免浸种催芽、保湿替代物代替地膜覆盖处理下,水稻可安全出苗,并有利于秧苗生长,提高成苗率和秧苗素质,同时可明显减少浸种催芽、盖膜过程中恶苗病的感染机会,减轻恶苗病的发生。若结合秧病灵、施保克、浸种灵等药剂拌种,对旱育秧水稻秧苗期和成株期恶苗病都有极高的防效,可全程有效控制恶苗病的发生与危害,实现旱育高产。其中,尤以秧病灵药种比1:100拌种防效最高,秧苗素质最好,减损增产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不同种子处理剂、不同催芽时间及盖膜时间长短对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高效、安全的种子处理剂,进行了药剂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类浸种处理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下降,菌虫清浸种处理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理想;"武运粳23"自然发病程度最重;8月中旬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水稻"小穗头"现象的发生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用防治真菌种传病害的浸种剂25%施保克乳油、25%使百克乳油和防治线虫的浸种剂95%巴丹可溶性粉剂及兼治真菌和线虫种传病害的16%恶线清可湿性粉剂、4.2%浸丰乳油分别对带线虫的武育粳3号、镇稻2号及武运梗7号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防治线虫的浸种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小穗头”现象的发生。经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线虫实验室鉴定,来自武育粳3号、武运粳8号的“小穗头”和武运粳7号小穗发病田混收稻谷内的线虫为干尖线虫。用95%巴丹可溶性粉剂、16%恶线清可湿性粉剂、4.2%浸丰乳油、25%,使百克乳油浸种及清水对照的田间“小穗头”发生率分别为0.3l%、1.34%、1.78%、44.0%和35.71%,4种浸种药剂对“小穗头”的防治效果依次为99.10%、96.90%、95.90%和-17.8%;具有防治线虫作用的浸种剂巴丹、恶线清和浸丰对“小穗头”的防治效果较好,浸种剂25%施保克乳油及25%使百克乳油等咪鲜胺类制剂对由于尖线虫造成的水稻“小穗头”没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种衣剂、浸种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是水稻感染赤霉菌后出现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植株疯长、结实率降低,明显影响水稻产量,严重者可降低50%以上。引起恶苗病的主要原因有品种抗性、种子药剂处理和秧田肥水管理等因素。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关键~([1])。近几年来水稻恶苗病有逐年加重趋势,为探究有效控制该病的多种方式,验证种衣剂、浸种剂对水稻恶苗病预防及促进生长的效果,以期为大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3])。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通过开展不同药剂混配浸种预防早稻恶苗病重发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鑫尊、咪鲜杀螟丹、施保克分别与四霉素混配浸种,对早稻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控制恶苗病效果显著提高,株防效达94.73%~100%,明显优于单剂浸种的防效。早稻浸种时气温较低,建议采取"温水增氧法"浸种催芽,以提高杀菌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咪鲜胺单剂浸种防效下降情况下,采用45%施保克水乳剂4000倍+0.3%四霉素水剂500倍液混配浸种,控制早稻恶苗病株发病率的效果达99%~100%,且对早稻种子发芽率、出苗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安全性和防病效果优于45%施保克水乳剂4000倍液单剂浸种,可以作为当前控制早稻恶苗病的适用技术指导农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91-1993年对影响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菌量与恶苗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消毒药剂的浸种浓度,浸种的温度,时间,以及播种量等因素均影响恶苗病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消毒药剂浸种浓度的加大对苗病的防效增加,浸种的温度与时间对恶苗病的防效有互补作用、在同等条件下播种量加大对恶苗病的防效下降。‘  相似文献   

19.
45%施保克水乳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5%施保克水乳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秧苗三叶期,45%施保克水乳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随着浓度的加大而提高,水稻秧苗五叶期,45%施保克水乳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随秧龄的升高而提高,浓度较高的6 000倍液和4 000倍液随秧龄的升高却略有下降,但均高于对照。因此,生产上推荐用45%施保克水乳剂6 000倍液或4 000倍液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混配药剂,在咪鲜胺单剂浸种防效下降的情况下,采用45%咪鲜胺水乳剂4 000倍液+0.3%四霉素水剂500倍液混配浸种。结果表明,混配浸种对早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达99%~100%,且对早稻种子发芽率、出苗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安全性和防病效果优于45%咪鲜胺水乳剂4 000倍液单剂浸种,可以作为控制早稻恶苗病的适用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