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拟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在贵阳市第一环城林带和其它松林区发现了拟松材线虫病和松墨天牛为害。 2 0 0 1、2 0 0 2年连续两年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调查表明 ,拟松材线虫病在贵阳市危害十分严重 ,已造成大量松树枯死 ,对森林资源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1 危害特征拟松材线虫病 2 0世纪 80年代陆续在一些省区松林中发生 ,引起松树萎蔫 ,并造成一定的危害。此病多发生于一些成过熟林分中 ,由于松树生长衰弱 ,受次期害虫天牛、小蠹、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危害 ,并携带拟松材线虫侵染松树后 ,加速了松树枯死。据观察 ,松树感染拟松材线虫后 ,其外部症状表现与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松材线虫病的持续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住厦门市绿化和美化生态环境的主体树种马尾松,对厦门岛内松材线虫病疫点未采用皆伐寄主松树的方法,而是采取疫情监测、清除枯死松树(枝)、山场套袋化学熏蒸、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捕捉器)、设置立式诱木和释放哈氏肿腿蜂、白僵菌生物防治等持续控制技术,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发病松林面积由2001年11月首次发现疫情时的1973 hm2减少到2007年的42.8 hm2,病死松树数量由2002年的136968株降低到2007年的6株,病枯死株率呈极显著下降;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也大幅度下降,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年诱集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由72.7头下降到1.8头.目前厦门市大面积松林常绿,说明松材线虫病是可防可治的,也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lbrer)Niclde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我市于1988年在原卞庄乡首次发现该病,至今先后有1185.9hm2松林发病,累计枯死松树60余万株,经济损失上亿元。尤其在2003年省政府将我市划定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后,我市松木生产和销售大受影响,损失无法估量。近几年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的开展,疫木管理力度的加大,使松材线虫病发病率、死树率、松褐天牛种群密度显著降低,疫木利用秩序得到有效规范。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在松材线虫发生区,疫病的扩散和流行与松树的采伐剩余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松树的新鲜采伐剩余物,如梢,枝,干,桩,每平方分米表面积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分别为1.46个,1.41个,0.18个,0.29个。次年,从这些剩余物上每平方分米分别能出现0.55个,0.84个,0.15个,0.27个松褐天牛羽化孔,经镜检,受松褐天牛寄生的采伐剩余物均带有松材线虫。由此可见,松树采伐剩余物是松材线虫病扩散流行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改善松林卫生状况,规范松林采伐技术,科学处理剩余物是抑制松材线虫病扩散和流行的重要环节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16%虫线清乳油不同浓度防治松墨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是松树上的重要蛀干性害虫,又是松材线虫病主要传播媒介。于4~5月间通过使用16%虫线清乳油,以不同浓度的荮液防治松树枯死木中的松墨天牛效果显著。经林间对122株马尾松枯死木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对松墨天牛幼虫、蛹及成虫的杀伤力极强,施药后第15天检查,杀虫率达100%。用此种农药防治松墨天牛,可以降低虫口密度,以便控制松墨天牛危害,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流胶法在长岛县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岛县是我国北方松材线虫病的唯一疫区。 1999年用流胶法对长岛疫区内约 4 0 0多hm2 的松林内的感染松材线虫黑松病树进行早期诊断 ,结果表明低温对流胶法影响很大。在约 6 0 0 0 0 0株松树中 ,发现 935株松树流胶异常 ,从这些松树中取样经分离镜检发现 182株松树带有松材线虫 ,伐除这 182株松材线虫病树后 ,当年松材线虫病树死亡率减少 97%。对流胶法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协组织并邀请专家专题考察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材线虫病是近20年来传入我国的一种毁灭性松树病害,它由天牛和人为传播。通常感染后两个月左右即可造成松树枯死,3~5年即可摧毁成片的松林。该病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都早有发生。日本是受松材线虫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几乎造成了赤松林和黑松...  相似文献   

8.
松树枯死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贺州市松树枯死林分的调查 ,对 1 5株样树进行了解剖、取样、线虫分离、检验和鉴定。同时 ,通过对松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生活史和习性的初步观察 ,认为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尚无松材线虫病发生 ,局部松林枯死的主要原因为松褐天牛幼虫危害所致。该天牛在本地 1年发生 2代 ,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Smal-007生防菌已有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效果,选择福建省三明市林区扩大防治面积,以验证Smal-007生防菌在我国南方林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沙县凤岗街道和沙县青州镇4个试验点,共363.6 hm2松林进行松材线虫病防治试验。梅列区试验地103.3 hm2,为马尾松纯林,其中防治区65.1 hm2,对照区38.2 hm2;三元区试验地100.0 hm2,多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其中防治区51.7 hm2,对照区48.3 hm2;凤岗街道试验地82.4 hm2,多为马尾松纯林,其中防治区56.5 hm2,对照区25.9 hm2;青州镇试验地77.9 hm2,多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其中防治区53.6 hm2,对照区24.3 hm2。在梅列区试验地,使用小松MD6200喷雾机人工喷洒Smal-007菌液,喷洒量为12~15 kg·hm-2;在三元区和沙县试验地,使用海燕650-C型轻型飞机喷洒Smal-007菌液,喷洒量为6~7 kg·hm-2。2014和2015年每年5月各喷洒1次,每年12月统计各试验地松材线虫病枯死株数,计算防治效果。【结果】人工喷洒的梅列区试验地和飞机喷洒的三元区试验地松树枯死株数明显减少,松树枯死株降低率在90%以上,其中梅列区试验地2014和2015年防治效果分别为90.9%和100.0%,三元区试验地2014和2015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4%和92.7%。飞机喷洒沙县试验地,由于2次喷洒后均遇到大雨,防治效果不理想,其中沙县凤岗街道试验地2014和2015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0.5%和69.4%,沙县青州镇试验地2014和2015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6.7%和20.1%。【结论】在进行Smal-007生防菌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时,只要喷洒均匀,喷洒后保持48 h无雨,就可以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Smal-007生防菌能在闽北松材线虫病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属国家级检疫对象 ,在我国主要依靠松褐天牛传媒及人为活动作远距离传播 ,松树一旦感染两、三个月内很快死亡 ,其传播快 ,治理难度大。自 1 982年以来疫离情已扩散到江苏、浙江、山东、安徽、重庆、上海等 6省 (市 ) 6 0多个县 ,2 0 0 0年发生面积 8.1万 hm2 ,今年上半年发生面积达 7.9万 hm2 ,累计枯死松树 180 0余万株 ,损失木材 1 0万 m3,用于病害防治的费用达 1 30 0万元 ,对我国 0 .3亿 hm2 松林和黄山、九华山、西湖等著名风景区的松树构成严重威胁 ,且有进一步扩散蔓延趋势。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1.
松林火灾对松材线虫病流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林火灾与松材线虫的发生和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火烧松林内羽化的松墨天牛,平均每头可携带7364条松材线虫,侵入松林后就会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火烧松林诱发松材线虫病可分为当年发病型,次年发病型和隐匿发病型。治理火烧松林能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传播。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4条新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了浙江宁波市象山松兰山景区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只采取“封锁”措施,会使松材线虫病迅速爆发毁灭全林。从1992年到1998年,松兰山枯死松树从6株增到5893l株,增长了9820.8倍;采用皆伐松林防治松材线虫病并改造成板栗、杨梅的方法,会导致逆向演替,使松林最后成为以疏花野青茅为主的荒山。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可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从1998年到2002年,松兰山枯死松树下降到137株,缩小了430倍,使松兰山仍然保持着葱郁的松林群落。  相似文献   

13.
镇江市于1985年发现松材线虫致病松树以来,该病迅速扩散蔓延,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态造成了重大损失,成为江苏省松材线虫病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镇江市多个县、区为松材线虫病疫区。自从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镇江市积极采取行动,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松材线虫的方法。包括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加强松材线虫检疫、感病松林病死松木清理、传播媒介林间施药防治和引诱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开展营林措施防治。经过多年的防控实践,从2009年开始,镇江市各辖市、区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都呈现双下降趋势,镇江市松材线虫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Pine wilt disease (PWD) represents a major threat to forest ecosystems worldwide. Although PWD is now better understoo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for this disease have still not been devised. Here, we report several years of field studies on preventative silvicultural control of PWD. Silvicultural control through preventative clear-cutting and the manual removal of logs was implemented between 2005 and 2009 in 16 Korean districts that had newly PWD-infected stands. Preventative clear-cutting of neighboring asymptomatic pine trees (within a 10-50-m radius of wilt trees) and the removal of felled logs or branches suppressed spread of PWD. Occurrences of PWD wilt pines in districts (city or county) subjected to this silvicultural control method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districts using conventional controls (physical or chemical treatment of wilt pine trees). Through silvicultural control, PWD was successfully suppressed in 11 of 16 districts investigated. In contrast, successful control was achieved in only 1 among 18 districts subjected to conventional control. Our results will be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to those engaged in the very difficult battle against the global spread of PWD.  相似文献   

15.
防治松萎蔫病的新策略及林间防效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松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致病细菌诱导的一种复合侵染病害的新学说的指导下,根据松萎蔫病在疫区病树呈聚集分布,提出了防治松萎蔫病的新策略,即利用我们研究开发防治松萎蔫病的新药剂α-三噻吩与杀细菌剂恶喹酸对在以病死树中心周围半径50 m的范围内所有寄主树进行注干处理。经过2010—2011年在面积近20 hm2的处理黑松林地的防治试验,至2011年12月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处理林地中没有再发生病死树,对照区内却有24株病死树。防治仍在继续,新结果将继续报道。  相似文献   

16.
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材线虫病对松林构成了严重威胁,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受到社会极大关注。30多年来,韩国为了遏制松材线虫病的扩展蔓延,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生态安全,对松材线虫病采取立法及检疫、化学防治、清理病死树及疫木无害处理、预防性造林、检测和监测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文中回顾韩国松材线虫病发生过程,分析其流行特点,介绍防控措施及成效和近期研究现状,提出韩国松材线虫病防控成效对我国松材线虫病研究与防控的主要启示,即制定和完善松材线虫病防治相关法规,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松材线虫病防控体系和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近距离传播是由松褐天牛自然扩散完成的。通过人工清理病死木结合化学防治,在中心疫区保住了1块松林。实践证明,人工清理后通过有效保护措施,能够控制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在纯松林内自然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偏僻地带的大面积轻微发病纯松林内通过反复强度清理病死、濒死松树及所有可疑松树,及在中心部位人为设置“中心侵染源”松木段,模拟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自然扩散。经定期定点观察,初步摸清了华东丘陵地带松材线虫病及松褐天牛在纯松林内自然扩散规律,为松材线虫病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西山油松人工林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山试验林场近自然经营试点区建立的11块中龄油松人工林样地为依据,对油松林分的结构特点、表达模型和树种多样性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林分平均密度为1069株/hm^2,平均胸径为13.7cm,平均高为8.6m,蓄积量为86.36m3/hm^2。应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和Beta分布拟合直径和树高结构,发现正态分布拟合直径分布和树高分布效果最好,也符合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规律;油松人工林层次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55、0.726、0.160和0.372、0.651、0.266;幼苗更新各高度级均以构树和栾树为主,他们分别占总体更新树种的72.2%和10.2%。  相似文献   

20.
李永生  王棣  刘捷 《林业研究》1999,10(2):92-94
lntroductionChinesepine(Pinust8blaeformNisoneofthemostimportanttreespeciesforafforestationandwidelyspreadinTaihanglimestonemountains,ShanxiProvince.Ittakes85%ofthetotaIareaofpIantations.ChinespineplantationsplantedaremainIyforpurposeofsoiIandwaterconservationandtimber.TheinvestigationofChinesepinepIantationsmadelastdecadeshowedthat,accordingtotheirsitecondition,theexistingstandsdidnotmeettheappro-priatedensity.Standsstructureisuniform.Waterlossandsoilerosionareserious,andsoiffertilityge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