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100-105
为筛选适合食药用杂交桑品种,测定了5个杂交桑品种的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 DNJ)、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桑叶的药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杂交桑桑叶DNJ、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GAB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5个杂交桑品种药用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丰驰、秦桑、浙桑3号、浙桑1号、鲁桑1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不同桑树品种的活性物质成分差异,筛选功能价值高的桑树品种,为促进桑叶资源的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35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品种桑叶的总酚、总黄酮、多糖和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桑叶主要功能物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桑叶活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总酚、总黄酮、多糖和1-脱氧野尻霉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23 mg/g、34.18 mg/g、131.95 mg/g和1.34 mg/g。综合功能品质好(X>0.6)的桑树品种有越南桑、太平5号和渣莲1号等7个;差(X<0.4)的品种有剑持桑、桂花密和白色青等12个;一般(0.4<X<0.6)的品种有育237、大龙种和红皮瓦桑等16个。【结论】越南桑、太平5号、渣莲1号、吉梅4号、白果桑2号、团头荷叶白和小冠桑7个品种的综合功能品质好(X>0.6),适宜作为功能食药用品的原料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药食两用的桑品种,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在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DNJ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强桑2号中DNJ含量最高,为0.368 mg/g,其次是大十、大白珍珠,分别为0.323、0.315 mg/g;黑珍珠桑、桂芒桑、红果5号含量较低,分别为0.062、0.088、0.096 mg/g。强桑2号可作为提取DNJ原料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促进桑叶产品的开发,以安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24个桑树栽培品种的桑叶为原材料,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各品种春季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结果表明,安康地区桑树品种中桑叶DNJ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旬阳青皮荆桑中的含量最高为0.381 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大坪2号变异、恒2号、安选1号、流水青桑、当地胡桑、沈2号、大坪桐桑、箔篮桑、前进桑含量较高;而光明桑、荆桑12号等品种含量较低。旬阳青皮荆桑DNJ含量最高,可以作为DNJ提取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药用价值较高的桑树原料,以我国北方地区的3个耐寒桑品种国桑21号、冀桑2号和桲椤为试材,采用氯甲酸芴甲酯(FMOC-Cl)柱前衍生RP-HPLC荧光检测法,对桑树不同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叶位桑叶和叶片不同部位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DNJ含量在不同部位、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桑叶的DNJ含量均随叶位(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桲椤的DNJ含量显著高于国桑21号和冀桑2号;桲椤和冀桑2号桑枝皮层的DNJ含量均明显高于桑叶,其中桲椤皮层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冀桑2号,桑枝不同部位的皮层中DNJ含量顺序为上部中部下部;冀桑2号桑叶不同部位的DNJ含量顺序为叶片叶柄全叶叶脉,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叶片和叶脉的上半部DNJ含量高于下半部。河北省传统抗寒桑树品种桲椤桑的DNJ综合含量较高,其中皮层含量远高于桑叶。桑树中DNJ含量与品种、叶位和采摘部位等密切相关,DNJ的合成可能与叶片的生长有关,DNJ合成后通过叶脉和叶柄进而运输到桑树的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合在海南夏秋高温季节种植的优质菜用甘薯品种。【方法】试验选用10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2年试种评估。通过对参试品种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调查,叶色值和干物质率测定,营养品质和食味进行评价。【结果】总产量上,海大7798和黔菜薯2号表现较好,均显著高于对照福薯7-6;在营养品质方面,EC15硝酸盐含量最低,黔菜薯2号的可溶性糖含量(99.42 mg/g)和维生素C含量(13.92 mg/g)最高,薯绿2号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在抗病性调查上,广菜薯7号、薯菜14-7、海大7798和黔菜薯2号评价较好;在食味评价中,广菜薯7号和桂薯菜14-7综合评分较高。【结论】综合试验结果,海大7798、黔菜薯2号、广菜薯7号和桂薯菜14-7号产量较高、口感风味良好、营养品质丰富,均适宜在海南夏秋季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7.
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生长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主栽品种农桑14号、强桑1号、荷叶白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叶片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差异以及光照对桑树DNJ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3个品种桑叶DNJ含量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叶片间DNJ含量同样差异显著。在春季,3个品种嫩芽中DNJ含量分别高达0.432%,0.467%和0.649%;前10片成熟叶DNJ平均含量在5月1日左右最高,此后随着叶片的老化而逐渐降低至0.2%以下。夏伐后,3个品种成熟叶DNJ平均含量在7月1日左右最高,之后随叶片衰老,DNJ含量均逐渐降低,但随着气温升高、光照增强,DNJ含量再次升高,农桑14于9月1日、强桑1号于9月16日、荷叶白于8月16日再次达到峰值,后随叶片进一步衰老而逐渐降低至0.1%以下。农桑14组培苗中DNJ含量测定发现,光照不仅明显影响桑苗生长形态,日光照5 h和16 h桑苗叶片中DNJ含量分别由(0.389±0.029)%提高至(0.689±0.024)%,新梢中由(0.449±0.026)%提高至(0.859±0.037)%。试验结果表明,桑叶DNJ在嫩芽中含量最高,后随叶片老化而降低,但光照可显著提高桑树中DNJ含量,该结果为药用型桑树的栽培区域以及收获时期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桑树幼苗对镉的耐受性,筛选耐镉性较强的桑树品种。 【方法】以9种桑树(Morus alba.L)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浓度为0 mg/kg、5 mg/kg、50 mg/kg、150 mg/kg、300 mg/kg、500 mg/kg的Cd2+处理,研究不同品种桑树在镉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结合隶属函数法及标准差系数权重法对9个桑树幼苗的耐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桑树品种对镉的耐受性有差异;在镉胁迫阈值为5 mg/kg的镉浓度下,不同品种桑树的各生理指标除MDA和脯氨酸外均受到抑制;根据耐镉性综合值,不同品种桑树的耐镉性为桑特优2号> 桂桑5号=桂桑6号>粤桑11号 >粤桑51号>蛋白桑>桂桑>优62号>桂桑优12号。【结论】强耐镉型品种为桑特优2号;中等耐镉型品种为桂桑5号、桂桑6号、69851和粤桑11号;镉敏感型品种为粤桑51号、蛋白桑、桂桑优12号和桂桑优62号。  相似文献   

9.
果叶兼用多倍体新桑品种的选育及其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选育果叶兼用多倍体新桑品种,使桑树利用多元化,提高桑树的经济效益;探讨桑树多倍化以后光合特性,为桑树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单株选优与化学诱变相结合的染色体工程,选育果叶兼用多倍体桑树品种(2n=4X=56);测定多倍体与无性系亲本二倍体桑的形态性状,光合日变化和叶绿素含量,对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该品种年平均桑产叶量和产果量较对照品种‘红果2号’(2n=2X=28)分别高38%和45.89%。该品种桑叶养蚕成绩中的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和4—5龄每100 kg桑叶产茧量较对照叶用桑‘湖桑32号’分别高4.65%、4.35%和5.2%。于2009年通过重庆市蚕桑品种审定。四倍体叶绿素含量、RuBPcase羧化活性提高,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降低,叶绿体内部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丰富,垛叠疏松,排列有序,净光合速率(Pn)高于无性系亲本二倍体。【结论】多倍体新桑品种不但桑叶产量和质量高,且产果量高;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以后,光合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品种黄瓜的营养品质特性,以筛选营养物质丰富的品种。【方法】在常规施肥环境下以25份华北型黄瓜品种为试材,于黄瓜盛果期采样测定表征果实营养品质的7项指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供试黄瓜品种7项品质指标与参考样的关联度,依据果实营养品质优劣对各黄瓜品种进行排序。【结果】供试黄瓜品种中,VC含量为432.5~625.9mg/kg,变异系数7.98%;可溶性糖含量为1.13%~2.12%,变异系数13.34%;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03~1.82mg/g,变异系数15.1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3.88~20.86mg/hg,变异系数11.16%;有机酸含量为1.07%~2.99%,变异系数26.05%;硝酸盐含量为80.16~386.76mg/kg,变异系数34.33%;亚硝酸盐含量为0.699~1.681mg/kg,变异系数23.01%。其中有机酸含量、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差异较大,Vc含量差异最小。供试黄瓜品种中与参考样关联度(等权和加权)排序在前2位的品种是改良津春2号和津优36号,即二者综合品质表现最好,排序在后2位的是中农26号和长青二号,即二者综合表现最差。综合评价结果与25份黄瓜品种各营养指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不同黄瓜品种在品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营养品质最好的黄瓜品种是改良津春2号,营养品质最差的是长青二号。灰色系统理论避免了单一性状评价的偏差,用于黄瓜营养品质分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桑椹的营养成分差异、组成特征,综合评价其品质,筛选出适合在新疆推广的优势品种,为果桑资源的品种优化、新品种培育及多元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6个农家品种和2个引进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33个品质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判别桑葚营养品质差异性和关键性特征指标,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筛选出品质最优的品种。【结果】不同桑葚间的基础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较强相关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桑葚中均含有较高的芦丁和绿原酸,其中药桑和台湾黑桑的总酚酸含量较高;在8种桑葚中均检出了17个单一氨基酸,Asp、Glu变化最为剧烈且平均含量较高;TAAs含量最高为黑桑,NEAAs是桑葚氨基酸的主要组分,其次是MAAs,最低为CEAAs。不同品种桑葚分为4个类群,OPLS-DA分析筛选得到11个差异性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5个主成分,构建综合评价数学模型:D=0.474 8F1+0.219 7F2+0.142 6F3+0.097 2F4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开发蚕桑资源,探索适合广西制备蚕粉的桑蚕组合品种提供依,测定进行研究家蚕不同龄期生物碱含量,同时对广西蚕桑生产中主要饲养的五种蚕品种,在喂食两个品种桑叶的情况下,进行蚕体生物碱含量测定分析。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蚕粉制备过程中,不同饥饿时间处理所制备的蚕粉进行DNJ测定,得出取饥饿6-12h蚕幼虫制备蚕粉为宜;通过对4,5龄蚕各时期幼虫DNJ含量测定,得出5龄第3d蚕幼虫DNJ含量最高,达6.6372mg/g;通过对5个蚕品种和2个桑品种组合制备的蚕粉DNJ含量的测定,得出结论:广西在获得DNJ为目标物的生产中,应取7532与桂桑优12或者932与沙2×伦109的组合为宜,其DNJ含量分别为7.6619±0.0265mg/g和7.3500±0.0596mg/g。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研究旨在提高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DNJ)产量。[方法]采用"3414"肥料设计方案,调查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叶中DNJ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以桑叶DNJ产量为目标函数,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其间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氮、磷、钾均对桑树(Morusalba)不同部位叶有较显著的影响,随着单因素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不同部位叶中DNJ含量也随之增加,在2水平(N2P2K2)时达到最大;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及其配比均能显著影响桑叶中DNJ含量。模拟的肥料效应函数表明,桑叶中总DNJ最佳经济产量为23.23kg/hm2,推荐施肥指标为N286.11kg/hm2、P2O595.22kg/hm2、K2O159.62kg/hm2。[结论]该最佳施肥通过生产实践证实后,可为DNJ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四川大蒜地方品种蒜苗采后品质特性,为鲜食蒜苗优良品种选育和消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个四川大蒜地方品种蒜苗的采后外观形态(单株重、株高、假茎长、假茎粗、叶宽)和内在品质(叶片含水率、维生素C、粗纤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蒜氨酸)13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运用相关分析研究测试指标间的潜在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进行品种品质分类,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依据7个品质性状表现进行品种的综合排序。【结果】供试品种13项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71%~34.75%,除叶片含水率和维生素C外,其余11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地方品种广元蒜和商品种川蒜1号单株重分别达89.97和91.98 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雷波蒜和中天狗牙蒜品种的蒜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9.52和21.03 mg/g。单株重、假茎粗和叶宽3项指标之间及株高与假茎长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株高与假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叶宽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重与可溶性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对品质性状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品种分为高产型和品质型两大类,分别包括2个和7个品种;对蒜苗叶片7项内在品质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排序,江油大蒜、软叶大蒜和朝阳大蒜3个品种综合营养品质表现更突出。【结论】9个四川地方大蒜品种间品质差异显著,2个高产品种(广元蒜和川蒜1号)和3个综合品质较优品种(江油大蒜、软叶大蒜和朝阳大蒜)可作为特色资源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并综合评价适合新疆阿拉尔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 采用小区试验,测定9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 9个青贮玉米品种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及淀粉(Str)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饲玉12号鲜草产量最高为1.19×105kg/hm2,NDF含量最低为51.87%;新沃1号CP含量最高为7.60%,ADF含量最低为28.53%;机玉336EE含量最高为3.16%,Ash最低为6.06%,Str含量最高为30.87%。【结论】 华牧3号、机玉336、新饲玉11号和屯玉168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厌氧时间对桑叶茶γ-氨基丁酸(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生产高GABA含量桑叶茶的制作工艺,为生产优质桑叶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农桑12号新鲜柔嫩叶片为材料,分别按绿茶型(S1)和红茶型(S2)加工工艺进行处理,并在杀青和揉捻后设置不同的厌氧时间(2、4和8 h)处理,以厌氧0 h为对照,分析不同厌氧时间处理对桑叶茶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厌氧处理后制得的桑叶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组,S1中以厌氧处理8 h感官品质最优,外形匀整、色泽绿尚亮、净度尚好,香气甜香带有豆香,滋味醇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柔嫩尚匀整;S2中以厌氧处理2 h的审评得分最高,外形尚匀整、净度尚好、褐尚亮,香气豆香带花香,滋味浓醇,汤色黄且明亮,叶底柔嫩欠匀整。厌氧能有效提高桑叶茶中的GABA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S1中GABA含量达2.70 mg/g,S2中GABA含量达6.55 mg/g;S1中黄酮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时为86.04 mg/g,S2中黄酮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下同),至8 h时为23.14 mg/g。厌氧处理后,S1和S2桑叶茶中色氨酸含量显著提升,至8 h时,分别为4.53和5.07 mg/g。厌氧对S1和S2桑叶茶中5-羟色胺的影响表现不同,S1中5-羟色胺含量在厌氧初期(0~2 h)显著降低,但随着厌氧时间延长逐渐回升且差异逐渐消失;S2中5-羟色胺含量显著提高,厌氧处理8 h后含量为100 ng/g。【结论】高GABA含量桑叶茶类产品开发以鲜叶摊放1.5 h、揉捻30 min、真空厌氧处理8 h、干燥温度80℃的红茶型加工工艺为优,所制得的桑叶茶香气呈甜香带花香,滋味醇和,汤色橙黄明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指导设施果桑水肥高效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1年生的667 m2栽植150株+二级支干整形模式的果桑大10为试材,在同一滴灌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T1:滴灌随水施肥量100%;T2:滴灌随水施肥量80%;T3:滴灌随水施肥量60%;T4:滴灌随水施肥量40%;对照(CK):常规穴施量100%],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滴灌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滴灌随水施肥量60%、80%和100%的果桑枝叶生长和产果量均高于CK,其中叶片重、单果质量和株产果量分别较CK提高11.55%~27.06%、10.24%~14.44%和15.07%~24.64%,且单果质量显著高于CK(P<0.05,下同),不同施肥处理的发条数和果形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滴灌随水施肥量60%、80%和100%的桑果pH、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提高1.58%~3.17%、21.94%~35.61%和25.00%~62.50%,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虽较CK提高0.83%~1.42%和1.72%~4.39%,但与CK间差异不显著;滴灌随水施肥量80%和100%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滴灌随水施肥量60%和CK,分别较CK提高14.78%和12.56%,滴灌随水施肥量60%的多酚含量较CK提高3.45%;滴灌随水施肥量40%各指标值均低于CK或与CK差异不明显;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果桑经济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排序为T1处理>T2处理>T3处理>CK>T4处理,以滴灌随水施肥量60%以上的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常规穴施量100%。【结论】与常规穴施量100%相比,滴灌随水施肥量60%以上有利于促进设施果桑枝叶生长、提升桑果产量和品质,节肥增产效果明显,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主要营养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是淀粉类块根作物,为中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是甘薯品种选育和综合利用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分析不同肉色甘薯资源主要营养品质,建立适合、高效的中国甘薯营养品质评价方法,探讨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甘薯育种和利用提供基础。【方法】 以中国主栽优质的30份不同肉色甘薯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化学分析与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转化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特征。【结果】供试的30份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中营养品质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以胡萝卜素、花青素、黄酮、多酚与果糖等指标含量变异系数大,蛋白质与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相对较小;紫肉甘薯材料中Fe、Zn、Mg等矿物质元素、黄酮和多酚等含量多高于白肉与黄肉品系,但其淀粉率较白肉与黄肉品系偏低。相关分析表明,块根各营养品质组分既相互独立又关系复杂,多数营养品质指标间有一定相关性。品质指标转化数据经因子分析,被提取的前8个公共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2.36%,前8个公共因子对16个指标变量的贡献范围为0.83-0.98,甘薯营养品质指标可划为功能物质因子、碳水化合物因子与营养品质辅助因子,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和权重分别为33.34%、38.7%、20.32%和0.36、0.42、0.17,该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分析可将相同或类似本质的多个甘薯营养品质变量归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减少分析变量数目。根据各因子隶属函数值、权重的确定,以计算出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反映供试材料营养品质综合评价高低,结果表明,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主要表现为紫肉型>黄肉型>白肉型,紫肉型甘薯品种(系)受其功能物质因子的影响,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表明甘薯块根中黄酮类、多酚类、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物质组分对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贡献高,可作为衡量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优劣重要指标,而干基条件下含量差异不明显的蛋白质与淀粉等甘薯块根营养基本组成因子,在综合评价中贡献较小。【结论】 不同肉色甘薯块根重要营养品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紫肉型块根>黄肉型块根>白肉型块根,影响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关键因子依次是功能性物质因子、碳水化合物因子与营养品质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西瓜营养质量的差异及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西瓜营养质量的差异及其评价指标。【方法】以6个不同品种西瓜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中16种成分含量,并通过INQ(营养质量指数),研究受试成分营养质量的品种间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营养质量评价指标。【结果】6种不同品种西瓜烟酸、脂肪、钠和锌INQ均小于1,碳水化合物INQ在1.38~1.44,钾和维生素B2 INQ均大于2;VB1、蛋白、纤维、锰、铁、钙、铜、磷和镁INQ因品种的不同而处于不同营养水平,其中VB1、镁、锰、铁4项指标的负荷量相对较高。【结论】VB1、蛋白、纤维、锰、铁、钙、铜、磷、镁可用于体现西瓜营养质量的品种间差异,其中VB1、镁、锰、铁指标适合作为西瓜营养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