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根据对印度尼西亚木薯蚕养殖业现状的调查,表明印度尼西亚非常适合开展木薯蚕的养殖,具有良好的气候地域特征和发展条件。印度尼西亚的木薯蚕养殖处于起步阶段,养殖设施简陋,饲养和防病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木薯蚕养殖的发展。根据印度尼西亚木薯蚕养殖的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从政府实施的政策、木薯蚕养殖技术和蚕病防止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印度尼西亚木薯蚕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特征及产地环境安全临界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与分配特性,探讨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6个土壤Cd浓度水平,测定不同土壤Cd浓度处理下木薯块根、茎叶的Cd含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依据GB 2762-2005标准模拟求出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结果】木薯根、茎、叶的Cd含量与土壤Cd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体分布特征为茎>叶>根。当土壤Cd添加量为25 mg/kg时,木薯块根Cd含量达到0.22 mg/kg,超过国家薯类作物的限量标准0.1 mg/kg。模拟求出种植木薯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28 mg/kg,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结论】木薯对Cd累积规律为茎>叶>根,拟合求出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以纯木薯废弃物为原料、适合平菇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为实现木薯产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木薯杆、木薯酒精渣配制成6个培养基配方,以桑枝屑、棉籽壳各半添加15.0%麸皮的常规配方作对照,通过袋栽方式栽培平菇,比较木薯杆、木薯酒精渣不同添加比例对平菇菌丝生长、生物学转化率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木薯杆、木薯酒精渣不同配比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平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及生产效益,以木薯杆52.00%-67.00%、木薯酒精渣30.00%-45.00%、石灰2.00%、石膏1.00%为配方进行平菇栽培效果较佳。【结论】以木薯杆、木薯酒精渣等纯木薯产业废弃物为原料并添加石灰、石膏的配方栽培平菇,既能有效利用木薯产业副产品,保护环境,又能保证生产平菇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木薯叶化感作用对木薯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 食用木薯品种华南 9 号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浓度木薯叶浸提液,在不同处理期比较分析木薯根际土壤养分、 酶活性大小。【结果】木薯叶化感作用对 pH 影响不大;有机质含量受处理时间影响不大,但随处理浓度的增 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时处理浓度为 0.05 g/mL,有机质含量在处理 1、2、4 个月分别为 41.14、 52.20、36.22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表现出与有机质相似的趋势,都是随处理浓度的增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趋势,最高值时处理浓度为 0.05 g/mL,处理 1、2、4 个月其含量分别为 143.21、204.83、127.88 mg/kg(碱解 氮)和 229.03、316.40、235.99 mg/kg(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处理 1 个月最高值出现在 0.1 g/mL 浓度,为 675.16 mg/kg,处理 2 个月和 4 个月最高值出现在 0.05 g/mL 浓度,分别为 819.35、665.38 mg/kg。化感作用会整体提高土 壤酶活性,脲酶活性最高出现在 0.1 g/mL 浓度,处理 1、2、4 个月脲酶 NH4 +-N 活性分别为 467、503、408 mg/kg; 土壤酸性磷酸酶 P2O5 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KMn04 滴定法)活性最高出现在 0.05 g/mL 浓度,处理 1、2、4 个月 其活性分别为 106、 143、134 mg/kg(土壤酸性磷酸酶)和 6.53、6.71、5.24 mg/kg(土壤过氧化氢酶)。【结论】 木薯叶化感作用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都具有影响,可以进一步利用其作为园区杂草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2005年开始,木薯蚕年饲养量有所增加,其原因是饲养木薯蚕的县居民形成吃蚕蛹的习惯,市场销售看好,经济效益倍增.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区内外目前木薯蚕蛹综合利用现状,对比分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提出木薯蚕蛹开发利用思路,旨在恢复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木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Manibot escule-nta),英文名Gassva,别称树薯、树蕃薯、南洋薯、槐薯、蕃葛等。属大戟科木薯属植物,为典型的热带淀粉植物之一,原产美洲巴西一带。木薯可加工制成柠檬酸、衣糠酸、酒精、味精、甘油、葡萄糖、麦芽糖、酱油、饼干、降解地膜等2000多种化工产品;叶片是饲养猪、兔、鱼、蚕的好饲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木薯SCoT-PCR反应体系并进行SCoT引物筛选,为木薯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DNA模板量、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木薯最佳SCoT-PCR反应体系,并用其进行SCoT引物筛选。【结果】木薯最佳SCoT-PCR反应体系(20.0μL):模板DNA 60 ng,引物浓度0.30μmol/L,TaqDNA聚合酶1.5 U,Mg2+1.50 mmol/L,dNTPs 0.25 mmol/L。利用该体系筛选出19条SCoT引物,能稳定扩增出数量多、清晰可辨且多态性丰富的条带。【结论】优化的木薯SCoT-PCR反应体系检测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且筛选出的19条引物均适用于木薯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木薯块根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薯块根中营养成分的分布规律,以提高木薯的综合利用价值。【方法】分别取6份木薯种质全薯、薯肉、薯皮的头、中、尾3段,测定其β-胡萝卜素含量及干物质、粗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纤维6种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不同部位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薯肉的干物质、粗淀粉质量分数分别是薯皮的1.3~1.8倍和1.2~2.8倍,表现为薯肉全薯薯皮;薯皮的β-胡萝卜素含量及粗蛋白、可溶性糖、粗纤维质量分数分别是薯肉的1.2~15.3,2.4~6.7,1.2~2.2和3.4~7.5倍,表现为薯皮全薯薯肉;薯皮干样的粗淀粉质量分数为27.1%~69.0%,是薯肉的32.8%~93.3%;6份木薯种质的全薯、薯肉、薯皮的头、中、尾3段粗蛋白、干物质质量分数均表现为头段中段尾段,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木薯薯皮营养成分丰富,应重视木薯薯皮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盖膜微集雨集成技术,为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木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田间试验,处理1为施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在行距畦面上利用农膜覆盖收集雨水进入木薯种植行沟的盖膜模式,盖膜行距畦面高于木薯种植行沟2-3 cm,行距畦面宽80 cm),处理2为习惯施肥栽培(对照,不盖地膜),每个处理施肥量以NPK总养分为90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处理1的土壤速效N、P、K,有机质、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比处理2提高9.19%、9.17%、3.32%、8.25%、32.21%、9.60%,容重降低6.25%,可改善土壤p H。处理1木薯叶片叶绿素和叶片干物质、木薯杆茎径、木薯块根茎径、木薯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分别比处理2增加51.36%、11.14%、18.48%、21.57%、18.76%、34.88%、40.04%、31.89%、9033.8元/ha,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可为木薯高产稳产的生长发育提供及时、持续、平衡的养分供应与水肥条件,并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广西桑蚕鲜茧与干茧质量同步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鲜茧与干茧质量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广大蚕业干部及蚕农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对广西来宾、河池、柳州和南宁4个主要蚕区9户蚕农生产的鲜茧与干茧质量进行同步调查。【结果】南宁和河池蚕区鲜茧500g茧粒数在279~307粒之间,鲜茧颗粒较大;南宁和来宾蚕区的死笼率均超过11.00%;蚕鲜茧均不同程度发生僵病,最高达12.3%;蚕农出售毛脚茧(未化蛹),采伤嫩蛹,不同程度地造成内茧污染;茧层率分别为:南宁蚕区(21.59%)〉来宾蚕区(19.04%)〉柳州蚕区(18.37%)〉河池蚕区(17.47%)。干茧质量为:南宁蚕农1(4A3370I)〉来宾蚕农1(4A3251III)〉南宁蚕农2(4A3153II)〉柳州蚕农1(4A3044II)〉河池蚕农1(4A2954II)。【结论】鲜茧质量除受蚕品种特性、桑叶质量、气候条件影响外,饲养技术及上簇管理对其影响也较大;而干茧质量除受鲜茧质量影响外,还受烘干设备性能及烘干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农药在桑树上混合喷施对云南省常用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安全性,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按1:1:1混配后喷施防治桑树害虫,分别采摘药后10和14 d桑叶饲育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皓月A和皓月B等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并调查其龄期发育经过、生命力成绩(结茧率和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及卵质成绩(单蛾良卵数、不良卵数和总产卵数)。【结果】3种农药混施未对桑树产生药害;以药后10和14 d采桑叶饲育家蚕,发现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发育经过均未受影响,且无急性中毒死亡现象。饲育药后10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和云蚕8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影响较大;对云蚕8A的卵质成绩无影响,但其生命力和茧质成绩均受影响;对皓月A的生命力和茧质成绩有影响;对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质成绩有影响。饲育药后14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影响不明显,但对皓月A的生命力有一定影响;对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层率影响不明显;除云蚕8B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外(P< 0.05),对其他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影响也不明显。【结论】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取食药后10 d桑叶后其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取食药后14 d桑叶后除云蚕8A、云蚕8B和皓月A外,其他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影响不明显,表明云蚕7A、云蚕7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5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药后14 d采桑叶饲育安全。综合家蚕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不同品系家蚕原原种对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药剂混施的敏感性排序为云蚕7B>云蚕8B>皓月A>云蚕7A>云蚕8A>菁松B>皓月B>菁松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源海藻糖对家蚕的生长和茧丝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家蚕品种菁松×皓月进行添食试验,研究添加海藻糖对家蚕的生长和茧丝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海藻糖后家蚕上蔟更为整齐,茧丝纤度降低,而生存率、体重、4龄结茧率、普茧率、解舒率、粒茧丝长和解舒丝长都增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添加20 mmol/L海藻糖的家蚕成绩最优。[结论]外源性海藻糖对提高家蚕生长和茧丝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近年来,彩色稻因其独特的外观和特殊的营养价值在观光农业和专用营养大米产业中快速发展.本研究旨在阐明彩色稻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机理.[方法]以4个叶色不同的水稻品种,包括深紫叶(deep purple,DP),淡绿叶(pale green,PG),深绿叶/常规叶色(dark green,DG)及淡紫叶(pa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新疆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根冠比,以分析不同冬灌条件下,对冬油菜越冬率、生育特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冬油菜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冬油菜的越冬率,并对不同冬灌条件下冬油菜的鲜干重、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冬季灌溉对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有着一定影响.正常冬季灌溉量、1/2冬季灌溉量、1/3冬季灌溉量、1/4冬季灌溉量、不冬灌5个处理中,1/2冬季灌溉量处理单株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冠比相对较高,正常冬灌处理越冬率、叶片数相对较高,而不冬灌处理(CK)各项指标都最低.[结论]适宜的冬季灌溉量能保证冬油菜越冬率提高,对后期冬油菜的一些生育特性及最终的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奠定基础.新疆地区冬油菜适宜冬季灌溉量在450~900 m3/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栽插后20、40、60、80、100、120及140 d调查13个紫肉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鲜重, 块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叶干重,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分析整株鲜重、整株干重,茎、叶、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20个经济性状以及花色苷含量变化与其余19个经济性状的变化和10个产量性状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1)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存在缓慢增加型、波动变化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 对最长蔓长、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2)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20 d以后逐渐产生显著差异,在40~100 d完成类型分化, 与品种的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块根干物质含量、最长蔓长、茎鲜重、茎干重、整株干重及光合产物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3)花色苷日增长量与块根干重日增长量显著负相关,花色苷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积累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得到不同解决。【结论】由于花色苷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协调不同,紫肉甘薯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产生显著差异和分化,存在缓慢增加、波动变化和曲折上升3种变化类型。花色苷含量的这些变化与主要经济性状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预测,为甘蔗生产中合理使用甘蔗残体、糖厂滤泥和酒精废液,提高土壤肥力及甘蔗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将有机物料与土混合埋于新植蔗行间,埋置后1年后取样测定有机物料碳的残留量,确定土壤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并根据Jenny数学模型公式Ct=A/K-(A/K-C0)e-kt,对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进行预测。【结果】蔗叶、蔗根、蔗头、滤泥、酒精废液腐殖化系数分别为0.39、0.46、0.20、0.15与0.07;要保持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在21.19 g/kg,每年需向土壤施入稳定有机质2004.0 kg/ha,即需要蔗根4356.5 kg/ha(干重),5138.5 kg/ha蔗叶(干重)、10020.0 kg/ha蔗头(干重)、13360.0 kg/ha滤泥(干重)、28628.6 kg/ha酒精发酵液(固形物);要稳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时间越长,每年投入的有机质量越少,反之则越多。【结论】循环利用甘蔗糖业中的蔗叶、糖厂滤泥、糖厂酒精废液等有机物料,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日粮磷水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粮磷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磷排放量的影响,为中国奶牛饲养标准中磷需要量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3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被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干物质基础磷含量分别为0.32%、0.44%和0.56%的日粮,试验期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式期60 d,正式期最后5 d为采样期。【结果】磷的不同摄入量对采食量、生产性能及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羟脯氨酸以及唾液磷含量均处于正常值。0.32%磷日粮组每天通过粪尿向环境排磷量分别比0.44%和0.56%的磷日粮组少20.40 g(P<0.01)和45.84 g(P<0.01);其中,粪中水溶性磷排放量分别比0.44%和0.56%磷日粮组少15.24 g(P<0.01)和45.61 g(P<0.01),奶牛的饲养成本每天分别降低了0.60元/头和0.40元/头。【结论】日粮干物质基础磷水平为0.32%时对中国泌乳奶牛生产性能无不利影响,且显著降低粪磷含量,增加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氮素水平对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及源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及源库活性的影响,为萝卜生产的最佳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萝卜主产区张家口市尚义县为研究区域,以当地主栽萝卜品种春雷为供试材料,设置0(N0)、84(N1)、126(N2)、168(N3)、252(N4)、和336(N5)kg·hm-2 共6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和源库活性的差异。【结果】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与未施氮处理相比,氮肥的施用可显著提高萝卜产量达35.69%-64.59%;苗期、莲座期、膨大期和成熟期总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29.15%-94.85%、10.73%-101.31%、22.86%-33.57%和30.33%-66.47%,不同施氮水平之间的萝卜产量及干物质累积量总体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适宜施氮量有利于萝卜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适宜的氮素供应水平下总干物质和肉质根干物质的快速累积持续期延长,最大累积速率提高,肉质根最大干物质累积速率和总干物质快速累积出现的时间提前;同时萝卜生育前期的库活性以及叶片的干物质累积速率提高,而且整个生育期的源活性、整株及肉质根的干物质累积速率也保持了明显优势。【结论】适宜的氮素供应可以有效地协调萝卜干物质的累积特征参数与源库活性的关系,从而影响萝卜干物质的累积,并最终影响肉质根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