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空间诱变育种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植物空间条件诱发作物突变的特点,生物学,细胞学,当代生理损伤效应,突变的机理以及育种中已取得的进展进行论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突变育种技术是运用中子、射线和离子等物理辐射因素亦或是空间环境诱变种子或是植物离体组织,最终获取有益突变体,极大的缩减育种周期,诱变育成品种数据库统计研究表明,到二零一六年五月份,全世界在200余种植物品种的基础上,已经有超过三千个突变品种,小麦突变体共有200余种,我国诱变小麦有164种,基于此,笔者针对小麦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下为详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航天诱变育种作为现代育种的一条新途径,以外层空间为诱变环境,在微重力、多种射线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诱发植物产生突变,除具有提高突变率、变异较易稳定的特点外,还有生理损伤较轻、处理后代个体存活率高的优点,因此在植物育种中利用较多.作者综述了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今后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对具分生能力的组织进行离体培养,为现代植物育种创造新的变异体,脱毒原种、繁殖体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可以将二者的优点综合到一起,扬长避短,加速植物育种进程。报道了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在国内外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从抗病虫育种、抗旱育种、抗盐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等各个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化学诱变及其突变体筛选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诱变育种是人工利用化学诱变剂诱发作物发生突变,通过多世代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能利用的农作物品种。系统地介绍了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处理技术、特点和材料的选择,以及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离子注入水稻诱变育种机理初探   总被引:92,自引:9,他引:92  
<正> 一、引言自从1927年Muller发现X射线能大大增加植物突变率以来,辐射植物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植物辐射育种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作物选育和培育新品种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近三十年来,诱变育种又掀起了新的高潮。各种物理化学方法纷纷引入到诱变育种领域中来。其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和突变频谱,从而为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品种提供更大的基因库。另一方面,突变没有方向性,诱变育种的主要手段还是靠田间选育,这就影响了诱变育种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加强基础研究外,寻找新的诱变源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植物育种家的主要任务,一是创造变异,二是依既定的目标对变异体进行选择。虽然传统的杂交方法和诱发突变迄今仍然是育种家借以创造变异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可以成为遗传变异的第三个来源。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是无性繁殖植物还是种子繁殖植物,当它们的细胞或组织经历了一段既使是时间不  相似文献   

8.
植物驯化、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农业产生以来.植物品种的选育经历了植物驯化、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3个阶段。对这3种育种方法的认识中.一般人认为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具有定向修饰植物某个或某些性状而保持其他性状不变.加快育种的步伐等优点,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9.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60Co-γ和EMS的诱变原理,诱变剂量的选择,诱变材料的选择以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一步阐述了这2种诱变技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分析了小麦育种现状以及诱变育种在小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20年代,核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科研。由于其方法独特,手段先进,在农业领域很快地推广和普及。目前,已在育种、栽培生理、土壤肥料、食品保鲜、环境保护、畜牧业等方面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植物育种 30年代,利用辐射育成了第一个作物突变品种烟草chlorina。1942年,Auerbach开始利用化学诱变剂诱发突变。自60年代以来,诱变育种引起了各国育种家的重视。目前,世界上已有37个国家获得了由诱变手段育成的农作物品种。据国际原子  相似文献   

11.
①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优先支持抗病虫害、抗逆、优质高产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林木新品种的培育,尤其强调超级优质水稻、优质小麦、特种玉米,以及杂交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本项研究强调生物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培育出目标品种为目的,并最终实现商业化操作。涉及的技术包括:植物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和染色体工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尤其是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核辐射突变和空间育种技术;等离子体突变育种和转基困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学会、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联合主办的国际利用诱发突变与离体生物技术育种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6—20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日本放射线育种研究所、国立菲律宾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和我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个单位的科学家共98人。 会议收到论文93篇,内容包括各国植物突变育种的发展和成就、突变品种的选育和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诱变因其点突变比例和突变频率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诱发育种。近年来,用此方法获得的突变材料,成为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基础,进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化学诱变的特点与发展历史,总结分析了诱变材料、诱变剂种类以及诱变方法如浓度、时间、温度等对诱变效率的影响,综述了化学诱变技术在国内外蔬菜育种研究中的进展及成果。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业科技》2009,(3):96-96
通常认为,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洪水是可怕的灾害。水稻育种专家认为FR13A这个品种能够经受住一个多星期的洪水侵袭。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植物育种家David Mackill博士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看到了相关的前景,即将FR13A的抗涝性引入在亚洲洪水易发区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甜椒Ti+离子注入相关诱变育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爱  李金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91-3292
进行了Ti+离子注入甜椒诱变相关育种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能Ti+离子注入后能引起甜椒形态特征的变化,其中在小剂量时表现为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促进生长与分枝;在大剂量时表现为突变株增加诱发新变异。另外离子的注入引起叶片中Na、Mg、K、Ca、Si等元素含量下降,Al、Fe的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植物育种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植物育种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发展历程,现代高不知所措植物育种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最近的将来,育种的发展,特别是高产与优质育种的发展,特别是高产与优质育种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常规育种方法,尤其是交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植物突变体创造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变体是指某个性状发生可遗传变异或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材料。创造新的突变体,可直接或间接地在生产上使用,有助于加快作物育种进程。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可自发突变,人工诱发也可产生突变,目前主要运用的诱发方式有物理、化学诱变法,T-DNA插入诱变和转座子插入诱变。现就植物突变体创造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许多农业家庭和低收入的水稻消费者认为洪水是可怕的灾害。水稻育种专家认为FR13A这个品种能够经受住一个多星期的洪水侵袭。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植物育种家David Mackill博士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看到了相关的前景,即将FR13A的抗涝性引入在亚洲洪水易发区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中。  相似文献   

19.
利用突变技术来创造有用变异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育种方法.至今全世界在150多种植物中已选出近2000个优良突变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而在离体培养中,双单倍体技术则是促进突变技术应用的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棕榈科植物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棕榈科植物育种的目标,阐述了目前育种中主要应用的几种育种方法,探讨了分子育种在棕榈科植物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加强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加快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