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作物病虫草害可持续控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发展和“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控制技术及可持续农业的内在联系,分析和展望了可持续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及相关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盐渍是用食盐把新鲜食用菌腌制加工的一种方法。通过盐渍加工食用菌,在我国由来以久。《广菌谱》中引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陶弘景的话说:“(木耳)软湿者人采以作菹”,菹,即腌菜、酸菜之类。《滇南新语》中有:“(鸡(土从))土人渍以盐,蒸存可耐久。余卤浮腻,别贮为(土从)油,或连卤蒸干为(土从)酱,当事群珍之,常家于之以佐馔”。不少山区农民,都有把采集的野生菇类腌制保藏的习惯。盐渍已成为外贸出口常用的加工方法,适于绝大多数食用菌。目前盐渍出口的种类主要有蘑菇、平菇、滑茹、猴头等。盐渍加工的产品分别称为盐水蘑菇、盐水平菇等。一、盐渍原理盐渍在食用菌加工贮藏分类上,属高渗透压贮藏。其原理在于:当两种不同成分或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盐渍菇“捞菇换水”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直接换水”环保节能低耗加工盐渍菇新工艺.采用“直接换水”新工艺加工出的盐渍菇碎菇极少、耗水量低、省力省药且外观好.  相似文献   

4.
盐渍双孢菇加工工艺及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双孢菇大量集中上市而引发的“菇贱伤农”现象,提出了以盐渍加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的对策。总结了盐渍双孢菇加工工艺,分析了加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发生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规避双孢菇种植风险,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为满足盐渍出口的需要,天津市蔬菜研究所从1990年引进日本“千两二号”茄子进行栽培试种,并在天津市静海,武清等地示范推广。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千两二号”茄子适应性强,耐暑、耐旱、耐盐碱,开花结果多、收获期长、产量高、品质佳,亩产可达5000—6000kg,盐渍加工出口经济效益很高,是一个适合盐渍加工的优良品种。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3):117-117
<正>由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贾恢先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西部专项子课题——“盐地药产业构建及技术研究”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其主要成果有: 1)首次提出“盐地药产业”和“盐地农业”的概念,并系统研究了盐地药产业构建的理论和技术.2)初步查清了甘肃盐地药用植物资源;筛选了适宜在盐渍地人工栽培的盐生药材,并进行了引种试验.3)对杜仲、枸杞等中药材的抗盐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杜仲、枸杞对盐胁迫的适应机理,发现杜仲有潜在的耐盐性,并在内陆盐渍区种植成功.4)揭示了盐生中药材在改良盐渍环境中效果优于一般农作物的机理.5)首次研究并提出杜仲、枸杞盐地栽培技术规程和栽培措施,进行了杜仲微量元素含量及保健作用潜能的研究.6)所筛选的适合盐地种植的中药材,通过4年的推广种植,推广面积达1.8万余亩,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盐渍环境下的硫酸盐与氯离子腐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化学劣化因子。本文系统阐述了盐渍环境下混凝土腐蚀研究现状,总结了腐蚀类型及腐蚀机理,提出了针对西部地区盐渍环境混凝土腐蚀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盐渍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不同产地盐渍海参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对不同产地盐渍海参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盐渍海参定性出以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为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83种,但不同产地特征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不同。庚醛、辛醛等13种醛类是盐渍海参的共有成分。醇类和酮类是长岛盐渍海参的特征风味物质,威海和东营盐渍海参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为酯类,大连盐渍海参特征区域未鉴定出确定成分。[结论]不同产地的盐渍海参因特征性风味物质不同而具有独特的风味特征,可以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遭受着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威胁.进行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及提出盐渍地防治措施,可以为区域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采用基于知识决策树分类法构建模型提取研究区1989、2001和2007年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使用动态度模型分析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结果]渭-库绿洲在1989~2007年,盐渍地总面积增加了192.76 km2.1989~2007年间盐渍地总面积的动态度达到0.232;.[结论]近20年间研究区土壤盐渍化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盐渍化危害程度加深.结合渭-库绿洲灌区的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提出了水利工程、农业、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土壤盐渍化治理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优化集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专题“华南稻区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取得的有关田间试验和示范的部分进展。通过田间抗性品种评价试验,评价出可供可持续控制技术组装应用的新品种,如齐粒丝苗、丰丝占、粤秀占等;开展高效低毒药剂筛选和防治技术研究,研制的58%稻虫杀净列入台山珍香绿色稻米(农业部认证)专用杀虫剂,可替代高毒药剂甲胺磷;开展了褐稻虱对吡虫啉和扑虱灵抗药性的初步检测;研究了不同抛秧栽培密度和不同施肥模式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以形成适应当前优质+低氮肥+湿润灌溉+放宽防治指标生产性配套技术措施控制病虫害的相关技术,为华南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在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抗病虫优质丰产品种、控害丰产栽培和合理用药为关键措施的可持续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绿色食品检查员手册》中规定:暂不受理叶菜类酱菜(盐渍品)申报绿色食品。原因是酱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尤其是叶菜类,最终驻留产品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所以在工艺上未能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暂不受理叶菜类酱菜(盐渍品)的绿色食品申报。酱菜(盐渍品)没有准确的定义。通常酱菜是指用酱腌制保存并调味的蔬菜(广义上的酱菜也包括肉类)。酱渍菜是以蔬菜为主要原料,经盐腌或盐渍成蔬菜咸坯后,再经酱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研究珠江三角洲滨海平原的土壤和浅海滩涂。主要土壤有水稻土、冲积土和滨海盐渍沼泽土(海涂土壤)等三个土类。总共采取35个土壤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其中以酸性盐渍水稻土的含量最高,滨海盐渍沼泽土(泥坦)的最低,大多数土壤耕层(表层)全磷、全钾含量均属中等至丰富范围,只有酸性盐渍水稻土的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较低;土壤微量元素(硼、锰、锌、铜、钼)含量多属丰富,个别土壤含相稍低;土壤pH值(除酸性盐渍水稻土和红树盐渍沼译土以外)平均多在6.7~8.3之间;耕作土壤的盐分含量以盐渍水稻土的含量最高,其范围为0.230~0.341%,潴育性水稻土的含盐量最低在0.10%以下,滨海盐渍沼泽土的含盐量变幅很大,为0.072~2.88%,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土壤质地和重,耕作土壤多属重壤土至轻粘土,而滨海盐渍沼泽土多属轻粘土至中粘土。根据土壤性质的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改良意见。  相似文献   

13.
滨海盐渍土棉花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约有滨海盐渍土120×104hm2.盐渍区一般具备棉花生长发育的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但盐渍化严重(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4%~2.0%,盐分组成以Na+、Cl-为主),淡水资源缺乏,无霜期短等是盐渍区植棉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掌握盐渍区植棉的关键技术,本中心1999年起在寿光滨海盐渍区建立棉花试验基地,对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问题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提出一整套符合当地生态、生产条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绿色食品检查员手册》中规定:暂不受理叶菜类酱菜(盐渍品)申报绿色食品。原因是酱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尤其是叶菜类,最终驻留产品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所以在工艺上未能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暂不受理叶菜类酱菜(盐渍品)的绿色食品申报。酱菜(盐渍品)没有准确的定义。通常酱菜是指用酱腌制保存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讨我市盐渍地治理对策 ,对盐渍地现状 ,治理加以总结 ,分析探讨 ,提出适宜的治理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会议短讯     
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技术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2004年11月2~4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联合主办的“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技术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这是中国针对外来生物入侵的预防与管理举办的首次国际会议。国内外相关领域的67名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汇聚一堂,为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与管理献计献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迅猛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引发的生物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现,造成的农林渔牧业生产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对人畜健康构成的威胁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盐生植物颉颃盐渍逆境的演化结构尤其是晶体的分布特点,为应用生物学技术治理盐渍环境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采用高清显示植物组织晶体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埃及红海岸边高盐度地区和吉林长岭草原一般盐渍环境的藜(Chenopodium albumL.)进行颉颃盐渍逆境的演化结构比对试验。[结果]区域化分布的晶体和发达的同化组织是藜颉颃盐渍逆境的重要演化结构特征,二者茎皮层均具有程度相近的不连续的晶体环,而高盐度地区藜的茎皮层中以及叶肉中的同化组织发达程度显著高于一般盐渍环境。二者的其他比较结果还表明,发达的角质层和髓也是盐渍环境中植物颉颃逆境的重要演化结构。[结论]研究结果为利用结构植物学技术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即晶体可能成为抗盐植物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不同盐渍环境藜颉颃逆境演化结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盐生植物颉颃盐渍逆境的演化结构尤其是晶体的分布特点,为应用生物学技术治理盐渍环境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采用高清显示植物组织晶体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埃及红海岸边高盐度地区和吉林长岭草原一般盐渍环境的藜(Chenopodium albumL.)进行颉颃盐渍逆境的演化结构比对试验。[结果]区域化分布的晶体和发达的同化组织是藜颉颃盐渍逆境的重要演化结构特征,二者茎皮层均具有程度相近的不连续的晶体环,而高盐度地区藜的茎皮层中以及叶肉中的同化组织发达程度显著高于一般盐渍环境。二者的其他比较结果还表明,发达的角质层和髓也是盐渍环境中植物颉颃逆境的重要演化结构。[结论]研究结果为利用结构植物学技术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即晶体可能成为抗盐植物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1990、1998和2007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采用最大似然法、土壤动态度和转移矩阵3种研究方法对艾比湖流域土壤盐渍地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2007年,艾比湖土壤盐渍化程度日益加剧。其中,重度、中度、轻度盐渍地分别增加了1.40、89.60、476.16 km2,而非盐渍地减少了567.16 km2;重度盐渍地集中分布在阿拉山口附近及湖滨区上部,中度盐渍地主要位于湖滨区中部和接近外围下风区的沙漠地带,而轻度盐渍地广泛分布于艾比湖外围和绿洲的交汇处;面积增加最少的重度盐渍地主要由中度盐渍地部分转化,增加次之的中度盐渍地主要由轻度盐渍地部分转化,增加最多的轻度盐渍地主要由非盐渍地部分转化,而非盐渍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20.
蕨菜的两种加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菜 [Pteridiumaquilinum (L .)Kuhn],别名拳头菜、蕨儿菜、龙头菜、蕨苔、鹿蕨菜等 ,为凤尾蕨科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适宜生长在山地草坡、稀疏的混交林或阔叶林间空地及其边缘 ,喜湿而不耐旱 ,在腐殖质深厚的地块生长茂盛。以幼嫩叶芽供食用 ,有特殊的清香味 ,被誉为“山菜之王”、“林海山珍”、“长命菜”。可炒食、冷拌 ,也可加工成干蕨菜或腌制品。1 盐渍蕨菜盐渍蕨菜的加工工艺包括采集、整理分级、捆把、腌制 (初腌、复腌 )、装桶、包装等。1.1 采集 每年春、夏的 4~ 6月是采集蕨菜的季节 ,高 2 0~ 2 5cm、叶苞如拳、粗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