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养猪》2015,(1)
<正>猪瘟仍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很少出现典型的临床病例,但发病猪群中总能见到猪瘟存在。现把目前猪瘟流行特点和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建议总结如下。一、我国目前猪瘟的流行特点(一)猪瘟呈散发:没有出现大规模暴发,免疫猪群以非典型猪瘟为主。(二)持续性感染:猪场种猪带毒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猪场带毒率比较高,常见于母猪,造成繁殖障碍,可垂直传播,造成仔猪先天感染,是仔猪发病的主要原因。后备种猪有隐性感染或带毒现象,因种猪流通和交易而造成猪瘟病毒的传播,成为其它猪场和新建猪场猪瘟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集中化猪场均实施了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发生和流行。但近年来,集约化猪场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繁殖障碍)等。当前非典型猪瘟在我国较多的集约化猪场不同程度地发生。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猪瘟又非典型化,往往易被其他病病或继发并发感染而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的存在。为了有效地防制当前集约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就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防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猪瘟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多以所谓非典型、温和性或亚急性的症状出现.以及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胎盘垂直感染、初生仔猪耐受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等。对规模化猪场除实行兽医生物安全措施,减少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侵入猪群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快速查出病原体并淘汰“带毒猪”.控制净化规模猪场猪瘟病毒,彻底清除带毒种猪对控制猪瘟持续感染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猪瘟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猪瘟仍是目前造成福建省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由单一发生向混合感染趋势发展,猪瘟在有限区域散发性流行,以非典型症状猪瘟为主,部分猪场由于猪免疫抑制病等因素造成种猪场以母猪带毒隐性感染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多数猪场采用大剂量疫苗注射。福建省在防制猪瘟方面应筛选猪瘟疫苗,制定和推广科学免疫程序;建立全省猪瘟监测网络和报警系统,加强对种猪场、规模猪场和散养猪的免疫、监测,尤其对种猪场开展猪瘟免疫抗体与野毒感染抗体,疫苗毒与野毒抗原的鉴别诊断,坚决淘汰免疫缺陷和野毒感染的种猪,在种猪场推行猪瘟净化技术;加强对生猪市场交易、调运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呈非典型性,即隐性感染。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暴发,如原料出现问题、发生严重蓝耳病的后期、口蹄疫后遗症等。猪瘟在各个阶段均可发生,但目前哺乳期仔猪多见。保育期小猪、中、大猪发生猪瘟,很多时候是因为猪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保管不当,或猪场发生了严重的其它传染病造成抵抗力下降。1症状特点种猪:一般是隐性带毒为主,偶见流产、产木乃伊、弱仔。哺乳期:出生仔猪一般在10d以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王琴研究员介绍了猪瘟的诊断、免疫与净化情况。王琴指出,在临床上种猪有3%~33%的带毒率从而导致免疫失败。而正是这种带毒猪群造成我国猪瘟长期持续存在和散发流行恶性循环的主要根源。由带毒母猪产下的仔猪多为先天免疫耐受猪,这种情况常常导致猪瘟在猪场形成恶性循环:即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母猪——胎盘垂直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带毒——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后备母猪——无临床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猪瘟病毒持续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等。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猪瘟又出现非典型化,往往易被其他疾病或继发并发感染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的存在。本文简单阐述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防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猪瘟病毒持续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等.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猪瘟又出现非典型化,往往易被其他疾病或继发并发感染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的存在.本文简单阐述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防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猪瘟在湖南的流行情况,2004年5月至2004年9月,从湖南11个地市共收集了54个猪场的疑似猪瘟猪病料及其背景资料,其中发生猪瘟的猪场21个。通过对这些病料检测、背景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了湖南目前猪瘟流行的状况:临床症状典型的急性猪瘟和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慢性猪瘟并存,多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Ⅱ型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发病猪群以断奶以后的保育仔猪为主,但育肥猪和肥猪也有发病,占总发病率的28·6%;从外来猪场引进猪混群后发病率比自繁自养高;该病主要以猪场为单位呈点状散发,未有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10.
对猪瘟免疫虽然非常重视,但近年来,许多规模化猪场中猪瘟疫情仍时有发生。目前的猪瘟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急性暴发的少;主要表现为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仔猪胎盘垂直传播及仔猪先天免疫耐受、免疫麻痹等。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归根于猪瘟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1.
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在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防控中,猪瘟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猪瘟流行中,除典型病例外,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由于病原毒力降低,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已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通过对规模猪场猪瘟流行情况的调查发现,规模猪场的猪瘟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并且呈现新的发病特点,主要表现在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无规律的散发性流行,自然病例中常见病理变化不典型、临床症状轻微的非典型或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性感染、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以及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目前,对于猪瘟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猪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因此,笔者开展湖南省规模猪场的猪瘟免疫情况调查研究,对猪场的猪瘟免疫效果、猪群的整体免疫保护水平和抗感染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为湖南省规模猪场的猪瘟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证明,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病毒持续感染通常是在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环境中的病毒反复感染产生的,由于感染猪还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毒虽然可以在其体内局部存留,但还不足以引起猪发病.一般情况下,感染猪虽然持续带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然而却可以不断向外排毒,再次感染其他猪,污染环境;带毒的种猪可以通过母猪的胎盘和公猪的精液传播给仔猪,造成仔猪的先天免疫耐受,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实验还证明,即使在良好的免疫状况下,反复多次人工感染猪瘟强毒也可造成持续感染.由此可见,猪瘟病毒持续感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形势十分复杂和严峻,猪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猪瘟免疫失败现象目前虽然比较普遍,但是可以解决的。专家强调指出,控制猪瘟重点应放在严格控制种猪,科学经济地淘汰带毒种猪。母猪体内垂直感染的小猪,出生小猪不能免疫识别猪瘟病,或猪瘟疫苗。猪瘟疫苗免疫对于猪瘟带毒仔猪没有免疫效果。这是猪瘟免疫失败现象的主要原因。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目前是公认的世界最好的猪瘟疫苗,应宣传和肯定。但目前应做的是提高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产品质量。猪场应掌握评价疫苗使用效果的方法,知道如何使用疫苗,何时接种疫苗及疫苗的接种效果。要实现彻底阻止野毒传播、控制和消灭猪瘟这一目标,仅仅依赖于疫苗免疫接种是不够的。猪瘟之所以长期流行与猪瘟病毒致病机理尚不清楚和猪场的卫生防疫措施、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现在的集约化猪群,特别是一些高产猪群,其生理功能严重受到抑制,对疫病易感性增加。所以,控制和消灭猪瘟流行需要从包括免疫接种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及防疫措施着手。强调流行病学综合防治为主,切断传染病发生的三个重要环节(即病原、宿主、环境),相互联系的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传染病就不会发生。这也是成功控制猪瘟流行的最有效办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翟云娇 《兽医导刊》2016,(4):125-126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盈江县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猪瘟病毒持续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等.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猪瘟又出现非典型化,往往易被其他疾病或继发并发感染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的存在.本文简单阐述当前盈江县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防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1流行 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潜伏期和病程延长,成年猪发病较轻或不显症状,多呈隐性带毒,带毒率范围一般为3%~20%,高者可达33%以上,且多数猪场还存在着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成年猪的死亡率为2.1%~2.4%,有时还发生在疫苗免疫过的猪群中.多呈散发,流行速度缓慢,而中小猪及哺乳仔猪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凡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病毒带毒率为66%~100%,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尹广东 《养猪》2006,(3):68-69
猪瘟(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出血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须依赖于实验室才能确诊;并出现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因免疫失败、饲养管理、疫病净化、猪瘟流行毒株发生变异等方面的原因,猪群在受到猪瘟病毒感染后屡屡会发生非典型猪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和隔离工作及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搞好免疫监测、清除持续感染带毒猪、培育健康无猪瘟带毒猪的种猪和后备种猪群、净化染疫猪场等环节以达到有效防制非典型性猪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夏道伦 《兽医导刊》2013,(10):19-21
近年来,猪瘟在我国虽然没有大规模流行,但在一些养猪场户中猪瘟仍然常常呈散发性流行,而这种散发性流行与之前相比较,其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临床上由典型猪瘟向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转变;猪的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且死亡率降低,多表现为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则死亡率较低或可耐过;发病猪群没有季节、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差异,猪群一旦感染,其免疫系统会遭到破坏,患猪的免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猪瘟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某规模化猪场发病断奶仔猪死亡原因,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和RT-PCR检测等方法,对该规模化猪场发病猪进行了诊断。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和猪瘟抗体快速金标检测卡检测,初步诊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猪瘟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RT-PCR检测核酸确诊发病猪为猪瘟病毒感染;细菌培养分离、生化特性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猪链球菌。造成该猪场断奶仔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猪瘟病毒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