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玉米种植面积3 200万hm2,产量16926.3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0%以上,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几年武汉市玉米播种面积保持在2万km2左右,其中汉南区种植面积占三分之一,鲜食玉米占三分之一。锈病是玉米的常规性病害之一,往年危害不重,常年主要危害的病害为纹枯病和大、小斑病,但2014年秋玉米锈病发生非常重。据2014年10月上旬普查,玉米锈病发  相似文献   

2.
自60年代起玉米锈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即有不同程度发生,但危害性很小。近几年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危害渐趋严重,北方玉米产区更有发展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不可忽视的病害之一。1 发生危害玉米锈病在云南、海南、台湾、广西、贵州、四川、陕西、山东、河北、东北三省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黑龙江省1987年发病普遍,1990年作者在吉林省通化、浑江、四平地区的12县(市)随机调查36个乡的54块地,病田率24.1%,病株率5%—100%,其中病株率在95%以上的占7.4%;1991年吉林中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南方锈病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生物灾害,全国常年发生面积在667万hm2左右,造成了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如何有效防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该文综述了我国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布、发生流行和传播规律、研究热点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该病害的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河南驻马店、周口、漯河、南阳等地市发生日趋严重,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玉米生产发展,一般减产15%~20%,发生严重的减产50%以上。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病特点与危害状1.1发病晚,蔓延迅速据在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试验地和玉米大田的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玉米抽雄散粉后的8月初开始发病,然后迅速蔓延,到8月中下旬达到高峰,许多感病品种叶片布满病斑,严重的到8月下旬即枯死。1.2病害相互交织发生在玉米成株中后期的两大病害—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锈病几乎同时发病,相互交织在一起,在玉米试验田…  相似文献   

5.
玉米南方锈病是豫南玉米生产上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缺乏药剂防治是该病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明确表态杀菌剂对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笔者选用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甲·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6中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南方锈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南方玉米锈病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并对玉米生产安全,可以在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杰  姜玉英  曾娟 《植物保护》2013,39(6):86-90
玉米大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世界性玉米病害,常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12年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地区大流行,本文归纳了玉米大斑病全国发生概况、区域分布和各地病情。总结了2012年玉米大斑病发病时间早,流行速度快,品种间和地区间发病程度差异大等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主栽品种不抗病、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致大斑病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重视玉米病害的预测预报、推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综合防治的对策建议,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大斑病测报工作,指导玉米病害防治、有效控制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恩施自治州地处湖北省山区,玉米种植面积很大,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的常年种植中,玉米灰斑病一直是我州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由于许多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逐年丧失,以及在生产中高氮肥栽培和后期管理不足等各方面原因,玉米灰斑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州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灰斑病的危害程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高海拔山区,玉米灰斑病危害严重,对玉米的产量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方式的转变,玉米品种选育加快,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生产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发病虫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本文总结了我国玉米重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并对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目前生产上的重要病虫害如亚洲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以及黏虫为害加重并将持续发生;土传病害玉米茎腐病、穗腐病等危害将持续加重;风险性叶斑病玉米大斑病、南方锈病等仍在流行,未来不可忽视;还需关注未来危害性具有上升趋势的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第2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2000万hm2,总产达750亿kg,玉米单产达1554kg/667m2。但由于病害的发生,对玉米造成极大的危害,尤其是病毒病更是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3]。世界上已发现40多种玉米病毒病。在我国危害最大的是玉米粗缩病毒(Maize...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玉米病毒病害,在我国北方和江浙等地较为多见,在华南地区尚鲜有报道。玉米是广西隆安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1.2万公顷,21世纪初以来,玉米粗缩病在广西隆安县部分乡镇发生危害,发生面积及范围逐年扩大,对玉米生产构成了潜在危害。作者通过分析隆安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实况和特点,总结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五峰全县辣椒播种面积2.2万667m~2,产量6.6万t,产值1.32亿元。高山辣椒已成为我县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但病害是影响辣椒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一般因病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据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近几年来辣椒示范抗逆性结果统计,五峰山区辣椒常见的病害有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经对症防治,大大减少了辣椒病害的发生,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玉米矮花叶病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近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大范围流行成灾,给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针对病害发生危害特点,在进行病原病毒的提纯、血清制备、检测、病害流行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种传规律和蚜虫传毒机制作了较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玉米内州萎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内州萎蔫病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区,我国尚无此病发生的报道。萎蔫病菌通过带菌种子做远距离传播,加强检验检疫成为该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玉米内州萎蔫病的发生与危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分类、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以及最新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对监测病害的发生和鉴定检疫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玉米品种抗病性及施肥覆膜措施对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的影响,于2016—2018年利用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东北部分玉米种植区北方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气象因子与炭疽病发生的相关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鉴定101个玉米品种对北方炭疽病的抗性,并观察肥料施用方式、种类以及地膜使用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8年玉米北方炭疽病在东北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为重发区,病害发生程度与7—8月份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供试玉米品种中辽单752、禾农九、中元999和山与城1号4个品种对玉米北方炭疽病表现为高抗,占总数的3.96%,无免疫品种。基肥和追肥量分别为675 kg/hm2和150 kg/hm2时病害发生较轻,病情指数为18.61,减肥30%对病害发生无明显影响;缓释肥和地膜均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表明种植抗病品种、合理使用肥料及地膜是东北地区防治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带毒以持久方式传播引起的病毒病害。我市自1996年发病以来,1998、1999、2002年三年发生较重,全市发病面积在0.33万hm^2。左右,2003年后该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大幅度下降。2007年玉米粗缩病在我市发生普遍,少数地区暴发成灾,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今后更好地控制病害的重发,降低危害损失,对2007年我市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重发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灰斑病(Cecrospora zeae-maydis TehonPaniels)又叫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恩施自治州位于鄂西南山区,常年种植玉米10万hm2以上,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灰斑病在恩施玉米产区发生流行,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恩施地区玉米生产中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2013年,恩施州植保站在恩施市  相似文献   

17.
玉米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和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孢囊线虫Heterodera zeae Koshy,SwarupSethi,1971年在印度的拉贾斯坦邦第一次被发现并报道。虽然该病在我国未见相关报道,但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已达到世界第二位,分布范围广。因此,对该病害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国外有关玉米孢囊线虫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孢囊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形态特征、危害情况、寄主范围及其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为防止玉米孢囊线虫在我国发生危害和扩散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玉米锈病(PucciniasarghiSchw)是武威市常见病害 ,过去发生迟、危害轻 ,对产量影响不大 ,但近两年随着玉米种植面积尤其是制种面积的扩大 ,其危害逐年加重 ,严重制约了全市的玉米生产 ,为了确保武威市玉米生产和种子基地建设的健康安全发展 ,从1999年起 ,我们对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1发生情况从两年的调查情况看 ,武威市玉米锈病一般5月下旬~6月上旬在平川井泉灌区玉米制种田首先发生 ,迅速蔓延后于6月下旬进入盛发期 ;平川井灌区大田玉米发病依品种抗性不同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始发 ,8…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武威市凉州区和古浪县玉米制种田普遍发生一种苗期叶枯类病害 ,其症状与目前已报道的各种玉米苗期病害均有明显差别 ,生产中防治难度较大。为了及时掌握该病的致病菌及发生规律 ,为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并配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1为害症状该病害典型症状为 :叶片生灰绿色至黄白色线状条斑 ,与叶脉平行 ,具不规则或波浪形边缘 ;喇叭口多不张开且叶尖端向下扭曲 ;玉米节部呈褐色。多数病株根系发育正常 ,亦有少数病株根毛减少 ,初生根老化 ,次生根少或无 ,叶片自下…  相似文献   

20.
玉米粗缩病(MRDV)20世纪80年代在思南县玉米作物上仅零星发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发病面积逐年扩大 ,发病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1996年调查 ,全县发病面积467hm2,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5.38 %。病株率4.6 %~9.4 %。1999年全县发病面积已上升到2467hm2 ,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28.46 % ,平均病株率24.87 % ,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4 %。目前 ,全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已成为玉米病害之首。1998年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作了初步观察 ,1999年对病害的发生与前茬不同类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