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6年,通过羽化观察、成虫诱集、落果解剖等方法调查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害虫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田间成虫活动盛期为6月中旬至7中旬,蛆果落地高峰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蛆果落地到幼虫开始入土间隔期2~8 d。大面积田间成虫诱杀适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落果捡拾适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结合橘园蚧类等害虫防治,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可选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柑橘大实蝇成虫。  相似文献   

2.
正柑橘黄蒂落果,又叫秋梢期落果,指的是进入果实膨大期前的一种生理落果。在三峡河谷地区发生时间一般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柑橘生理性落果,作为果树花后一段时期内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5月~8月,而就秭归县而言,一般发生4月下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以后,果树逐渐进入果实膨大期,很少出现类似落果。而近2年~3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山东省泰安市核桃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化学防治的用药流程,于2017—2018年采用田间调查法进行主要病虫害的调查,于2019年采用常规喷雾法对不同防治对象进行化学防治,研究不同用药时间及用药次数下3种农药对核桃的保果效果及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确定用药流程。结果表明,2017年泰安市核桃园主要病虫害以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核桃炭疽病和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aristata为主,造成的病虫果率达83.25%。5月中旬至6月下旬,以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举肢蛾单独发生为主;7月上旬至8月上旬,以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单独发生为主;8月中旬至下旬,以核桃炭疽病单独发生和核桃炭疽病+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共同发生为主。2018年3种病虫害造成核桃的总体落果率为79.84%,共出现2次落果高峰,即在6月下旬以核桃举肢蛾造成的落果和在8月下旬以核桃炭疽病单独发生和核桃炭疽病+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共同发生造成的落果。针对以上3种主要病虫害,在核桃生长期应至少喷药6次,其总体的保果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6.58%和93.70%,分别显著高于喷药4次的83.72%和70.56%,与喷药8次处理差异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自5月上旬至8月上旬,每15~20 d用药1次,至少用药6次;对核桃炭疽病自6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15~20 d用药1次,至少用药4次;对核桃举肢蛾在5月下旬和7月下旬各用药1次。  相似文献   

4.
大叶黄杨白粉病在鄂西南地区4月中旬开始发病,5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上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病害再发,10月上旬为第二个发病高峰。大叶黄杨白粉病由正木粉孢霉Oidiumeuongmijaponicae(Arc)Sacc所致,高温多湿是发病主要因素。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古茵清可湿...  相似文献   

5.
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政  张富国  何涛 《湖北植保》2008,(1):18-18,22
柑橘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橘果实蝇或柑蛆,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主要为害柑橘类,次为柚子、酸橙、红桔等。成虫产卵桔果内皮层,卵孵化后,幼虫随即由内向外在瓤内蛀食,使果实内部腐烂,形成蛆柑,未熟先黄而脱落,完全丧失食用和经济价值。1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柑橘大实蝇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为盛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交尾产卵时期,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最早在7月下旬出现,8月中旬至9月初为盛期。10月上中旬幼虫逐渐老熟,被害果开始陆续脱落,落果1~3d,老熟幼虫出果入土化蛹。1.1柑…  相似文献   

6.
不同防控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于四川阆中开展了0.1%阿维菌素饵剂、糖醋液、蛋白引诱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柑橘大实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阆中柑橘大实蝇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下旬,高峰期在6月下旬;幼虫发生期为9月上旬至12月下旬,为害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0.1%阿维菌素饵剂和糖醋液比蛋白引诱剂与1.8%阿维菌素乳油,对柑橘大实蝇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杭州新胸蚜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新胸蚜是南京地区危害蚊母树蚜虫的优势种。每年11月上旬性母迂飞到蚊母树上胎生性蚜。1月中旬性蚜产卵于叶芽基部鳞片上。3月下旬孵化。4月上旬于母形成虫瘿。5月中旬迁移蚜由瘿内爬出迁飞到白栎、槲栎、抱树等栎属植物上胎生侨蚜越夏。11月初侨蚜胎生性母。经多年防治试验,以性蚜期进行化学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水稻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东肇庆病虫测报站24年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晚稻高峰多在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终见日多在11月下旬。根据发生高峰的日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累计数量比较各年发生严重程度,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褐飞虱发生重,而8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发生趋轻。  相似文献   

9.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是柑桔类植物果实的重要害虫,以往对该虫的发生监测仅局限于通过果园诱集和室内外养蛹监测成虫的发生期。本研究综合应用室外养蛹、桔园系统调查、成虫诱集和蛆果解剖等技术手段,以期了解柑桔大实蝇的产卵进度、幼虫发育进度、蛆果落地进度、幼虫化蛹进度以及蛹的羽化进度。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柑桔大实蝇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末-7月初;一龄、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9月中旬-10月初、10月上旬-下旬和10月中旬-11月初;受害蛆果落地盛期为10月上旬-下旬,与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吻合;室外养蛹的成虫羽化盛期为5月上旬-中旬末,但果园成虫诱集的盛期为6月中旬-下旬,较室外养蛹的成虫发生盛期推迟30 d左右,对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作者做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还表明,各虫态的累计发生进度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从而可计算出各虫态发生进度为16%、50%和84%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研究结果对于柑桔大实蝇的发生期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绿色安全防控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于2016—2018年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新堡镇宋营村枸杞种植基地枸杞上采集枸杞红瘿蚊,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观察,并对其年生活史及年发生规律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枸杞红瘿蚊成虫羽化高度集中,羽化后的雌成虫不需要补充营养,便可立即求偶、交尾和产卵,孵化后幼虫取食子房,致使花蕾畸形膨大形成虫瘿,幼虫老熟后脱离虫瘿并弹跳入土结茧化蛹。成虫寿命极短,已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8 h和38.3 h;未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8.5 h和16.6 h。枸杞红瘿蚊每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地表土层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其为害期,其中第1代、第2代和第6代幼虫为害严重。枸杞红瘿蚊成虫发生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4—6月和9月。从4月枸杞红瘿蚊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开始,其成虫数量不断增长,4月和5月成虫数量分别为121头和167头,6月达到第1个高峰,为282头,随着枸杞秋枝萌发,9月枸杞红瘿蚊成虫数量又明显增多,达到第2个高峰,为117头。2017年4—10月从田间共收集788头成虫,雌成虫数量为420头,略高于雄成虫数量,雌雄比介于1.11~1.19之间。  相似文献   

11.
乔旭 《中国生物防治》2011,27(2):280-283
广肩小蜂Eurytoma sp.是花椒波瘿蚊Asphondylia zanthoxyli bu & Zheng的重要寄生天敌.广肩小蜂1年发生3代,以蛹在花椒波瘿蚊为害形成的虫瘿内越冬.第2年花椒发芽后在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第2代成虫8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花椒波瘿蚊幼虫为害后形成的虫瘿内;孵化后外寄生于花椒波瘿蚊幼虫,将寄主幼虫吃光后化蛹.越冬代寄生率达48.39%,第2年花椒发芽前剪除虫瘿枝可有效保护广肩小蜂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实蝇种类监测情况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贵州省36个县(市、区)的772个监测点的监测发现:贵州省主要实蝇种群为南瓜实蝇、瓜实蝇和橘小实蝇,未发现地中海实蝇,其中南瓜实蝇为优势群体,占54.8%。实蝇活动高峰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主要发生于果园、蔬菜基地、水果批发市场等地。  相似文献   

13.
番茄刺皮瘿螨是近10多年来蔬菜生产上新发生为害的害螨。为研究该螨的预警技术,分析了上海市9年的测报调查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影响该螨发生的关键因子,即春番茄5月下旬的有螨株率、7月上旬至9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6月上旬至9月中旬的累计降雨量、累计雨日、累计日照时数等。以11月旬均有螨株率为年度定案因子,建立了数值化预测模型6个。其中,最佳模型预测的拟合正确率可达99%以上。进一步探讨了在有历史数据的条件下,仅以气象要素(与均值关系)建立预测模型、简化常规测报调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勒泰北屯地区位于额尔齐斯河下游,夏季蚊虫泛滥,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本研究跟踪调查了各种水体的幼蚊滋生情况,确定了幼蚊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同时确定了洪水型积水、排碱渠积水和漫灌林带积水是幼蚊高发的孳生地类型.采集并对蚊虫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确定了该地区的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Aedes vexans.用苏云金芽胞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israelensis(Bti)水剂对该蚊种进行了室内生测,其LC50和LC90分别为0.055和0.198 mg/L.分别选取3种高发孳生地的3处积水进行野外试验,发现48 h后该药剂对幼蚊的杀灭率均在96%以上,对大面积孳生地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监测显示成蚊出现的高峰时间是每年的6月上旬至6月中旬及7月中旬至7月下旬.连续施药3年后,2013年的成蚊数量相比2011年时下降幅度超过50%.本研究对于北屯地区蚊虫的进一步控制以及Bti制剂在新疆的推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产于东南亚的多食性害虫康瘿蚊(Contarinia maculipennis Felt)于2010年首次在我国海南省三亚市的兰花大棚中被发现。2012~2013年笔者对该入侵害虫在海南省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害虫已在文昌市、东方市、乐东县和三亚市的主要兰花种植基地普遍发生,其主要寄主为兰科(Orchidaceae)的石斛兰(Dendrobium spp.),在7个兰花种植场中石斛兰的被害指数介于5.45~97.92。康瘿蚊幼虫种群发生动态随岛内季节性气温的高低而变化,其中,害虫高种群密度的发生和对兰花的主要为害期出现于每年的6月下旬~12月中旬,石斛兰花苞的受害率与田间康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柚实雷瘿蚊Resseliella citrifrugis Jiang,又称橘实雷瘿蚊[1-3],俗称柚瘿蚊、红虫[4~5]等,是我国特有种类,为害柚、橙、柑、橘、香橼、枳等果实。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发现于广西阳朔县沙田柚园,80年代广东、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地开始发生。湖南于1993年在永州市江永县开始发现[6],1997—1999年在全省8个县505.5hm2江永香柚、脐橙、温州蜜柑等柑橘园发生,相隔10年后的2009年再度暴发成灾,目前越冬虫口基数大。  相似文献   

17.
菜区趋光性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季节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区趋光性昆虫包含10目47173 ,以鳞翅目和鞘翅目的数量最大,分别占总类数的54.33%和28.81%。3月中旬-5月上旬.10月上旬-12月中旬间物种数出现两个高峰,且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物种多相关性一在4月上旬-5月上旬、9月份、11月下旬-翌年1月份较高,其变化同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有关。不同季节均以鞘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优势集中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飞虱虫疫霉是水稻褐飞虱及其它飞虱、叶蝉的寄生性天敌。在我国南方稻田分布很广,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可造成害虫流行疫病,有的地区寄生率高达70—80%.本文报道该菌的人工培养、菌种保存和杀虫试验。  相似文献   

19.
2013年~2016年在自然条件下连续观察,清江河谷地带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时间在5月上中旬,入园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初,交配产卵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15:00~17:00是成虫在园内活动高峰时段;9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化蛹,虫果脱落高峰期在10月中下旬。抓住大实蝇自然行为关键时期进行防治才能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钱开胜 《植物医生》2003,16(4):14-14
桔实雷瘿蚊是我国南方沙田柚产区为害果实的重要害虫。近期笔者发现该虫对脐橙果实也造成为害 ,且扩展速度快 ,严重影响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在生产上应引起重视。桔实雷瘿蚊幼虫初孵化时呈乳白色 ,蛀入果内为害后变为鲜红色 ,极富弹跳性 ,被害果实表皮出现油渍状小斑 ,有流胶现象 ,以果蒂四周及果肩为害较多 ;剖开果实 ,虫道腐烂呈灰褐色 ,并逐渐扩散 ,被害果一般未熟先黄 ,提早脱落。桂东北一般从 5月上旬开始为害 ,7~ 9月份为害最为严重。防治措施 :1.清除被害果。在虫害大量发生期间 ,经常性地摘除被害果 ,搜集落果 ,并集中到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