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5个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斑翅康瘿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温度对该害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8~30℃范围内,其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96、6.82、6.27、3.60和6.07℃,有效积温分别为32.15、80.67、266.85、28.51和406.57日·度。利用线性日·度模型拟合的方法,对温度与斑翅康瘿蚊发育速率的关系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r均大于94%,其拟合相关性显著(P0.05)。根据海南省文昌市、东方市、乐东县和三亚市的年平均气温及年度总积温等气象资料,预测康瘿蚊在上述4个市(县)的年发生代数分别约为16、16~17、17和17代。  相似文献   

2.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葱蚜Neotoxoptera formosana (Takahashi)是少数几种为害葱属作物的世界性害虫, 为研究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对葱蚜的生防潜力,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不同龄期若蚜的捕食功能、寻找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 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不同龄期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类型, 对1~2、3、4龄若蚜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471、0.295、0.619; 处理时间(Th)分别为0.041、0.094、0.051 d; 搜寻效应均随着葱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的日均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而单头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 其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169 6P-0.464; 在同一空间相同密度条件下, 食蚜瘿蚊3龄幼虫偏好捕食葱蚜4龄若蚜(选择系数Q=1.7), 对其他龄期若蚜无选择偏好性。综上所述, 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具有较好的防控潜力, 且对高龄若蚜的防控效果较佳, 在田间应用时需结合蚜虫发生情况确定食蚜瘿蚊的最佳释放量。  相似文献   

4.
荔枝叶瘿蚊(Dasineurasp.)和瘿螨(EriophyeslitchiiKeifer)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主产区的新害虫,危害十分严重[1]。荔枝叶瘿蚊种群的扩散速度快,世代多,自我保护能力强[2,3]。荔枝瘿螨个体小,每年可发生10代以上,有厚而密的毛毡保护(又名毛毡病),故化学防治根本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4,5]。因此,寻找抗荔枝瘿螨和叶瘿蚊荔枝品种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调查了两种害虫在三月红、妃子笑、糯米糍和淮枝4个不同荔枝品种上自然种群密度,初步研究了荔枝品种的抗虫…  相似文献   

5.
桑椹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桑椹瘿蚊Cotarina sp.生物学特性,并进行有效地化学防控,通过调查桑椹瘿蚊的发生期,观察并记录其各部分形态特征,同时统计了乐果对桑椹瘿蚊的防治效果,并采用高效气相层析法测定了成熟桑椹中乐果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桑椹瘿蚊为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休眠体)、蛹、成虫4个阶段,每年3月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不取食桑椹,可存活2~4 d,雌雄成虫傍晚交配,产卵于桑椹小果中,卵经6~7 d孵化为幼虫,幼虫从果柄中心取食桑椹,导致桑果局部畸形(干瘪)、早熟;幼虫经历3个龄期,老熟幼虫弹跳入土,形成休眠体进行越夏越冬,翌年2月化蛹。喷洒乐果乳剂1 000倍稀释液后,桑椹虫害率由83.3%降低到15.0%,被害桑椹虫口密度下降了89.3%;经高效气相色谱法分析,乐果残留量仅为0.75 mg/kg,低于国际标准,表明乐果对桑椹瘿蚊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对梨瘿蚊Dasineura pyri (Bouche)幼虫的控害效能,在室内进行了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能力及捕食偏好性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期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模型,龟纹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58、17.42、44.96、51.71和100.56头。在不同猎物密度设置下,各龄期龟纹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升高而下降。相同猎物密度设置下,随着龟纹瓢虫成虫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龟纹瓢虫成虫日均捕食量逐渐降低。当梨瘿蚊与梨二叉蚜两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偏食梨二叉蚜。综合比较各龄期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相关捕食功能反应参数,成虫态龟纹瓢虫在各个方面能力均较1~4龄幼虫表现好,说明龟纹瓢虫成虫能够对梨瘿蚊幼虫发挥较好的控害作用。本研究可为龟纹瓢虫防控梨瘿蚊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桑瘿蚊在贵州省江口县由次要的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据 2 0 0 2年 5月对全县部份桑园调查结果看 ,桑瘿蚊的危害率达 30 .6 %。如不及时防治 ,即能迅速蔓延 ,造成大面积的桑树受害成灾。为了寻求对桑瘿蚊害虫的防治方法 ,我们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为害症状桑瘿蚊主要危害芽叶 ,初孵化的幼虫多在桑枝顶芽未开叶片内侧中部和基部 ,用口器刺伤嫩芽组织 ,吮吸汁液致使桑树顶芽弯垂卷缩 ,甚至枯死。被害部位生长停滞、芽形弯曲、芽色黄褐 ,最后变黑倒挂 ,直到脱落 ,造成条梢封顶 ,致使桑树短矮杂乱 ,层层交叉 …  相似文献   

8.
桑椹浆瘿蚊(ContariniamorulaeJiangnomennudum)是新发现的一种桑树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寄生于桑种子里。被害小果比正常果早熟,使桑椹畸形,被害种子的胚珠不能发育,果皮发育形成“假种子”形的危害状。该虫严重影响桑椹,桑籽生产和杂交育种工作。在陕西关中地区,该虫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3月底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发生期与桑树开花期相吻合。5月中旬为老熟幼虫离果入土高峰期。桑椹浆瘿蚊的发生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夏季高温干旱不利于休眠体生存、春季干旱使成虫羽化出土困难、5月份干旱少雨会阻碍…  相似文献   

9.
乔旭 《中国生物防治》2011,27(2):280-283
广肩小蜂Eurytoma sp.是花椒波瘿蚊Asphondylia zanthoxyli bu & Zheng的重要寄生天敌.广肩小蜂1年发生3代,以蛹在花椒波瘿蚊为害形成的虫瘿内越冬.第2年花椒发芽后在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第2代成虫8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花椒波瘿蚊幼虫为害后形成的虫瘿内;孵化后外寄生于花椒波瘿蚊幼虫,将寄主幼虫吃光后化蛹.越冬代寄生率达48.39%,第2年花椒发芽前剪除虫瘿枝可有效保护广肩小蜂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0.
从泰国进口的石斛兰切花上截获康瘿蚊(Contarinia maculipennis Felt).本文介绍了该虫的寄主、地理分布、危害情况及传播途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是多种蚜虫的重要天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为研究食蚜瘿蚊幼虫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搜寻和控害潜能及饥饿胁迫对其捕食行为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食蚜瘿蚊各龄期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量;3龄幼虫饥饿24 h后的捕食速度;各龄幼虫饥饿12 h后的爬行能力;各龄幼虫耐饥饿能力及3龄幼虫不同饥饿程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总共19.21头;2和3龄幼虫的爬行速度较快,田间觅食能力较强。不同饥饿程度的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拟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其捕食量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上升。综上所述,食蚜瘿蚊2龄末3龄初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和耐饥饿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枸杞红瘿蚊是宁夏枸杞上重要成灾害虫之一。枸杞白瘿蚊是继枸杞红瘿蚊后在宁夏枸杞上新发现的另一种瘿蚊科害虫。两种瘿蚊均以幼虫为害宁夏枸杞幼嫩花蕾使其不能正常发育,但形成的虫瘿结构差异明显。本文通过外部形态观察、石蜡切片等方法对两种虫瘿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瘿蚊幼虫的取食不会引起花部结构的增加或缺失,但均影响花部结构发育,使其无法正常开花结果。枸杞红瘿蚊主要造成子房细胞数量增多形成虫瘿,枸杞白瘿蚊主要造成花冠细胞体积增大形成虫瘿。此外两种虫瘿在花柱、花丝、蜜腺、花药、花柄等处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丁香叶片上发现了一种瘿蚊为害,为国内首次记录的丁香属(Syringa)植物新害虫。经鉴定为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瘿蚊亚科(Cecidomyiinae)寡瘿蚊属(Oligotrophus)的种类,暂定名丁香瘿蚊。2017年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简单描述了丁香瘿蚊的形态特征,查明其为北京市植物园北京丁香的主要害虫,明确了各虫态发生盛期与北京丁香物候期的关系。3—4月和10月是丁香瘿蚊识别监测的重要时期,初步提出了防治策略和措施。此外,发现了丁香瘿蚊的一种优势天敌,鉴定系青背姬小蜂属的寄生蜂。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异色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潜在防控能力,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异色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反应及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偏好。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幼虫和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其中以成虫捕食量最大,24 h理论最大捕食量75.19头。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寻找效应均随梨瘿蚊数量的增加而减小。梨瘿蚊幼虫数量固定时,随着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异色瓢虫日平均捕食量逐渐降低。异色瓢虫对梨瘿蚊幼虫有较强捕食偏好,存在梨瘿蚊与梨木虱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异色瓢虫倾向于选择捕食梨瘿蚊,Cain指数D值均大于1。综合分析捕食功能和捕食偏好性,表明异色瓢虫对梨瘿蚊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15.
花椒瘿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椒瘿蚊(Asphond ylia sp.)是1985年在陇南山区花椒上发现的一种重要害虫。据在文县黄家村观察,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产卵。幼虫孵化后在直径0.5cm嫩枝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取食为害,使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利用天敌对梨瘿蚊进行生态控制,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北梨园梨瘿蚊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和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梨瘿蚊在老河口地区砂梨园中1年有3次为害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5月下旬和6月中旬。梨瘿蚊时间生态位宽度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大,说明其种群发生的高峰期明显,并在全株嫩叶为害。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梨瘿蚊有一定的跟随效应。其中,中华草蛉、异色瓢虫和黑带食蚜蝇与梨瘿蚊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龟纹瓢虫分布最广与梨瘿蚊种群数量灰色关联度最大,对梨瘿蚊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因此,要充分利用不同天敌种群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作用,提高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考察温度和小麦瘿蚊幼虫密度对小麦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的密度与其他可变性因素时生长发育的小麦幼苗抗性和幼虫存活率无明显的影响,高温(25℃)明显影响携带H_3H_3和H_5H_5基因对的小麦对瘿蚊生物型B、D幼虫的抗性;在高温和低温下,生物型C幼虫对携带H_3H_3或H_5H_5基因对山麦的抗性都无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明  梁泽陆 《植物医生》2006,19(3):17-17
梨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在国内属新记录害虫。幼虫浅红色、蛆状,潜食于卷叶中,俗称梨红沙虫、梨叶蛆。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属瘿蚊科。2002年首次在丰润区发现。小麦红吸浆虫是1种毁灭性害虫,其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吸食麦粒浆液,  相似文献   

20.
梁巧玲  陆平  张皓  戴爱梅 《植物保护》2014,40(5):126-129
黑森瘿蚊[ Mayetiola destructor (Say)]是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害虫, 我国仅分布于新疆, 近年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黑森瘿蚊在小麦苗期的为害状与麦秆蝇( Meromyza saltatrix L.)相似, 易引起混淆。本文描述了黑森瘿蚊各虫态的鉴别特征及其在小麦上的为害症状, 提出了与麦秆蝇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