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莉莉 《水利渔业》2006,26(4):17-20
鱼类肠道存在着正常的细菌群落,这些微生物群为宿主创造生存的微环境,同时宿主也为它们提供生长繁衍的条件,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综述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意义、肠道菌群的形成、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的作用主要包括辅助消化作用、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免疫机能的相关性、对外来菌群和寄生虫的作用、提供营养物质等。  相似文献   

2.
肠道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并抵御病原体、微生物和细菌毒素进入内部环境,因此在鱼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鱼类与外部环境接触面积最大的器官,肠道受到多种因素的侵害,严重制约了鱼类的健康生长。文章从鱼类肠道组织结构、肠道的屏障功能、引起肠道损伤的因素以及有效缓解肠道损伤的物质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可为进一步了解鱼类肠道健康的分子机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6,(11)
正家禽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数量巨大,对家禽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特征,以便其最大的发挥性能,促进家禽生长是十分有意义的。澳大利亚南澳研究和发展研究所的Dr Valeria Torok通过三个在澳洲开展的饲养试验分析肠道微生物与饲料利用效率的关系。这三个实验分别为:分析肉鸡肠道与日粮调节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变化和分布;鉴定出肉鸡肠道与饲料转化效率显著改善密切相关的肠道微生物;通过定向克隆和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出肉鸡肠道与生产性能改  相似文献   

4.
淇河鲫鱼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淇河鲫鱼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肠道中蛋白酶活性顺序是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和肠道各部分的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肠道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但是肠道中淀粉酶活性前肠与中肠没有显著差异,而后肠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与人类和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鲑鱼养殖产业的壮大和微生物学的发展,鲑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肠道微生物参与鲑鱼的营养调控和免疫调节,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鲑鱼肠道微生物的营养和免疫方面功能及影响肠道微生物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鲑鱼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鱼类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和种类以及对鱼类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重点介绍了鱼类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包括肠道菌群对免疫机能的影响和免疫调节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7,(12)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感染鸡肠道后发生的一种以肠道坏死为特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能产生坏死毒素,对肠道细胞有破坏作用;高温高湿的环境易暴发该病,临床表现以肠道症状为主,病理变化也集中在肠道;口服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能起到预防作用,但二者不可同时使用;治疗该病时需在疾病发生的前期治疗,后期因肠道发生不可恢复性损伤,治疗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养殖中流传这么一句话:"养好鱼的肠道,维护好鱼的肝脏,就能养好鱼".这说明了养护好鱼的肝脏和肠道的重要性.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肝脏和肠道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器官,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肝脏和肠道在生物学功能上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鱼的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消化酶)一起流到肠道里,帮助消化肠道里的食物,...  相似文献   

9.
两种疾病发生对养殖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疾病发生情况下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对感染腹水病和皮肤溃疡病的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病鱼及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养殖半滑舌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要明显少于环境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养殖池进水和颗粒饲料中细菌种类总数的14.3%~44.7%。在疾病发生后,病鱼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数量仅是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数量的45.8%和64.5%,病鱼肠道中细菌多样性下降非常明显。进一步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发现,虽然发病鱼和健康鱼肠道中超过60%的细菌种类不相同,但优势菌群的结构组成差异不明显,丰度最高的前10种细菌种类基本相同,其比例超过肠道相对总菌量的80%。不同疾病的发生对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也不同,腹水病会造成肠道中优势菌株的种类和相对丰度都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而皮肤溃疡病发生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养殖半滑舌鳎的肠道菌群结构相对比较保守,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疾病种类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鱼》2004,(6):74-75
一、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活力2001”生物活性预混料中的生物活菌在鱼体肠道内定植、生长,改善宿主肠道内的菌群结构。鱼苗阶段由于肠道功能发育还不十分完善。此时,生物活性预混料的作用是最好的,可优先占据吸附点,在水产动物体内肠道中形成良好的优势种群,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介绍刺参肠道菌群组成和分布,以及肠道菌群和消化酶在机体代谢和抗病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并对肠道菌群在生态养殖中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通过肠道有益菌群制备的菌剂调节刺参肠道,从生态学角度入手应用于刺参养殖,为刺参养殖业朝着绿色健康养殖的方向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鱼类肠道菌群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健康、促进肠道发育、抵抗病原入侵、调节机体能量吸收和脂质代谢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鱼类学研究中,由于种类繁多、食性差异大、生存环境复杂多变,导致鱼类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常见鱼类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鱼类饵料组成、水环境因子、物种、基因型、发育阶段、养殖模式及投喂策略对鱼类肠道菌群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期为鱼类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鱼类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类群,其在宿主生长发育、代谢及免疫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宿主脂代谢关系密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胆汁酸、氧化三甲胺等菌群代谢产物以及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影响宿主脂质代谢。本文对国内外鱼类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脂质代谢作用关系进行梳理,综合报道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脂类营养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鱼类肠道菌群与机体脂质代谢的关系及基于肠道菌群调控鱼类脂质代谢的策略。在鱼类肠道中,菌群种类及结构的变化或可作为鱼类脂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标志。在此基础上,基于肠道菌群稳态维持而采取调控手段,如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或将为鱼类等水产动物脂质代谢紊乱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养殖鲈鲤肠道优势菌群组成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培养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对单一饲料养殖鲈鲤(Percoypris pingi pingi (Tchang))幼鱼(体重为13.61±1.86 g)肠道菌群(包括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养殖水体、饲料等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养殖的鲈鲤幼鱼肠道内容物菌群与肠道壁的菌群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正水产动物肠道不仅是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同时还具有免疫、内分泌以及新陈代谢的功能。肠道病变往往会引起机体其他器官(如肝胰脏)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因此维护肠道健康是水产养殖生产的核心,更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一环。本文简述了几种维护肠道健康的保健措施,尤其是葡萄糖氧化酶、溶菌酶、肠道损伤修复剂等新产品的应用。一、影响水产动物肠道健康的因素1.饲料对肠道健康的影响饲料中含有一些对鱼、虾、蟹有害的物质,如饲料中的油脂氧化物、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16.
<正>挑选苗种是整个生产养殖的开始,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目前鲫鱼苗种市场上,种质退化很严重。我们发现一种短肠道的鲫鱼,其肠道只有体长的1~2倍,肠道粗大。图一为肠道只有鱼体长的一  相似文献   

17.
高莲  张文秀 《畜禽业》2015,(1):23-25
肠道细胞表面表达大量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而发挥先天免疫功能,构筑成肠道第一道防御屏障。模式识别受体发生遗传变异将影响其生物功能,进而影响肠道疾病易感性的发生。通过综述TLRs、NOD2、Dectin-1、My D88基因与畜禽肠道疾病易感性发生的联系,提示模式识别受体基因是影响畜禽肠道疾病易感性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综合评价稻田和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下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的肠道健康及肌肉风味,在夏秋两季对这两种养殖模式下建鲤的肠道菌群、肠道免疫酶活性及肌肉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显示,与养殖模式相比较,建鲤肠道菌群受季节的影响更显著.夏秋两季两种模式下建鲤肠道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  相似文献   

19.
正肠道作为一个大型的生态系统,存在数量巨大的微生物,肠道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机体自身的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维持肠道健康、抵抗病原菌的入侵、调节物质代谢、能量吸收、器官发育以及机体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在动物健康时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外界环境状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同日龄幼鲤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连续测得38、76、114日龄时肝胰脏、肠道蛋白酶、脂肪酸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日龄增加而增加;38至76日龄时肠道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明显增加,76至114日龄变化不明显,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38至76日龄时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高于肝胰脏,114日龄时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活性高于肠道,淀粉酶活性与肠道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