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5年生"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按照不同化肥减量比例配施有机肥,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巨峰"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的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比例.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各处理与单施化肥(CK)相比,不仅使葡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还能有效减少土壤大量元素的累积,提高土...  相似文献   

2.
根据 41年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肥力、春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作物产量、品质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试验于 1979年开展,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农科院内,土壤类型为暗棕壤。设对照、低量化肥、中量化肥、高量化肥、有机肥、有机肥 +中量化肥 6个处理,于 2019年 8月采集土壤样品(0~ 20 cm)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分析了 5种土壤水解酶,即 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研究暗棕壤酶活性、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相比较,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 2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 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处理较单施中量化肥处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 21.04%~ 95.74%。2)不同施肥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各施肥处理小麦产量较对照增加了 6.93%~ 111.03%,以单施高量化肥、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 2个处理增产比例最高。3)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均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小麦综合品质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4)土壤酶活性与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小麦产量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处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作用,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施是提高土壤肥力并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配施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性状及茶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志丹  尤志明  江福英  王峰  翁伯琦 《土壤》2015,47(5):874-879
通过连续4年(2009-2012)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配施不同比例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性状及茶叶产、质量的影响,筛选了适宜茶园的施肥结构。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茶园土壤pH,有效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幅度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氮(SMBN)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41.70%~72.23%和49.66%~75.63%,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土壤总有机氮的比例(SMBN/TN)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38.46%~43.85%和16.84%~72.96%;土壤基础呼吸量以全量施用有机肥处理最低,75%有机肥配施25%化肥处理最高;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呼吸商比对照处理降低20.94%~50.12%。适当的施肥结构促进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品质,茶叶产量及品质以25%~50%有机肥配施75%~50%化肥处理较优。综合施肥结构对土壤基础性状、生物学性状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初步认为25%~50%有机肥配施75%~50%化肥(以氮素投入量计)是茶园系统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  相似文献   

4.
2013~2015年选择荔枝生产中4种常用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花生麸),以化肥单施为对照,探讨化肥与有机肥以等氮量配合施入土壤后,对荔枝果实产量、品质、风味、重金属(Cu、Zn、As)含量、耐贮性、树体病虫害发生及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化肥单施处理相比,2014年除配施花生麸处理稍微减产外,配施3种禽畜粪增产16.8%~28.5%。2015年配施花生麸增产14.1%,其他3种有机肥增产41.6%~54.5%;配施处理对果实单果重、品质、风味、重金属含量和耐贮性影响不大,但明显改善果色;配施处理降低叶片病害发生,尤以降低藻斑病发生作用较为明显,但对果实主要虫害发生没有影响。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性质未表现出明显影响。因此,在荔枝生产中实行化肥和有机肥合理配施效果较好。如以等氮量施入鸡粪、猪粪和牛粪,则配施效果相当,花生麸则稍差。  相似文献   

5.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整个轮作期,单施化肥(NPK)、石灰和化肥配施(NPK+Lime)、有机肥和化肥配施(NPK+OM)处理的鲜草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增加6.1倍、6.8倍和7.3倍;在化肥基础上配合施用石灰和有机肥,鲜草分别增产9.5%和17.2%。养分吸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明显提高饲草N、P、K含量并促进饲草对养分的吸收。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与CK及NPK处理相比,增施石灰和有机肥提高酸性土壤pH值,促使其向中性靠近;在NPK基础上配合施用石灰,轮作结束时土壤有效钙含量比NPK处理提高了20.7%,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降低了26.5%和41.2%;在NPK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研究等养分条件下,不同比例畜禽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番茄产量、重金属(Cu、Zn、Cd、Pb)含量和重金属田间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试验设化肥(CK)、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LOM)、中量有机肥配施化肥(MOM)、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HOM)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番茄的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化肥和畜禽有机肥是重金属输入的主要来源,单施化肥会引起土壤-番茄体系Zn的亏缺,化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有Cd、Pb的积累。4个处理番茄果实的Cd、Pb含量均低于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说明适量畜禽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可取得与单施化肥相当的产量,保持微量元素Zn的平衡,同时也不会造成番茄果实Cd和Pb超标,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减施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优质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差异,以6个不同类型优质籼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商品有机肥和化肥按氮含量1︰1配施(SF)、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按氮含量1︰1配施(WF) 4个处理,结果表明:(1)施肥能够显著提高优质籼稻产量,但对比单施化肥处理配施有机肥显著降低所有品种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产量较配施商品有机肥呈增产趋势,但不显著。(2)相对于化肥处理,配施有机肥通过提高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稻米加工品质并降低了外观品质,少数品种达显著水平。(3)配施有机肥较化肥处理具有延长稻米胶稠度的趋势,但不显著,并在配施生物有机肥下达最长,但绝大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却较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从而提高米饭的适口性。(4)配施有机肥能提高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虽然变化不显著,但使得稻米RVA谱特征值接近不施肥处理的水平,有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特别是配施生物有机肥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715.0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产量和质量,探究炭基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马铃薯减肥增效,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马铃薯品种“荷兰 15”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CK)、只施用化肥(T1)、只施用炭基有机肥(T2)、化肥和炭基有机肥均最高推荐量施用(T3)、化肥最大量和炭基有机肥减半施用(T4)、化肥减半和炭基有机肥最大量施用(T5)、化肥和炭基有机肥均减半施用(T6)7个处理,研究了炭基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冠幅、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植株干鲜重以及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炭基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比只施用化肥和只施用炭基有机肥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马铃薯各项生长指标提高,但以T6处理的效果更明显;收获时,T6处理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干重明显高于CK,较 CK 分别提高了12.47%、33.43%、75.83%、134.25%,而冠幅较 CK 提高了 13.19%,但与CK差异不显著;T6处理的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也与CK差异显著,分别是CK的2.97、2.21倍。T6处理的蛋白质、维生素 C的含量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较 CK 分别提高了 29.95%、41.36%,T6 的淀粉含量与 CK、T1、T2处理差异显著,但与T3、T4、T5处理差异不明显,其较 CK 提高了 10.09%;T5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最高,但与T6处理无显著差异,二者与其他处理差异明显,较 CK 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分别提高了 87.04%和83.24%。综上所述,在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生产中,T6处理达到了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改善品质的目的,因此,炭基有机肥和化肥均减半施用(T6)是适合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定位施肥方式,连续多次在同一保护地块化肥减量配施牛粪,通过大棚蔬菜种植试验,设置对照(CK,单施复合肥2250 kg/hm2)、低(L,66.7%CK+有机肥30000 kg/hm2)、中(M,33.3%CK+有机肥4500kg/hm2)及高(H,单施有机肥60000 kg/hm2)4个不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底肥处理,探究其对设施蔬菜土壤基础肥力、根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土壤(0~20 cm)全氮含量及有效磷含量也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定位试验栽培茬次的增多,各处理间差异性越来越大;与对照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作物根系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就产量和品质方面而言,整体以M处理效果最好,尤其第4茬辣椒相比对照增产12.37%,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33.5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沙糖橘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用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养分量情况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当年果树的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果实的大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影响,化肥使用量越大,果实个体越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果实品质差,随着有机肥使用量的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果实品质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荔枝园化肥施用量过高而存在的土壤质量下降、酸碱失衡和产量下降等问题,综合考虑荔枝施肥养分投入与带走量,研究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荔枝生长、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荔枝提质增效提供施肥指导。以妃子笑荔枝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F)、减施化肥30%分别配施普通商品有机肥5kg/株(OF5)和10kg/株(OF10)、减施化肥30%配施生物有机肥5 kg/株(BIO5)和10kg/株(BIO10)5个处理,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荔枝生长、养分供应、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肥减施30%的情况下,配施有机肥未明显减缓荔枝梢期生长。与CF相比,OF5显著促进新梢生长,BIO5显著提高梢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有机肥处理的百叶重及梢粗较化肥处理显著降低。(2)总体来看,在梢期与果实成熟期,各处理间叶片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在二蓬梢期及末次梢期,OF10与BIO5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CF处理;各处理叶片氮含量均处于适宜范围,各养分含量与变化趋势均符合荔枝生长规律。(3)与CF相比,BIO5、OF10、BIO10处理均显著提高荔枝单株产量,其增幅分别为44.77%、35.81%、18.23%;有机肥处理均有提高荔枝单果重、纵径与横径的趋势;有机肥处理下荔枝果实内在品质高于CF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增加1.76%-3.22%,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11.96%-21.84%,可滴定酸含量平均降低15.38%-35.35%;产量品质综合评价BIO5>BIO10>CF>OF10>OF5。(4)各有机肥处理氮素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BIO5与OF10氮、磷、钾肥偏生产力与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OF10、BIO5、BIO10均能显著提高荔枝收益。综合考虑荔枝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该园区在减少30%化肥养分投入下株施5kg生物有机肥处理表现最佳,其次是株施10kg普通商品有机肥。  相似文献   

13.
复垦土壤贫瘠,磷素含量极低,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对玉米产量和复垦土壤磷素形态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加速培肥矿区复垦土壤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该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2a的定位培肥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CFB)、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MB)、化肥配施有机肥(MCF)、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MCFB)。采集各处理土壤样品测定相关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各形态磷与有效磷以及土壤磷酸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周期(2021—2022年),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及各形态磷素。其中,以MB处理下的玉米产量、有效磷、磷活化系数、不稳定态磷以及部分不稳定态磷含量最高,与CK处理相比,玉米产量显著提高2.4倍,有效磷含量、磷活化系数值、不稳定态磷含量、部分不稳定态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5倍、4.67倍、0.98倍、1.16倍。2)与CK处理相比,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磷以及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后,微生物量磷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以MB较M处理提升效果最佳,分别显著提高27.08%和9.56%。3)结合相关性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随着荧光假单胞菌和化肥有机肥的施入,在提高不稳定态磷素含量的同时也提高有效磷的供应能力,促进磷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转化,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垦土壤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各形态磷素及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对复垦土壤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不同生育期内土壤纤维素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5个不同施肥处理产量均高于CK;秸秆配施无机肥加秸秆腐熟剂(FS)处理和有机肥配施70% NPK(OF)处理的效果最佳,有机无机复合肥(OI2)、有机无机复合肥(OI1)和常规无机肥(CF)处理次之,不施肥处理(CK)最低。FS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4.87%,有机肥配施70%常规无机肥(OF)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提高了3.39%。施肥处理均能提高3种酶的活性,并且表现出较强规律性:土壤过氧化氢酶在玉米拔节期出现活性高峰,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脲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出现活性高峰;FS处理在各个时期的酶活性较高。综上所述,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加秸秆腐熟剂有利于增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田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有机碳分子结构的影响,以始于1984年的江西红壤性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的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NPKM1)、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NPKM2)、30%化肥配施70%有机肥(NPKM3),采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分析了土壤化学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结果表明,连续34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了水稻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SOC)分子结构。与NPK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NPKM1、NPKM2、NPKM3)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6.5%~7.7%(P0.05),中低有机肥配施比例(30%和50%)稳产效果更优。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严重酸化,而配施有机肥可减缓土壤酸化。长期施肥处理MBC和MBN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7.0%~71.1%和104.1%~267.0%,但MBC/MBN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NPK处理提高了微生物熵。长期单施化肥主要提高了烷基碳的相对含量,而配施有机肥同时提高烷基碳和烷氧碳(甲氧基/含氮烷基碳)含量,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质累积。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SOC、氮磷养分指标及甲氧基/含氮烷基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芳基碳和羧基碳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显示SOC、有效磷、速效钾及烷基碳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在供试条件下,长期实行中低比例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并改善土壤有机质结构,是维持作物高产和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对梁平柚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3 a (2014—2017年)的田间试验,以10 a生梁平柚为研究对象,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50%化肥+50%有机肥(CF+OF)和单施有机肥(OF)下梁平柚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中,CF+OF、OF和CF的单果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F+OF的柚子单株果实数最高,柚子产量分别高出OF、CF和CK 8.2%、31.2%和11.82%;CF+OF处理中,柚子果实中的果汁含量、总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比CK分别提高20.40%、18.95%、64.34%和27.06%,而柚子果皮厚度、种子数和总酸度显著降低,品质改善;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不同施肥处理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介于7.39~13.89,且差异显著(P0.05)。CF+OF处理中,柚子成熟期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或相似于单施化肥,说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协调土壤养分供应,改善柚子营养。虽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与CK相比,OF和CF+OF处理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CF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CF、OF和CF+OF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比CK增加6.53%、22.74%和34.72%,且差异显著(P0.05);CF+OF碱解氮含量最高,CF和OF次之,CK最低。此外,有机无机配施还可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益于土壤有机质循环、氮磷养分转化、活性氧消除。总之,在不同施肥处理中,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柚子产量,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且土壤养分供应协调,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有益于土壤养分转化和保持健康。因此,在梁平柚施肥中,提倡有机无机配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台农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明确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芒果叶片矿质养分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不同施肥方式肥料效应,为芒果产量品质综合评价提供分析方法和芒果的提质增效提供实践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在等量施肥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设常规沟施化肥(CK)、发酵纯羊粪替代10%化肥(10SF)、发酵纯羊粪替代20%化肥(20SF)、生物有机肥替代10%化肥(10BF)、生物有机肥替代20%化肥(20BF),共5个处理,分析芒果生物学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并对肥料效应综合评价。与CK相比,生物有机肥替代10%和20%化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第三次梢叶片中钾含量。10BF果实纵茎较CK增加了2.57%,各处理纵茎排列:10BF20BF20SFCK10SF;生物有机肥10%和20%替代化肥处理的芒果体积均大于纯羊粪相应处理;20BF处理单果重显著高于CK和20SF,单果重排序:20BF10BFCK20SF10SF。相较于CK,10BF的可食率、糖酸比、固酸比、Vc含量分别增加了4.80%、63.34%、54.81%、49.81%,可滴定酸降低了31.82%。肥料效应综合排序:10BF20BF20SF10SFCK。综合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芒果产量和品质及其他指标,生物有机肥替代10%化肥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推荐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肥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盐碱化土壤改良效果,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为对象,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等氮素条件下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pH值、全盐、脱盐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土壤剖面盐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0~20 cm降低,20~60 cm升高,60~100 cm稳定,其中CK、化肥处理表层土壤(0~20 cm)盐分含量最高,收获期土壤盐分分别为5.33和5.24 g·kg~(-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有机肥、秸秆还田+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盐分含量最低,收获期土壤盐分分别为5.0、4.58、4.73 g·kg~(-1)。不同培肥措施0~10、10~20 cm土壤脱盐率分别为7.81%~20.70%、4.48%~16.96%,其中有机肥、秸秆还田与有机肥、秸秆还田+有机肥+化肥配施对促进盐分淋洗、抑制反盐的效果较好,土壤脱盐率分别为11.99%、18.83%、15.65%,以CK和单施化肥处理效果最差,分别为5.74%、6.37%。作物生育期内,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pH值变化差异不显著,但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秸秆以及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配施耕层土壤pH值较CK处理降幅较大。与CK相比,不同培肥措施均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P 0.05),其含量分别提高29.43%~93.14%、17.45%~161.84%;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为14.66%、13.36%和13.36%、17.35%。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三者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向日葵产量,其中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处理对向日葵产量提高的最为显著,较CK增产44.41%。因此,在等氮素条件下,河套灌区应重视有机肥与化肥、有机肥与秸秆还田、有机肥与秸秆还田+化肥的配合施用,不仅可以培肥土壤、提高脱盐率,还可获得一定的高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井冈蜜橘生长、品质和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为井冈蜜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年在新干县连续开展井冈蜜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田间试验,等养分条件下,设置单施化肥(CK)、单施有机肥(T1)、有机替代率为氮85%(T2)、有机替代率为氮70%(T3)、有机替代率为氮55%(T4)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提高井冈蜜橘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有积极的作用。与CK相比,T3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9.64%、14.32%、12.45%和19.46%。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能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铜、镉、铅、汞及砷含量,其中以T1处理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最低。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有机肥替代比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响应,T3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纤维素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提升了65.17%和27.38%。T3处理对提高叶片养分含量的作用较显著,叶片氮素含量相比CK提高了16.11%。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但降低了化肥用量,而且对井冈蜜橘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具有提升作用。从兼顾土壤肥力、井冈蜜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有机肥替代化肥氮70%替代率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长期减量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影响,以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减量20%和40%化肥分别配施22 500、30 000、37 500、45 000 kg·hm-2紫云英10种施肥模式,研究水稻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水稻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土壤养分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水稻年均产量,减量20%和40%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较CK增产36.81%~40.07%,较单施化肥增产6.27%~8.80%。AMMI模型产量稳定性参数(Di)结果显示,化肥减施20%和40%均以配施45 000 kg·hm-2紫云英处理水稻产量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配施37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处理肥料贡献率较单施化肥提高4.55~6.42个百分点,以减量40%化肥配施37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最高,肥料贡献率与土壤地力贡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K相比,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产量稳定性参数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减施40%化肥配施37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豫南稻区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