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有机水稻是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最高等级。本文以有机水稻生产为背景,从品种选择、栽培方式、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句容市天王镇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探索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水稻绿色生产模式,以期为水稻的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谈上海跃进农场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水稻生产达到有机食品的要求,上海市跃进农场建立了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笔者重点介绍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建设中开展的各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上海崇明地区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包括生产基地的选择、品种选择、培育壮秧、移栽定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供有机水稻的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与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机产品倍受青睐,大米作为人们日常主食,有机水稻生产显得更加重要,根据我场种植有机水稻经验,现将有机水稻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有机稻米生产效益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崇明县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为例,通过调查对比分析了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的生产状况以及种植的技术经济指标.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技术条件要求高于常规水稻,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种植有机水稻具有一定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6.
笔者就几年来从事同乐镇有机水稻栽培工作,阐述了有机水稻生产从选种育秧到收获各环节的生产技术。关键以冬季种植绿肥、稻草还田为主,以鸭粪、堆沤肥、发酵的菜饼为辅的土壤肥力持续支持技术:以稻鸭共育技术为基础,辅以生物农药、频振式杀虫灯的病虫草害持续控制技术生产有机水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有机水稻—青花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水稻-青花菜种植模式将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以环境友好型生产高质量的有机农产品,并提高了经济效益.本研究介绍其种植茬口布局、产地选择与规划、肥料来源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菌肥在有机水稻上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稻米要求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菌肥是生产有机食品允许使用的肥料.施用微生物菌肥有较明显的促进水稻生长、增蘖、增穗、增重作用,本文着重介绍微生物菌肥在有机水稻生产上不同使用时期的作用,以期指导全县有机稻米生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有机稻米的需求越来越大,有机水稻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有机水稻生产与普通水稻生产的土壤培肥和病虫草害防治两个方面,论述了有机水稻生产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有机水稻种植是今后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它是以植株健身栽培为抓手,以保持土壤肥力为核心,以优良自然环境为前提,以综合防除有害生物为保障,以独立灌溉体系为基础,来实现水稻可持续性增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稻萍鸭生态系统是一种稻田养萍、养鸭,互促共生、生态环保、有机高效的栽培模式,是一项集有机稻米生产与水禽共养于一体的生态型农业清洁生产模式.稻萍鸭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有:一是抑制稻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控制效果达95%以上,其对阔叶杂草控制效果最好,对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控制效果良好.二是压低害虫基数,减轻害虫发生和危害,其对稻飞虱等虫害的控制效果较好.三是控制水稻病害,尤其是水稻纹枯病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改良土壤,表现为土壤养分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结构有较好的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五是刺激作用,在稻鸭共作的效果中,由于鸭的活动刺激了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有机稻—蛙生产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机稻—蛙生产模式较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尽管稻谷产量略有下降,但每年多收获了一季紫云英种子和有机青蛙;有机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略低于传统模式生产的稻米,但在营养及蒸煮品质上均有显著提高;有机稻—蛙生产技术模式显著提高了农产品产值和经济效益,其经济收益是传统水稻生产模式的10.3倍;同时有机稻—蛙生产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13.
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系统评估有机水稻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有机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文中对江苏宜兴、上海崇明岛和贵州黎平县3个不同地区有机水稻生产的产量、成本、价格与利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投入较常规生产分别高46.28%、24.95%和21.69%,产量则是常规水稻生产的55%、93.78%和81.65%,不同生产基地的变化幅度相差很大.因此,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是决定有机水稻生产经济效益高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有机种植技术、适当的政府补贴与合适的销售价格是确保有机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概述了长江下游稻区单季粳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按照有机水稻生产要求,分析了治理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的多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结合长江下游稻区病虫草害发生以及本地有机水稻生产等情况,探讨并初步提出了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种氨基酸有机肥对稻米生产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率。在水稻抽穗前5天以喷施较高剂量有机磷农药为对照,以联合喷施一种氨基酸有机肥为处理,分析稻米中农残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该氨基酸有机肥对三唑磷、毒死蜱、氧乐果、甲胺磷等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在15-30 d 降解效果较好,降解效率为11.2%-94.7%,对水胺硫磷降解效果不明显。该氨基酸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稻米中有机磷农残降解,肥效合一,可应用于优质稻保优提质绿色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稻鸭共育"有机稻生产模式基础上,结合广西在优质稻生产优势,探索"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稻生产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有机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丰富广西的有机稻生产模式,为广西有机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育4号"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施肥量(3750、4500、5250kg/ha)与3种种植密度(30.0、33.0、37.5万穴/ha),测定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结果】各处理产量都在5.25t/ha以上,最高产量达到6972.0kg/ha。施肥量从3750.0~5250.0kg/ha,种植密度从30.0万~37.5万穴/ha,产量均逐渐增加,早、晚季施肥量为5250.0kg/ha、种植密度为37.5万穴/ha的产量最高。【结论】"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栽培模式及有机稻栽培技术能获得较高产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型植物源有机药肥(烟渣有机药肥和茶皂素有机药肥)在水稻上的肥效以及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促进水稻栽培过程中化肥、农药双减的实现。方法 水稻田间试验设计3个处理:常规施肥(对照)、烟渣有机药肥+80%常规施肥、茶皂素有机药肥+80%常规施肥。测定水稻产量,分析水稻稻谷、秸秆养分吸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并在水稻分蘖期调查有机药肥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防治效果。结果 与常规施肥相比,烟渣有机药肥和茶皂素有机药肥的部分替代施用分别提高水稻产量22.29%和18.58%,稻谷N、P和秸秆K吸收量显著提高,水稻收获后的大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植物源有机药肥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烟渣有机药肥和茶皂素有机药肥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达到81.27%和51.09%,对白背飞虱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5.74%和37.70%。结论 施用新型植物源有机药肥能部分替代化肥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增加水稻产量,减少虫害,促进农业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对早、晚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施用有机肥3750~7500kg/hm2,可以提高早稻和连作晚稻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加单季稻"两优培九"的有效穗数,并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桂东地区早稻稻鸭共作有机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本地水稻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在桂东地区进行早稻有机栽培、稻鸭共作有机栽培和传统栽培三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394.6kg/667m2、430.2kg/667m2、508.9kg/667m2,稻鸭共作有机模式比传统模式每667m2低18.3%,比有机模式高9.0%;平均净收益分别为797.5元/667m2、936.8元/667m2、664.3元/667m2,以稻鸭共作模式最高,比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增加20.1%和24.3%。此外,稻鸭共作模式在控制稻田杂草和病虫害、提高肥力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优于其它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齐齐哈尔市有机水稻生产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有机水稻生产的有关国家标准,结合齐齐哈尔市水稻生产具体情况,从基地选择、土壤培肥、品种选用、育苗、本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收获后处理等多个关键技术点,提出了有机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旨在为有机水稻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