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毛木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多采用段木栽培。随着生产的扩大,段木供不应求,直接制约了生产的发展。为了节约原料,提高菌筒的单产,我们在袋栽的基础上开展了覆土栽培试验,取得了比较高的经济效益。1991年投料334kg,制作菌筒1120袋,产鲜耳622.91kg,生物学效率达186.5%,现将其栽培技术的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简述什邡市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产业概况,提出四川毛木耳栽培模式为"熟料袋栽荫棚出耳",栽培技术流程为:季节安排→原料准备→菌袋生产→发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晾晒。四川毛木耳栽培技术具有6个显著特点:菌袋生产期较长,出耳的时间较早,出耳采收期较长;栽培主料靠外购,单价偏高,栽培基质无需长时间的堆积发酵;使用的栽培料袋规格较大;采用机械拌料装袋,省力、省工和高效,发菌荫棚专一;在接种箱内"凌晨抢时抢温"接种,种块萌发新菌丝较快,菌袋成品率较高;低温(菌袋码堆内温度控制在18℃~20℃)发菌,病害减少,发菌成品率较高;较早地将微喷灌系统应用于毛木耳出耳水分管理,省力、节水、节电和降低用工成本;采用耳片竹笆晾晒法,产品质量安全和干燥快速。  相似文献   

3.
随着食用菌代料资源的拓宽,木耳代料栽培技术也在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由于毛木耳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易推广,在我们多年试验和栽培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摸索出了木屑袋栽毛木耳的高产配套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筛选复壮优良毛木耳品种 经我们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Au897、杂交40、黄背毛木耳较为适宜木屑袋式栽培,其中以Au897、杂交40表现最好。这三个品种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生活力强,污染率低(污染率Au897为5.6%,杂交40为6.6%,黄背木耳为16.5%),平均生物学效率:Au897为137.68%,杂交40为114.08%,黄背木耳为123%。 (二)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 毛木耳系中温偏高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而子实体在22~30℃范围内生长均良好。根据我省的气温条件,春耳期  相似文献   

4.
目前,毛木耳代料栽培一般都是用熟料,笔者经多次试验,已摸索出了一套生料露地畦床栽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工序,提高效益等优点,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一)季节安排 栽培季节,必须选择气温稳定在12℃以上25℃以下时进行,气温过低发菌太慢,过高污染严重。南方各省以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为宜。 (二)精选良种 生料栽培必须选用抗污力强、菌丝粗壮,发菌快的菌株,我们采用的是三明782和自己选育的JAu.P_2菌株,用谷粒培养基制作的栽培菌种,菌龄以满瓶后5~10天为宜。 (三)培养料处理 培养料配方可选用以下任何一种:①棉子壳85%,米糠10%,黄豆粉1.5%~2%,食盐1%~1.5%,石膏、蔗糖各1%,高锰酸钾0.1%。②稻草70%,米糠25%,黄豆粉2%,食盐1%~1.5%,石膏、磷肥各1%。③棉子壳49%,稻草49%,石膏、食盐各1%~1.5%。主料要曝晒2天(稻草切成约10cm  相似文献   

5.
我县有三家日榨5100吨的糖厂,年产蔗渣10多万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蔗渣袋栽毛木耳试验,获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每百公斤干料可产干耳16~20kg,最高可达30kg.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栽培适期由于毛木耳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我县每年9月至翌年5月中旬均可栽培.(二)材料选配选无霉变的蔗渣,晒干除去杂质.配方为蔗渣80~90%,麸皮15~20%,蔗糖1%,石膏  相似文献   

6.
尹位声  龚益 《食用菌》1992,14(5):37-37
我省栽培毛木耳仍以段木为主,据估计每年用于栽培毛木耳的油桐树木材有10~20万m~3,对本来就不足的油桐资源是一个威胁。袋式栽培规模甚小,一般采用短袋(15×33或17×33cm)装料,吊袋或立袋开洞出耳,长出的耳片较小,肉质较薄,色泽较淡,绒毛少而短,达不到出口要求。本研究采用长袋装料发菌,脱袋阳畦覆土出耳的栽培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栽培毛木耳,增产显著,毛木耳的品质也有明显提高,且操作管理简便,也适宜于室内床架式栽培。  相似文献   

7.
毛木耳代料筒式栽培,不论山区或平原都可采用,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出耳快而产期集中,一般菌丝长满料后下田10天左右就大量出耳,整个培育期仪4个月,一般百公斤干木屑可产干耳12~15公斤,经济效益较高。1987年在笔者指导下栽12488个菌筒,成品率达93.8%,总产干耳1418.5公斤,平均袋产121克。现将其主要技术环节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背木耳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形态象毛木耳,但比一般毛木耳细嫩。可用各种代料进行瓶栽、袋栽,也可用段木栽培。用塑料袋裁培,生物效率可达10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安排:黄背木耳属中高温型,菌丝在10~32℃均能生长,以22~28℃最为适宜;子实体在20~30℃能生长,但最适宜是25~28℃。在四川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每年只能栽培一次,无论是瓶栽、袋栽或段木栽培,每年1~2月须备种备料,3~4月正式栽培,5~8月出耳采收,7~8月是盛产期,9月下旬采收完毕,一般可采收3~4批耳。  相似文献   

9.
袋栽香菇,一般在秋季进行,近几年我省又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提高了菇棚利用率和延长了供菇时间,但有的菇农对春菇生长习性还不熟悉,导致减产少收。现将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的要诀介绍如下: (一)适当安排种菌时间 春栽香菇季节性很强,若菌筒制作排场过早,菌筒遇低温难以转色,表面会形成偏厚的“人造树皮”;若菌筒制作太迟,气温升高,接近或超过出菇的上界温度,菌筒转色深褐,会匆匆出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柱状”立体栽培,每百斤干料可产鲜耳50—60公斤,折干耳6—7.5公斤,产值可达70—90元,比室内吊袋栽培产量可提高1/3;比段木栽培产量、产值可提高4—6倍,且产品质量好。(一)栽培季节毛木耳菌丝生长阶段适宜温度17~32℃;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17—30℃。从我县自然气候条件,一年可栽培两季,第一季4—7月,第二季8—11月,菌筒生产可提前30—45天进行。(二)菌筒生产 1.塑料袋选用耐高温、拉力  相似文献   

11.
1)科学安排栽培季节。香菇栽培一般分为春栽和秋栽。秋栽接种期多安排在8~9月,选择气温低于30℃时接种;春栽接种期安排在当地旬平均气温上升到20℃往前推60~65天接种。2)含水量要适中。菌棒含水量控制在50%~55%为好,即装袋后菌棒重量为1.9~2.0 kg。  相似文献   

12.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瑛  林海芳 《食用菌》2000,22(5):31-31
覆土袋栽香菇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誉称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特佳,产量极高,高温易出菇,管理极省工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较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 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高温型,菇大圆正,肉厚实,柄中生,产量高,盛产优质夏秋菇,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1 2~ 2月;覆土转色,3~ 4月;出菇管理,5~ 1 2月。3 菌筒制作 ①备…  相似文献   

13.
蘑菇覆土栽培已家喻户晓,而香菇覆土栽培还没有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我站从1992年至1994年进行了香菇覆土栽培试验,实践表明这种栽培方法是可行的。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供试菌种 8001、苏香1号,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经转管即用于制作原种,原料以木屑为主,菌龄45天时制菌袋。 (二)制作菌袋 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60%,棉子壳30%,麸皮8%,糖、石膏各1%。袋规格17×45cm,常压灭菌,采用塑料套环两头接种,报纸封口。在适温下发菌60天,菌丝发满袋后,再过10天左右即可脱袋覆土。  相似文献   

14.
室外栽培平菇,一般应选择湿度大的稻田方能获得高产,而在高旱地栽培往往产量极低甚至绝产。据此,笔者于1992年12月利用高旱地试栽平菇获得高产。现将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栽培方法 栽培料配:棉子壳98%,石灰粉1.5%,复合肥0.5%,含量40%的多菌灵0.3%,水125%~135%。栽培袋为28×55cm的塑料筒袋,菌种为糙皮侧耳。发菌以及第一、二潮菇均在室内进行,管理方法按常规进行。出完第二潮菇后菌块已严重脱水,并有少量菌袋发生绿霉,此时已到2月下旬室外气温已开始升高,把菌袋搬到室外晒2天,然后挖深30cm、宽能并排放4个菌袋的地沟,地沟行间相距30cm。先  相似文献   

15.
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  相似文献   

16.
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出  相似文献   

17.
正春季代料栽培香菇菌袋越夏是一个关键时期,也是菇农们比较担心的一个时期。菌袋越夏期间管理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烧袋、烂筒、病菌感染、虫害严重,轻则减产、减收,重则菌袋成批报废。特殊高温干旱年份,如果管理失误甚至会造成全军覆没。如何才能保证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因各地气候、环境条件不同,措施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具体到鄂西北山区,应重点把好以下"五关"。1场地选择关越夏场地选择得好,后期工作可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7,(6)
<正>毛木耳是高温型食用菌,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品种之一。在栽培毛木耳过程中,发菌期常出现播种后菌种不萌发、不吃料或生长缓慢以及各种杂菌侵染;出耳期会有流耳、孢子粉病、畸形耳等各种病害,尤其是在老场地栽培,病害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木耳的栽培成功率、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笔者针对栽培毛木耳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病害,进行了系列综合研究、总结,基本掌握了栽培毛木耳常见  相似文献   

19.
温斌生 《食用菌》2003,25(2):33-34
巴西蘑菇(姬松茸)是我市新引进的“菌坛新秀”。1998年生产至今每年示范推广面积20.000m~2左右,成为本地区新的食用菌出口创汇产品。巴西蘑菇春栽常受高温影响,采菇期短,单产明显比秋冬6~9kg/m~2低,全料栽培效益不佳。利用秋料春栽再利用,可节约50%料,单产4~5kg/m~2,接近全料栽培产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全年栽培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吊袋栽培出2~3潮耳后,由于袋内营养、水分缺乏不再出耳,就当废料扔掉,但料内养分还未耗尽。我场从1992年3月起对出过三潮耳后的菌袋进行覆沙再出耳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供试材料 菌种为木耳45103,引自安徽大学生物系。菌筒为收过三潮耳后的菌袋,脱去塑料薄膜袋,菌料含水分30%。覆盖用的沙为大颗粒状河沙,含水量50%,加1%石灰拌匀。营养液为每100kg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180g,硫酸锌60g,高锰酸钾100g。 (二)试验方法 将脱袋后的菌料置营养液中浸泡1天,让其吸足水分,取出横卧成行(宽1m,长不限)紧密排列,上面及周围覆1~1.8cm厚的沙。4天后便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