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在LPS(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chicke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 line,DF-1)炎症模型中对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以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e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对炎症信号通路NF-κBp65和p38MAPK的调节机制。将DF-1细胞分为对照组(C)、LPS组(L)、APS组(A)以及APS+LPS组(A+L),分别在LPS刺激后6,12,24,48,72 h检测各组细胞IL-1β、TNF-α、NF-κBp65、p38MAPK和SOCS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当LPS终质量浓度为2 mg/L时可诱导DF-1细胞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而APS终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为本试验最佳抗炎浓度。与对照组相比,APS组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在6~72 h均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APS+LPS组SOCS3 mRNA表达在6~72 h均显著升高(P<0.05),NF-κBp65、IL-1β和TNF-αmRNA表达在6~72 h均显著降低(P<0.05),而p38MAPK变化不显著(P>0.05)。在DF-1细胞中,APS单独处理可以促进IL-1β和TNF-α等细胞因子释放而增强免疫;APS和LPS共处理时,APS通过抑制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高表达的SOCS3对NF-κBp65过度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4,(10):17-20
为了调查华蟾毒精(CBG)对树突状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NSF)和IL-4体外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获得树突状细胞(DCs)。经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获取CDllc+树突状细胞。试验组CDllc+树突状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CBG,空白对照组加等量RPMI-1640,阳性对照组加LPS。作用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p70、IL-10及IL-1β含量。结果表明:在适量浓度1050μg/mL范围内,CBG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DCs分泌IL-12p70和IL-1β水平,下调IL-10的分泌水平。说明CBG能够通过调控DCs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来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20,(2):379-385
为了探究菊苣酸(chioric acid,C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牦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炎性相关因子分泌及转录水平的调节作用,用Ficoll法分离牦牛PBMC,体外将PBMC与LPS和CA共同培养,通过CCK-8法筛选LPS最佳刺激浓度,ELISA试剂盒检测CA对炎性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CK-8法筛选的LPS最佳致炎质量浓度为1.0 mg/L。与对照组相比,CA处理组显著提高IL-10的含量(P<0.05),LPS处理组显著提高IL-6和IL-1β的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IL-8、TNF-a和INF-γ的含量(P<0.01);与LPS处理组相比,CA+LPS处理组IL-6、IL-8、IL-1β、TNF-a和INF-γ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IL-10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CA处理组显著降低IL-1βmRNA表达(P<0.05),显著升高IL-10 mRNA表达(P<0.05),LPS处理组极显著升高IL-6、IL-8、IL-1β、INF-γ和TNF-αmRNA表达(P<0.01);与LPS组相比,CA+LPS处理组IL-6、INF-γ和TNF-α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IL-8和IL-1β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IL-10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说明,CA可通过调节牦牛PBMC炎性因子的分泌及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仔猪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表达、白细胞介素-1(IL-1)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取仔猪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APS和LPS处理,分完全培养液组、APS组、APS LPS组和LPS组四个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NF-α基因表达,TNF-α和IL-1蛋白含量采用放免法,NO含量采用Griess法测定。结果:完全培养液组、APS组、APS LPS组TNF-α mRNA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低于LPS组(P<0.05或P<0.01)。完全培养液组、APS组、APS LPS组上清液中TNF-α、IL-1和NO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LPS组(P<0.05或P<0.01)。结论:APS抑制仔猪巨噬细胞TNF-α表达及分泌炎性因子,这可能是APS维持仔猪健康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剂量的柴桂口服液作用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模型,探讨柴桂口服液对LPS诱导小鼠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组和柴桂口服液Ⅰ~Ⅳ组(2.5、5、10、15 g/kg体重)。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用药5 d后,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的LPS诱发炎症反应。LPS处理后6 h,所有供试动物采样测定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的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TNF-α、IL-6、IL-8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因子表达及分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艾叶挥发油(AAE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以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设置对照组[添加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基]、LPS组(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不同浓度AAEO组(分别添加5、10、20μg/mL的AAEO,预处理1 h,再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以及TNF-α、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显著(P 0.05)。与LPS组相比,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NO、TNF-α、IL-6和MCP-1含量以及IL-6和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IL-1β含量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由此可见,AAEO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以及调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分泌起到缓解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AAE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miR-142-5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因子释放以及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经LPS诱发炎症反应,分别经miR-142-5p模拟物或抑制剂处理,检测细胞TNF-α、IL-1β、IL-6和IL-8的释放水平,AKT/p65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组TNF-α、IL-6、IL-1β、IL-8分泌水平显著上调(P<0.05),p-AKT和p-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G0/G1期细胞比率上调,S期细胞比率降低,细胞增殖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LPS+抑制剂组上述检测数值变化减弱(P<0.05),而LPS+模拟物组上述检测数值变化则进一步增强(P<0.05),LPS+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和LPS+模拟物阴性对照组上述检测数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miR-142-5p可能通过激活AKT/p65信号通路,促进炎性因子的分泌和释放,并抑制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百里香酚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活性,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gEECs)建立炎性模型,以百里香酚进行干预。采用NO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百里香酚对LPS诱导的NO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百里香酚对LPS诱导的IL-1β、TLR4和NF-κB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百里香酚(100、50、25μg·mL~(-1))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炎性模型细胞TNF-α、IL-1β、IL-6、NO和PGE2的分泌,亦可降低炎性模型细胞IL-1β、TLR4和NF-κB的基因转录水平(P0.01)。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可抑制LPS诱导gEECs炎性模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分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其机制,试验将第3代RIMMVECs细胞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造模组、高浓度药物组、中浓度药物组和低浓度药物组,用LPS刺激细胞造模,各药物组的细胞在给予LPS前先用不同浓度黄芩苷预处理,然后以ELISA方法检测其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个浓度药物组RIMMVECs受LPS刺激后分泌的TNF-α、IL-1β和IL-6显著降低,同时黄芩苷预处理可抑制TLR4的表达和NF-κB的磷酸化。说明黄芩苷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可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究BVDV感染对牛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及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BVDV感染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机制。从牛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诱导培养为树突状细胞后接种BVDV共培养,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标志分子,半定量RT-PCR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L-12p40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获得形态及表型典型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纯度为93.81%;BVDV接种组树突状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CD40分子、CD80分子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差异极显著(P0.01);BVDV接种组的IL-12p40 mRNA转录水平低于未接种组,差异显著(P0.05);而IL-10mRNA转录水平高于未接种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BVDV感染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功能,并能通过高效表达Th2型细胞因子IL-10、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L-12p40而影响Th1/Th2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原核表达和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重组旋毛虫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rTs-GST),相对分子质量26 000。分离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培养至第7天,加入rTs-GST和rTs-GST+LPS刺激48h后,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析。流式结果显示:rTs-GST可抑制由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MHC-II和CD 86表达率的升高。ELISA结果显示:rTs-GST可促进DC分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抑制由LPS诱导的促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因此,旋毛虫可能通过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改变DC活化和成熟,诱导T细胞向Th 2方向发展,从而调节宿主免疫反应达到长期寄生。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PYY对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本试验分离培养健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浓度PYY预处理后,以LPS刺激。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半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浓度的PYY1-36(10-9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PYY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PYY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抑制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离并培养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SqRT-PCR的方法检测IL-21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IL-1β、IL-10、IL-1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T组相比,单独LPS处理组IL-1β、IL-10、IL-12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极显著;与LPS组相比,在IL-21+LPS组中,IL-21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IL-1β、IL-10、IL-12mRNA表达,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IL-21通过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IL-10、IL-12、IL-1β的表达,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LPS诱导的鸡巨噬细胞(HD11)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和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的LPS刺激鸡巨噬细胞(HD11),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表达的变化,以确定构建细胞炎症模型的LPS最适添加浓度。将HD11分为对照组(C)、脂多糖(LPS)组(L)、黄芪多糖(APS)组(A)和黄芪多糖抑制脂多糖组(A+L),在LPS刺激后的2、6、12、24、48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p65、p38MAPK和SOCS3蛋白含量变化,ELISA检测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变化。细胞活力和IL-1β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细胞炎症模型的LPS最适添加浓度为0.5 μg/mL。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和A组IL-1β、TNF-α、NF-κBp65、p38MAPK和SOCS3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L组相比,A+L组在LPS刺激后的IL-1β、TNF-α、NF-κBp65和p38MAPK mRNA表达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SOCS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P-NF-κBp65/NF-κBp65、P-p38MAPK/p38MAPK和SOCS3/α-tubulin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L组相比,A+L组P-NF-κBp65/NF-κBp65和P-p38MAPK/p38MAPK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A+L组SOCS3/α-tubulin比值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组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在2~48 h均显著增加(P<0.05);与L组相比,A+L组IL-1β和TNF-α的蛋白含量在LPS刺激后12~48 h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LPS诱导的HD11细胞炎症模型中,APS通过促进SOCS3的表达抑制NF-κBp65和p38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086-1091
为了研究PRRSV感染对猪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及Thl及Th2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RRSV调控树状细胞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潜在机制,揭示PRRSV感染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我们从猪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诱导培养为树突状细胞后接种PRRSV共培养,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半定量RT-PCR法检测Thl型细胞因子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经鉴定证实获得形态及表型典型的树突状细胞;流式分析结果表明PRRSV接种组树突状细胞表面的SLA-II-DR类分子、CD40分子、CD80分子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差异极显著(P0.01);RT-PCR半定量结果表明PRRSV接种组的IL-12mRNA转录水平低于未接种组,差异显著(P0.05),而IL-10mRNA转录水平高于未接种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PRRSV感染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并能通过高效表达Th2型细胞因子IL-10降低Th2型细胞因子Th1而影响Thl/Th2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旨在研究沙葱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应用CCK-8法筛选沙葱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浓度,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LPS组(应激模型,1μg/m L LPS)、沙葱总黄酮低剂量组(25μg/m L沙葱总黄酮+1μg/m L LPS)、沙葱总黄酮中剂量组(50μg/m L沙葱总黄酮+1μg/m L LPS)、沙葱总黄酮高剂量组(100μg/m L沙葱总黄酮+1μg/m L LPS)。用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IL-10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TNF-α、IL-6、IL-1β、IL-10、一氧化氮合酶(i NOS)m 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沙葱总黄酮的添加浓度在25.0~100.0μg/m L时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能显著提高细胞上清液NO的含量(P0.05);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沙葱总黄酮均能显著抑制NO的产生(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IL-10含量以及细胞中TNF-α、IL-6、IL-1β、IL-10、i NOS m RNA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除了低剂量组IL-1β外,25、50、100μg/m 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L-10外,显著增加IL-10含量(P0.05);除了低剂量组i NOS外,25、50、100μg/m L沙葱总黄酮浓度显著抑制细胞中TNF-α、IL-6、IL-1β、i NOS m RNA的表达(P0.05),有促进IL-10 m RNA表达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沙葱总黄酮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对犬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犬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10μg/mL APS作用于ConA或LPS刺激的犬脾淋巴细胞,RT-PCR方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表明,APS对IL-2、IFN-γ和TNF-αmRNA表达有显著增强作用,促进IL-2和IFN-γmRNA表达的效果显著优于ConA,而对IL-4 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在上述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抑制时,APS能使其表达显著提高。结论:APS通过对犬脾脏T淋巴细胞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整体调节来促进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分子(Ts-serpin-2)对THP-1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通过RTPCR从猪带绦虫成虫扩增获得Ts-serpin-2(Ts M_000807300)的编码序列CDS,利用毕赤酵母表达Ts-serpin-2重组蛋白。利用发色底物特异性反应检测Ts-serpin-2蛋白对猪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牛α-糜蛋白酶、猪胃蛋白酶、木瓜酶、凝血酶和组织蛋白酶G的抑制效果。重组蛋白Ts-serpin-2处理THP-1细胞24 h,应用q 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各炎性细胞因子差异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真核酵母表达的重组蛋白Ts-serpin-2分子量约为48 kDa,具有蛋白酶抑制活性,对牛α-糜蛋白酶、猪胰弹性蛋白酶及猪胰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重组蛋白Ts-serpin-2可抑制LPS活化的THP-1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12α、IFN-γ和i NOS2m RNA的转录水平,促进IL-4刺激的THP-1细胞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ELISA结果显示,Ts-serpin-2能够抑制巨噬细胞分泌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药黄芩苷、黄芩素、小檗碱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G-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筛选LPS、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对细胞作用的最佳浓度,用RT-PCR检测TNF-α、IL-1βmRNA表达,以确定细胞炎症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炎症模型建立后,用最佳浓度的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分别作用细胞24h,用qPCR检测TNF-α、IL-1β及IL-6mRNA的表达量。结果LPS刺激组细胞TNF-α、IL-1β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作用组细胞TNF-α、IL-1β及IL-6mRNA表达量比LPS刺激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黄芩苷、黄芩素和小檗碱通过抑制炎症细胞TNF-α、IL-1β及IL-6 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寄生虫入侵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参与到入侵宿主、免疫逃避、炎症反应、凝血系统和细胞迁徙等过程。为了探讨两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 Ad SPI和Ts Ka SPI)对巨噬细胞所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种SPIs分别处理的小鼠巨噬细胞进行TNF-α、IL-1β、IL-6、IL-12、IL-10、TGF-β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Ts Ad SPI和Ts Ka SPI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LPS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且两种SPI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巨噬细胞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表达。表明这两种旋毛虫SPI可通过调节宿主巨噬细胞影响入侵时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