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西林业科技》1994,(3):40-46
对5、9、12年生的三次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林质、抗性观测分析表明,种源间的生长量、木材密度、结实量、保存率、冻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以速生优质为主评选出10个优良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比当地种源大32.5-47.2%,本省参试的9个源(除丽水外),材积只有总体平均值的72.7%-83.5%。邻近杉木中心产区的优良种源更适合推广应用,木材密度最大的种源比最小的大11.8%,各种源的变异系数幅  相似文献   

2.
1976及1979年在杉木全分布区内分别收集杉木代表性种源21个及58个,在杉木造林不同生态区的2及5个试点上进行田间试验。根据6-9年生的试验观测得出杉木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种源间生长差异非常显著。优、劣种源类群间生长差异达2倍以上。为云南各杉木造林区选出了2-3个较佳种源,选择增益达14%-55%。  相似文献   

3.
《江西林业科技》1994,(3):83-91,127
1976及1979年在杉木全分布区内分别收集杉木代表性种源21个及58个,在杉木造林不同生态区的2及5个试点上进行田间试验,根据6-9年生的试验观测得出杉木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种源间生长差异非常显著,优,劣种源类群间生长差异达2倍以上,为云南各杉木造林区选出了2-3个较佳种源,选择增益达14-55%。  相似文献   

4.
对5、9、12年生的三次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材质、抗性观测分析表明,种源间的生长量、木材密度、结实量、保存率、冻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以速生优质为主评选出10个优良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比当地种源大32.5%─47.2%.本省参试的9个种源(除丽水外),材积只有总体平均值的72.7%─83.5%.邻近杉木中心产区的优良种源更适合推广应用.木材密度最大的种源比最小的大11.8%,各种源的变异系数幅度为5.2%─18.1%。反映出生长快的中心产区种源大多木材密度较小,而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种源木材密度大多有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节律及生物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枫杨全分布区内收集的55个种源为试材进行苗期试验。在北亚热带地区,枫杨的高生长季节约为8个月,即3月至8月底。7月为其生长高峰,净生长量占整个生长季生长量的37.72%,6月与8月、5月与9月的净高生长量相差无几,分别占22%-25%以及8%-10%,民苗高净生长节律主要受气温因子的影响,而与雨量关系不大。枫杨高生长种源间差异表现在7-9月,5个生长最快与5个生长最慢种源组间的月均相差在15cm以上。7月可以作为速生种源苗期初步选择的时期,以各月苗高净生长量、年度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分别构建2 生物量预测模型,2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潜力,其中以各月苗高净生长量为自变量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能提前3个月左右建模。  相似文献   

6.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用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较小,呈随机变异,  相似文献   

7.
对两次杉木金分布区种源试验各点试验林的生长,发育,适应性等进行分析,评定种源优劣与环境互作。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一次试验各试点20个试种源11年生材积前3名平均生长量为后3名的152%-183%;第二次试验各试点造林64个种源8年生材积前10名平均生长量为后10名的191%-223%。材积最大种源为种源的2-4倍,本省不同地区种源选择增产效果为0-50%。根据生长量,开花结实状况  相似文献   

8.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纬度和经度是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主要因子,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荥经,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广东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增的41.16-96.90m^3/hm^2,表型产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3.5%-109.6%  相似文献   

9.
在直杆蓝桉种源试验中,测定6个种源57个家系131个单株桉叶油的含量表明,直杆蓝桉不同种源、不同家系、不同单株、同一单株在不同季节的桉叶油含量差异极其显著。含油率最高的种源17745/BM达2.29%,比含油率最低的种源高41.4%。8个含油率高的家系,各自单株含油率都较高。9个含油率大于2.5%的单株(平均达2.67%),比总平均含油率高出34.2%,是含油率较差的家系单株的3倍。不同季节枝叶含油率以10月下旬至12月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收集油松分布区范围内的种源45个,经两次全分布区及局部分布区历时18年试验结果表明,种源间生长和适应性状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种源高生长与年龄、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据17个变量的主分量分析,参试种源分为速生型、中生型和慢性型3类,黄陵、洛南、南召3个最优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6.5%、10.2%和26.4%,增产效益显著。陕西、河南一带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是甘肃今后油松调种的主要范围,分布在边缘地带的油松各源生长普遍较慢,一般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1.
对落叶松胶合木用层板进行目测分级并测定其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研究各等级层板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层板目测分级和机械弹性模量分级的科学性、合理性。结果表明:根据层板缺陷进行目测分级,等级高的层板其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的平均值和5%分位值高,目测分级能够基本反映其材质性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目测分级层板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值的离散度很大,目测分级所能达到的准确与可靠程度决定其不能替代机械弹性模量分级。机械弹性模量分级层板的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呈正相关性,但各等级层板的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的相关系数大不相同,其静曲强度值的离散度也比较大,说明该分级方法还有改善的余地。更加科学、可靠的胶合木层板分级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木材弹性模量自动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国内外木材弹性模量动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今后国内发展木材力学性能的无损检测研究,自主研制实时木材强度分级生产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丘陵区降雨侵蚀力指标R的最佳组合结构是降雨总动能(∑E)与其40分钟最大雨强(I_(40))的乘积,即R=∑E·I_(40)。降雨侵蚀力指标R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形态是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土壤镁的植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近年来有关镁素的研究应用。详细综述土壤镁的植物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延缓衰老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观经济学手段,对林分生长过程进行了经济分析.根据林分经济成熟的内涵,结合林学知识,分析了净现值法在林分经济成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studied the structural mechanism of micron flaky wood fiber light density board (MFLB), of which voids are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A new parameter called hole compressibility (η) was add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FLB further, in order to produce various levels of hole compressibility. A set of hot pressures was applied, and uniform parts at cross-sections of MFLB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ole compressibility on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and modulus of rupture (MOR) of MFLB by microscopic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FLB (0.3 g/cm3 in density) processed at various hot pressures (from 1.6 to 2.2 MPa) all meet the norms of the Japan Light Particleboard Industrial Standard JISA 5908, where η ⩽ 0 ranging from −0.0487 to −0.068. The critical value of hole compressibility at which the strength began to decrease was also obtained. We compared the void distribution, size and shape at different void contents and hole compressibility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hole compressibility on MOE and MOR of MFLB as well. To a certain density of raw material and micro-fiber of a certain thickness, the strength of MFLB can be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hole compressibility. When the hole compressibility of MLFB exceeds a certain critical value, loading at a lower level will decrease MOR and MOE of MFLB considerabl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7, 43(6): 123–127 [译自: 林业科学]  相似文献   

17.
试验引入聚乙二醇改性体系以补偿五硼酸铵对结构刨花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可以弥补五硼酸铵对结构刨花板力学性能的降低,内结合强度随五硼酸铵用量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五硼酸铵用量、聚乙二醇种类及聚乙二醇用量三个因素对内结合强度有显著影响,对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无显著性影响。研究提出改性体系最佳配比为:2.80%的五硼酸铵(基于绝干刨花重)配合20%的PEG-2000(基于酚醛树脂胶粘剂用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姜培坤 《林业科学》2005,41(1):10-13
采样分析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高于马尾松与杉木林土壤 ,杉木林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相对较低。从不同层次看 ,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波动在 0 31%~ 1 18%、0 90 %~ 2 5 1%和 7 0 3%~ 2 9 5 2 %之间 ,其中 ,土壤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为马尾松林 >常绿阔叶林 >人工杉木林 ,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常绿阔叶林明显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不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从上到下均表明出上升趋势 ,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加深有规律地下降。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植物促生根圈细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要回顾了植物根圈促生细菌(PGPR)能够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ISR)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对ISR作用机理、研究法则、研究内容及其它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叶树木材流体纵向渗透性与其构造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提出搭接面及侧面胞壁上纹孔在流体纵向渗透时的不同作用,并运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对针叶树木材流体纵向渗透性与其构造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树木材流体渗透系数等于早、晚材对其贡献之和,早、晚材对其的贡献,分别等于单位面积上流体流动路径数、管胞平均长度与纹孔膜膜缘厚度比值及纹孔膜微孔的比渗透性三者之积。经验证,研究结果与实测值较好的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