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土高原几种土壤供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测定黄绵土、黑垆土及(土娄)土钾素含量及土壤供钾状况Q/I曲线的结果表明,黄绵土的全钾、缓效钾及速效钾含量最低;土壤供钾强度AR °,黑垆土>(土娄)土>黄绵土;供钾容量△k°,黑垆土与(土娄)土相近,但均明显高于黄绵土;供钾的缓冲能力PBC(土娄)土最大,黑垆土与黄绵土相近.连续8年施用氮磷化肥后,蝼土缓效钾较8年前下降7.3%~10.2%,速效钾下降11.8%~17.1%;AR°下降34%~61%,△k°下降近1倍;施用足量有机肥可以维持并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3.
西藏土壤中钾素因为受成土母岩影响,钾素含量本来就不多,算是中等偏下含量水平,随着人口大幅度增加,种植高产需养分多的作物增多,再加上西藏从来不施钾肥给予补充,2001年西藏土壤中钾素含量与20年前的1980年又呈大幅度下降,目前,西藏的耕作土壤中作物养分限制因子已由1990年全区土壤普查结束时结论的“极缺磷、不缺钾、缺氮‘变为’极缺氮、不缺磷、缺钾”。田间施肥试验是施氮肥增产幅度最大,施钾肥增产幅度第二,也证明西藏耕作土壤缺钾的程度,建议采取措施对农田施钾减磷,即大幅度增加全区粮食总产,又提高粮食品质,同时减轻农民负担,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4.
<正>1.因土施用。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40毫克时,土壤处于极缺钾状态,钾素已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应优先施用,无论什么作物,增产效果都非常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40-80毫克时,土壤处于缺钾状态,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也很显著。每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80毫克时,除一些喜钾经济作物外,粮食作物应少施或不施。2.因作物施用。在土壤缺钾状况一样的情况下,钾肥应优先用在喜钾的作物上,如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甘蔗、甜菜、西瓜、果树、棉花、麻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肥对豌豆籽粒产量及根腐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年的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磷素无论单施或与氮、钾配合施用,对豌豆的长势,籽粒产量和根腐病发病程度的减轻均有良好的影响,而钾素的影响不佳,氮素的影响居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供试土壤黄绵土全磷的贮备和速效磷的含量低,而钾素的供应丰富所致。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恩薯四号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磷肥单独施用对恩薯四号增产不显著,但与一定量的氮、钾肥配合施用可收到极显著的增产效果。钾肥无论单施,还是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均能使恩薯四号显著增产,以氮∶磷∶钾为1∶2.3∶2配合施用鲜薯和茎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据测土化验,目前稻田土壤含钾量日趋降低,主要原因:一是多年来稻田大面积种植吸钾量大的杂交稻,随收获物带走的钾多;二是稻田施有机肥较少,钾素得不到必要的补充;三是土壤保肥性能差,水溶性钾易随水分渗漏流失。超级杂交稻穗大粒多,产量高,需钾量大,施用钾肥增产效果好。据试验,在施用等量钾肥的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每公顷可增产稻谷802.5公斤,而常规稻只增产353.5公斤,因此钾肥的施用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土壤养分相对较高与最大量下的最小因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小因子律至今仍是施肥的基本理论,但它是不同地块施同样数量有机肥产量不同得出的推论。为了探索土壤养分相对较高与最大量下,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最小因子效应与配施效果,2003年以来,在小麦、玉米和谷子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的单施效应并不完全取决于土壤养分含量高低,很大程度上还与氮、磷、钾营养元素的施肥性质有关。氮、磷肥料在任何土壤养分条件下施用均具有显著增产效果,但在土壤有效钾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钾与氮或磷配合施用会降低氮或磷的增产效果,而氮、磷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氮、磷单施,最小因子律在相对较高的土壤养分条件下是不成立的。最小因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隐含了土壤养分类型和施肥比例的概念,对施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晋北高寒地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土壤中N、P、K等元素含量较少,是影响旱地莜麦产量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该地区莜麦生产中,氮磷钾最佳配合施用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了单施、二元素配合施用、三元素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采用LSR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氮磷钾配合施用对莜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单施效果不及氮磷、氮钾、磷钾二元素配合效果明显,氮磷钾三元素配合施用效果最佳,比对照增产31.7%。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定位方法研究连年施用钾肥对草甸土土壤钾素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红兴隆草甸土钾素含量较高,施钾对大豆和小麦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不大,施钾肥结合秸秆还田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钾肥利用率有积极作用,施钾肥和秸秆还田明显缓解土壤耕层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下降,对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表面络合模式中的恒定容量模式 (CCM)、三层模式 (TL M)均不同程度适应于描述土壤粘粒表面的固有特征。 TL M图解法的单外推法既可求出表面酸度常数 ,同时也可求出介质阳离子的络合常数 ;供试土壤粘粒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 p Kinta2 在 5 .1 1~ 6 .4 4 ,且呈现土娄土 >黄绵土 >黑垆土 >黄褐土。同一土壤粘粒在不同介质中的固有酸度常数也有明显的差异 ,p Kinta2 (Ca2 + )

Kint Na+ ,Kint K+ 。  相似文献   


12.
恒电荷土壤胶体表面的电荷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ehlich法和电位滴定法研究表明 ,供试土壤胶体可变电荷量占总电荷量 (CECv/ CEC8.2 )的比例为33.6 4%~ 35 .5 8%;表面电荷量 CEC8.2 ,CECp 和 CECv 的大小次序为土娄土 >黄绵土 >黑垆土 >黄褐土 ;电荷零点(PZC)大小与此顺序相反 ;同一土壤胶体其 PZC大小呈 Ca(NO3 ) 2 >KCl>Na NO3 的趋势 ,在 Na2 SO4介质中不存在 PZC。各土壤胶体负电荷密度随 p H增加的幅度即为 p H对土壤胶体表面电荷密度的贡献率 (简称为 p H贡献率 ) ,增加的幅度愈大 ,表明 p H对表面负电荷密度的贡献率愈大。 p H贡献率的大小呈黄绵土 >黑垆土 >土娄土 >黄褐土的趋势 ;同一土壤胶体 ,p H的贡献率基本上呈现 KCl>Na2 SO4>Ca(NO3 ) 2 >Na NO3 。  相似文献   

13.
用一次平衡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附铅、镉的等温线均符合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用Temkin方程处理可将吸附量与化学位或结合能沟通起来。三种土壤吸附铅的量及结合能为:黄泥巴>黑垆土>红油土;吸附镉的量及结合能为:红油土>黑垆土>黄泥巴。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大,吸附热均为正值。当pH值分别为4.0和5.0时,铅、镉吸附量分别突增。土壤去有机质后,铅吸附量变化不大,而镉吸附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结构在黄泥田土壤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施肥结构。在云南省通海县龚杨村实施11a的定位施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①不施肥(CK)、②氮磷钾化肥配施(NPK)、③农家肥氮化肥配施(OM+N)、④农家肥氮磷化肥配施(OM+NP)、⑤农家肥氮钾化肥配施(OM+NK)、⑥农家肥氮磷钾化肥配施(OM+NPK)等6种施肥结构对水稻、蚕豆高产、稳产、肥料贡献率和持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平均产量OM+NP〉OM+NPK〉NPK〉OM+NK〉OM+N〉CK,蚕豆平均产量NPK〉OM+NPK〉OM+NP〉OM+NK〉OM+N〉CK;不同施肥结构肥料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OM+NP〉OM+NPK〉NPK〉OM+NK〉OM+N依次为32.1%30.2%27.8%27.6%27%,不同施肥结构肥料对蚕豆产量的贡献率NPK〉OM+NPK〉OM+NP〉OM+NK〉OM+N依次为18.4%16.3%14.3%13.6%13.3%。在水稻上以农家肥与氮磷化肥配施和农家肥与氮磷钾肥配施2种施肥结构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较大,但两者之间差异不大;次之的依次是氮磷钾肥配施,农家肥与氮钾肥配施和农家肥氮肥配施3种施肥结构肥料,但这3种施肥结构间肥料贡献率差异不大。在蚕豆上肥料贡献率较好的3种施肥结构依次为氮磷钾化肥配施,农家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和农家肥与氮磷化肥配施。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丰都县植烟区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先强  张文平  李沛  胡丽涛  余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16-9319,9385
对重庆市丰都县植烟区矿子黄泥土、山地黄棕壤和暗紫泥3种植烟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子黄泥土和暗紫泥的土壤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而山地黄棕壤pH基本都小于5.50;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硫含量较高;有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丰富;阳离子交换量、有效氮、有效磷含量较低;有效硼、锌、钼、钙和镁含量最低。因此,重庆市丰都县植烟区在施肥管理上应因地制宜,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补给。总体上,应适当降低丰都县3种植烟土壤磷肥的比例,补充钙、镁、硼、锌、钼等中、微量元素。其中,在山地黄棕壤,应适量使用石灰、白云石或其他碱性肥料,调整土壤pH,并适当减少山地黄棕壤硫素的施用水平,同时注意酌情补施硼肥;在矿子黄泥土,应注意增施硼肥;暗紫泥缺钼现象较为突出,所以应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钼,适当降低烤烟专用肥中磷的比例,并酌情补施铜肥。  相似文献   

16.
The total potassium(K)content of soils in Heilongjiang was relatively high in general and the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on soils was quit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soil types.The results of electro-ultra-filtration(EUF)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ark brown forest soils and the black soils in the northern part contained relatively high EUF-K,ranged from 12.5 to 15.7 mg per 100g soil.In the black soils in the southern part,the EUF-K ranged from 8 to 9mg per 100g soil.The albic and aeolian sandy soils contained low EUF-K,ranged from 3.2 to 4.8mg per 100g soil.Field experiment in 1982 indicated that potassium fertilizer in soils with medium or low EUF-K,increased soybean yield by 17%-34%,and obviously prevented the epidemic of meadow moth and soybean mosaic virus.Application of potassium fertilizer increased the protein and total sugar content of the plants,promoted transportation of nutrients,speeded up the growth of the plants,improved the resistance of crops to adverse conditions.Application of potassium fertilizer resulted in early maturity of crops(4-7 days earlier than cotrol),which had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ng crops from early frost damage.Hence,in order to keep nutrients balance in the soil and to increase soil fertility.potassium fertilizer or materials containing potassium must be applied to soils with medium and low EUF-K,such as black soils in the south part,ablic soils and aeolian sandy soil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杭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的空间差异,指导科学施肥,比较分析了杭州市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和丘陵山地等4个农业地貌区间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CEC等主要肥力指标状况。结果表明,杭州市耕地土壤酸化以丘陵山地和河谷平原区最为明显;滨海平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保肥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地区;除水网平原区外,其它地区速效钾普遍偏低;因施肥水平的差异各农业地貌内土壤有效磷都有较大的变化。总体上,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以水网平原区为最高。文中提出了各农业地貌区的施肥对策:在滨海平原应重视基础地力的提升,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水网平原区内应重视测土施肥工作,根据土壤养分实际状况针对性地施用肥料;丘陵山地和河谷平原区,需重视石灰的施用,对土壤酸度进行核正,适当增加钾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昌家 《农学学报》2015,5(6):59-64
为了控制条锈病为害,减少农药污染、防治成本和菌源传出数量,确保本地、邻近麦区与中国东部主产麦区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田间系统监测和普查、小麦品种抗性鉴定、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各主栽小麦品种的抗锈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逐步淘汰。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实现品种合理布局和多抗源品种集团当家,能有效降低条锈病发生为害。首次探明了小麦间作不同作物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为14.84%~62.89%,推行药剂拌种、健身栽培,可推迟并减轻条锈病发生为害,降低越冬菌源量和春季流行程度;探明了条锈病最佳防治方案为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各施药1次;探明了几种新药剂防治条锈病效果和25%丙环唑防治条锈病的适宜用量(600~650 m L/hm2)。首次提出了本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策略。搞好防治示范片和应急防控,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并带动大面积防控落实。1999年以来,全市小麦条锈病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虽高达81.25%,但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小麦产量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特大发生的2002年除外),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1591 t。  相似文献   

19.
对河南省分布的主要土类耕层土壤100个土样抽样调查,分析测定了土壤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并采用王水-高氯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镍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镍含量有差异,镍含量平均值大小为砂姜黑土>褐土>红粘土>潮土>黄褐土>黄棕壤土,其含量平均分别为18.47mg/kg、17.1mg/kg、16.22mg/kg、15.60mg/kg、15.06mg/kg和9.88mg/kg,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规定的镍含量(≤40mg/kg)标准.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云南省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分布特征及其关系,于2014年和2015年对云南省12个州(市)采集2 127份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植烟土壤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平均50.91%,偏重壤土,pH值以及养分平均质量分数除有机质偏高外,均适宜优质烤烟生产.2)12个州(市)间植烟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和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河和文山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最高,保山和大理的有机质和速效氮质量分数最丰富,曲靖和昭通速效钾最丰富,昆明、楚雄和临沧有效硼最丰富,德宏和普洱的pH值和养分质量分数较低.3)文山43.08%和红河52.34%的土壤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大于60%,需适当调节土壤通透性;德宏66.67%,临沧54.78%和普洱53.69%的土壤pH值小于5.5,需调节土壤酸碱度;普洱58.40%和41.61%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缺乏,需增施氮肥和磷肥;各州(市)均存在35.41%~66.67%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缺乏,需增施钾肥;红河49.99%土壤有效硼质量分数缺乏,需增施硼肥;大理30.41%,曲靖20.80%和昭通16.66%的植烟土壤水溶性氯质量分数大于30mg/kg,应当适当控制含氯肥料施用.4)云南省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硼质量分数与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的R2值较高(0.696 2~0.885 9),有机质和速效氮和有效硼质量分数存在随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先升高再降低趋势,速效钾质量分数存在随物理性粘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