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分布的杜鹃花属常绿杜鹃亚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研究了4种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特性,通过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种子形态大小,用电子天平进行种子千粒重的测定,并统计了在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基质下4种杜鹃花的萌发率。结果表明:4种杜鹃花种子细小扁平,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红褐色,种子表面具有明显纵条纹;千粒重比较:大白花杜鹃>露珠杜鹃>迷人杜鹃>马缨花杜鹃;种子萌发具有需光性,所测试种子在全光照条件和半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都很高,全黑暗下萌发率低甚至不萌发。播种基质影响种子萌发率,4种杜鹃花种子在腐叶土上的萌发率均高于混合土(山土+腐叶土)与山土,山土基质上不萌发。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采集的8种杜鹃(Rhododendron L.)种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分别对杜鹃种子的主要形态指标(形状、大小、翅和肋)进行了比较与描述,为杜鹃花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和种子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种子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0、5%、10%、15%、20%、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杜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早期幼苗生长量的影响,并对种子萌发率与PEG胁迫浓度间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2种杜鹃花种子的发芽启动时间推迟、发芽持续时间延长、萌发高峰期日发芽率显著降低;(2)随PEG胁迫浓度的增加,兴安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早期幼苗生长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迎红杜鹃相关测定指标则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PEG胁迫浓度≥15%时2种杜鹃花种子的各测定指标均显著下降,且处理间差异显著;25%PEG胁迫下2种杜鹃花种子均未萌发,即完全受到抑制;(3)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早期幼苗生长量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各测定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兴安杜鹃种子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萌发临界值和极限值PEG浓度分别为19.09%、22.11%,对应水势为-0.53、-0.69 MPa;迎红杜鹃种子的萌发临界值和极限值PEG浓度分别为17.56%、21.37%,对应水势为-0.46、-0.65 MPa。这表明,兴安杜鹃种子可抵御轻度干旱胁迫(5%~10%PEG),迎红杜鹃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及浸种条件对高山杜鹃(Rhododendron)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商洛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美容杜鹃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种子形态的观察,以及长度、宽度、千粒重的测定,明确高山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pH值、赤霉素、浓硫酸浸种等处理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从种子贮藏温度来看,低温贮藏的高山杜鹃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室温贮藏的种子,-20℃贮藏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56%、64%;从浸种条件来看,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400 mg/L赤霉素处理的效果最佳,高达90%;根据pH值梯度处理,其发芽势、发芽率也呈现不同,以pH值为5.4时发芽势最高,pH值为6.2时发芽率最高,为68.67%。综合比较,以400 mg/L赤霉素处理时种子的最终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贵州大花杜鹃属于贵州省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和IUCN评估的极度濒危植物,目前仅在龙头大山分布,且幼苗数量极少。为了探究导致贵州大花杜鹃濒危因素中是否在种子传播和萌发上存在障碍导致其居群数量微小,研究了种翅、温度、光照和凋落物4个因素对其种子传播及萌发的影响。对种子进行留翅与去翅2种处理,在不同风速及水处理条件下探究种皮膜翅对种子传播的影响;设置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贵州大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模拟生境条件下凋落物的情况,测定不同基质对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翅有助于贵州大花杜鹃种子的风传播与水传播;但在实际生境中,由于其处于丛林密林处,这2种方式实际传播效率并不高。温度适当提高会促进贵州大花杜鹃种子萌发,光照对贵州大花杜鹃的种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幼苗建成影响较大;过厚的凋落物会阻碍贵州大花杜鹃种子的萌发,造成幼苗数量少,种群更新困难。  相似文献   

6.
几种高山杜鹃花播种基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5种高山杜鹃(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hytum Franch、多鳞杜鹃R.polylepis Franch、银叶杜鹃R.argyrophyllum Franch.、繁花杜鹃R.floribundum Franch.、绒毛杜鹃R.pachytrichum Franch.)种子繁殖的最佳播种基质。[方法]将自然干燥的种子置于4℃冰箱中保存,并选取常用的3种基质(腐殖土、农田土和沙土),以发芽率、成苗率、保存率及幼苗生长指标(高度、叶片数量、地径和叶片长宽)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播种基质对几种高山杜鹃种子繁殖的影响。[结果]5种杜鹃种子的发芽率以腐殖土中的最高,分别为73.33%、68.56%、65.46%、69.01%、70.67%,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质;对杜鹃种子成苗率来说,腐殖土中表现最好,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质;而杜鹃幼苗的保存率虽以腐殖土为最高,但与其他基质差异不明显;就杜鹃幼苗的生长特性而言,腐殖土的表现为最佳,且显著优于其他2种基质。[结论]综合所有指标评价得出,腐殖土可作为5种高山杜鹃种子播种繁殖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珍稀特有植物华顶杜鹃的生物学特性,并从种子采集与贮藏、圃地选择与做床、播种、苗期管理、苗木移植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一套种子繁育技术,以期为华顶杜鹃的种群保护与群落恢复提供种苗保障和科学依据,也为其它高山杜鹃的种子繁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陇蜀杜鹃是大板山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是园林绿化树种。根据长期的育苗实践经验,结合陇蜀杜鹃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陇蜀杜鹃种子采集、种子处理、整地、作床、苗期管理等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美容杜鹃为试材,探讨了PEG模拟干旱渗透胁迫下美容杜鹃种子萌发情况及美容杜鹃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OD酶活性、MDA含量的变化,来评价美容杜鹃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渗透胁迫程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降,200 g/L的PEG胁迫下,发芽率、发芽势只能达到对照的21.98%、22.73%,250 g/L的PEG下,种子完全没有萌发。另外,在用不同浓度的PEG处理幼苗时,各指标在250 g/L时变化最明显。MDA含量在处理第2 d、第8 d与对照相比增加104.73%、148.94%;总叶绿素含量在处理第4天与对照相比下降86.44%;POD酶活性在处理第4天与对照相比提高50.10%。总之,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美容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逐渐下降,美容杜鹃幼苗的渗透胁迫损伤程度变大,尤以250 g/L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高山常绿杜鹃大田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质选择、采种母株选择、种子采收及处理、苗床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常绿杜鹃大田育苗技术,为更好开发、利用和推广高山常绿杜鹃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鹿角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抑制鹿角杜鹃种子萌发;随NaCl浓度的增加,初始萌发时间延迟,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盐害指数与NaCl浓度显著正相关.鹿角杜鹃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耐盐适宜浓度、耐盐半致死浓度、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25.62、55.60、95.57 mmo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提高短果杜鹃种子发芽率.[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不同浓度的GA3、聚乙二醇(PEG)浸种以及二者复合浸种(二次浸种)对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GA3、PEG浸种及二次浸种均可有效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其中,4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以及5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这2个组合处理的短果杜鹃种子萌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二次浸种法(4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或5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是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最优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水势梯度为-0.2~-1.0 MPa),研究繁花杜鹃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繁花杜鹃种子的发芽时间推迟,萌发周期延长,萌发指数Gi、活力指数Vi随着水势的降低而递减,幼苗生物量降低,胚根增长,胚芽变短,根芽比(R/P)增大;繁花杜鹃种子在萌发期对水分的依赖性较强,以出苗阶段对干旱敏感性最大,对水分要求最高,即水势不能低于-0.6 MPa。本研究为杜鹃花的繁育、种子萌发调控机制的阐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外源物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秦岭高山杜鹃种子为试验材料,运用水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高山杜鹃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指标和相关生理指标,与不同浓度赤霉素进行的处理作比较,来探讨两种不同的激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清水对照组(CK)相比,0.05mg/L浓度的油菜素内酯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增幅分别为28.42%、23.80%、41.14%、52.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在200-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中,萌发率和根系活力也出现先增后降的现象,在300 mg/L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增幅分别为44.21%、28.78%、23.24%、39.09%。通过对比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影响,发现相较于油菜素内酯,赤霉素对有效提高高山杜鹃种子萌发作用更为显著,在200-400 mg/L范围内促进种子萌发,油菜素内脂在0.05~0.1 mg/L范围内起促进作用,两种激素超过适当浓度范围会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5.
两种西洋杜鹃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西洋杜鹃的两个栽培品种Rhododendron britannia和Rhododendron america为供试材料,比较MS、Anderson、Read、N6四种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诱导的影响;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杜鹃繁殖系数的影响;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抗坏血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对西洋杜鹃组培苗褐化的影响;以及激素IBA、IAA和NAA对西洋杜鹃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ead培养基表现最为出色,诱导率达85%;在ZT与NAA组合上获得了较高的繁殖系数;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对西洋杜鹃组培苗褐化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添加IBA1.0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可达84%。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美容杜鹃人工种子的最佳成形条件、包埋基质和萌发基质,为美容杜鹃繁殖提供新途径。通过以美容杜鹃腋芽为包埋繁殖体,探讨不同包埋基质、离子交换时间及不同萌发基质对人工种子成形及萌发的影响,探索出适合美容杜鹃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采用滴注法,以2%CaCl_2+0.2 mg/L多菌灵+0.2 mg/L苯甲酸钠作为人工种皮成分,以1/2 MS液体培养基+4%海藻酸钠+NAA/GA_3激素比(0.3∶0.1)+2%壳聚糖作为人工胚乳成分制作的人工种子,呈规则的球形并且颗粒均匀,有弹性,呈透明状;在加有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有最大萌发率87%。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消毒方式和不同萌发介质对杜鹃属(Rhododendron L.)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10种杜鹃属植物的种子为研究对象进行种子萌发试验,消毒方式分别为0.3%高猛酸钾溶液消毒10 min,1%次氯酸钠消毒10 min,0.1%升汞消毒10 min,70%乙醇消毒30 s+1%次氯酸钠消毒10 min,70%乙醇浸泡30 s+0.1%升汞消毒10 min;萌发介质分别为滤纸、海绵、纱布和琼脂培养基,比较不同消毒方式和萌发介质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时滞。结果表明,不同消毒方式对不同杜鹃属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同,1%NaClO和70%乙醇+1%NaClO消毒后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较其他消毒方式高,且发芽时滞也明显短于其他消毒方式。琼脂培养基适合多数杜鹃种子的萌发,而纱布不适合作为杜鹃属种子的萌发介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菌根真菌对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移植的影响,为高山杜鹃开发利用及菌根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从野外桃叶杜鹃菌根中分离出的真菌混合制剂与不同培养基质混合接种,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研究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移植情况。【结果】桃叶杜鹃种子在接种菌根真菌的基质中发芽时间提早,其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成活率及移植成活率比非接种处理均有较大提高,且差异极显著。其中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处理发芽势最高,达39.00%,发芽率达72.67%;腐殖土基质接种苔藓覆盖处理幼苗成活率最高,达88.33%,移栽成活率达82.21%。【结论】菌根真菌极显著地影响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移植。播种采用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效果较好;移植采用腐殖土基质接种菌苔藓覆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深圳市梧桐山乡土植物毛棉杜鹃的分布调查、物候观察以及种子、扦插和高空压条繁殖试验,了解掌握了毛棉杜鹃的生长环境、习性和繁殖方法.梧桐山分布有野生毛棉杜鹃3万株左右,主要集中分布海拔500米以上,属于低海拔的高山杜鹃;每年1月份开始开花,3月份为盛花期,5月份花朵基本全部凋谢,集中开花时间10天左右;用种子、扦插和高空压条繁殖方法进行了繁育试验,对种子发芽率、插条和压条的生根率进行观察记录,试验结果以上三种方法均可繁育苗木,如果是大规模繁殖,建议用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美容杜鹃人工种子的最佳成形条件、包埋基质和萌发基质,为美容杜鹃繁殖提供新途径。通过以美容杜鹃腋芽为包埋繁殖体,探讨不同包埋基质、离子交换时间及不同萌发基质对人工种子成形及萌发的影响,探索出适合美容杜鹃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采用滴注法,以2%CaCl_2+0.2 mg/L多菌灵+0.2 mg/L苯甲酸钠作为人工种皮成分,以1/2 MS液体培养基+4%海藻酸钠+NAA/GA_3激素比(0.3∶0.1)+2%壳聚糖作为人工胚乳成分制作的人工种子,呈规则的球形并且颗粒均匀,有弹性,呈透明状;在加有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有最大萌发率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