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保护地生产年限的增加,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发生极大变化,研究其变化对哈尔滨市保护地番茄生产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经研究,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含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保护地不同层次剖面土壤养分变化较老保护地显著,老保护地土壤养分在不同剖面层次之间变化则趋于平缓,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向着适于蔬菜生长发育方向发展。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使番茄的产量增加13.8%。  相似文献   

2.
蔬菜保护地栽培是目前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随保护地生产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次生盐积化现象日趋突出,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因而在当前保护地蔬菜生产中,有效减轻或消除土壤盐积化影响,是一项重要任务。本试验试图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保护地盐积化的危害,以促进保护地生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6,(1):54-58
从长春市4个保护地蔬菜重点产地采集具有代表性蔬菜地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蔬菜保护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均高于露天蔬菜地,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长春市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58~27.35 g·kg-1,含量指标在低、中范围;全氮含量在1.63~3.44 g·kg-1之间,含量指标在高、极高范围,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碱解氮增长幅度较高;速效磷含量在49.38~250 mg·kg-1之间,处于极高范围;速效钾含量在108.8~292.3 mg·kg-1之间,处于中量范围。表明长春市蔬菜保护地土壤氮素、磷素过剩,并产生逐年积累现象。各区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各异,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肥力调控。  相似文献   

4.
<正> 蔬菜保护地土壤盐渍化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有关资料介绍,多数使用3年以上的蔬菜保护地土壤盐分含量均大于露地土壤。大棚土壤的含盐量在0.10%~0.38%,日光温室的土壤在0.15%~0.50%之间,已超过了适宜蔬菜生长的浓度范围。同时还使土壤的结构受到破坏,在盐分含量较严重的土壤表面可以看到较坚硬的盐化层,通气和透水能力降低,已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如不及时加以改良,土壤的恶化现象将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蔬菜保护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保护地蔬菜能够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菜农不断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施肥料,使土壤得不到应有的养护,土壤中盐离子增多,pH值升高,一般使用年限在3年以上的蔬菜保护地,土壤表层的含盐量均大于露地土壤,  相似文献   

6.
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加大,蔬菜在实现基本供应的同时,由于特殊的环境或者是管理上太过盲目等原因,使得土壤的生产力也在逐步退化,因此本文对保护地土壤连作障碍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可以防止蔬菜土壤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7.
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问题是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磷肥的大量施用不仅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通过面源流失对周边水体环境构成潜在威胁.此项研究以沈阳郊区不同利用年限的蔬菜保护地为对象,对集约农业土壤中磷素的积累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耕层土壤全磷、速效磷、有机磷随利用年限增加,具有明显的积累趋势;土壤速效磷占全磷的比率增加显著,而有机磷占全磷的比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多数使用年限在3年以上的蔬菜保护地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均大于露地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大棚土壤的含盐量在0.1%~0.38%,日光温室土壤的含盐量在0.15%~0.5%,蔬菜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分浓度为害.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还表现为土壤板结,结构被破坏,拉秧以后,在干燥的土壤表面可以看到较坚硬的盐化层,通气和透气能力降低,蔬菜缓苗慢,容易发生烂根和枯萎病等.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土壤水溶性盐分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溶性盐和酶活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保护地土壤盐渍化趋势与生物学特性。对洛阳近郊李楼乡不同种植年限及不同层次的蔬菜保护地土壤水溶性盐与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地和不同种植年限的保护地中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都在土壤表层积累;保护地土壤的水溶性总盐量在种植年限1~5 a时显著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地。保护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趋势。保护地在一定年限(1~5 a和5~10 a)的蔬菜种植下,其土壤水溶性总盐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总盐量与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近郊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沈阳市近郊采集了336个蔬菜保护地耕层土样,通过室内化验分析查明了保护地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含量状况.调查区土壤有效性锰、铁、铜、锌、硼、硅的含量变幅较大,其中,尤以有效铜的变化幅度最大,平均含量为5.81 mg/kg,最低含量为0.02 mg/kg,最高达24.59 mg/kg,两者相差1200多倍.有效锌的变化幅度为0.02~7.83 mg/kg,平均4.89 mg/kg.有效铁和有效锰的含量分别为15.49~140.24 mg/kg,4.77~83.66 mg/kg,平均为83.09 mg/kg和13.93 mg/kg.有效硼的变化幅度为0.12~0.86 mg/kg,平均0.39 mg/kg.有效硅的变化幅度为152~964 mg/kg,平均443.08 mg/kg.土壤微量元素变化幅度大与土壤类型、棚龄和施肥水平有直接关系.碳酸盐土壤上的保护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普遍偏低,其他土壤的相差不大.随着保护地棚龄的增加,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略有提高,变幅缩小.按大田土壤的微量元素丰缺指标,本区的有效铁丰富的占100%;有效锰丰富的占67.86%,缺乏的占32.14%;有效铜丰富的占100%;有效锌丰富的占98.8%,缺乏的占1.2%;有效硼丰富的占23.81%,缺乏的占76.19%;有效硅丰富的占10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保护地蔬菜土壤障碍因子的分析,提出了消除其障碍因子的建议,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保护地土壤连续利用时间长,施肥量往往比露地大,而又较少受降雨淋洗的影响,导致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害、盐渍化和酸化等问题,且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所以,了解土壤的变化障害,及时进行土壤改良治理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 1 保护地土壤的主要变化及障害 1.1 连作障害 为在短期内充分发挥保护地效能,往往频繁连作黄瓜、番茄等相对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品种,而且施用肥料种类也较单一,由此导致:土传病害增多,如青枯病、早疫病、炭疽病、枯萎病、软腐病、根肿病等;土壤害虫种群繁衍增加,如蝼蛄、韭蛆等;养分比例失调。一是养分亏缺,即由于蔬菜对各种养分的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严  相似文献   

14.
<正> 保护地内的土壤受温度高、湿度大、施肥量大、连作严重、浇水少等一系列栽培特点的影响,土壤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对蔬菜影响较大的障碍有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连作障害。 1 土壤酸化 1.1 酸化原因。土壤中的pH值明显低于7.0,土壤呈酸性反应。由于保护地菜田中,常超量施用氮素肥料,氮肥分解后形成硝酸积累于土壤中使之酸化。同时过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氯  相似文献   

15.
设施栽培的土壤长期得不到雨水的淋洗和阳光直射,易出现各种土壤障碍。对保护地土壤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加以分析,提出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孟艳玲  王丽萍  李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82-8283
[目的]探究冀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盐分的积累特征。[方法]以冀南地区永年县蔬菜种植区保护地和相邻露地粮田土壤为供试土壤,研究其土壤盐分积累现状和变化趋势。[结果]保护地土壤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粮田土壤,且伴随种植年限呈增加的趋势;在垂直剖面上,盐分积累以0~20cm表层最为显著,随深度加深积累幅度减少;保护地与露地粮田相比,除HCO3-的含量随种植年限减少外,其他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以NO3-和Ca2+的积累幅度最大。[结论]该研究为合理施肥管理和保护地土壤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蔬菜保护地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与露地土壤中DTPA—Fe、Mn、Cu、Zn含量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DTPA—Fe、Cu、Zn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DTPA-Mn含量则明显低于露地土壤。部分保护地土壤已达到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Cu、Zn污染的状况。导致Fe、Cu、Zn含量升高和Mn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有机肥料的投入改变了元素的含量状况,保护地土壤特殊的水、肥、气、热和生物因子影响了元素各形态间的转化。农药的大量施用也导致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Cu、Zn的富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保护地有机质积累特征及与硫酸根、硝酸根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地蔬菜连作时,尽管在低棚龄段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但随后即开始大量积累,并渐趋稳定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有机质含量的这一变化趋势与土壤硫酸根、硝酸根的变化动态是负相关的。推测出随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供氧条件恶化,并向还原态转变,其结果可能引起各种还原性有毒物质的积累。建议在蔬菜地管理中,加强以有机质管理为中心的有机肥管理。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是高度集约化的栽培场所,人们在这个场所内充分有效地利用其设施、小气候资源、土地、空间和时间,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栽培和保护地内特殊的环境条件,造成了保护地土壤盐分积聚,严重地影响了作物对养分、水分和各种元素的吸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保护地土壤障碍因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一、保护地土壤的障碍因素1.保护地盐分积累引起土壤盐分浓度增高是保护地普遍存在的问题(1)保护地作物生长期间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条件,剩余盐分不能被淋溶,经毛细管作用,深层的盐类又…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蔬菜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土壤障碍因子。据笔者在陕西省泾阳县、三原县等地的调查,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多数使用年限在3a以上的蔬菜保护地,土壤表层的含盐量均大于露地土壤,大棚土壤的含盐量在0.10%~0.38%,日光温室土壤的含盐量在0.15%~0.50%之间,蔬菜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分浓度危害。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还表现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