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维护天水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为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09~2015年天水市五县两区数据,利用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分异测度指数分析了天水市耕地压力的变化,并借助重心拟合模型探究了天水市耕地压力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1)天水市耕地压力指数在2009~2015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耕地压力减轻,但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2)在粮食产量增长的趋势下,天水市内部2009~2015年耕地压力状况的总体分异程度缓慢提高,说明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差异明显;3)耕地压力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说明东北部县域耕地压力变化速率较大.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重心与耕地压力重心移动方向一致,说明化肥对耕地压力具有正向影响;天水市社会经济重心的迁移幅度与耕地压力重心的迁移幅度不同,说明天水市社会经济与耕地压力在空间上具有非均衡化的特点.【结论】天水市耕地压力有所缓解,耕地自身变化速度与社会经济的变化速度不同,社会经济要素对耕地压力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的耕地利用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分析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区域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从不同时空角度分析河南省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选取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播比、粮食单产等重要耕地指标,结合河南省统计数据,对2006—2017年河南省耕地时序变化和多尺度空间变化进行分析,构建耕地压力指数以研究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效应,为不同区域因地制宜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和发展农业经济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粮食和耕地变化的动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内蒙古1978年以来耕地压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SPSS软件,对其未来耕地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78-2006年,内蒙古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但未来近十年内,耕地压力指数会增大,到2017年,耕地压力指数将达到1,之后耕地压力指数进一步增大,遭遇耕地危机,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以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利用差别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基础,为使土地利用分区更好地反映区域耕地保护压力差异,采用耕地保护内压力即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耕地保护外压力即耕地非农化胁迫相关联分析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 2003年-2010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逐步降低,耕地保护内压力整体上升,区域差异性有所扩大;2以耕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为表征的耕地保护内外压力关联进行土地利用分区,能很好地反映耕地供需矛盾的区域差异,各类型区具有相似耕地资源承载力与耕地非农化胁迫,且具有明显的空间聚合性;3分区结果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布局有较高的空间吻合性,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区内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策略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及Excel软件,对重庆市直辖以来的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重庆市多年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变化情况,由此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理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及Excel软件,在分析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对202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石林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矛盾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水平较低和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等方面。据此,提出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规划,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质量,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取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对吴起县自1997-2006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吴起县1997-2006年10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吴起县耕地动态平衡和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2003—2012年吉林省耕地利用压力指数时空分异的特征以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吉林省耕地和人口不断增加,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小,几乎开始处于平衡状态.人口数量增加导致大量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使得耕地压力指数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耕地压力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区域角度出发,以广东省21个市为例,从耕地资源丰缺度切入,分析耕地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区域差异,计算并构建区域耕地减少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模型,得到两者倒"U"型曲线;采用耕地压力指数,计算并构建了全省四大区域耕地压力指数与人均GDP及产业结构的回归模型,比较了区域间耕地压力的差距,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区域耕地压力最大,且内部差异也较大,而东部、北部、西部承受的压力相当,内部差异较小,但各区域耕地压力来源不同,提出耕地压力阈值假设,明确当前处于压力阈值的4个市域,分别是广州市、东莞市、江门市和惠州市;通过辨识不同区域耕地承压状况及区域差异,明确当前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耕地压力不断增大。本文从于都县人均耕地情况出发,采用耕地压力指数对于都县耕地压力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7~2005年,于都县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从而造成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小,耕地压力指数历年都大于1,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据此,提出降低耕地压力,保护耕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对宁夏红寺堡2000-2010年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未来1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变化、人口、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尚无耕地压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但是预测的耕地压力指数值显示,在2010年之后耕地生产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耕地压力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因此还存在着区域粮食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对耕地和粮食生产的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生产投入从而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从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入手,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全省耕地压力进行测算,并建立全省耕地压力指数与人均GDP及产业结构的回归模型,比较了各生态区耕地压力的差距。结果表明,甘肃省1978~2006年耕地压力呈先递减后增长的变化趋势,人均GDP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各生态区除河西区外,中部地区、陇东区、陇南区和甘南区耕地压力均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大,但各生态区耕地压力来源不同;河西区耕地压力的增大也与经济发展相关,但相关度不大,压力主要来源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及灾害的发生;最后针对各生态区不同的耕地压力来源,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耕地生态足迹的重庆市耕地 生态压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耕地生态压力为切入点,应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在修正了Wackernagel 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 上,构建耕地生态压力指数,并借用IPAT 分析,以2000、2010 年为起止点,对重庆市的耕地生态压力变化状况进行 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院(1)2000要2010 年间,重庆市的耕地生态压力有所好转,耕地生态压力指数在10 年间减少了 0.0623,耕地生态压力一直处于平衡偏高状态;(2)耕地生态压力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1 小时经济圈耕地生态压力最重、渝东北次之、渝东南最次;(3)2000要2010 年间重庆市的生产技术大量提高,单位 经济产值所带来的耕地生态环境的冲击力逐年减小。该研究可为重庆市的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整治以及区域可 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耕地压力指数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藏粮于地"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为更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护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对黑龙江省耕地压力指数展开分析与趋势预测.文章借鉴贸易引力模型思想构建耕地外部压力指数模型,将耕地内外部压力指数模型结合,弥补传统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的不足,运用耕地综合压力指数分析黑龙江省2005~2018年耕地压力.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相比其他省份粮食外部获取能力较弱,耕地外部压力较大,期间耕地外部压力指数上升82.08%;随人口减少和耕地单产增加,耕地内部压力减小;受耕地内外部压力双重影响,耕地综合压力指数呈下降趋势.采用灰色GM(1,1)模型和残差序列修正后模型预测黑龙江省2019~2023年耕地压力.未来5年内黑龙江省耕地内部压力持续减弱、外部压力加大、综合压力仍呈下降趋势.建议利用综合压力减轻的缓冲期,合理安排休耕轮作,提升地力,实现"藏粮于地"并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耕地压力与粮食安全保障密切相关,本文根据2000—2018年黄淮海平原5省2市数据,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研究了该区域的耕地压力大小的变化,借助灰色预测GM (1.1)模型对影响黄淮海耕地压力指数的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等进行预测,并分析了黄淮海平原2019—2033年的耕地压力指数的趋势。结果发现,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呈现递减趋势,由研究初期的耕地压力较大威胁粮食安全向耕地压力较小粮食安全有所保障转变。提出区域间耕地压力指数分化严重,应对区域间耕地压力分化问题予以关注,避免大城市粮食供应过度依赖粮食绝对安全地区;严格把控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用途整理,改良废弃土地,增加耕地资源的储备量;在不影响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等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引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重庆市垫江县耕地压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耕地压力处于预警线警戒值,必须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防止耕地进一步流失,同时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计算了安徽省各地级市耕地压力指数,分析了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安徽省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指数总体态势较为平稳数值偏高,耕地压力指数下降了0.147,耕地压力明显,耕地压力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与耕地保护要求的平衡,对山东省耕地压力指数展开动态分析及预测。本文基于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综合考虑了各地级市人均GDP、城镇化率等经济指标,对耕地压力指数变化类型进行区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权衡分区。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方面,山东省的粮食状况较为安全,山东省耕地压力指数在平原区较低,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山地丘陵区耕地压力指数较高;耕地保护转嫁区压力指数较高,且呈增长趋势;耕地保护管控区耕地保护压力较大,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理想,耕保经济兼顾区耕地压力指数下降幅度较快。提出大力开展耕地整理,保持动态平衡;协调耕地自然禀赋与利用水平,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平衡区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建立粮食生产能力指标交易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耕地破碎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研究区内各评价单元耕地破碎综合指数进行评价与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价单元耕地破碎化程度不断严重;2015年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域为Ⅱ级区或Ⅲ级区,其中,敦化市耕地破碎化程度增速最快,破碎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湖南省洪江市为例,首先介绍该市的区域位置、经济形式及耕地资源现状,然后简要介绍洪江市耕地压力的研究方法,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该市耕地压力进行研究,即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在一定区域内一定食物自给水平和耕地一般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区域每一个人正常的食物消费需求所需的最小耕地面积。通过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该市耕地形式,为该市的耕地资源利用提供依据,进而希望为类似市域耕地资源利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