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为探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用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西葫芦传统漫灌和渗灌、滴灌、沟灌等4种方式对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西葫芦的株高、茎粗等无明显的影响,而对西葫芦的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渗灌滴灌沟灌漫灌。同时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与沟灌和漫灌相比,渗灌、滴灌有利于西葫芦植株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根冠比。由此可以得出,从灌溉方法的效果而论,保护地栽培西葫芦应优选渗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灌溉量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番茄植株第3穗果坐住后,采用不同灌溉量(正常灌溉量的60%、80%及正常灌溉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亏缺灌溉对番茄植株营养生长有抑制作用,可导致株高降低、茎粗变细和叶片变小,产量降低;适度亏缺灌溉(正常灌溉量的80%)管理可以提高番茄果实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过度的亏缺灌溉(正常灌溉量的60%)会降低糖酸比等风味品质。综上,高品质番茄栽培适宜的灌溉处理是80%亏缺灌溉。  相似文献   

3.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 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 株 · 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 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番茄第2 穗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 含量;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 离子互作显著影响了第1 穗果实有机酸、亚硝酸盐含量与糖酸比;第2 穗果是生产高品质番茄的关键,其在3.8 株 · m-2与高K+ 营养液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TQI。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栽培密度为3.8 株 · m-2,同时采用高K+ 营养液灌溉,可在稳产条件下获得高品质番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吐鲁番市设施蔬菜水分高效利用的合理灌溉方式,调查了沟灌和滴灌对吐鲁番市日光温室早春茬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鲁番市,滴灌哈密瓜每667 m2 产量比沟灌高100 kg,每667 m2纯收入多1 017.6 元;滴灌黄瓜、辣椒和番茄每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均稍低于沟灌;但滴灌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比沟灌高1~3 倍。综合考虑,滴灌是吐鲁番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应重点推广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5.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是当今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方法之一。研究对比传统的滴灌和不同渗灌方式对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出最适合甜瓜的灌溉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方式对甜瓜株高、径粗、果实品质等都有影响,最适合甜瓜栽培的渗灌管布设条件为埋深35 cm的内镶式渗灌管处理,解决了水分蒸发量大,作物根系吸收不到充足水分的问题,不仅节约用水,还提高了作物的生长势和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水方式对番茄品质、土壤养分及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条件下膜下暗灌(G1)、膜下滴灌(G2)、隔沟交替灌溉(G3)和普通沟灌(G4)4种灌水方式对番茄植株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状况及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产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与空气温度相比,不同灌水方式地下15 cm处土壤日均温度均有所提高,在气温低的情况下尤为明显;与隔沟交替灌溉(G3)相比,其它3个灌溉处理均显著提高地下15 cm处土壤日均温度,平均增幅为2℃。隔沟交替灌溉(G3)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7.1 mg·kg-1,显著高于其它灌水方式。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显著降低了矿质态氮淋溶。综上可见,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在不降低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溶,为设施番茄适宜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营养液EC值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番茄植株第3穗果坐住后,设置不同的营养液EC值进行灌溉。结果表明:高EC值营养液灌溉抑制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随着EC值的提高,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坐果数、单果质量、产量明显降低,4.0、5.0 mS/cm高EC处理667 m~2产量较对照3.0 mS/cm分别降低35.6%和42.2%;番茄果实的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显著提升,但5.0 mS/cm处理可溶性糖及糖酸比显著低于4.0 mS/cm处理。综合分析,EC值4.0 mS/cm的营养液适合番茄成株期生长,且有利于提高其品质,适用于高品质番茄栽培。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栽培型番茄‘辽园多丽’为试验材料,探讨短暂低夜温条件下番茄果实膨大及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短暂的6℃低夜温处理后,不同发育时期番茄果实的单果重、果实的纵横径均减小。在果实的幼果期和膨大期均为6℃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幼果期处理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27.37%、33.77%和14.02%,而膨大期则分别比对照高3.89%、20.59%和81.16%。番茄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则是对照组略高于低夜温处理组。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裂式区组设计的方法,以番茄为供试作物,以沼肥(沼液、沼渣)、猪粪和化肥为肥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番茄果实品质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沼液番茄果实硝酸盐及Vc含量降低,总糖、总酸含量提高,糖/酸比均较适宜,番茄产量略有降低;与施用猪粪相比,施用沼渣降低了番茄果实硝酸盐及总酸含量,提高了Vc及总糖含量,糖/酸比值增大,番茄产量提高20.8%;与沼渣和化肥配合施用相比,沼渣与沼液配合施用改善了番茄果实的品质,其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Vc、总糖、总酸含量和糖/酸比值均提高,而且番茄产量增加;和猪粪与沼液配合施用相比,猪粪与化肥配合施用番茄果实硝酸盐、Vc、总糖、总酸含量和糖/酸比值均提高,番茄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口感番茄风味优于普通番茄的原因,以2个口感番茄品种和2个普通番茄品种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口感番茄和普通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从绿熟期开始迅速积累,且可溶性糖含量在半熟期达到最高值,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完熟期达到最高值,完熟期口感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比普通番茄高43.70%~53.58%、57.98%~96.57%和47.35%~86.59%,其中果糖含量在可溶性糖含量中的占比最高;蔗糖含量从幼果期即开始下降,此时期口感番茄果实蔗糖含量比普通番茄高18.30%~63.03%。口感番茄果实发育前期的糖代谢与积累主要受蔗糖合成酶(SS)调控,后期主要受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调控。口感番茄和普通番茄果实可滴定酸均从幼果期开始积累,完熟期口感番茄比普通番茄高73.89%~101.05%;口感番茄果实中的有机酸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且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番茄。完熟期,口感番茄果实的糖酸比为5.17~5.64,显著低于普通番茄;可溶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授粉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辅助授粉是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重要环节,本试验比较、分析了生产中常用的熊蜂授粉、振动器授粉和激素蘸花等3种授粉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熊蜂授粉处理的番茄坐果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振动授粉和激素蘸花处理,而畸形果率显著低于振动授粉和激素蘸花处理,且减少人工投入,是日光温室番茄最佳的授粉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mm的处理产量达到138108kg/hm~2,比对照增产74.96%,达到极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为1.60kg/m~3;降低灌水量可提高果实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等可溶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肥料施用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在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生物有机肥、化肥施用量及其配施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黄沙为栽培基质,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番茄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黄沙栽培条件下只施生物有机肥时番茄株高、茎粗、根长、植株鲜质量、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只施化肥时,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在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时植株生长情况、产量均高于只施生物有机肥、化肥的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只施化肥的处理,低于只施有机肥的处理;在黄沙栽培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搭配施用时产量、营养品质处于各处理中的较高水平,在黄沙栽培条件下能够实现番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4.
杜中平 《长江蔬菜》2011,(12):51-53
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以普通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以由腐熟油菜秆、腐熟小麦秆、腐熟羊粪和洁净土壤配制成的有机土壤中番茄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土壤栽培的番茄生长势好,株高与茎粗均显著优于普通土壤,其营养品质如总糖、番茄红素含量明显优于普通土壤栽培的,而有害物硝酸盐含量低于土壤栽培的.因此番茄有机...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地熊蜂在重庆地区设施番茄的授粉效果,在重庆市荣昌区龙舌嘴村开展授粉效果比较试验,分析地熊蜂授粉对设施番茄产量、果实品质及畸形果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经地熊蜂授粉的设施番茄平均产量为2 206.44 kg/667 m2,与未授粉组相比显著提高了104.95%,授粉组的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最大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及总糖含量显著高于未授粉组。由此,认为地熊蜂适宜为重庆地区设施番茄授粉,且能够显著提高重庆地区设施番茄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6.
滴灌频率对温室小西瓜生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滴灌频率对西瓜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温室西瓜种植最佳的滴灌频率和灌溉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频率对西瓜生长过程中叶面积和长势的影响较小。其中在整个果实发育期以每7d灌水1次,共浇灌3次,总灌溉量为65m3的处理效果最佳,667m2西瓜产量3564.6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3.62%,是本试验条件下温室栽培小西瓜最优的灌溉频率和灌溉量,不仅小西瓜高产优质,同时又省工省时节水。  相似文献   

17.
南疆日光温室番茄熊蜂授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长江蔬菜》2013,(20):27-29
以新疆南疆日光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进行熊蜂授粉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熊蜂具有适合设施番茄授粉的形态结构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出巢活动温度为9-12℃;熊蜂番茄授粉的坐果率为94.2%;单位面积产量比坐果灵蘸花授粉提高11.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糖含量分别提高12.9%、1%、23.1%;果实风味(糖酸比)也高于坐果灵蘸花处理,果实品质和商品性较好。因此,熊蜂授粉适合南疆生态气候区设施番茄栽培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膜下滴灌方式,对比不同腐植酸复混肥的施用量和配比对番茄的产量与品质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适合新疆地区加工番茄施腐植酸肥施用的适宜用量和方法。结果表明:增施腐植酸复混肥均能提高加工番茄的单株结铃数、单果质量和产量;腐植酸复混肥对加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硝酸盐、亚硝酸盐、总酸、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及pH影响显著。硫酸钾和氯化钾在番茄品质上的作用有差异,硫酸钾主要增加了番茄红素、硝酸盐、总酸含量,氯化钾主要增加了pH、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其中硫酸钾适宜配在基肥中,氯化钾适宜配在追肥中。综合性价比,适宜推荐加工番茄腐植酸复混肥基肥配方为N-P-K配比9-17-12,腐植酸为17.5kg,微量元素为0.5kg,有机质为12.5kg,膨润土为7.5kg。复混肥追肥配方N为115g·L~(-1),K为50g·L~(-1),腐植酸为161g·L~(-1),微量元素为0.3 g·L~(-1),每7 d追肥一次,追肥2 100L·hm~(-2),增产幅度达到10.73%。  相似文献   

19.
以甜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日光温室内3种不同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环境以及3种环境下不同补充灌溉量对厚皮甜瓜生理特性、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溉条件下,日平均温度19~33℃,相对湿度69%~78.68%处理较日平均温度14~27℃、相对湿度60%~85%或16~30℃、65%~90%处理,单株产量提高,而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果实的V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在14~27℃,60%~85%处理下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最高。在相同环境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甜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果实的V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综合甜瓜产量与品质考虑,认为在日平均温度14~27℃,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0%~85%的环境条件和补充蒸腾蒸发损耗量100%的灌溉量处理下,有利于甜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提高,可作为温室生产管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