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海黄海头足类资源量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1996年、1997年浙江温岭渔7515、754两艘单拖渔轮的调查资料,采用资源密度面积法,对26°30′~30°00′N122°~126°30′E、20~150m水深海区的头足类的资源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是:调查海区头足类资源量1996年为29055.84t,其中太平洋褶柔鱼为353.36t,剑尖枪乌贼为10734.10t,乌贼类为12384.9t,章鱼为5583.45t;1997年为35004.52t,其中太平洋褶柔鱼为1176.04t,剑尖枪乌贼为20511.30t,乌贼类为9658.50t,章鱼为3658.69t。东海区头足类资源量1996年为131747.81t,其中太平洋褶柔鱼为1602.24t,剑尖枪乌贼为48671.60t,乌贼类为56157.00t,章鱼为25317.02t;1997年为189441.07t,其中太平洋褶柔鱼为6364.61t,剑尖枪乌贼为111005.17t,乌贼类为52270.87t,章鱼为19800.48t。  相似文献   

2.
唐明芝  慕康庆  连大军 《海洋渔业》2003,25(2):82-82,103
太平洋斯氏柔鱼(Ommastrephes sloani)又称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俗称火箭鱼(以下简称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东黄海区鱿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广泛。我国鱿鱼生产主要是拖网和流刺网,特别是拖网生产,渔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鱿鱼资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鱿鱼类和金枪鱼类、鲑鳟鱼类、虾类一样是为日本市场供应的重要水产品。供应的鱿鱼主要有太平洋褶柔鱼、北太平洋柔鱼、阿根廷滑柔鱼、秘鲁茎柔鱼、新西兰双柔鱼等5条鱿鱼,其中前2条的是钓自日本国内水域,后3条的是钓自国外水域。  相似文献   

4.
鱿鱼类在日本市场是为畅销水产品之一。2000年在日本市场的鱿鱼类总供应量为666660t,但2006年减至351890t,减少48%。在日本市场供应的鱿鱼类中,一是捕自日本近海水域,一是捕自国外水域。在日本近海捕捞的鱿鱼主要的有二条,一是太平洋褶柔鱼(白鱿),一是北太平洋柔鱼(赤鱿)。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斯氏柔鱼(Ommastrephes sloani pacificus)又称太平洋褶柔鱼(Todorodes pacicus Steenstrup),俗称火箭鱼(以下简称鱿鱼)。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东黄海区鱿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面广。我国鱿鱼生产主要是拖网和流刺网,特别是拖网生产,渔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鱿鱼资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及渔业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中部太平洋的以东水域,是世界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随着我国对北太平洋柔鱼和西南大西洋滑柔鱼的成功开发,茎柔鱼又成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一个新的开发对象,是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鱿鱼渔业的有利补充,特别是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应作为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时隔20年以后,日本重新开始调查和开发印度洋阿拉伯公海的鸢乌贼资源。鸢乌贼,学名:Symlectoteuth ouraniensis,英文名:Flingsquid,为柔鱼科的鱿鱼,胴体长35cm左右,比秘鲁茎柔鱼(别名:美洲大赤鱿)小,比北太平洋柔鱼(别名:赤鱿)大,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阿拉伯海。  相似文献   

8.
我国光诱鱿钓渔业一些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军 《海洋渔业》1996,18(2):82-86
光诱鱿钓渔业是利用鱿鱼强烈趋光的生物学特性,使用灯光诱集鱿鱼,采用各种颜色和大小的拟饵钓钓捕鱿鱼的一种渔业方式。它具有节约能源、减低成本等优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渔场是世界上生产头足类的两个重要渔区,目前它们的主要作业方式为光诱钓捕作业。1989年开始,我国逐步发展了远洋光诱鱿钓渔业,先后  相似文献   

9.
鱿鱼和其加工制品是日本市场供应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鉴于在日本国内近海生产的太平洋褶柔鱼,外海生产的太平洋柔鱼和在海外生产的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滑柔鱼,南太平洋东部秘鲁茎柔鱼等的产量都在下跌,致使日本国内鱿鱼加工业界的加工用鱿鱼原料的短缺,处于无米下锅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东海区头足类资源状况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80年代中期以前,曼氏无针乌贼和福建沿海的中国枪乌贼曾作为主要经济鱼种被捕捞,有一定产量。90年代以来,随着作业方式的改变和渔场的进一步拓展,其它经济头足类如太平洋褶柔鱼、剑尖枪乌贼、金乌贼等相继被开发、利用,使头足类的产量逐年上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洋中的头足类(鱿鱼、乌贼、章鱼)有650种,在日本周围水域就有150种,其中90种为鱿鱼,尤以太平洋丛鱿鱼(T radodes pacificus)和巴特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为数最多,年渔获量超过10万吨。太平洋丛鱿鱼广泛分布于日本岛屿沿岸水域,巴特鱿鱼是一种大洋洄游性种群,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东部至西部水域。这两种鱿鱼都是日本鱿  相似文献   

12.
据对日本消费者调查,家庭最喜爱的水产品是乌贼/鱿鱼、鲑、金枪鱼,家庭主妇最喜爱的是虾、太平洋秋刀鱼、乌贼鱿鱼,年轻一代最喜爱的是虾、金枪鱼、鲑。消费者认为备餐最方便的是乌贼鱿鱼、太平洋秋刀鱼、鲑,价格最昂贵的是虾、(鱼师)鱼、金枪鱼,最有益健康的是沙丁鱼、太平洋秋刀鱼、竹(?)鱼。  相似文献   

13.
黄海鱿鱼渔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steenstrup,原名太平洋斯氏柔鱼,以下简称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近几年第三季度,烟渔公司把它作为主要捕捞对象,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在鱿鱼的索饵场中,尤以黄海渔场(38°~39°N,123°E 以东和35°30′~37°30′N,124°E 以东)和东海北部渔场(30°~32°30′N,125°E 以西,简称南渔场)最为重要,故研究鱿鱼在黄海  相似文献   

14.
宋坚 《齐鲁渔业》2013,(12):51-52
头足类是比较高等的海产软体动物,主要分为2个亚纲:鹦鹉螺亚纲和鞘亚纲。其中鹦鹉螺亚纲常见的代表动物是鹦鹉螺,而鞘亚纲包括枪乌贼(Sepioteuthissepididea)、柔鱼、乌贼和蛸。头足类在海洋渔业中占有比较重的地位,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向对头足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1975,(12):23-23
《日本水产资源保护协会月报》1975年3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柔鱼、乌贼渔业的现状》,摘译如下:1973年世界柔鱼、乌贼类的渔获量为102.9万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年报的分类来区分,其中11%为金乌贼,52%为太平洋斯氏柔鱼,37%为其它柔鱼类.  相似文献   

16.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3,5(4):184-184
<正> 日本周围水域约有150种头足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平洋柔鱼和巴特柔鱼。太平洋柔龟广泛分布于日本群岛沿岸水域,而巴特柔鱼则分布于北太平洋,自西至东方向分布。1975年在黑潮暖  相似文献   

17.
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有36种,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种有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中国枪乌贼、长蛸、针乌贼、真蛸、神户乌贼、珠乌贼、罗氏乌贼、短蛸、椭乌贼、太平洋褶柔鱼、多钩钩腕乌贼等13种。调查海域以夏季头足类资源密度较高,数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200 m水深的外侧海域;秋季和冬季尽管头足类资源数量在下降,但其数量的地理分布与夏季相近;而春季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则在80~200 m水深海域。年间不同水深海域的头足类资源密度是80~100 m水深海域低于100~200 m水深海域。与近海渔场相比,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多而且资源较丰富,其渔获量仅次于鱼类,是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特别是枪乌贼科的种类是今后可供底拖网作业开发利用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东海南部的头足类稚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足类稚仔的种类与分布是头足类资源调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道并描述采自东海南部的6种头足类稚仔,其中鸢乌贼、柔鱼和剑尖枪乌贼均为西太平洋开发利用中的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19.
<正>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属头足纲柔鱼科鸢乌贼属,是世界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1-2]。鸢乌贼在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和中国南海的资源量较为丰富[3-4],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算,其总资源量约为800~1120万t[5]。  相似文献   

20.
世界头足类的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头足类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三大未充分利用和开发、具有很大潜力的资源之一。1980年至1997年世界头足类(包括鱿鱼、章鱼和乌贼)的渔获量从157.1万t平稳增至341.7万t,可是1998年鱿鱼渔获量却受1997年的供给量过多,库存量增加,西南大西洋的渔获量偏低以及东太平洋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的影响而急剧下降。1999年世界头足类的渔获量再度增加,达到337.3万t(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