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世界头足类的渔获量远远超过100万 t。1975年~1980年,其渔获量分别增加至118.7万 t 和157.2万 t,其中约三分之一产量捕自大西洋,三分之二产量捕自太平洋。与上述相比,印度洋的头足类产量很少,1972年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洋中的头足类(鱿鱼、乌贼、章鱼)有650种,在日本周围水域就有150种,其中90种为鱿鱼,尤以太平洋丛鱿鱼(T radodes pacificus)和巴特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为数最多,年渔获量超过10万吨。太平洋丛鱿鱼广泛分布于日本岛屿沿岸水域,巴特鱿鱼是一种大洋洄游性种群,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东部至西部水域。这两种鱿鱼都是日本鱿  相似文献   

3.
据最近韩国海洋水产部称,2005年7月底止白姑鱼的渔获量为7,454t,比去年同期的1,917t增加148%;鲐鱼的为48,899t,比去年同期的22,459t增加118%;带鱼的为22,325t,比去年同期的13,952t增加60%。据称,2005年上半年度海洋渔业的大众性鱼种的捕捞取得良好优势,这可能是因为水温上升等海况的变化而一时出现的暂时现象。但根据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的资源分布调查结果看,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产量减少的一部鱼种出现了资源回复的先兆。然而头足类的鱿鱼渔获量为42,948t,比去年同期的减少12.6%;甲壳类的梭子蟹渔获量为1,121t,比去年同期的减少1.6%。  相似文献   

4.
鲁泉  方舟  李楠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3,47(6):069303-069303
为了建立捕捞渔获量预测模型,实验利用2000—2016年印度洋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影响其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GM模型(Grey model)并进行比较,同时利用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GM模型用来预测2019—2025年印度洋总捕捞渔获量。结果显示,影响印度洋总渔获量的主要类别有底层鱼类、甲壳类、中上层鱼类、其他海洋鱼类和头足类,其灰色关联度均在0.70以上,经过筛选得到的最优预测模型为GM (1, 5)和GM (1, 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3%和1.90%,灰色关联度均在0.9以上。2017年和2018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8%和3.42%。2019—2020、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1 186万~1 290万t、1 227万~1 324万t,其主要渔获量增加可能来自中上层鱼类、头足类以及底层鱼类等。研究表明,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的增长幅度有限,总增长量在80万t以内,基本处于充分开发阶段,建议未来应严格控制渔业发展规模,确保印度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鱿鱼、墨鱼、章鱼等属软体动物头足类。近十多年来,头足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广泛的注意,世界海洋各海区的头足类总产量从1976年的120万吨,增加到近期的200万吨左右。在火陆架海域中,估计可捕量约为800万吨,除被鲸鱼等掠食外,尚有500万吨。这一可捕量为近年来头足类平均年产量的二倍多,  相似文献   

6.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纲.它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资源之一.世界上头足类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产量增长迅速.1981年的总产量为137.38万吨.而到1986年即达166.74万吨之多。我国近海的头足类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捕捞头足类的主要国家之一,年渔获量达5万吨以上.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对发展我国近海的头足类是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本文对世界各大洋、世界各国的头足类资源现状及其动态有较全面的介绍。这对发展我国自己的头足类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外刊信息     
<正> 1997年世界渔获量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数字,世界渔获量持续增长的势头于1997年中止。 1997年临时统计数字表明,捕捞渔业的产量从9460万t略降至9370万t,使之成为自1991年以来第一年出现无增长局面。 然而,水产养殖产量则进一步增长从2640万t增至2830万t,保证了渔业总产量继续呈增长势头,即从1.21亿t上升至1.22亿t。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东、黄海渔业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一个渔业强国,1989年以前渔业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1990年后,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实施专属经济区以及远东拟沙丁鱼等资源的急剧衰退,年渔获量逐年下降。(表一)一、日本在东、黄海的渔获量变化 1.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 20世纪50年代渔获量开始上升,年均渔获量25万t。60年代是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的鼎盛时期,由于渔业资源比较好,所以,产量不仅高而且比较稳定,年均渔获量33.5万t,1961年高达37.5万t,1969年仍维持在30万t的水平。进入70年代,由于东黄海底层主要经济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9.
东海南部外海鱿鱼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最近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源调查,结合生产统计资料分析,对东海南部外海鱿鱼资源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一、资源潜力东海南部外海渔场常年受高温、高盐的外海水系所控制,气候条件较复杂,既是台风影响区,又受季风变化制约,渔场底形较复杂,在钓鱼岛西北海域还有涌升流分布,饵料基础丰富。特别适宜于鱿鱼的生殖、索饵和栖息。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对世界各渔区头足类资源评估结果其资源量达300~400万吨,目前世界鱿鱼产量约230万吨,而西北太平洋的鱿鱼产量约占世界总的生产量的2/3,其中东海南部外海是鱿鱼的主要渔场之一,日本、台湾省、港澳地区的拖网,鱿钓作业在该渔场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过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国际渔业     
<正> 西南大西洋鱿鱼减少 1993年西南大西洋头足类的捕捞欠佳,在该海区主要捕捞滑柔鱼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的产量仅14.5万吨,比1992年减少1.5万吨,较高峰的1988/1989年减少5.5万吨。 日本的渔获量严重受挫,从1992年的6.3万吨降至1993年的2.57万吨,而过去日本钓船在该渔区的渔获量在10万吨以上。台湾省捕捞滑柔鱼的渔船1993年取得较佳的实绩,产量翻一番。  相似文献   

11.
<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1995年世界渔获量统计速报,1995年世界总渔获量为11140万t,而1994年为10958万t,1993年为10218万t,再创历史新高。若与1993年的渔获量相比,1995年的增长率不像1994年增加7%那么高,而只增加1.6%。若与1950年相比,45年间世界渔获量增长了五倍以上。在1995年总渔获量中,80%是由渔获量前20名的  相似文献   

12.
1988年英国海洋渔业产量为74.1万t,比1987年(79万t)下降6%,其中底层鱼类渔获量(36.1万t)和中上层鱼类渔获量(28.4万t)各下降5%;贝类渔获量(9.6万t)下降14%。1988年苏格兰的渔获量(55.5万t)下降3%;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渔获量(16.4万t)下降16%;但北爱尔兰的渔获量(2.2万t)上升8%。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渔获量和鱼品贸易量的继续增长,许多事实迫使国际水产品贸易结构作出相应调整。如虾类贸易市场疲软,价格骤跌,金枪鱼市场稳定,头足类市场中的鱿鱼供过于求,这些问题将是未来渔业调整方案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西南大西洋的马岛公海水域是韩国远洋鱿钓船主要作业渔场之一。从统计资源显示,1999年有105艘韩国鱿钓船在马岛渔场作业,鱿鱼渔获量为23.1万t,但以后逐年减少,2004年竟减至仅0.6万t,2005年开始回升,那么2006年马岛渔场的鱿鱼生产是否继续回升呢?为了查明这个问题,早在2005年的11月有2艘韩国鱿钓船进入马岛渔场探捕,结果发现生产不错,进入2006年后便有共33艘的韩国鱿钓船进入马岛公海渔场作业。  相似文献   

15.
国际渔业     
<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表的2010年世界渔获量预测中指出,至2010年世界总渔获量,悲观的估计为10700万t,乐观的推测为14400万t,而预测总渔获量增加的部分则来自养殖业。到2010年,最大养殖产量可达3900万t,最低则为2700万t。 就捕捞业和养殖业预测产量而言,捕捞业悲观的估计为8570万t,乐观的看法为10500万t;养殖业悲观的估计为2700万t,乐观的推估为3900万t。 就食用和非食用鱼类产量而言,食用鱼类最高为11400万t,最低为7400万t,而非食用鱼类最高3300万t,最低3000万t。 粮农组织认为,若今后滥捕情况未能得到控制或改善,则悲观的估计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但若能对资源予以合理适当的管理,渔获量可望在现有基础上增长500~1000万t。  相似文献   

16.
西非渔业     
西非海域自直布罗陀到刚果河口长约1万公里,是一个弧形地区,沿岸渔业资源十分丰富。1974年起,专属经济区全面实行后,该地区的渔获量有了显著增加。这一地区捕捞量最多的鱼类是中上层鱼类,如缇鱼、沙丁鱼、鲱鱼、鲐、鳐类等。底层鱼类有石首鱼类、无须鳕、石鲈鱼、金线鱼、马鲅、鳎、鲷类、鲂绋、石斑鱼等。在摩洛哥南部及毛里塔尼亚北部还有丰富的头足类(鱿鱼、乌贼及章鱼)。  相似文献   

17.
<正> 1980~1988年,世界渔获量逐年增加,从7220.1万吨增加到9650.0万吨,同时,人类消费量也相应增多(见表1)。预计1989年的渔获量将超出这个数值,并且有增加到1亿吨的趋势,仅在几年前,这还被人们认为是难以实现的目标。那么世界渔获量为什么会增加呢?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受200海里的管制,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挖掘所管  相似文献   

18.
渔业动态     
2006年1月日本东北部近海围网生产继续捕到大量鲐鱼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为日本的重要经济鱼类,在日本列岛周边水域除了北海道的北部和西部近海以外都有其分布。1978年日本近海水域的鲐鱼渔获量增至162.6万t(创历史最高记录),以后逐年减少,1991年减至25.5万t,其后渔获量时增时减地在30~90万t之间波动,虽然在1997年曾一度回升到84.9万t,但1999年又减至38.2万t,2004年又减至33.5万t。表明日本近海的鲐鱼资源处于低迷状态。分布于日本周边水域的鲐鱼是为日本近海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日本近海的围网共分有8个作业海区,其中在日本太平…  相似文献   

19.
据FAO报道,世界渔获量在1997年将达到创记录的1.156亿吨,比1995年的1.1291亿吨增加270万吨。这是由干中国的渔获量大幅度增加,其产量也继续居世界第一位。1996年,中国的渔获量由上一年的2440万吨增加到2730万吨,其中养殖产量占50%以上。秘鲁的渔获量由890万吨增加到960万吨、智利由760万吨减少到690万吨,日本由680万吨减少到660万吨,美国由56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印度由49P万吨增加到引0万吨,印度尼西亚由圳0万吨增加到420万吨,其余国家的渔获量总计为4560万吨。1996年,世界的虾类产量为300万吨。其中养殖虾的产量由干发生虾…  相似文献   

20.
外刊信息     
<正> 全球水产供应量再次攀升至1.22亿t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7年渔业统计年鉴第85卷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全球海洋捕捞总渔获量为9332.93万t,较创纪录的1996年增加15.19万t。若将这个创纪录的海洋捕捞数字加上养殖和内陆捕捞量2827万t,则全球渔产品的供应量达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