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林清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48-51,58
龙陵县非木质林产品种类繁多,包括香料类、食用类、药用类、树脂类、野生观赏植物及花卉类.文中分析了龙陵县非木质林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加工种类少,利用程度低,掠夺式的采集活动导致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等非木质产品开发、采集与利用现状.进一步分析了非木质林产品的不合理采集利用对森林可持续利用产生的影响,包括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森林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藉此,提出开展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防止野生资源过度采集,注重非木质林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人工培育和技术投入等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利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现状及其分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臻提高,开发和利用非木质林产品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际调研数据,以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参考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国内外非木质林产品分类经验,把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以冯彩兰等分类方法为蓝本,分为菌类、动物及动物制品类、植物及植物产品类及生态景观和生态服务类等4个一级类,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其实用性,对类型较为复杂和运用极其广泛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类划分为干果、水果、山野菜、茶和咖啡、林化产品、木本油料、苗木花卉、竹及竹制品、药用植物(含香料)、珍稀濒危植物、非木质的纤维材料和竹藤、软木及其他纤维材料等12个二级类。同时研究我国主要非木质林产品的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运用ArcGIS9.3生成主要产品产量产地分布图,并探讨我国非木质林产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为我国即将开展的中国森林认证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前提条件,也为进一步开展非木质林产品的认证工作提供初步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森林认证已经获得广泛认可。非木质林产品认证作为森林认证的新领域,也开始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什什么么是非木质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是在森林或任何类似用途的土地上,以森林环境为依托,所获得的除去木材以外的林下经济资源产品,包括药用和食用的植物果实,以及树脂、乳液、香精油、纤维、饲料、菌类和动物产品等。世界各国对非木质林产品有很多种叫法,如非木材林产品、林副产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非木质林产品资源丰富,是我国首批非木质林产品经营认证试点单位。依据GB/T 18951-2012《中国森林认证生产经营》与《中国森林认证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经营》(征求意见稿),对其开展非木质林产品经营认证审核。一年来,迎春林业局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总结在了迎春林业局开展非木质林产品经营认证试点中取得的经验,提出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充分论证了非木质资源开发的必要性,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阿龙山林业局非木质资源分布特点及现状,提出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确定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有养殖业,森林旅游业,林果、野菜、药材采集加工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矿产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非木质资源利用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非木质资源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非木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推动传统林业和林产工业的变革,可以提高现有森林的经济价值和多种附加效益,可以在保障人类生活的前提下,实现森林和林地的可持续利用,既不耗费森林的林木资源,又不破坏森林的更新能力,从而可以减少人口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通过对非木质资源及其利用背景、现实意义以及非木质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非木质资源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非木质林产品与减少贫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主要林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大国,而林区尤其是偏远山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丰富却普遍贫困的背景下,文中从非木质林产品与居民收入增加、非木质林产品与粮食安全、非木质林产品与乡村安全网、非木质林产品的市场化等方面,结合我国的研究和实际情况总结非木质林产品与减少贫困的研究概况,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评析,讨论现有研究特点和不足,并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展望如何利用和开发非木质林产品来减少贫困,增加林区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森林多功能利用的林业政策下,不种类型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全国非木质林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森林认证体系与葡萄牙森林认证体系均为PEFC认可的森林认证体系,中葡2国是通过PEFC认证的非木质林产品经营单位数量最多的2个国家。文中对中葡2国的森林认证体系、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相关标准及认证程序进行了比较,发现2国认证体系在标准结构、认证程序、认证不符合项的整改时间、证书的有效期方面存在差异,但认证标准在内容上均有相对应的条款;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森林认证体系的改进以及非木质林产品经营单位选择认证体系及认证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12月,采用半结构访谈、田野调查、农户定点调查等方法,对保山地区的非木质林产品采集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保山地区非木质林产品采集的特点.初步查清了保山地区各民族主要采集的野生食用植物、药用植物、饲料植物、特种用途植物及动物产品.并就保山地区采集文化的保护与采集活动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非木质林业资源不仅是宁夏多功能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宁夏格外重视非木质林业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在对宁夏非木质林业资源发展利用现状及利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指出了非木质资源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推进非木质林业资源培育利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林作为重要森林资源,其种植面积及产品产量逐年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经济林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衍伸产品日趋增多,急需智能化检测、采收与分选技术与装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林产品加工产业,是实现高效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综合比较了深度学习技术中不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及模型的优缺点,综述了其在经济林产品检测与分选中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研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建议,以期为经济林产品检测与分选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林学科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产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主体。我国是经济林学科形成的发源地,已经形成了包括经济林产业—经济林科学研究—经济林专业教育三个层次的完整学科体系。综述了我国经济林科学研究在经济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经济树种的良种选育、优质高效栽培等宏观技术方面和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利用及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了我国经济林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研究队伍数量的不足、科研经费和学科建设投入的不足、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提出了经济林学科的发展战略,即要做好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平台建设、政策平台建设、产业平台建设、市场平台建设;并指出经济林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是经济林生产的可持续化,经济林种苗的良种化、无性系化,经济林栽培的集约化、标准化,经济林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林产品的多元化、加工利用的深度化、产品质量的安全化。  相似文献   

14.
经济林学科是我国创立的林学分支学科。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林树种的组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异种质发掘与良种选育、栽培生理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支撑了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预测了经济林学科的发展趋势,凝练了学科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与重点技术,制定了我国经济林学科的中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绘制了未来经济林学科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林学科发展的7大研究任务,即经济林产量、品质、抗逆等重要性状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经济林优异种质挖掘、评价及高效育种,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及良种工程化技术,特色经济林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特色经济林机械化、轻简化和智能化高效栽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经济林产品(原料)规模化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与高值化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非木质林产品利用历史悠久,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是维持农民生计和增收的重要手段。欧盟将发展非木质林产品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循环生物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文中介绍欧洲非木质林产品的发展概况和政策措施,分析其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创新的典型案例,提出对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发展的启示: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非木质林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协调好非木质林产品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加快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与流通;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林业产业与其他行业政策融合机制;四是推动非木质林产品制度创新,探索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Fewer than one tenth of tropical forests are being managed on a sustainable basis.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means managing the forest in such a way as to not irreversibly reduce the potential of that forest to produce all products in subsequent harvests.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Rio resulted in several decision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future of forestry. The Conference also focused world attention on ques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One outcome of this increased awareness has been the growing support for eco-labelling, which ma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ose countries able to prove their forest products are harvested sustainably. Other economic opportunities present themselves in the utilization for cellulose of tree crops such as rubberwood and oil palm trunks and fronds. Non-wood resources such as rattan also hold promise if we are able to grow them in conjunction with existing tree crops. The roles of tropical forests as carbon sinks require more in-depth study as does the ques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critical levels of biodiversity. Aesthetic values such as recreational use increasingly require that sufficient buffer zones of unique features be preserved. These challenges demand that the forestry profession becomes more proactive and support major policy changes to address the need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种先进的网络GIS技术,即WebGIS技术。当今森林资源管理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出新的目标和内容,将WebGIS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管理中。本文从WebGIS的特点和技术出发,介绍了Web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林化科技 繁荣山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产化学工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向市场提供商品产业。四十年来在林化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已建成大小林化企业近千家,年产值达20亿元,在山区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今后要依靠林化科技,优化资源,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开发新产品,使林化工业在山区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RFID技术的林木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介绍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其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以及RFID技术在国内外林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将其应用在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方面的开创性和可行性;然后提出基于此项技术的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构想,包括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新系统初步的目标设计和结构设计,阐述应用该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将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