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蔗叶氨化及饲喂山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叶是甘蔗收获后副产品,具有产量大、产地集中、易于收购、成本低等特点,每年我国南方各省甘蔗叶产量高达数千万吨;而且营养价值高,经测定每千克甘蔗叶(干物质)含消化能约5.68兆焦、精蛋白质3%~6%,大约3.5千克甘蔗叶与1千克玉米的营养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应用放射性核素铈(~(141)Ce)标记硝酸铈[~(141)Ce(NO_2)_2),利用ICP-AES法及植物生理生化分析技术,研究测定了稀土元素(REE)在甘蔗体内各器官的吸收、分配、残留累积和REE处理对甘蔗叶片细胞膜透性、伤流量,叶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甘蔗叶面喷施REE铈后的第1~7天,根、茎、叶器官吸收累积铈量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天达吸收最大值,随后开始缓慢下降。甘蔗植株对REE铈的吸收率仅为0.836%~2.165%。REE铈在甘蔗叶片有较多的分配,其次为茎,最小为根部;REE在甘蔗叶片有较多的残留累积量,茎(甘蔗渣,下同)次之,根部又次之,蔗糖汁中最小,100~900ppm浓度范围的REE处理,甘蔗叶、茎、根及蔗糖汁中的REE残留累积量是随着REE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处理浓度在900ppm以上时(900~1 500ppm),REE在蔗糖汁中的残留量趋于平衡饱和状态。一定浓度的REE处理甘蔗可显著地提高甘蔗伤流量,降低甘蔗叶片细胞膜透性,减少叶片中自由水含量,提高束缚水和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从而提高甘蔗的抗逆性能和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态养猪垫料代替化肥对甘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废弃生态养猪垫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材料,生态养猪垫料和化肥配施,以生态养猪垫料养分占总施肥量的25%、50%、100%设3个处理,另设不施用生态养猪垫料处理作对照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甘蔗生长性状及产量,分析各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用生态养猪垫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生态养猪垫料占总施肥量25%、50%处理的+1叶全N、P、K含量与仅施用化肥的处理相当.施用生态养猪垫料的处理,甘蔗的出苗率及有效茎数均随着生态养猪垫料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化肥配合施25%和50%生态养猪垫料后,甘蔗的产量、蔗糖含量分别比对照高7.48%~15.80%和0.11%~0.68%,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4041和8249元/ha.仅施用生态养猪垫料处理的产量、理论产糖量及经济效益均显著低于50%的处理.[结论]化肥配合施用生态养猪垫料有利于甘蔗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提高,适宜的垫料与化肥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和培养试验,研究硅对酸性土壤上甘蔗锰毒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施用偏硅酸钠后,出现甘蔗黄化病的甘蔗地土壤p H值显著升高,幼苗期及分蘖期甘蔗新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且各生育期甘蔗新叶中锰含量均显著降低。同时在高锰胁迫下,在培养液中添加的偏硅酸钠(1、2、4 mmol·L~(-1) Si)也显著增加甘蔗幼苗的生物产量而降低幼叶中锰含量;在高Mn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2、4 mmol·L~(-1)硅酸,各处理的甘蔗幼苗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且生物产量随着硅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及茎中锰含量均显著降低,并且幼叶中锰降低的幅度大于老叶和茎;硅处理后,幼叶中活性铁的含量显著增加。硅酸盐的施用可有效降低植株中锰含量、减少幼叶中锰的分布而增加叶片中铁的有效性,并可防治过多锰引起的甘蔗幼苗黄化,促进锰胁迫下甘蔗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在甘蔗/花生间套作带状种植条件下,采用不同播期处理研究甘蔗/花生间套作的生态效应及其对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花生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其中IS3处理(甘蔗播前15d种植花生)增产效果最佳,并且对甘蔗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间套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幅为57.66%~85.69%,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其中IS3、IS4(甘蔗花生同期播种)、IS5(甘蔗播后15d种植花生)处理中硝态氮含量降低24.33%~26.76%。同时,间套作中适宜的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整体代谢活性与群落结构多样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各生态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花生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甘蔗/花生间套作播期,会产生显著的增产效果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对水分供给的生长效应,在宿根蔗上进行滴灌试验,研究滴灌对各个品种叶片营养、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甘蔗伸长期叶片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方面,滴灌处理与非灌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2)滴灌对甘蔗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品种的增产幅度不一,其中以GT33增产最显著,增产达26.1%;增产幅度在20%以上的还有GT31、GT32、GT34.(3)滴灌还可以提高甘蔗品质,使甘蔗蔗糖分含量提高0.2~0.7个百分点,蔗汁重力纯度提高1%~3%.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筛选适宜的甘蔗叶表蜡质检测方法,并探讨甘蔗野生资源与栽培品系(种)叶表蜡质含量的差异及叶表蜡质与农艺性状、抗逆表现的关系,以期为辅助甘蔗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39份甘蔗野生材料和12份甘蔗栽培品系(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浸提时间和采样部位的甘蔗叶表蜡质含量,并结合农艺性状指标、产量、蔗糖分及抗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氯仿浸提30 s处理的蜡质含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同一甘蔗品系(种)3个叶位间叶表蜡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甘蔗品系(种)+1叶叶表蜡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下同).39份甘蔗野生材料间叶表蜡质含量差异显著,割手密92_3叶表蜡质含量(18.8 mg/g)最高,割手密87_6②叶表蜡质含量(8.3 mg/g)最低.参试品系(种)GT08-223和GT08-68叶表蜡质含量(均为8.1 mg/g)最高,GT08-13叶表蜡质含量(3.9 mg/g)最低.不同甘蔗材料群体间株高等性状均差异明显.各参试品系(种)中,GT08-120宿根蔗产量最高,ROC22、GT08-13、GT08-223和GT08-68较抗梢腐病,GT08-56、GT08-120和GT08-68受霜冻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甘蔗的叶表蜡质含量均与叶长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聚类分析可将不同甘蔗材料均分成两大类,聚类结果与多年试验结果高度一致.[结论]甘蔗叶表蜡质含量的检测以采用氯仿浸提甘蔗+1叶30 s较适宜.野生材料叶表蜡质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系(种),叶片较短的甘蔗叶表蜡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甘蔗叶是甘蔗收获后的副产品,具有产量大、产地集中、易于收购、成本低等特点。每年我国南方各省甘蔗叶产量高达数千万吨。甘蔗叶营养价值高,经测定,每公斤甘蔗叶(干物质)含消化能约5.68兆焦、精蛋白质3%~6%,大约3.5公斤甘蔗叶与1公斤玉米的营养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9.
剪叶处理对甘蔗亲本开花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2个早、中花甘蔗亲本品种(系)进行剪叶处理,调查剪叶处理对甘蔗开花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对甘蔗开花的影响效应因品种不同而各异,可能使花期推迟或提早;影响程度也凶品种不同而各异;绝大多数甘蔗品种(系)经过剪叶处理后,其抽穗率都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栽培及桶栽两种栽培条件下,对甘蔗进行剪叶处理,分析剪叶处理对甘蔗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剪除量会推迟甘蔗的始花期,推迟的天数因品种(系)而异;甘蔗经剪叶处理后,其抽穗率显著降低,降低程度因品种(系)而异;剪叶处理会给某些甘蔗品种(系)带来枯心死株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宿根甘蔗在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比较甘蔗品质、产量及根系的差异性,选出最佳施肥方式,为科学种植甘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有机肥和复合肥混施(ONPK)、缓释袋控(NPKD)、单施复合肥(NPK)、单施有机肥(O)、对照(CK)5个处理,观测在不同生育期内甘蔗的生理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并比较分析。【结果】ONPK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蔗茎产量提高38.12%~76.59%,产糖量提高33.97%~80.42%;在甘蔗分蘖期,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中ONPK处理较其他施肥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其他处理分别高1.94%~22.52%,6.54%~15.93%,3.26%~24.13%,11.79%~32.93%;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在成熟期最高,但在整个生育期变化差异不明显,ONPK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提高7.90%~28.13%,12.23%~20.06%,10.00%~46.67%;NPKD处理甘蔗产量和产糖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没有显著优势,与其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范围一致,介于NPK处理和O处理之间,但是土壤酶活方面仅低于ONPK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与其他三个处理相比分别提高2.70%~18.75%,5.14%~6.98%,33.33%~21.21%。【结论】有机肥和复合肥混施有助于促进促进甘蔗根系发育,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缓释袋控施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白菜为研究对象,在微区布置不同施肥处理的试验,探索其对微区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都可明显增加白菜的产量。其中较佳的是有机肥配合化肥与有机肥配合腐殖酸复合肥处理。它们比对照处理增产42.2%~77.5%(2)施肥处理区的白菜的品质与不施肥处理区的白菜相比都有所下降。但腐殖酸复合肥料处理区成熟期白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与等养分化肥处理相比。提高81.59%;硝酸盐含量降低11.71%。体现了腐殖酸复合肥在改善蔬菜品质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改变源库比对芝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芝麻新品种驻芝八号高产栽培大田为材料,开花初期人工摘除50%叶片,摘除50%幼蒴,以不进行处理的作对照.结果表明:在处理后前期,摘叶处理虽然单叶光合速率上升,LAI增长速率增大,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但是叶绿素降解加快,含量下降,衰老加快而形成早衰现象,物质积累少,单株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匀低于对照;摘除幼蒴处理单叶光合速率虽然降低,但叶绿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明显延缓植株衰老,LAI一直处于高水平,物质积累大,蒴果结籽好,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对照和摘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施氮水平对甘蔗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绿豆Vigna radiata间作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生长、产量及氮素营养的影响,为甘蔗合理间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计3种种植方式(绿豆单作、甘蔗单作、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3个施氮水平(不施氮、减量施氮、常规施氮),测定甘蔗不同时期的生长性状。【结果】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都显著影响甘蔗的分蘖数、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甘蔗的出苗数;施氮水平×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甘蔗的有效茎数、成茎率、收获期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间作处理使甘蔗出苗数和分蘖数分别降低了9.61%~10.52%和10.30%~11.05%,使有效茎数、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和蔗茎产量分别提高了0.15%~14.28%、14.28%~34.76%、24.00%~29.58%和15.88%~20.16%。对于间作处理,甘蔗生长80 d的土地当量比为1.47~1.53,甘蔗收获期的土地当量比为1.76~1.94,甘蔗的竞争能力大于绿豆。与常规施氮的单作甘蔗相比,减量施氮的间作处理不会降低甘蔗的蔗茎产量和土壤氮素营养。【结论】甘蔗–绿豆间作处理能提高土地当量比和土壤氮含量,促进甘蔗生长,提高甘蔗产量和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15.
正甘蔗叶梢是指收获甘蔗时砍下顶上2~3个嫩节和青绿色叶片的统称,俗称"甘蔗尾叶",重量约为蔗重的10%,亩产800~1000kg,是甘蔗的副产品,具有产量大、产地集中、易于收购等特点。甘蔗叶稍的营养成份,每千克甘蔗叶稍(干物质)含消化能约5.68MJ、粗蛋白质3~6%,大约3.5kg甘蔗叶稍与1kg玉米的营养价值相当。元阳县呼山村委会幸福村利用甘蔗叶梢氨化饲喂肉牛的经验证明,  相似文献   

16.
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甘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受锌(Zn)、砷(As)、镉(Cd)和铅(Pb)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对9个甘蔗品种(桂糖02467、粤糖96/86、台糖88/99、贛18号、园林18号、园林17号、福农15号、园林9号和台糖25号)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中的Zn、As、Cd和Pb含量分别达12.892~26.337 mg/kg、0.144~0.320 mg/kg、0.042~0.073 mg/kg和6.832~10.241 mg/kg,蔗汁中Zn、As、Cd和Pb含量分别达1.391~4.032 mg/kg、0.010~0.016 mg/kg、0.010~0.058 mg/kg和0.072~0.108 mg/kg;甘蔗植株体内的As含量和Pb含量以及Zn含量和Cd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通过DTOPSIS法综合分析和评价甘蔗的性状与体内重金属含量情况,发现园林18号、园林17号、福农15号和粤糖96/86等4个品种的产量较高、对重金属的抗性较好,且蔗汁重金属含量低,是比较适合当地复合污染土壤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子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和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40%务件下,旗叶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降低,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减小,光合速率降低,后期子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降低,但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提高.土壤相对含水量60%和80%务件下,旗叶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增大,光合速率提高,能量损耗增大,其后期叶片保护功能增强,其中80%的水分处理使子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迅速降低,而60%的水分处理促进了子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提高,并改善了小麦蛋白质品质。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下菌根菌对甘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分胁迫盆栽试验,采用预接种育苗移栽的方法,探讨VA菌根菌、外生菌根菌和固氮菌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VA菌根菌单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水分胁迫下蔗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促进了蔗株N、P、K的吸收和脯氨酸的积累,提高了叶绿素含量以及生物学产量.以外生菌根菌A1单接种处理,甘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生物学产量也都比不接种的有所提高.若以VA菌根菌、外生菌根菌A1和固氮菌联合三接种,叶片中N、P、K、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生物学产量均明显超过VA菌根单接种的.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菌剂处理农业废弃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腐杆灵、BM、力田王、EM等4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固体农业废弃物稻草、猪牛粪均能发酵成功;力田王菌剂处理甘蔗叶能发酵成功;EM菌剂处理液体农业废弃物5天可除臭味。甘蔗叶、稻草、猪牛粪堆沤适宜含水量分别为140%、160%、60%。作物施用经微生物菌剂处理过的农业废弃物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壳寡糖对甘蔗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壳寡糖的抗旱作用机制,为壳寡糖在作物抗旱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设正常供水(CK)、干旱处理、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蔗叶片喷施100 mg/L壳寡糖溶液3个处理,在喷施壳寡糖后第2、4、6和8d采集叶片样品,测定甘蔗叶片内肽酶、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结果]在正常供水条件下,甘蔗叶片内肽酶活性、MDA、可溶性糖含量、F/Fm和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 Ⅱ)、相对水分含量(RWC)均保持在一定水平,无明显变化.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干旱处理及喷施壳寡糖处理的甘蔗叶片内肽酶活性、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干旱处理叶片F/F和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 Ⅱ)、RWC及壳寡糖处理的RWC呈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壳寡糖处理后第2~8 d的甘蔗叶片内肽酶活性不同程度高于干旱处理,而干旱处理第4~8 d的叶片MDA含量不同程度高于壳寡糖处理.经壳寡糖处理后第2~6 d叶片可溶性糖和RWC均稍低于干旱处理,但在第8d显著高于干旱处理,分别为28.1 mg/g和66.7%.喷施壳寡糖处理后的叶片Fv/Fm和ΦPS Ⅱ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并在第8d显著高于干旱胁迫处理,分别为干旱胁迫组的1.28和1.58倍.[结论]干旱胁迫下,外施壳寡糖可协调甘蔗叶片的生理代谢过程,改善甘蔗叶片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增强甘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