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疆兵团棉花购销制度的演进和主体利益行为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新疆兵团棉花购销制度经历的过程,即统购统销阶段(1954-1998年)、双轨制阶段(1999-2005年)、订单收购、统一销售阶段(2006-至今)三个阶段,认为兵团场棉花产业链条中存在购销主体利益分配不协调,棉花生产和价格波动等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即是责权利不对等、行政干预较强、监管缺失、信息沟通不畅。提出了应改革现有体制,强化绩效考核,加强信息沟通和互信,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构建合理、高效、各相关主体责权利对等的购销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西藏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8-2012年的15年间西藏化肥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8-2012年间,西藏施肥总量、氮肥、磷肥和钾肥用量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尤其是钾肥和磷肥;单位播种面积平均施肥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以年均9.5711 kg/hm2的速率增加,从1998年的112.45 kg/hm2增加到2012年的214 kg/hm2;在1998-2002,2003-2007和2008-2012年3个阶段,总施肥量、氮肥和磷肥年均施用量的快速增加阶段均在2003-2007年间,而钾肥在2008-2012年。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梳理比较,选择较为客观、科学的主成分分析法,并从盈利性、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四个方面构建系统指标体系,实证测度我国2003年至2017年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2003年以来呈倒“U”型态势,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2003年至2012年,随着系列金融改革的红利释放,各项指标逐步趋于好转,稳定性逐步上升,至2012年升至近年来最高水平;二是2013年至2017年,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矛盾凸显,金融体系稳定性有所下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李良 《农业考古》2013,(1):313-316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自2003年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7年转入全面推进阶段,目前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是太快发展可能会隐藏某些风险,导致其不够稳定,无法长期持续发展.清醒地认识并了解这些隐患,并采取合理适当的措施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对新农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孙文生 ,男 ,195 4年 6月生于河北省南宫市 ,198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 ,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同年分配到河北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至今。 1988年在中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并于 1998年至 1999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河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河北省双十双百跨世纪优秀人才 ,省委办公厅经济咨询员 ,省专家献策团成员 ,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河北省统计学会副会长 ;现任河北省宏观农业研究中心主任、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经济管理学博士生导师。孙文生教授…  相似文献   

6.
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八五”期间,要按照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加快住房制度和保险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改变低租金、无偿分配住房的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住宅建设,改善人民的住房条件。解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住房体制,一直是采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1998至2002年,2003年至2006及2007年当年的新造林抚育面积和用工情况、工价变化情况、作业次数做了一番调查,发现现在的新造林抚育面临三大难题. 1、单位面积作业用工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土地复垦内涵基础上,通过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土地复垦制度的演进过程,将中国土地复垦制度演进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空白期、萌芽期、形成期和成熟期,即:1980年前为制度空白期;1980—1985年为制度萌芽期;1986—1997年为制度形成期;1998年至今为制度完善期。其中在第3个时期中国土地复垦制度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体系,1998年后国家重点对已有制度进行了修订,中国复垦制度进一步完善。最后针对目前中国复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责权统一化、加强法律可操作性、建立土地复垦基金和保证金制度、完善监管制度等对策,以期促进中国土地复垦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人工造林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历次清查和全国历年造林面积统计公布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造林贡献率:1950—1962年、1963—1976年、1977—1981年、1982—1988年、1989—1993年、1994—1998年和1999—2003年间造林贡献率分别为:15.0%、33.1%、19.3%、47.1%、46.0%、53.9%和46.9%;1950—1981年、1982—1993年和1994—2003年3个时段造林贡献率平均为24.9%、46.8%和50.1%;1950—2003年的54a间,造林至少增加森林覆盖率9.38个百分点,而其中被采伐和征占用等消耗达41.83%,保存面积占59.17%,54a造林贡献率平均为37.33%,但保存面积仅占造林总面积的22.1%。另一方面,我国森林采伐利用数量较大,1950—2003年森林采伐蓄积总量达130.57亿m3,按平均每公顷蓄积量85m3计算,折合森林覆盖率约16个百分点。即,建国初的森林全部被采伐过一次,有的地方甚至多次择伐。可见,人工造林在稳定和提高森林覆盖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62—2003年,人工造林成林面积占期间森林面积增加值的78.43%。但经长期采伐利用,我国森林质量变低,林相状况变差,到2003年,森林的平均郁闭度仅为0.54,平均胸径仅为13.8cm,与1962年比,单位面积蓄积量由98.87m3/hm2下降到84.73m3/hm2,下降14.3%;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由46.84%下降到32.14%,下降31.4%。指出:随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稳定和扩大人工造林数量的同时,应提高造林质量,彻底解决重造轻育、忽视森林资源经营问题,并重视人工造林在碳汇交易、绿色GDP测算等各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的总产值在1998至2002年间呈逐年下滑的趋势,由于在此期间播种面积减少12.6%,粮食单产减少3.77%,两者的共同影响使总产减少15.9%;在2003至2007年间,虽然粮食单产增长5.5%,但由于粮播面积减少7.2%,增减相抵,总产仍减少2.1%。造成我国粮食增产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和环境的条件较差。据1995-2000年统计资料和农业部估算,现有耕地中高产田占28%,中产田占36%,低产田占36%,即质量较差、产量不高的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1.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7年,中国农村在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安排下,由农户或小组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的生产资料,并具备土地的使用权和剩余农产品的分配权,形成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也由此形成了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97年到今天,中国农村的改革进入了体制转型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完善,中央领导人提出土地承包期"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1998年中央作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其后的<土地管理法>又将此项政策演变成法律条文,国家从法律的角度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存在诸多制度上的缺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河南省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的变化1978—2015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情况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3年的缓慢增长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总产量从1978年的1900万t增加到1983年的2904万t。第二个阶段是1984—1994年的波动发展时期。1984年我国出现了暂时性的"卖粮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挫伤,随后我国改革传统的统购统销制度为"双轨制",1989年我国变"双轨"为"单轨",粮食向商品化、市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正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急剧转移的关键阶段,及时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新变化和原因及应对策略,具有战略性意义.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缓解而留守老人问题凸显;户籍"瓶颈"缓解而土地"瓶颈"凸显;"侯鸟"问题缓解而"蜗居"问题凸显等重大变化.分析了残缺的土地产权制度;排斥性的城镇住房制度;歧视性城市就业政策等产生新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园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村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湖北省耕地、建设用地变化趋势,其中,1988~2003年是耕地面积减少时期,2004~2007年是耕地增加时期;1998~2002年是建设用地缓慢增长时期,2003~2007年是建设用地增加时期。基于1988~2007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SPSS软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对比分析了湖北省耕地、建设用地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影响的异同。结果表明,各驱动力因子对耕地面积变化呈负向驱动作用,对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呈正向驱动作用,且各驱动力因子对耕地、建设用地驱动作用强弱差异明显;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以及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是构成影响耕地、建设用地变化的3个主分量,但3个主分量对耕地建设用地变化的敏感性程度不同,且作用方向相反,其他一些因子驱动能力相对较弱,这些因子对建设用地驱动作用一般强于对耕地的作用。提出湖北省应从促进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加强规划政策约束以及提高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上考虑,对土资源实行合理配置,科学合理使用,以期保证耕地安全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向关伦,男,研究员,1964年10月生,贵州省石阡县人,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工作。2001年9—10月参德国国际粮农发展研究中心的培训;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在美国国家水稻研究中心和阿肯色大学水稻试验中心研修。  相似文献   

16.
单成钢(1970-),男,汉族,山东省龙口市人,九三学社会员。199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分配至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工作至今,2001年考取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2003年提前攻博,2006年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2004年11月至  相似文献   

17.
住房公积金是从企事业单位福利基金和职工个人工资收入中按工资额的一定比例(目前一般为12%)提取的专门用于职工住房建设的强制性存储资金,是我国目前城镇居民住房体制改革的主要部分。经过几年的运作,由于种种原因,使资金的筹措、使用和风险管理的效率低下,直接阻碍了其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为此,本文对住房公积金的特性及其产权做如下分析,旨在为改革、完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一、住房公积金的特性 1.制度安排的强制性。《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随着房改的深入,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  相似文献   

18.
正镡仲峰系甘肃省成县镡河乡石榴村村民,1971年出生的他,1990年至1994年在外务工;1995年至2003年从事养殖业;2003年至2010年从事客运业;2010年从事中药材种植;2012年注册成立成县鑫园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为合作社理事长。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威胁人的生命,据统计1988年至1993年,全国累计死于狂犬病者高达6万人,是35种法定传染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死亡率几乎100%.据报道,1994年有位爱犬如子的老太太将食物置于手中饲喂小犬,只因狂犬病毒侵入皲裂的皮肤中,3d后老人即死亡.1995年初一任姓农民被路狗咬伤面部,未作治疗,4个月后发病,入院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不断深入的农村改革和日益强化的支农惠农政策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为探究农民住房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依据全国14个省28个村的返乡调查数据,以2000年为界,从住房面积、类型以及建房目的、资金来源等方面将农民曾住房与现住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住房在改革开放至2000年和2000年之后这2个时期在建房主要目的、劳动力使用等方面存在共性,但在住房面积、建房质量、建房目的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明显改进,改善是农民住房变化的"基本面";改善的原因包括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民增收、劳动力转移和惠农政策等。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改善农民住房的经验,未来应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与强化住房相关惠农政策为主要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