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选取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大豆品种黑农35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在大豆移栽后28、35、42、49 d取样,对根瘤的物理性状(根瘤干重、根瘤数和单个根瘤干重)进行动态分析,研究了硝态氮对大豆根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移栽后第28天开始生物固氮处理根瘤数明显增加,而施用硝态氮根瘤数基本不变,硝态氮抑制了大豆根瘤形成,而单个根瘤干重增加较大.从根瘤密度来看,硝态氮降低大豆根瘤在根系上分配密度,在第28天生物固氮处理每个根上结瘤124.84个,而施用硝态氮每个根上结瘤22.84个.  相似文献   

2.
氮用量对花生结瘤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用量对花生结瘤、氮素积累、根瘤固氮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比较了3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花生根瘤数随生育期推进而增多,施氮量越低根瘤形成越早,且数量增加较快。同一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间单株根瘤数和根瘤干重达差异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增加根瘤数和根瘤干重逐渐减少。增施氮肥有利于花生氮素的吸收积累,花生的氮素吸收总量和氮肥利用率在一定范围内均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加,但氮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而下降。花生根瘤固氮量及其占植株总吸氮量比例随着氮用量提高而逐渐降低。相同施氮水平和生育时期,远杂9102结瘤数和根瘤干重高于白沙1016和鲁花12,且随生育期延长差异越来越大,生育后期差异达显著水平;氮素吸收总量和根瘤固氮量以远杂9102最高,白沙1016次之,鲁花12最低。  相似文献   

3.
接种根瘤菌对南疆春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南疆结瘤能力强且对春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有积极影响的大豆根瘤菌菌株,探讨大豆品种和根瘤菌的匹配性,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3株根瘤菌菌株为材料,对南疆地区3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了田间接种试验,测定大豆根瘤数、根瘤干重、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根瘤菌均能促进南疆不同春大豆品种根系结瘤,促进结瘤效果存在差异,黑农61接种T6能显著增加中后期根瘤数、根瘤干重,新大豆8号和石大豆2号接种T6和SN7-2能显著增加结瘤数和根瘤干重,SN7-2在春大豆生育前期、T6在生育后期作用明显;黑农61接种SMH12,新大豆8号和石大豆2号接种T6和SN7-2能显著促进干物质积累;新大豆8号接种SN7-2、石大豆2号接种T6、黑农61接种SMH12能促进干物质向生殖器官分配.接种根瘤菌能通过增加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提高春大豆产量,新大豆8号与SN7-2、石大豆2号与SN7-2、黑农61与SMH12匹配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高油大豆品种吉育202和普通大豆品种延11为试验材料,探讨在各生育期光合细菌处理对大豆的农艺性状、根瘤、脂肪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3的根长、根瘤数、根干重在始花期差异显著,处理6的农艺性状除始花期外整个生育期差异最明显;2)光合细菌含量的增加,大豆的产量和脂肪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获得竞争结瘤能力强且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有积极影响的大豆根瘤菌菌株,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10株根瘤菌菌株为材料,对高匹配性大豆品种进行了田间接种试验。于大豆盛花期测定根瘤菌的结瘤数量及固氮酶性能。同时,对接种供试菌株及分离获得的根瘤菌菌株进行BOX-PCR并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BOX分子指纹图谱,以此获得供试菌株的田间占瘤率。于成熟期测定大豆的主要生育特征、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后在整个生长期,叶片表现为颜色深绿,质地鲜嫩;根瘤菌可以显著促进大豆根系结瘤,增加单株根瘤数目。接种处理I4(即接种菌株112-1)的单株根瘤数最多,比不接种对照处理I0多32.95%,差异显著。接种根瘤菌处理的根瘤干重均显著低于不接种对照处理。其中,接种处理I4的根瘤干重最高。接种处理I6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与接种处理I4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菌株的占瘤率为10%~90%,占瘤率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占瘤率为50%。I4处理占瘤率最高为90%,I6处理(即接种菌株113-1)的占瘤率次之,为75%;菌株占瘤率与单株根瘤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2**),单株瘤干重与菌株占瘤率、单株根瘤数、固氮酶活性均呈现负相关(r=-0.387,r=-0.50,r=-0.13);I6处理株高最高,I4处理次之,两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I2、I4、I6处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相对较高,3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I4处理的大豆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其它菌液处理。根据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结瘤固氮性能、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各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筛选获得适于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大豆生产有广阔利用价值的高效大豆根瘤菌株112-1和113-1。  相似文献   

6.
大豆不同生长阶段施用氮肥对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甘银波 Stule.  I 《大豆科学》1997,16(2):125-130
以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结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每公顷仅施25kg的启动氮,两个大豆品种虽获得较高的根瘤干重,但仅靠其自身固氮功能,不能满足大豆生长及丰产的要求。在大豆开花期(R1)或种子形成始期(R5),每公顷再追施50kg氮肥,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干物质重和产量。在播种前或开花前期,施用过多的氮肥,严重抑制了两个大豆品种根瘤的生长,降低了其自身的生物固  相似文献   

7.
接种根瘤菌对西南地区大豆光合性能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接种根瘤菌对西南地区大豆固氮能力的有效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根瘤菌株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5038和B. japonicum 5136侵染南黑豆20和南夏豆25,比较两个大豆品种接种后植株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 含量,考察根瘤数量并测定分析其蔗糖含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和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接种后两大豆品种叶片 chla/b值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加;根瘤数、单株瘤重、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均显著增加,单个瘤重和根冠比则无显著变化;根瘤内蔗糖含量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固氮酶活性提高。 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菌株的响应不同,南夏豆25与根瘤菌B.japonicum5136的适配性最好,接种后大豆光合性能和 固氮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南黑豆20。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育苗断根移植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特性。切断主根解除了根的顶端优势,促使侧根大量形成。从分枝到鼓粒期,根容量、根干重均比对照高,到结荚期达到高峰,断根移植后增加了根瘤数量,特别是中小根瘤比对照增加明显,并提高了根瘤固氮活性,固氮量比对照增加3.6—5.5(mg/株·天),改进了大豆氮素供应状况。断根移植后还增加了叶绿素的含量,光合速率高,植株生长繁茂,表现单株鲜重、单株叶面积均比对照高。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断根移植后株高变矮,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均比对照明显增加,大豆产量可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夏大豆育种,对2006-2017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产量水平明显提高;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茎节数略有上升;生育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底荚高度略有下降。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参试品种(系)中达到高蛋白和高脂肪标准的品种 (系)分别有20个、82个。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不断提高,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水平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7株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 株粒重是产量的正向作用因子;主茎节数是产量的负向作用因子。以上结果综合表明:单株粒重是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夏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主茎节数适中、单株粒重较高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质,强调抗性,从而选育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22个省590份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评价春、夏、秋大豆遗传资源结瘤固氮性状,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显示,1)春夏秋大豆类型间、品种间结瘤固氮性状差异极显著。同类型不同产区的大豆品种共生固氮性状差异显著,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产区,尤以湖北、江苏省品种最佳。2)与共生固氮性状密切相关的10项参数变异范围以夏大豆最大,并鉴定出单株结瘤数达238.8个,根瘤重达0.59g、固氮量达1  相似文献   

11.
在辽宁锦州分别采用根瘤菌株S_(4-32)、S_(6-31)、S_(16-4)、S_(13-31)、NC43.3进行覆膜和不覆膜的花生接种栽培试验。花生生长60天不覆膜处理花生结瘤数为16—35个,株平均根瘤干重为18—58mg,而覆膜处理的平均单株根瘤数为70—132个,根瘤干重为119—180mg,覆膜处理的花生植株苗期含氮百分率降低,而总氮积累明显提高,在海花1号品种上,覆膜处理,菌株S_(4-32)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生长60天的平均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植株干重和总氮分别达到101个,180.3mg、11.0g,和332.7mg,不覆膜不接菌仅为16.8个,18.7mg、7.3和274mg,前者的荚果产量4224.4公斤/公倾,对照为2955.9公斤/公倾,增产率达42%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结瘤性状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接种花生根瘤菌Spr2-9的响应,采用celB基因检测法研究根瘤菌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的侵染效果和不同基因型大豆在接种后盛花期植株生长及固氮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nts1007的瘤鲜重、氮素百分含量和单株氮素含量在不接种与接种时均为最高,瘤鲜重分别为4.7702 g.株-1和4.7401g.株-1;氮素百分含量分别为2.20%和2.29%,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基因型;单株氮素含量分别为489.12 mg.株-1和528.41mg.株-1,极显著地高于nod139。nts1007在接种后单瘤重显著降低,而瘤鲜重、氮素百分含量和单株氮素含量无显著变化。nod139受其基因型控制,无论接种与否始终表现为不结瘤,且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极显著地低于其它基因型。Bragg的SPAD和植株干重对接种的响应较其它基因型更为敏感,接种后SPAD和植株干重的增幅分别为16.99%和8.18%。贡选1号的单株氮素含量在接种后增幅达到了22.76%,表明其单株氮素含量对接种的响应较其它基因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根瘤促生剂对大豆促生结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亮  张蕊  王俊宏  张婧 《大豆科学》2011,30(2):246-249
研究了不同浓度根瘤促生剂对大豆植株干重、根瘤菌数量、根系活力、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浓度根瘤促生剂对大豆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促进作用,浓度较高时显著抑制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结瘤及营养吸收等功能.均表现为处理组T3(根瘤促生剂终浓度为0.143%,v/v)高于其它4组,其中T1和T4对固氮酶活性和豆血...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来源的36个大豆育成品种为亲本,配制29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1代产量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亲本间各性状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来源地不同的亲本以及亲本间遗传距离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大豆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单株荚数和粒数的优势;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超亲优势显著高于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亲本间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系特征对氮阻遏的适应性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海  苗淑杰  柏会子 《大豆科学》2013,(4):501-505,511
以黑农35为材料,采用盆栽培养方法,在2011年筛选的氮阻遏阈值基础上,设置低量氮、临界氮和阻遏氮3个施氮水平,探讨了大豆根系特征对氮阻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的生长发育,不同氮水平条件下大豆根系形态指标、根瘤数及其干重、根干重及碳氮积累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播种后65 d;根冠比、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随生育进程而降低;在播种后65 d,根碳氮比处于最小值。根干物质重和根磷、氮积累量(播种后45 d除外)与施氮水平正相关,均在阻遏氮水平下(108 mg.kg-1)达最大值,而碳氮比在临界氮水平下达最大值;各个时期,根系形态各指标(播种后45 d根尖数除外)均在临界氮水平下(54 mg.kg-1)出现最大值;根瘤数、根瘤干重(播种后45 d除外)、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与根系形态各指标变化规律相同。因此,初步认定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大豆根系生长的最佳氮水平为54 mg.kg-1。  相似文献   

16.
对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的20个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不同生育期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在四叶期(V4)根瘤形成很少,品种间也无差异,盛花期(R2)最大,结荚期(R4)略有下降,鼓粒期(R6)期最低。R2期、R4期大豆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正相关,其中R2期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R6期成负相关,但不显著。现代品种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在R6期均呈下降变化,而老品种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在R6期则表现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接种江苏大豆花叶病毒(SMV)SA株系条件下,研究了SMV对19个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9个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感病品种在苗期接种SA后,除根瘤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受SMV影响的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叶面积、根瘤重、茎叶干重、根干重、种子褐斑粒率、株高、百粒重。抗病品种9个性状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感病品种在苗期与花期分别接种SA后,褐斑粒率、百粒重、单株粒重有极显著差异,早期感染SMV其危害大于中后期感染.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大豆豆血红蛋白与产量的关系,以12个吉林省审定推广的吉农系列大豆品种为材料,在盛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和成熟期(R8)测定根结瘤特性和根瘤中豆血红蛋白的含量测量产量,并分析不同品种根瘤数量、干重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吉农51、吉农39和吉农41产量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吉农38、吉农43和吉农45,并且在R6和R8期吉农51、吉农41和吉农39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比其它品种高12.4%~95.7%和14.6%~88.1%。R6和R8期根瘤豆血红蛋白的含量与根瘤数量和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且R6期相关性更大。R6和R8期根瘤干重和根瘤数量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豆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说明豆血红蛋白与产量的关系密切,豆血红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筛选高固氮结瘤能力大豆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1.大豆出苗一周,主根上开始结瘤。自分枝期开始,根瘤迅速着结膨大。“丰收十一”结瘤高峰出现在鼓料期,“黑农十一”结瘤量以初熟期为最高。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根瘤鲜重多一倍左右。根瘤鲜重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侧根根瘤的着结,自盛花期开始侧根根瘤量就占绝对优势。 2.早晚熟大豆品种根瘤固氮活性相仿。侧根上根瘤活性不亚于主根根瘤。大豆单株根瘤固氮量主要取决于根瘤着结量。两个大豆品种单株根瘤量高峰均出现在鼓粒期。侧根根瘤在大豆一生的共生固氮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3.大豆根瘤主要分布在土层上层,10cm以下显著减少,30cm以下无根瘤。在鼓粒期小根瘤(1—2毫米)有很高的固氮活性。根瘤内含物是红色的,根瘤就有固氮能力。由红变绿是根瘤的衰败过程,颜色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4.磷钾肥对结瘤及固氮能力均表现有益影响。在磷钾肥基础上施用氮肥,由于氮量不同反应不一,低量氮肥促进了结瘤和增加固氮量。高氮肥不但抑制了结瘤,也影响了根瘤的固氮能力。深层施氮减轻了根瘤密集区氮素浓度过高对结瘤的危害。 5.早熟品种“丰收十一”每株一生固氮0.736克可供全株氮量的63.6%。晚熟品种“黑农十一”每株一生可固氮2.06,克占全株氮量的87.7%。因为是盆栽,数值可能偏高,但可以看出早熟品种的单株固氮量和占全株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合胶东半岛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系),本试验选取63个鲜食大豆品种(系)于2019—2021年进行田间种植,在鲜食期对13个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考查统计,并和鲜荚产量进行相关性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9.66%~86.53%之间;单株产量与节数、一粒荚数、标准荚数、单株荚数和标准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空荚数和鲜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虫荚数、干重和标准荚宽呈不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行为单株荚数>单株荚重>鲜重>干重>有效分枝数>标准荚长>标准荚宽>主茎节数>标准荚数>株高>一粒荚数>空荚数>虫食荚数。对所有参试品种大豆(系)与理想品种(系)进行等权和加权关联分析,筛选出综合表现最优的7个品种,分别为辽鲜3号、晋豆39、南农29、辽08M13-1H、首豆38、引豆9701和南农95C-13,本研究为菜用大豆在胶东地区的推广和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