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两系不育系SE21S作母本与龙恢158、新恢2号等恢复系测交,进行两系制种技术研究.通过调查SE21S的特征特性可知,SE21S属光被型核不育系,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是较为理想的两系优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2.
D优158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62A与蜀恢158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新组合。蜀恢158系用蜀恢527与绵恢725杂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松散适中、株叶形态好、秆硬抗倒分蘖力较强、开花习性好、花粉量充足、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经双列杂交与多个不育系测交试验,一代种结实率82%~90%,比明恢63所配组合增产4%~8%。  相似文献   

3.
高粱骨干恢复系体细胞变异系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育种方法,对高粱几个重要恢复系晋粱5号、三尺三、忻七等进行了改良,获得了一批综合性状好、特点突出、遗传稳定的无性变异系,其中R111已作为恢复系育成一个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II交配设计研究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质性状介于双亲之间,除粒重表现一定的超高亲优势,垩白度和粒宽表现一定的正向平均优势外,其它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2)杂种稻米的品质性状主要受不育系或恢复系的影响,其中,对于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这3个性状,不育系的影响要高于恢复系,而对于整精米率、粒重、垩白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则表现为恢复系的影响要高于不育系。(3)就优质育种的利用价值而言,不育系中以广占63-4S为好,而恢复系中则以扬稻6号为好,蜀恢527、镇恢084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较好;恢复系特青、盐恢559表现为一般配合力效应差,特殊配合力方差小,优质育种利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6.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种子》2006,25(3):94-94
中优44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引进质不育系中9A与自育广亲和恢复系成恢448组配而成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03061。  相似文献   

8.
株两优1号系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两用核不育系株1S和自选恢复系天恢1号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和各地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早、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蓉恢906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用明恢63作母本,特青早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优质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好、穗大、配合力强、米质优、与不育系地谷A配组育成的地谷A×蓉恢906于1995年通过四川省区试,与冈46A、Ⅱ-32A配组育成的冈优906、Ⅱ优906于1997年、1999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用明恢63、古154、靖西中稻大粘等三个茎秆比较粗壮、高大的恢复系、农家品种进行杂交、复交,从其后代中选择茎秆粗壮、高大、穗长大的单株与珍珠高粱杂交,杂交后代经过24代的选择,选育出新型恢复系特恢。比较了特恢与明恢63、9311、253、838、桂99、207等恢复系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特恢具有高大韧,与不育系配组杂种优势强大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前期以明恢86为轮回亲本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4个供体亲本(Gayabyeo、沈农265、早籼14和Y134)杂交构建的高代回交导入群体,在浙江省三门县沿海滩涂采用0.5%盐浓度的海水全生育期灌溉,筛选出150个耐盐恢复系群体,考察了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性状分离及与两个三系不育系测交种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出现明显的分离,性状分离的类型及特点因选择群体和性状本身不同而异,从中选育出30个单株产量和耐盐性显著好于轮回亲本明恢86的株系,这些株系大多表现穗长缩短,株高和千粒重下降,但单株有效穗和结实率显著增加,导致产量的显著提高。4个组合的耐盐恢复系群体与两个三系不育系(II-32A和川345A)测交种的性状分离明显,与明恢86和两个三系不育系的测交种相比,多数测交种表现穗长缩短,株高降低,单株有效穗数相仿,但与II-32A测交的杂种千粒重显著增加,杂种表现趋势与耐盐恢复系本身不完全相同。分别鉴定出22个和23个耐盐恢复系,其与两个不育系测交的杂种产量显著高于明恢86与相应不育系的测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比生产对照种汕优10号显著或极显著增产的测交组合分别有7个(II-32A为母本)和4个(川345A为母本)。研究表明,利用优良恢复系的回交导入后代在大田盐胁迫条件下筛选耐盐单株,结合耐盐后代在正常灌溉条件下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鉴定筛选,可以有效地改良恢复系的耐盐性,并选育出耐盐性提高的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2.
《作物育种信息》2006,(8):15-15
红良优166是安徽省合肥峰海水稻研究所,用带白化标记的不育系庐州86A,与自育优良恢复系恢13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应性广,制种纯度高,2005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陈淳 《中国种业》2019,(12):66-68
深两优1173是以不育系深08S为母本、优良恢复系航恢1173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穗大粒多、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高抗稻瘟病等特点,201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晋糯1号是山西高粱研究所和四川水稻高粱研究所合作,以自选糯质不育系45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0853R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杂交种支链淀粉含量高,糯性遗传完全,农艺性状好,高产、高抗,是优异的特用酿酒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O.rufipogon)新胞质改良不育系稻米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2):253-259
通过核置换回交,获得一种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雄性不育细胞质,称为FA细胞质,育成新质源不育系金农1A。研究表明,FA细胞质不育系与WA和HL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野败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红莲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都可以作为FA细胞质的保持系,而不能成为FA细胞质的恢复系。这是一种新发掘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源。FA细胞质突破了WA和HL细胞质恢保关系的遗传局限,扩大了保持系育种范围,可以用品质优良的栽培品种培育成优质稻米不育系。新质源不育系金农1A不育度高,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开花时间早,稻米12项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农业部颁发的优质米一级或二级标准,实质性地提高了不育系的稻米品质和综合水平,为培育优质米杂交稻奠定良好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我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4018)。  相似文献   

17.
渝优1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重庆金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用自育的优质不育系渝5A与自育恢复系渝恢933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黔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9~1992年通过广泛测交,从约600份材料中筛选出十几份高度恢复的黔型小麦恢复系。从保持系、恢复系中筛选出一些杂交种子饱满的材料,可用来克服黔型小麦不育系种子效缩问题。通过回交转育,有成3个改良型黔型小麦雄性不育系──QA1104、QA004、QA006。同时进行恢复系改良,获得上百份同质黔型恢复系和数百份异质材料。最后,还讨论了黔型小麦不育系种子坡缩及恢复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四优992原名G4A/99257,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自选不育系江农早4号A(G4A)与自选恢复系R99257测配而成,2004年通过江西省审定(品种审定号:赣审稻2004021),是一个兼具早熟、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优势杂交晚籼新组合,2006年荐为江西省农业厅主推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20.
唐国永 《作物杂志》2006,22(3):43-44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和PolimaCMS测交,并用亲本与完全不育的后代连续回交4代,获得稳定的PolimaC-MS025A和保持系025B;同时用带有不育胞质的恢复系作母本和双低保持系杂交,对杂种后代进行分离选择,最后选育出农艺性状较好的恢复系238R;不育系025A和恢复系238R配制出杂交组合25。2004~2005年该组合在青海省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2005年12月通过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定名青杂4号;合格证号:青种合字第0207号。1特征特性1·1植株性状春性、早熟,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生育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