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区自1958年以来,人、畜间出现了布氏菌病(下称布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大批母畜流产和不孕,公畜发生睾丸炎。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人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影响牧业发展,危害人们健康。为了摸清我区畜间布病疫情,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由卫生部门配合,对我区畜间布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检菌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2.
我区自1958年以来,人、畜间出现了布氏菌病(下称布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大批母畜流产和不孕,公畜发生睾丸炎。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人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影响牧业发展,危害人们健康。为了摸清我区畜间布病疫情,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由卫生部门配合,对我区畜间布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检菌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市2007-2009年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和流行相关因素,探讨目前防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狂犬病的防制对策。方法:对全市近三年来人间狂犬病病例个案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集疫点扑杀犬或疫情活跃县(区)市售犬脑组织及部分原疫点屯犬唾液进行病原检测,并采集未佩带有免疫标识屠宰犬血清进行狂犬病抗体检测。结果:我市人间狂犬病病例分布以农村为主,是犬饲养量大、免疫率低、部门间信息沟通不及时以及人间暴露后末进行疫苗接种等是我市人间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搞好动物狂犬病的防治是防控该病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4.
百色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是狂犬病的多发区,根据疫情上报和调查显示,该病在我市已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1流行特征1.1发病情况2001~2005年共有11个县(区)80个疫点发生狂犬病疫情,发病犬126只,猫6只。人间狂犬病疫点83个,112人发病死亡(见表1)。表12001~2005年百色市狂犬病发病统计年份畜间疫点数(个)发病动物数(只)犬猫其他人间疫点数(个)发病人数2001161911017200227291192620031556291720041919324312005332121合计8012661831121.2疫情分布情况2001年~2005年按疫情发生年度统计,畜间狂犬病疫情有乐业县连续四年发生疫情,田阳、靖西、那坡、凌云、隆林五个县有三年发生,田东和德保县有两年发生,右江区、平果和田林三个县有一年发生。人间狂犬病疫情有田阳、德保、靖西三个县连续五年发生,那坡和乐业县有四年发生,右江区、田东和凌云有三年发生,平果和隆林有两年发生。1.3发病季节根据各县(区)每月上报的动物疫情报表数据统计,畜间狂犬病疫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为高发季节,见表2。2发病原因与分析2.1养犬数量增加且以放养为主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人间、畜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现状,分析流行特征,利用2006—2017年农业部《兽医公报》公布的畜间布病数据以及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公布的全国人间布病数据,分析我国人畜间布病在时间、空间和群间的流行特征。结果显示:2006—2017年我国人间和畜间布病流行趋势整体基本吻合,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在发病增长率及发病高峰年度上存在差异;人间和畜间布病在发病月份上呈正相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8月,其中在5—6月为发病高峰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空间分布上,人畜间布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北方省份,但出现向南方省份扩散的趋势;群间分布上,布病感染动物以绵羊为主,其次为牛,感染人群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以农民为主(76.2%),男性偏多(男女性别比为2.9:1),主要集中在25~64岁(占84.7%)。结果表明,我国人间和畜间布病流行特征基本一致,北方仍然为我国布病的主要流行区,但已开始向南方扩散。因此需要在布病流行高风险季节,针对高风险畜群和人群进行重点防控,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确立的目标、防治原则和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的布病综合防治机制,有效遏制人间布病疫情的流行与蔓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12个旗县市区以报告有人间布病病情的自然村和畜间有布病阳性畜的村为单位,开展了人间布病血清学普遍筛查工作。病例判定均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地奶畜(牛、羊)的饲养情况、牛羊布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人间布病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梳理出牛羊布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控布病的技术措施和意见建议,对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对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畜共患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患病动物出现极度的神经兴奋、狂暴和意识障碍,最后全身麻痹而死亡,死亡率几乎100%.犬在携带和传播狂犬病病毒中起主要作用.近年来,柳州市人间和畜间疑似狂犬病疫情均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的人数、家犬数均不断增多,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流行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人间狂犬病流行状况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收集1990~2006年的全国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及部分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的狂犬病流行状况及其趋势。从资料数据显示,我国的人间狂犬病目前又逐渐处于新的一个发病高峰。由于狂犬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和狂犬病的高死亡率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狂犬病病毒与流行病学的总结分析,为狂犬病病原的研究与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上海市人间和畜间狂犬病流行状况以及犬免疫情况,探查感染来源和防控漏洞,采用摸底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开展调查,并分析流行原因。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几乎每年都有人间狂犬病病例出现;2019年5—6月发生的3起犬咬伤事件中,有2起确定感染来源为流浪犬;2011—2018年上海市免疫犬的狂犬病免疫合格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但2019年1—5月流浪犬猫的抗体阳性率仅为11.32%,远低70%的国际要求。结果表明,上海市流浪犬中存在狂犬病流行,并导致了人的发病死亡,它是上海市狂犬病流行的主要风险源。因此,要加强流浪犬的管理、监测和免疫,降低流浪犬的数量,提高流浪犬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加强防控技术培训和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完善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本调查探明了上海市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上海市控制和消灭狂犬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该市2例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疫情线索,畜间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全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和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总结出人间畜间疫情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和畜间针对人畜共患病高度重视并提高应对级别,及时、全面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必要性等,以供大家探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伪狂犬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猪是该病原的传播者和自然宿主。我国自1947年首次报道以来,已有20多个省、市流行过本病,近几年PR在我国许多省(市)种猪场呈暴发流行趋势,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调查了解云南省楚雄州猪伪狂犬病的感染与发病情况,为有效控制和消灭猪伪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5年在全州10县(市)采集血样进行了PR的检测,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1材料1.1…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氏菌病(也叫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临床上,家畜常表现为流产和跛行,人常表现为波浪热和关节疼。因其传染性强、易反复等特点,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畜间二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在人间,布病被《传染病防控法》列为乙类传染病。近五年来,河南省博爱县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人间及畜间布病疫情经历由高起到低落过程,  相似文献   

14.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病畜临床特征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最后麻痹而死.2002年12月3日,都匀市有一黄牛发生以哞叫、兴奋、流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例,经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狂犬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特征为病畜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作者通过对安徽省动物狂犬病流行及防控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防控经验,探索人与动物感染狂犬病的内在联系,找出狂犬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新布病防控,有效控制布病上升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将布病、结核病、包虫病、血吸虫病、狂犬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列入优先防治动物病种。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分区防控、部门协调、统筹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疫病在畜间和人间的发生与流行程度,采取"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防控策略,逐步实现控制、净化和扑灭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富平县是我省奶山羊中心产区和输出地,饲养奶山羊14万余只。据调查该县人、畜间均有布病感染。1980年以来,贯彻检、免、处等综合防制措施,使奶山羊布病阳性率由6.71%,下降到0.17%。1985年经省、地考核审定,富平县达到国家规定的布病控制标准。现将防制情况报告如下。防制前畜间布病的流行情况据1984年调查,畜间感染率为12.76%,人间感染率为4.95%。1980年和1981年血检奶山羊7 244只,布病阳性率分别为6.71%和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是由食肉目和翼手目的几种哺乳动物在世界范围内维系并传播.种内传播(Intraspecies transmission)通过不同的病毒变异株和病毒世系在独特的区域中维系该病,狂犬病的种间传播(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通常引致生态瓶颈,流行终止.但在狂犬病流行或长期地方流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狂犬病贮存宿主,并暴发相近变异株引起的流行[1].  相似文献   

19.
<正>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Brucella)侵入机体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也有着广泛的流行区域,较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布鲁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1]。据报道,截止2009年全国29个省(区、市)发生畜间布鲁菌病,牛、羊、猪感染达百万头之多,人间布鲁菌病2009年全年新增病例3.7万例,世界范围内每年出现约50万例人间布鲁菌病[2]。由于该病危害大、流行广,不仅影响畜  相似文献   

20.
调查分析2011—2019年甘肃省天祝县布鲁氏菌病人、畜间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天祝县畜牧业历史悠久,是布病老疫区,2011年始牛羊阳性率不断出现,老疫区呈现布病活跃状态,输入性染疫成为畜间布病传染的主要原因。人间新增病人每年也有变化,与畜间阳性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