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屯昌地区种植的苦瓜优良新品种,通过引进全国8 个优良苦瓜新品种对其农艺性 状、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院中华一号和桂农科1 号苦瓜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小 区产量分别为43.30,43.23 kg折合每公顷产量33 324.30 kg 和33 270.45 kg比枫木苦瓜CK分别增产16.43%和 16.24%其他参试品种也表现较好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枫木苦瓜CK因此,中华一号和桂农科1 号苦瓜在农艺性 状抗性和产量等方面均表现较佳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广东苦瓜主要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目前在广东推广种植的11个苦瓜品种,通过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了这些品种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绿王子油瓜、巨宝二号、海南大肉苦瓜、丰绿苦瓜和华研2号5个品种对苦瓜枯萎病表现为抗病;油绿三号、海南厚肉苦瓜F1、农得利苦瓜3个品种对苦瓜枯萎病表现为中抗(耐病);而杂交大顶103、翠绿三号和碧丰苦瓜对苦瓜枯萎病则表现为感病。说明目前广东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苦瓜品种中绝大多数对枯萎病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3.
苦瓜是一种生长快、投产早、丰产稳产的短期蔬菜作物,是广东省化州市重要的瓜类蔬菜之一,碧丰苦瓜是广东省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成的杂交一代苦瓜品种,2010年经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10年引入化州市种植,大田推广种植表明,碧丰苦瓜具有生势旺、分枝性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优良和商品性优的特性,该品种的推广,既增加了市民的蔬菜品种,同时增加了菜农经济效益。其高产栽培重点抓好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露地栽培苦瓜新品种如玉33号、如玉39号和新翠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发芽率、坐果周期、单果重、产量、病虫害发生类型及危害等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如玉33号、如玉39号和新翠苦瓜品种适宜在宁夏露地棚架栽培,抗性强,平均产量3 263.3~4 236.3 kg/667m~2,经济效益显著,为宁夏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碧丰苦瓜是经过连续自交选育的母本M-2-9-1-1-1和父本F-1-4-2-3-1配制的油身苦瓜杂种一代新品种.瓜长圆锥形,皮色油绿,条瘤状;瓜长26~31 cm、横径6.0~6.5 cm,肉厚1.0~1.1 cm,单瓜重330~360 g;肉质脆,苦味适中,商品率94%.较早熟,产量高,优质,抗逆性强,每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适合华南地区3~8月种植.  相似文献   

6.
苦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是瓜类蔬菜中较高的。苦瓜的药用功效尤为令人瞩目。我们引进苦瓜,在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进行了栽培技术研究,产量达到4 000 kg/667m2,产值达到6 000元/667m2,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过两年生产实践,总结出苦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耐热、较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商品性好,产量适中的品种,选用的品种有:华都绿苦瓜、广西大肉二号苦瓜、广西大肉三号苦瓜、碧绿二号苦瓜等。2育苗及苗床管理2·1苗床准备育苗前按畦宽130 cm,高20~25 cm起畦,耙平耙碎…  相似文献   

7.
苦瓜是广东省的名优蔬菜之一,在广东省栽培的苦瓜品种比较多,但抗病性和耐逆性各异.通过几年的试验和示范比较,GL-934苦瓜的抗病性、耐逆性、耐热性比较强,在夏天和早秋种植优势更为明显;丰产性也特别强,每亩产量可达5 000 kg,是时下值得推广的优良苦瓜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佛山地区种植的油绿苦瓜新品种,对新引进的5个苦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圭峰2号苦瓜和秀俊苦瓜是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苦瓜品种,可以作为新品种在佛山地区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引进的30余份苦瓜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观察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在张掖市种植的具有高产、瓜形好、肉厚质脆、抗逆性强等优点的绿皮苦瓜种都、泰秀、101苦瓜、翡翠1号、3号苦瓜、乳白皮色的云南大白苦瓜等品种,经过几年的生产试验、示范栽培,总结出了苦瓜在张掖市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在张掖市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桐城市2008年中籼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色农华3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达9849.0kg/hm2,抗性强,生育期适中。可推广示范种植;金色农华4号产量较高,但抗倒伏性差,可进一步试验;其他参试品种不适宜在桐城市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育漳绿1号苦瓜,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抗病、耐热的苦瓜新品种.[方法]以广东汕头绿娇苦瓜经8代自交产生的自交系KJ-2为父本、漳州诏安绿白苦瓜经6代自交产生的自交系ZA为母本配制苦瓜一代杂交种.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参加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育成的苦瓜漳绿1号,具有优质、高产、较抗枯萎病和白粉病等特点.品比试验中,春季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21301.5和49282.5 kg/ha,分别比对照宝玉2号增产15.6%和9.8%;秋季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16531.5和51867.0 kg/ha,分别比对照宝玉2号增产10.7%和13.7%.5个区域试验点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9%~17.0%.[结论]漳绿1号适合在福建省春秋两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作为时令水果的草莓以及保健蔬菜的苦瓜,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需求量快速增长。浙江省杭州市下沙街道利用近郊区位优势和围垦沙壤土质资源,大力发展大棚草莓-苦瓜/菜豆种植模式,效益十分显著,2000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项目,目前推广面积逾100hm^2。该模式每667m^2草莓产量1250kg,产值15000元;苦瓜产量5500kg,产值6600元;菜豆产量265kg,产值795元。三者相加每667m^2年收入22395元,扣除各种成本6180元,年纯利润可达16215元,为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创出了一条好路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农优1号苦瓜与丽华苦瓜在熟性、结果习性、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对比情况,在春季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农优1号苦瓜表现早熟、产量高、抗病强.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筛选适合华南地区生产栽培的高产优质大顶苦瓜品种(系),以满足当前生产消费需求。【方法】对4个大顶苦瓜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其田间表现、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感官品质。【结果】4个大顶苦瓜品种(系)田间生长势、抗逆性和抗病性都较强。顶峰1号为早熟品种,其他3个为中熟品种。青蕾1号和翠顶1号果较大、正圆锥形、深绿色;广良2号果较大、正锥稍长、深绿色;顶峰1号果较大、正锥稍长、浅绿色。单位面积产量排在第一的是青蕾1号,为28 454.25 kg/hm~2;翠顶1号、广良2号和顶峰1号产量分别为26 473.20、25 517.70、22 826.40 kg/hm~2。感官品质评价分值最高的是青蕾1号,其次是翠顶1号、广良2号、顶峰1号。【结论】综合比较相关性状表现,初步认为适合华南地区春季生产栽培的优良品种(系)是青蕾1号大顶苦瓜,可进一步展开大面积推广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5.
谷子是华池县的主要秋粮作物,常年播种面积0.20万hm 2,占秋粮作物的20%,平均产量为1 500~2 250 kg/hm 2.为了进一步提高谷子产量,华池县1995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新品种晋谷21号,经过1 a的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产量高,平均产量可达4 320 kg/hm 2,比目前推广种植品种陇谷3号增产15.2%,适口性好,深受广大农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在去年品种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表现好、产量高的2个优势品种继续在城台乡下台村进行4. 67公顷的示范种植。示范种植结果表明:甘玉801鲜草产量最高为5281. 4kg/667平方米;金凯3号667平方米产鲜草2912. 7kg。  相似文献   

17.
示范结果表明:黑美人比当地农民习惯种植的品种增加产量316.5 kg/亩;宣薯二号比当地农民习惯种植的品种增加产量266.6 kg/亩;红宝石比当地农民习惯种植品种增产212.5 kg/亩。  相似文献   

18.
玉米育苗移栽高产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示范和带动模式化生产,模化种植,坚持标准化管理,实施玉米育苗移栽栽培措施。2010年每667m2产量达到1 118.5kg,2011年每667m2产量1 112.0kg,攻关成果显著,均超出目标产量218.5kg,212.0kg。此项栽培技术应扩大种植面积,逐渐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金沙县岩孔镇农业服务中心引进了12个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照遵玉3号的产量为10 790.10 kg/hm2居第1位;黔玉1号产量10 224.30 kg/hm2居第2位;蠡玉26产量8 832.00 kg/hm2居第3位,云瑞1号产量8 674.35 kg/hm2居第4位;H0211,产量8 454.75 kg/hm2居第5位,田间表现无倒伏,抗病性较好,丰产性较高,适应性较强,建议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开展了9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考察其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产量均在4500kg/hm2以上,其中,苏隆128和扬麦25达到6000kg/hm2以上,丰产性和抗病性均较好,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九麦2号丰产性和抗病性较好,抗倒性一般;宁麦24、镇麦9号和扬辐麦2号作为新引进品种,单产均在4500kg/hm2以上,具备丰产潜力,可以在本地区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